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三国野史! > 第10章 勤王室边军腾煞气 报父仇孟德蓄怨毒

第十回:勤王室边军腾煞气 报父仇孟德蓄怨毒

长安城头,血腥气混合着未散的尘土,在稀薄的日光下凝滞。李傕与郭汜按住腰间刀柄,甲胄上凝固的血渍映射出殿楼上献帝苍白惊惧的面容。并非仅因刀兵相向,更因那二人身上毫不掩饰、近乎实质的狂暴煞气,如无形的手扼住所有人的咽喉。张济、樊稠二人目光微闪,虽同为西凉悍将,煞气远不及李、郭那般源自肺腑的凶戾。

张济低沉的声音带着沙哑,勉强压下被煞气引动的杀意:“将军,不可操之过急。龙椅上的不过是个象征,杀了此刻只会引爆京中那帮老臣残余的微弱‘正气’,徒增变数。不如留他性命,以此为饵,诱天下诸侯入瓮,剪除其羽翼,再取不迟。届时,汇聚关中煞气与龙脉气运,或可窥探那传说中的‘通玄’之境。”

樊稠亦点头附和:“张将军所言极是。这天下,终究要靠绝对的力量说话。”

李傕目中凶光稍敛,舔了舔干裂的嘴唇,体内沸腾的煞气如潮水般缓缓回落,但那股暴虐的意志依旧牢牢锁定着殿上的天子。郭汜森然一笑,煞气翻涌间,仿佛有冤魂在其身后低嚎。

帝在楼上,声音颤抖却竭力维持着尊严:“王允已死,诸位将军为何还不退兵?难道要将这京师也化作战场废墟,让怨煞之气彻底笼罩吗?”

李傕仰头,声如破锣:“陛下!我等浴血奋战,诛除国贼,功在社稷,未蒙封赏,怎敢退去?弟兄们身上沾染的血与煞气,总得有个说法!”

郭汜接口道:“不错,若无爵位官职,怕是镇不住麾下这群桀骜之兵,他们体内的煞气可不安分。”

献帝无奈,只能依从。李、郭、张、樊四人索要的官职,无不是权倾朝野之位。李傕为车骑将军池阳侯,领司隶校尉,假节钺,其煞气几乎要凝成实质黑雾,影响周遭;郭汜为后将军美阳侯,假节钺,凶焰稍逊,却更为阴沉。樊稠、张济亦得分封。其余爪牙,各得校尉之职,长安城上空的气运,瞬间被这浓厚的兵戈煞气分割、染黑。

分封已定,四将“谢恩”领兵出城,却留下了遍布宫廷内外的眼线,他们的“意”如同蛛网,监视着献帝的一举一动。朝廷大权彻底落入这群以煞气催动武功、以杀戮巩固地位的军阀手中。

同时,他们下令寻找董卓遗骸。那董魔王生前煞气滔天,死后怨念不散,与长安城周边多年战乱积累的怨煞隐隐呼应。收敛来的零碎皮骨,竟透着一股令人心悸的寒意和腥甜。用香木雕刻替代,欲行王者之葬。

然三次下葬,皆在吉时遭遇天象剧变:狂雷轰鸣,暴雨倾盆,平地积水成渊。每一次霹雳都精准地劈开棺椁,将那拼凑的“尸身”震出,仿佛天地间的“正气”在激烈排斥这秽物。最终,连那零碎皮骨都在雷火中化为乌有。李傕等人见此异状,虽惊疑不定,却也隐隐感到一丝畏惧——这或许是董卓积攒的煞气与怨念过于庞大,已然触动了某种禁忌,引来了天地的反噬。

权力在手,李傕、郭汜本性毕露,更加残虐。只是,贾诩这位深藏不露的谋士,其意沉静如渊,总能在关键时刻以精准的判断稍稍约束二人,他劝说:“如今人心动荡,煞气虽盛,根基不稳。两位将军当抚慰百姓,收拢些许人望‘正气’,以中和戾气,方能源远流长。对那些能感知‘气’、凝聚‘意’的贤才,更要加以结纳。”二人虽不耐烦,但念及贾诩屡次料事如神,也勉强听从,起用太仆朱儁,稍作姿态。

