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三国野史! > 第94章 诸葛亮雪夜凝煞破羌兵 司马懿雷霆锁魂擒孟达

夜幕如墨,寒风卷着令人齿冷的“怨气”刮过曹魏军帐。中军大帐之内,灯火摇曳,将曹真的影子拉得扭曲不定。他眉宇间凝结着一股挥之不去的戾气,显然数败于蜀汉,已让他体内的“气”濒临失控的边缘。

郭淮,面容沉静,双眸却闪烁着精光,他的“意”如同一张细密的网,时刻感知着周遭的变化。他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丝金属的质感:“都督,西羌部落,其民风彪悍,修炼的乃是融合了山川野性的原始武道。自太祖皇帝始,他们便慑于天朝兵威,岁岁来朝。文皇帝亦曾以莫测之‘恩威’笼络,使得羌人族长心悦诚服。如今,我军可固守险要,遣一队精锐,携带重礼,暗中潜入羌人腹地,说动其王。许以‘和亲’之名,实则以利诱之,更可暗中点明蜀军占据之地,亦是羌人祖先曾游牧之所。此举必能引动其贪念与旧怨,使其‘狼性’之‘意’勃发,届时羌人必尽起部落之力,从后方冲击蜀军。我等再以大军正面施压,首尾夹击,何愁孔明不败?”郭淮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能够穿透人心的冰冷。他深知,这些边疆异族的“武技”虽不如中原精妙,但往往与血脉、图腾乃至某些诡异的“萨满巫术”相连,一旦全面爆发,其破坏力不可小觑。

曹真眼中闪过一丝贪婪与决绝:“好!就依军师之计!此事若成,西蜀的‘气数’,必将再衰一分!”他立刻下令,派遣心腹使者,携带封印着曹魏一丝“龙气”的信物与大量金珠,星夜奔赴西羌。

西羌之地,风沙弥漫,天空中似乎都漂浮着若有若无的血色煞气。羌王彻里吉,身形魁梧,古铜色的皮肤上纹着狰狞的兽形图腾,眼中时常闪过野兽般的光芒。他麾下文有雅丹丞相,武有越吉元帅。雅丹老谋深算,据说其年轻时曾得异人指点,能感知些许“气运”流转;越吉则天生神力,一身横练功夫已近“聚气大成”,配合羌族秘传的“战兽合一”之术,战力惊人。

魏使辗转多日,方在雅丹的引荐下见到彻里吉。金珠的耀目光芒与曹魏许诺的“和亲”——一位远房宗室之女,更重要的是,随嫁的还有三卷残缺的古老“炼体”功法,让彻里吉粗犷的脸上露出了难以掩饰的贪欲。

雅丹在一旁适时进言,声音如同被风沙磨砺过一般:“大王,魏国与我族素有盟约,其国‘气’正盛。今曹都督亲自求援,又许下如此厚礼与联姻,显然是情势所迫。蜀人诸葛亮,虽有逆天之智,但其所行乃逆天改命之举,必遭‘天命’反噬。我等顺势而为,助魏击蜀,不但能得实利,更能壮大我族声威,何乐而不为?”

彻里吉被说得心动,那几卷残缺功法,对他而言,比金珠美女更具诱惑。他狂笑一声,帐内的空气都似乎因其笑声而震荡:“好!丞相所言极是!传令下去,尽起国中精锐十五万!让蜀人也尝尝我羌族儿郎‘铁蒺藜’与‘飞锤’的滋味!”

羌兵尽皆能开强弓,能舞重兵,尤善在崎岖山地作战。更有以坚韧铁叶包裹的战车,车上装载着淬毒的弩箭和锋利的倒刺,这些铁车以骆驼或健骡驱动,行动间发出沉闷的轰鸣,仿佛移动的钢铁堡垒,号称“铁车兵”,其冲击之势,蕴含着一股一往无前的凶煞之“意”。雅丹与越吉二人,辞别羌王,引领这支透着原始与野蛮气息的大军,直扑西平关。

韩祯,蜀汉西平关守将,不过“聚气初入”的修为,感知到远方地平线上传来的那股令人心悸的“煞气”与军阵压迫感,脸色瞬间煞白。他急忙书写告急文书,以燃烧精血催动的“火鸟符”送往祁山大营。

祁山大营,诸葛亮手持羽扇,正闭目凝神,周身隐隐有淡薄的清光流转,似在调理连日征战耗损的“心神之气”。忽闻帐外有异动,他双目陡睁,眸中似有星河流转:“何事惊慌?”

