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飞予长安 > 第139章 墨冤昭雪(案件收尾,感情线与权谋线交织)

太极宫的金銮殿内,晨钟的余韵尚未散尽,丹墀下的青砖上投着七道狭长的影子。沈予乔握着验尸银簪的手微微发紧,看着为首的寒门学子陈墨摘下斗笠,左眉尾的朱砂痣如同一滴凝固的血,正对着御案上明晃晃的烛火——那是卷宗里记载的“寒门七子”标记,传说中被书院先生用朱砂笔亲自点在眉心的印记。

“启禀陛下,这是当年焚书案的漏网之卷。”陈墨的声音像浸了霜的竹板,清脆中带着裂响。他双手呈上的绢帛在殿内铺开,露出焦黑的边缘与斑驳的墨迹,正是沈予乔在旧书院地窖见过的《寒门策》残页。七枚墨锭从袖中滚落,每枚锭身都刻着深浅不一的名字,“李弘文、张敬修……这些本该出现在金榜上的名字,二十年前被人用‘替死针’绞杀在贡院后巷。”

殿中传来倒吸冷气的声音。李偃飞站在文官队列里,指尖摩挲着腰间新制的玉佩——青玉底板上,半枝墨梅的花蕊处多了粒细小的红宝石,那是沈予乔昨夜用银针蘸着朱砂为她刻下的,说是“补上钟楼爆炸时缺了的花瓣”。此刻她抬眼,正看见皇帝的目光落在呈上来的《科举舞弊名册》上,册页边缘还沾着未干的靛青,那是用寒门书院独有的“血墨”写成,以活人的指尖血混合炭灰制成。

“朕记得,三年前刑部结案时,说寒门书院三十八人无一生还。”皇帝的手指敲打着御案,目光扫过陈墨左腕的烫疤,“你这伤,倒是与吏部侍郎陈修远掌心的旧痕相似。”陈墨突然叩首,额头撞在青砖上发出闷响:“陛下明鉴!当年陈侍郎冒死救下七名幼童,我们在乱葬岗扒开二十具棺木,才发现那些被顶替的举子,心口都插着刻有主考官印鉴的银针——他们是活祭给科举舞弊的‘人牲’!”

沈予乔看着李偃飞从袖中取出染血的剑穗,穗子末端的银针在烛火下泛着冷光。这是昨日在刑部大牢,陈墨亲手交给她们的证物,针尾刻着极小的“周”字,正是周明礼当年用来绞杀寒门士子的“替死针”。殿外突然传来喧哗,六名狱卒抬着漆成墨色的木匣进来,匣盖掀开时,七具保存完好的尸体呈北斗状排列,心口银针的位置与地窖星图上的墨梅完全重合。

“这些尸体,被人用曼陀罗花汁浸泡了二十年。”沈予乔踏前半步,验尸银簪点在其中一具尸体的手腕,“皮肤下的青斑是慢性中毒的迹象,与周明礼在贡院砚台里下的毒完全一致——他想让天下士子以为,寒门书院的亡魂会借墨汁还魂,实则是为了掩盖科举舞弊的真相。”

皇帝的脸色终于沉下来。李偃飞趁机呈上密报:“据暗桩传回消息,周明礼的书房暗格里藏着三十七份‘顶名文书’,每一份都盖着历任主考官的私印,其中第七份……”她看向陈墨,后者正用袖中墨锭在黄绢上拓印,显现出的正是现任礼部尚书的印鉴,“正是准备在今年科举中顶替寒门士子的名单。”

殿内寂静如墨。沈予乔注意到李偃飞官服上的补子不知何时换了纹样,原本的獬豸图案边缘,绣着极小的墨梅纹,比昨日多了一朵——那是她昨夜趴在对方背上,用银针蘸着靛青亲手绣的,说是“捕快与仵作的专属印记”。此刻对方转身,目光扫过她时,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像极了昨夜在县衙,她为自己换药时的神情。

“此案牵连甚广,朕命你二人彻查。”皇帝将玉印按在结案诏书上,红泥印泥落在“寒门书院”四字上,竟与陈墨朱砂痣的形状分毫不差,“即日起,恢复寒门书院旧名,准其在城南重建,所需资费……”他看向李偃飞,“从周明礼等贪墨官员的抄家银中支取。”