一日,警讯传来。西凉太守马腾,其修炼的“西凉铁骑秘传”注重人马合一,聚气于冲锋,带着边地的刚猛煞气;并州刺史韩遂,功法更为驳杂,但同样是一方积年悍将。二人合兵十余万,以“勤王讨贼”为名,卷着凛冽的杀伐之气直扑长安。原来他们早遣心腹,联络了京中侍中马宇、谏议大夫种邵、左中郎将刘范。这三人修为不高,但身居高位,试图以残存的朝廷正气名分为引,策动内应。

李傕、郭汜闻报,体内煞气再度蠢蠢欲动。贾诩依旧是那副波澜不惊的模样,他的“意”在帐内缓缓流转,感知着帐外传来的兵戈之气和帐内诸将的煞气波动。“马、韩二人远道而来,锐气正盛,然其势如燎原之火,不耐久持。我等只需深沟高垒,凝练军阵煞气,固守不出。他们的气势来自长途奔袭的一鼓作气,百日之内,粮草、锐气皆尽,‘意’也必然衰颓。届时,我军携逸待劳之气,裹雷霆万钧之意追击,必可一战而擒。”

李蒙、王方二人乃是勇猛有余、智略不足的将领,一身煞气几乎无法内敛,闻言大为不满:“贾文和!你这老生常谈的迂腐之见!不过是纸上谈兵!我等只需万人,便足以让那马腾、韩遂体内的煞气彻底熄灭,人头落地!何须百日!”王方更是叫嚣:“若我二人败了,头颅奉上!若胜了,你这只知摇唇鼓舌的文士,也要拿出你的脑袋!”

贾诩眼中精光一闪而逝,仿佛看透了二人那虚浮的煞气背后,缺乏真正强大的“意”来支撑。“将军,”他转向李傕、郭汜,“若要战,亦需谋定。长安以西盩厔山,地势险要,正是‘气’脉汇聚之地,易守难攻。可遣张、樊二位将军,聚‘气’凝‘意’,布下军阵固守。至于李蒙、王方二位将军……他们的‘意’既已如此决绝,不妨顺水推舟,允其引本部精锐一万五千人前去试探。纵有损伤,亦可挫动敌军初至的锐气,于大局无碍。”他言语平淡,却暗藏玄机,既满足了李蒙王方的请战之心,又最大限度保全了主力。

李傕、郭汜从之。李蒙、王方二人大喜,觉得贾诩也不过如此,浑身煞气勃发,点兵而去。

两军相遇,西凉军阵列严整,马腾、韩遂并辔而出,周身隐有“气”流涌动。马腾厉声喝骂,其声灌注“意”,震得空气嗡鸣:“反国逆贼!谁敢与我一战,试试你那煞气够不够纯正!”

话音未落,西凉军阵中一骑飞出。只见那少年将军,面如冠玉,朗目如星,身形矫健如猎豹,双臂修长有力,赫然是“炼体大成”巅峰,甚至隐隐触及“聚气”门槛的体魄!他手中长枪吞吐着锐利的锋芒,胯下骏马亦非凡品,与其“气”息相合。此正是马腾之子,年方十七的马超,马孟起!虽年纪轻轻,其天赋异禀,对“北地枪法”的领悟远超常人,已初步能将自身的“意”灌注枪尖,形成穿透性的力量。

王方见是个少年,狞笑一声,催动胯下战马,周身煞气勃发,如同一团黑云扑向马超:“黄口小儿,也敢在我面前逞威!看我如何碾碎你的骨头,吸干你的气!”他使的是蛮力,煞气虽猛,却失之粗糙。

马超眼神锐利,毫无惧色。双马交错,枪影闪烁。只听“噗”的一声,王方的护身煞气竟被马超枪尖上凝聚的锐利“意”瞬间刺破!长枪透体而过,王方连惨叫都未发出,便已落马气绝。

整个过程快如闪电!马超枪尖一抖,甩掉血珠,勒马欲回。李蒙见同伴惨死,怒吼一声,煞气暴涨,拍马从后追来,长矛直刺马超背心!