斥候连滚带爬地入帐,将韩祯的“火鸟符”呈上。诸葛亮接过,指尖一触,便感知到其中蕴含的焦灼与恐惧之“意”。览毕,他眉头微蹙,一股无形的“意”之威压在大帐内弥漫开来。

“羌人狼子野心,被曹魏蛊惑,竟敢犯我疆界。”孔明声音平淡,却让帐下诸将感到一股寒意,“何人愿往,退此蛮兵?”

新近崭露头角,修为已达“初入显圣”的关兴、张苞齐声出列:“末将愿往!”二人身上,一股是凌厉如刀的锐金之“气”,一股是勇猛如火的爆裂之“意”,交相辉映。

孔明微微颔首,眼神中却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二位将军勇则勇矣,但羌地偏远,山川险恶,恐非一味猛攻可下。且羌人久居塞外,其武道诡谲,与中原大相径庭。”他转向马岱:“马岱,你久在西凉,对羌人形貌习性,以及他们的‘蛮勇’之‘气’应有所了解,便由你做向导,统精兵五万,与兴、苞一同前往。切记,敌情未明之前,不可轻进。”

关兴、张苞领命,点起兵马,随马岱出发。数日后,于一处峡谷前遭遇羌兵。关兴少年锐气,自持武勇,率百余骑先行登山探查。只见山谷中,羌人的铁车首尾相连,围成一座座移动的寨垒,车上寒光闪闪,刀枪林立,更有巫祝模样的羌人在车阵中念念有词,隐隐有黑色的“煞气”在车阵上方盘旋。一股沉闷压抑的“意”念场笼罩四野,让人心神不宁。

关兴看得心惊,这等阵势,绝非寻常军旅,倒像是某种与“阵法”相关的诡异布置。他不敢擅动,回营与张苞、马岱商议。马岱面色凝重:“羌人此次倾巢而出,其‘铁车阵’看似笨重,实则暗藏杀机。明日我等三路并进,试探其虚实,再做计较。但切记,若事不可为,当以保存‘元气’为上。”

次日清晨,蜀军分三路出击。关兴居中,张苞在左,马岱在右。鼓声震天,煞气升腾。羌兵阵中,越吉元帅身形如铁塔,手持一柄比常人脑袋还大的狼牙铁锤,胯下黑色巨狼般的战兽发出低沉的咆哮。他猛喝一声,声波中夹杂着狂暴的“气”劲,卷起地上的沙石。

“蜀狗休狂,纳命来!”越吉一马当先,直冲关兴中军。

关兴亦催马迎上,青龙偃月刀的仿品在他手中也舞得虎虎生风,刀锋带起尖锐的呼啸,隐隐有其父“义绝”之“意”的影子。

“来将通名!”

“吾乃大羌越吉元帅!”

两马相交,兵器碰撞发出刺耳的爆鸣。然而,不等二人分出高下,羌兵阵中忽然号角齐鸣,两侧步兵如潮水般退开,中央的铁车轰隆隆地碾压而来。车上弩箭如蝗,淬着幽绿毒光的短矛攒射而出,更伴随着巫祝们刺耳的咒文,一股令人作呕的“秽气”扑面而来。

蜀兵何曾见过这等阵仗,铁车冲撞之力,远非血肉之躯所能抵挡,马岱、张苞两翼的军士纷纷被撞得筋断骨折,阵型瞬间大乱。关兴的中军也被铁车分割包围,困在西北角的一片洼地之中。

关兴怒喝连连,手中大刀奋力劈砍,斩断了数根伸来的长矛,却感觉一股股阴寒的“气”透过兵刃侵入手臂,让他动作渐渐迟滞。铁车越围越紧,仿佛一座不断收缩的钢铁牢笼,空气中弥漫的“煞气”与“秽气”更是让他心烦意乱。

“将军,我等被困,‘气’力难支啊!”副将哀嚎道。

关兴左冲右突,马力渐乏,眼看天色渐晚,心中涌起一丝绝望。就在此时,一簇皂色大旗卷着一股阴冷的“煞气”自山谷后方杀出,当先一员羌将,豹头环眼,手提狰狞铁锤,正是越吉元帅。