退朝的钟鼓响起时,沈予乔被李偃飞拽到廊柱后。对方卸去官帽,露出鬓角几缕被汗水黏住的碎发,晨光中,耳后新纹的墨梅胎记若隐若现——那是沈予乔用现代纹绣术为她做的“定情标记”,说是“这样就算隔了千年,也能凭胎记认出彼此”。

“陈墨刚才供认,他们本想在放榜日炸了贡院。”李偃飞凑近她耳边,温热的呼吸拂过耳垂,“但听见你在钟楼说‘喜欢我’,墨梅七子临时改了计划,说不想让有情人阴阳相隔。”沈予乔的脸倏地发烫,想起昨夜在烛光下,看见对方左胸上方的七弦古琴纹身——与现代案件中死者身上的印记完全一致,原来命运早在千年前就埋下了伏笔。

“胡说,我哪有……”她低头盯着对方腰间的玉佩,青玉上的墨梅在阳光下泛着柔光,突然发现花蕊处的红宝石,竟与自己从现代带来的银镯内侧刻纹相同。李偃飞突然笑出声,牵起她的手穿过朱雀大街的人潮,指尖相扣时,她袖中滑出个油纸包,胡麻饼的香气混着葡萄酒的甜腻扑面而来。

“先说好,下个案子在西市,胡商的宝石被盗案。”李偃飞咬了口胡麻饼,饼渣落在官服上,她却毫不在意,“不过嘛,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她突然停步,在熙攘的人群中转身,眼中倒映着沈予乔发烫的脸颊,“先带你去买十串糖葫芦,外加两壶波斯葡萄酒,就当是庆祝我们‘墨梅血契’的落成。”

沈予乔任由她牵着走,袖中银镯突然发烫。远处,城南方向传来此起彼伏的锤打声,新刻的“寒门书院”匾额正在晨光中漆朱,工匠们唱着古老的歌谣,歌词里反复出现“墨梅花开”的调子。她忽然想起在钟楼废墟,李偃飞说过的话:“捕快的剑不是杀人的,是为了让握笔的手不发抖。”

路过朱雀桥时,李偃飞突然驻足,指着桥下流淌的墨色河水:“看,那是寒门弟子在洗笔,他们说,河水越黑,笔尖越亮。”沈予乔看着河面上漂浮的靛青花瓣,突然发现每片花瓣上都刻着极小的字,连起来竟是《寒门策》中的名句:“墨可污纸,不可污心;笔可断骨,不可断志。”

“砚秋,你说我们算不算跨越时空的缘分?”她忽然转身,看着对方因为奔跑而泛红的脸颊,“千年前你是寒门弟子,我是漏网之婴;千年后我是现代仵作,你是古代捕快,连身上的印记都能拼成完整的墨梅。”李偃飞愣了愣,突然低头吻住她的指尖,轻声道:“更妙的是,无论哪个时空,我们都在为真相握笔,为彼此拔剑。”

朱雀大街的尽头,吏部的差役正抬着周明礼的贪墨账册经过,册页上的墨梅印鉴在阳光下格外刺眼。沈予乔看着李偃飞从袖中取出新制的验尸银簪,簪头刻着两人交叠的掌纹,突然明白,所谓的昭雪,从来不是单靠证据就能完成的事——它需要有人愿意在停尸房熬整夜还原伤口,有人敢在爆炸中用身体挡住碎片,更需要在血与墨的交织中,始终相信彼此眼中的光。

“走啦,仵作大人。”李偃飞晃了晃手中的葡萄酒壶,“西市的胡商还等着我们破案呢,听说这次的宝石案,现场留下了墨梅形状的血手印——看来,我们的墨梅传奇,才刚刚开始。”

沈予乔跟着她走进人潮,银镯的发烫渐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掌心传来的温暖。前方,新漆的“寒门书院”匾额被缓缓升起,阳光穿透匾额上的墨梅雕纹,在她们身上投下交错的影子。她知道,在这盛世长安的墨香里,在每具尸体的证词中,在彼此交叠的掌纹间,属于她和李偃飞的故事,正以血为墨,以心为笔,续写着跨越千年的,关于真相与爱的传奇。而那些被焚烧的书册、被绞杀的名字、被篡改的金榜,终将在她们手中,重新绽放出墨梅的清香——那是寒门士子永不屈服的清香,是两个灵魂穿越时空仍能相认的清香,是真相与爱永远不会被掩埋的清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