马腾在阵中看得分明,急忙大喊:“孟起小心背后!”

喊声未落,却见马超仿佛背后长眼,身躯在马背上以一个不可思议的角度微微一侧。李蒙的长矛几乎是贴着他的身体刺空,两马交汇的瞬间,马超左臂探出,快如灵猿探物,竟一把抓住失了平衡的李蒙后颈甲胄,顺势一带!李蒙只觉一股巨力传来,周身煞气瞬间被震散,整个人便被生擒到了马超的马背上!

原来马超早已凭“意”感知到李蒙的追击,故意卖了个破绽。这份战斗直觉与对时机的把握,已初显“凝意”境界的风采!

主将被擒杀,李傕军顿时大乱,军心溃散,残余煞气四溢。马腾、韩遂抓住时机,挥军掩杀,大获全胜,直逼盩厔隘口。斩下李蒙首级,号令三军。

噩耗传回长安,李傕、郭汜面色铁青,这才意识到贾诩的判断精准无误,其“意”之深远,远非他们能及。二人对贾诩多了几分忌惮,也终于肯完全采纳其计策,下令各关隘死守,任凭西凉军如何挑战,绝不出战。

果然,西凉军锐气受挫,又被坚城阻挡,僵持近两月,粮草开始告急,军心浮动,先前凝聚的“气”与“意”都开始衰退。恰在此时,长安城中,内应马宇家奴告密。李傕、郭汜得知马宇、刘范、种邵勾结外敌,勃然大怒,体内煞气再度爆发。他们下令将三家老少尽数捕捉,当街处斩。刑场上,血流成河,怨气冲天,化为肉眼可见的淡黑色“怨煞”弥漫,使长安城的空气更加沉重压抑。三颗人头被高悬于城门,示众恐吓。

马腾、韩遂得知粮尽、内应被诛,士气彻底跌入谷底,只得下令拔营退兵。

李傕、郭汜岂能容他们安然离去?令张济追击马腾,樊稠追击韩遂。西凉军本就气衰,猝不及防下大败。马超虽拼死断后,一人一枪爆发出惊人的煞气,杀退张济的追兵,但也无法挽回全军颓势。

樊稠紧追韩遂,在陈仓附近将要赶上。韩遂猛地勒马回身,其“意”带着一丝决绝与疲惫:“文约(樊稠字)!你我同乡,今日何必赶尽杀绝?这番厮杀,平添多少煞气怨念!”

樊稠看着韩遂,眼中闪过一丝复杂。同乡之谊,勾起了他煞气深处一丝残存的“正气”或说人性。他勒住马,沉声道:“上命难违。”

韩遂道:“我来此,亦为汉室江山!并非为一己之私!你何苦苦苦相逼!”

樊稠沉默片刻,感受着空气中弥漫的血腥与疲惫,以及韩遂话语中那一丝或许真诚的“意”。最终,他猛地一拨马头:“今日暂且如此,你好自为之!”说罢,收兵回营,竟放走了韩遂。

然而,这一幕却被李傕的侄子李别看在眼中。李别此人天性阴鸷,善于捕捉他人“意”中的破绽。他迅速回报李傕。

李傕听闻樊稠私放韩遂,勃然大怒,体内的煞气不受控制地喷薄而出:“樊稠匹夫!竟敢勾结韩遂,意图谋反!我必亲手撕了他!”