“蜀将休走!今日此地,便是你的葬身之地!”越吉的声音仿佛从地狱传来,带着浓烈的杀戮之“意”。

关兴心知不妙,一咬舌尖,强提精神,纵马欲逃。前方却是一道深不见底的断涧。他勒马回身,准备死战。

越吉狞笑着催马赶到,手中铁锤带着撕裂空气的尖啸砸来,锤头上附着着一层淡淡的血色光芒,显然是某种激发潜能的羌族秘术。关兴急忙闪避,铁锤堪堪擦过他的肋下,却重重砸在他的坐骑马胯之上。那战马悲鸣一声,翻滚着跌入断涧。关兴也随之落水。

冰冷的溪水瞬间将他包裹,求生的本能让他挣扎。就在他以为必死无疑之际,忽听头顶一声沉闷的巨响,紧接着,追击而至的越吉连人带马,竟也如遭重击般,直挺挺地坠入水中,溅起巨大的水花。

关兴在水中勉力稳住身形,抬头望去,只见断涧岸边,不知何时出现了一员神威凛凛的大将。那将身披绿袍金铠,胯下赤兔神驹,手持青龙偃月刀,面如重枣,丹凤眼,卧蚕眉,长髯飘飘——分明是他的父亲,武圣关公!

“父亲?!”关兴又惊又喜,几乎以为是幻觉。

只见关公的虚影威严地扫了一眼水中狼狈的越吉,那些试图靠近的羌兵竟如同被无形的“意”之巨浪拍中,纷纷惊恐后退。关公并未开口,只是用青龙偃月刀遥遥指向东南方向,一道温和却不容置疑的“意”念传入关兴脑海:“吾儿,速往东南。吾当以‘英灵之气’护你归营。”言毕,那身影渐渐化为点点青光,融入周围的雾气之中,消散不见。

关兴心中百感交集,只觉一股暖流涌遍全身,疲惫尽去,胸中更生出无穷的勇气。他不再犹豫,强忍悲痛与激动,从水中捞起越吉落下的战马,翻身上马,依着父亲所指的方向,奋力突围。

行至半夜,前方火光闪动,一彪军马拦住去路,却是张苞。

张苞见了关兴,脸上满是劫后余生的激动与不可思议:“安国!你……你可曾见到二伯父?”

关兴心中一震:“贤弟何出此言?”

张苞面带惊异之色,语速极快地说道:“我被那铁车军的‘凶煞之阵’追得几无生路,几番冲击,皆被其阵中散发的古怪‘气’劲震退。就在危急之时,忽见二伯父自云端显圣,金光护体,他只以刀锋虚劈,那些铁车竟如遇克星,纷纷迟滞崩坏,羌兵更是魂飞魄散!二伯父对我传‘意’道:‘汝从这条路去救吾儿安国!’我这才领兵寻来。想不到你也……”

二人互述遭遇,皆是嗟叹不已。关公虽已逝去,其“显圣”之境的强大“意”念,与对子侄的深厚情感,竟能突破生死界限,在这危难时刻显化,庇护后人。这已非寻常武道可以解释,近乎“通玄”之境的手段。

他们回到大寨,马岱亦是愁眉不展。“两位将军,羌人铁车阵蕴含诡异‘煞能’,非寻常兵法可破。我军将士多有中其‘秽气’者,已出现虚弱、迷乱之兆。此地不可久留,我在此勉力支撑,你们速去禀报丞相,请他定夺!”

关兴、张苞不敢怠慢,星夜兼程赶回祁山大营,将战况及关公显圣之事一一禀明。

诸葛亮静静听完,羽扇轻摇,眼神深邃。对于关公显圣,他并不完全意外。他深知,达到“显圣”境界的武者,其“意”志强大到一定程度,便可能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类似的神异现象,尤其是在血亲遭遇危难,或是意志寄托之物受到感召时。

“关将军‘义绝’之‘意’,感天动地,纵然身陨,其‘武魂’亦能威慑宵小。只是,此乃非常之法,不可倚恃。”孔明叹了口气,随即眼中精光一闪,一股强大的自信“意”念散发开来:“羌人不过一群未开化的蛮夷,其‘铁车兵’看似凶猛,实则破绽百出,不过是仗着一股蛮勇和些许不入流的‘煞气’罢了。”

他当即调兵遣将。命修为已至“显圣小成”的老将赵云、“凝意大成”的魏延,各引一军,携带特制的“破煞符”,于指定山谷埋伏。随后亲点三万精兵,带上“凝意大成”的姜维、张嶷,以及关兴、张苞二人,来到马岱寨中。

次日,孔明登上高处,遥望羌兵营寨。只见铁车连绵,旌旗招展,一股混合着血腥与蛮荒的“煞气”冲天而起,常人观之,便会心神摇曳。

孔明嘴角露出一丝智珠在握的笑容,对姜维道:“伯约,可知如何破此‘铁车阵’?”