贾诩再次上前,他的“意”如清泉,试图平复李傕的暴怒煞气:“将军息怒。目下长安人心未定,诸将煞气相互牵制,不可再起内讧,否则怨煞滋生,必生大乱。欲除樊稠,易耳。可设宴庆功,请张、樊二将同至。席间发难,一举擒杀,干净利落,不费吹灰之力,亦可震慑他人。”

李傕眼中血红稍退,狞笑道:“好!就用文和此计!”

宴席之上,觥筹交错,煞气暗流。酒过三巡,李傕突然面色一沉,双目如电,锁定樊稠,恐怖的“意”瞬间压下:“樊稠!你私通韩遂,意欲何为?是想步董贼后尘吗?!”

樊稠大惊,刚想辩解,一股冰冷的杀意已将他笼罩。不等他凝聚护身煞气,“唰”地一声,埋伏的刀斧手如鬼魅般涌出,刀光过处,樊稠人头滚落!热血喷溅,染红了案几!

张济吓得魂飞魄散,当场匍匐在地,体内煞气几乎被惊得溃散。李傕上前,扶起张济,脸上已恢复常态,仿佛刚才什么都没发生:“公乃我心腹,何须惊惧?樊稠私通反贼,自取灭亡。他的兵马,便交由你统领,镇守弘农,当为我看好西大门。”

张济冷汗直流,连声道谢,仓皇离席,自回弘农,心中对李傕的忌惮又深了一层。从此,关中再无人敢轻易违逆李、郭二人意志。

李、郭战败西凉联军,凶威更盛,中原诸侯畏其煞气,一时无人敢捋其锋芒。贾诩屡劝二人收敛暴行,积蓄“气”运,但二人沉迷于力量带来的快感,并未完全听从。

正在此时,青州黄巾再起,聚众数十万,比之当年张角,虽无通天的“道家玄功”和统一指挥,但其底层教众裹挟的怨念与被《太平要术》残篇激发的原始煞气,依旧汇成一股庞大的破坏洪流,席卷州郡,劫掠良民。这股力量,混乱而污秽,正是怨煞滋生的最佳温床。

朝中,太仆朱儁虽有名望,但本身“气”已衰微,无力弹压。他向李傕、郭汜进言,推荐一人。

李傕皱眉:“又是谁?朝中这些老家伙,‘正气’倒是喊得响,真刀真枪,哪个不是废物?”

朱儁道:“此人并非朝中宿儒。要破山东黄巾这等裹挟巨量煞气的乱匪,需用煞气更强、‘意’更坚韧之人。此人,非东郡太守曹孟德不可!”

郭汜插口:“曹操?那个曾刺杀董相国的家伙?”

朱儁点头:“正是。此人现屯兵东郡,招兵买马,手下已有数万精锐。其‘意’霸道,善于聚拢煞气化为己用,若命他讨贼,当能克日功成。”

李傕略一思索,眼中闪过一丝阴狠。曹操也是潜在的威胁,不如让他去和黄巾硬拼,两败俱伤最好。遂大喜道:“好!速拟诏书,命曹操与济北相鲍信,合力剿灭青州黄巾!”

圣旨星夜送至东郡。曹操接旨,嘴角勾起一抹冷酷的笑容。他的“意”,如同一柄出鞘的利刃,渴望着更多的煞气和功业来磨砺。他即刻会合鲍信,兵发寿阳。

两军交战,黄巾军人多势众,煞气冲天,更有些头目修炼了粗劣的“体修异术”,变得悍不畏死。鲍信轻敌冒进,陷入重围,力战而亡,其一身“气”瞬间被黄巾乱军吞噬。

曹操见状,不惊反怒,指挥若定。他调动麾下精兵,组成锋矢阵,以夏侯惇、于禁等将为箭头,凝聚起一股更为精纯、更具杀伤力的军阵煞气,狠狠凿穿了黄巾军混乱的阵型。曹操亲自坐镇中军,其强大的“霸者之意”笼罩战场,竟隐隐压制了黄巾军的狂乱煞气,使得己方士兵士气大振,攻势如虹。

追亡逐北,直至济北。黄巾军彻底崩溃,降者无数。曹操目光扫过那黑压压跪倒一片的降卒,他们身上虽沾染着黄巾的煞气,却也是一股庞大的力量源泉。

“传我命令!”曹操声音冰冷,“收编降卒!择其精壮、煞气未泯者,编为‘青州兵’!其余人等,遣散归农!”

百余日内,曹操收降兵三十余万,裹挟男女百万之众!他从中挑选出的青州兵,个个都是在生死间打滚、习惯了煞气的老兵痞,虽桀骜难驯,却也战力惊人。经曹操整编,这股庞大的力量被强行纳入他的掌控之下。从此,曹操麾下不仅有了嫡系部队,更添了一支煞气冲天的青州兵,威名大震!

捷报传至长安,李、郭虽有些意外,但也乐得除去心头一患,加封曹操为镇东将军。

曹操坐镇兖州,开始大力招揽能人异士。他深知,在这个力量与智慧并重的世界,光有武力是不够的,还需要能够洞察“气”运、运筹帷幄的智者,以及能驾驭各种“意”的将才。

颍川荀氏叔侄,荀彧、荀攸,联袂来投。荀彧,字文若,曾事袁绍,但他敏锐地察觉到袁绍虽势大,其“意”优柔寡断,且麾下派系林立,“气”息混杂,难成大器。反观曹操,虽势弱,但其“意”之坚决,手段之狠辣,隐隐有龙踞之姿。

曹操与荀彧一番深谈,只觉其人思维缜密,目光深远,仿佛能拨开迷雾,直指未来走向,这正是顶级谋士才有的“意”之体现。“文若,”曹操大喜,抓住荀彧的手,“你便是我的子房啊!”当即拜为行军司马。荀攸,字公达,亦是海内名士,精通韬略,被任为行军教授。

荀彧随即举荐:“兖州本地,尚有一位贤才,程昱,字仲德。其人‘意’之坚韧,不在彧之下。”

曹操派人寻访,请得程昱出山。程昱又荐郭嘉,字奉孝。“此人看似放浪形骸,然其‘意’之敏锐,算无遗策,或不在文若之下。”郭嘉到后,与曹操纵论天下大势,其间妙语连珠,直指人心与“气”运流转之要害,令曹操击节赞叹。

之后,刘晔、满宠、吕虔、毛玠等或精通谋略,或擅长政务,能安抚民心、凝聚“正气”的人才纷纷来投。

武将方面,泰山于禁来投,其人用兵沉稳,弓马娴熟,“气”息绵长。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夏侯惇带来的一个壮汉。

“主公,”夏侯惇的声音带着兴奋,“此人乃陈留典韦!勇力绝伦!昔日为友报仇,手杀数十人,提头闯闹市,无人敢挡!后来流落山中,某次狩猎,见他竟徒手驱赶猛虎过涧,实乃天生猛士,一身煞气精纯无比,当属‘聚气大成’甚至已摸到‘凝意’的门槛!”

曹操看去,只见典韦虎背熊腰,面相凶恶,站在那里便自有一股凶悍迫人的气势,仿佛一头蛰伏的凶兽。其体内蕴含的“气”之雄浑,远超常人。

夏侯惇继续道:“他如今惯用一对铁戟,重达八十斤!却能挟之上马,挥舞如风!”

曹操来了兴趣:“哦?试演一番!”

典韦也不多言,取过双戟,翻身上马。马蹄翻飞,双戟在他手中卷起阵阵罡风,煞气凛然。恰在此时,营帐外狂风大作,中军大旗摇摇欲坠,数名军士合力都扶持不住。典韦见状,飞身下马,大喝一声,声含“气”劲,震退众人。他竟只用单手便抓住粗大的旗杆,任凭狂风呼啸,旗杆在他手中纹丝不动,稳如磐石!

“好!”曹操脱口而出,“真乃古之恶来也!” 他立刻任命典韦为帐前都尉,并将自己身上的锦袍、骏马雕鞍赐予。典韦咧嘴一笑,煞气稍敛,露出一丝憨直,却更让曹操觉得此人可信。

自此,曹操麾下文有荀彧、郭嘉等智囊团,武有夏侯、于禁、典韦等悍将,又有青州兵这支煞气之师,威势日盛,隐隐成为山东一股不可忽视的庞大力量。

势力渐稳,曹操便遣人去琅琊接取家父曹嵩。曹嵩携家眷启程,路经徐州。徐州牧陶谦,字恭祖,为人宽厚,注重修养自身“正气”,与世无争,但在这乱世中显得有些迂腐。他想结好声势日隆的曹操,听闻曹嵩路过,便大张旗鼓地出城迎接,盛情款待,并派遣都尉张闿率五百兵护送。

然而陶谦看错了人。这都尉张闿,本是黄巾余党,被招安后贼心未死,身上依旧残留着当年劫掠带来的煞气和贪婪。他见曹家车队辎重无数,顿起歹心。行至华、费交界处,天降暴雨,一行人只得在荒山古寺借宿。那古寺似乎久无人烟,透着一股阴森破败之气,隐隐有怨煞残留。

是夜,风雨交加,寺内阴气更重。张闿对手下低语:“弟兄们,我等随陶谦这老好人,几时能有出头之日?曹家富可敌国,就在眼前!今夜三更,杀光他们,夺了财物,重回山林快活!如何?”这些本就是亡命徒的降兵,被张闿言语一激,体内潜藏的煞气与贪念瞬间爆发,纷纷应允。

三更时分,寺内喊杀声骤起!曹嵩幼弟曹德提剑出看,当场被乱刃分尸!曹嵩惊骇欲绝,拉着爱妾逃往方丈后院,欲翻墙逃走。奈何妾身体胖,无法越墙。情急之下,二人躲入厕中。但张闿等人早已杀红了眼,煞气弥漫,哪里还管其他?循迹找到,将曹嵩与那爱妾一并杀死在污秽之地!随行家眷仆从百余人,尽数惨死!寺中原本若有若无的怨煞,被这突如其来的血腥屠戮彻底引爆,变得浓郁而粘稠。

张闿杀尽曹家满门,卷走所有财物,一把火点燃了古寺,带着五百人趁着夜色和暴雨,遁入黑暗,逃往淮南。熊熊大火,将血迹、尸骸与寺庙一同吞噬,却无法烧尽那冲天的怨毒与新生的怨煞。

残存的护卫逃回报信。曹操闻此噩耗,如遭雷击,一口心血喷出,仰天悲嗥,直挺挺栽倒在地!醒来后,双目赤红,原本霸道锐利的“意”中,此刻充满了无尽的仇恨与毁灭**,凝聚成了极为恐怖的怨毒煞气。

“陶谦!!!”曹操咬碎钢牙,声音仿佛从九幽地狱传来,“纵兵杀我父!此仇不共戴天!传我将令!尽起大军,兵发徐州!所过之处,鸡犬不留!我要用徐州所有生灵的血,来祭奠我父亡魂!我要让那里的土地,彻底化为怨煞绝地!”

此时,他已不再是那个虽有野心却还存理智的枭雄,而被父仇引爆了心中最黑暗的毁灭欲,他的“霸者之意”彻底被怨毒煞气所裹挟。

荀彧、程昱等谋臣知晓屠城必将积累无边怨煞,反噬自身气运,纷纷劝谏,但此刻的曹操已被仇恨冲昏头脑,根本听不进去。

陈宫,曾为曹操旧部,与陶谦亦有交情。闻讯后,不顾前嫌,星夜赶来。

“明公!”陈宫见曹操一身缟素,却散发着令人心悸的黑沉煞气,心中一凛,仍是开口,“听闻明公欲兴兵屠戮徐州百姓以报父仇?某特来进言。陶恭祖乃仁厚长者,非见利忘义之徒。尊父遇害,实乃张闿之恶,非陶公之罪!况且,州县无辜之民,与明公何干?如此滥杀,必引天怒,徒增怨煞,于明公大业不利啊!望三思!”

曹操霍然转身,双目赤红如血,射出的“意”冰冷而残忍:“公台!昔日你弃我而去,今日有何面目再来见我?!陶谦老匹夫,杀我满门!此恨!此仇!唯有血债血偿!我誓要将他碎尸万段,挫骨扬灰!要让整个徐州化为焦土!至于什么怨煞,什么天怒!我曹操何惧?!你若再为那老贼饶舌,休怪我连你一并斩了!”

陈宫感受到曹操那不容置疑、浸透了怨毒煞气的决心,心中悲凉,长叹一声:“唉,话不投机……吾亦无颜再去见陶恭祖了。”他黯然离去,策马投奔陈留太守张邈。

曹操大军出征,杀气腾腾。所过郡县,曹军在曹操那充满复仇意志的命令下,果然大肆杀戮平民,发掘坟墓以泄愤。一时间,徐州北部血流成河,尸骨遍野,哭嚎震天,大量的怨煞之气升腾,使得天空都仿佛蒙上了一层灰暗。

消息传到徐州,陶谦听闻曹军暴行,知是为己之过,致使百姓遭此无妄之灾,捶胸顿足,老泪纵横:“是我获罪于天,累及徐州百姓受此劫难啊!”他急忙召集众官商议对策。

部将曹豹倒是煞气颇盛,主动请战:“主公勿忧!曹兵虽众,未必能破我坚城!某愿率本部兵马,与那曹贼决一死战!”

陶谦无奈,只得率领州兵出城迎敌。远远望去,曹军旌旗蔽日,阵列森严,中军两面巨大的白旗,上书“报仇雪恨”四个血红大字,散发着浓烈的死亡气息。

曹操匹马出阵,依旧身穿缟素,扬鞭怒骂,其声灌注着怨毒的“意”,如针一般刺向陶谦。

陶谦出马,强自镇定,欠身道:“孟德,昔日好意相待尊父,托付张闿护送,实欲结好。岂料那贼徒包藏祸心,酿成惨剧,实非谦之本意。望明公明察……”

“住口!老匹夫!”曹操厉声打断,周身煞气翻涌,“杀我父,还敢巧言令色!左右!谁与我生擒此獠!我要亲手剜出他的心肝!”

夏侯惇应声而出,手持长枪,煞气凛然,直取陶谦!

陶谦大惊,慌忙回阵。曹豹挺枪跃马,截住夏侯惇,二人战在一处。枪来戟往,煞气碰撞,劲风四溢。

就在此时,忽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天地变色!这突如其来的异象,远超寻常风暴,更像是由战场上急剧攀升的煞气与怨念引动的天地之怒,或是某种力量的介入。两军阵脚皆乱,只得各自鸣金收兵。

陶谦退回城中,面色惨白,心知曹操势大,又有如此怨毒执念,徐州危在旦夕。他环顾众将,声音嘶哑:“曹军势不可挡,皆因老朽之过。为救徐州满城生灵,吾当自缚出城,任凭曹操处置……”

他话未说完,堂下一人昂然出列,其人眼神明亮,气度沉稳,隐隐有不同于武将煞气的清明“意”流转:“府君不可!您久镇徐州,深得民心。今曹兵虽众,但其行屠戮之事,怨煞缠身,未必真能持久。我城池坚固,府君与百姓只需坚守,万勿轻出。某虽不才,愿献一计,或可令那滥杀无辜的曹操,死无葬身之地!”

众人闻言皆惊,纷纷看向此人。此计若何?能否化解这滔天怨念与血海深仇?

正是:本为结好成深怨,绝境忽现有智星。

欲知此人是谁,计将安出,且看下文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