姜维沉吟道:“羌人空具一身蛮力,其‘气’粗犷而无序,其‘意’狂躁而少谋。丞相之计,必是攻其无备,乱其心神,而后以巧破力。”

孔明抚须笑道:“伯约深知吾心。你看,此刻彤云密布,朔风渐紧,天地间的‘水行之气’正在凝聚。此乃天助我也,待大雪降下,便是吾计策施行之时。”

他密令关兴、张苞依计埋伏,又让姜维领兵佯攻,务必只败不胜,将羌兵引入预设之地。寨中则虚立旌旗,琴音袅袅,暗合某种惑人心神的“道家玄功”阵法。

时值十二月隆冬,果然天公作美,鹅毛大雪纷纷扬扬而下。不过半日,山川大地便裹上了一层厚厚的银装。

姜维依令出战,与越吉的铁车兵稍一接触,便立刻后退。越吉不知是计,以为蜀军畏惧,狂笑着率大军追击。及至蜀军寨前,姜维已从后寨绕走。羌兵见寨门大开,四下里却空荡无人,只有悠扬的琴声从寨中传出,不禁迟疑。

雅丹丞相眯起眼睛,试图用他那点粗浅的“望气术”探查,却只觉寨中“气”机混混沌沌,难以分辨,但他素来不信孔明真有神鬼莫测之能,便道:“此必是诸葛匹夫故弄玄虚,以‘空城’之‘意’乱我军心!进攻!将这琴声给我砸碎!”

越吉得令,挥军抢入寨中,却见孔明乘坐小车,由数骑簇拥,悠然从后寨而出,转入山林不见。

“追!”雅丹和越吉齐声下令。

羌兵在雪地中深一脚浅一脚地追赶,只见姜维的败兵在前方狼狈逃窜。越吉怒火中烧,催促兵马加速。山路已被大雪覆盖,看上去一马平川。

“报!蜀军伏兵从两侧山林杀出!”

雅丹冷笑:“雕虫小技,何足道哉!继续前进,碾碎他们!”

话音未落,只听“轰隆”一声巨响,仿佛地龙翻身,当先追击的数百羌兵连同他们的铁车,瞬间坠入早已被大雪掩盖的巨大陷阱之中!陷坑之内,密布削尖的巨木,更涂抹了特制的“化煞液”,专门消解羌兵身上的“煞气”护体。

后方的铁车因雪地路滑,惯性极大,根本来不及停下,一辆接一辆地撞上前面的车辆,或是翻滚着也掉入陷坑,羌兵阵脚大乱,自相践踏。

“不好!中计了!”雅丹脸色惨变,他感到一股冰冷刺骨的“杀意”从四面八方涌来。

紧接着,左有“青龙之意”凌厉的关兴,右有“虎啸之意”狂猛的张苞,两支生力军如猛虎下山般杀出,箭如飞蝗,蜀军将士口中高喝充满“破邪”之意的“汉威”口号,声震山谷!那些羌兵本就因大雪和陷阱心慌意乱,此刻又被这股凝聚了复仇与荣耀的强大“战意”冲击,许多人当场“气”散胆裂,兵器脱手。

姜维、马岱、张嶷三路兵马也从后方掩杀而至。

越吉元帅眼见大势已去,哪里还敢恋战,拨马便往山谷深处逃窜。他刚逃不远,迎面撞上拍马赶到的关兴。此刻的关兴,因有父亲“英灵”加持,自身“初入显圣”的境界竟隐隐有突破的迹象,刀势更添三分凌厉,三分飘渺。

“羌贼休走!”关兴大喝一声,声如龙吟,青龙刀带着复仇的烈焰与无匹的“锐金之气”当头劈下。

越吉慌忙举锤招架,只听“铛”的一声巨响,他只觉一股无可抗拒的巨力传来,虎口迸裂,铁锤脱手飞出。紧接着,刀光一闪,一颗硕大的头颅冲天而起,腔子里喷出的鲜血,在洁白的雪地上染出刺眼的猩红。

雅丹丞相则被马岱生擒活捉,押至孔明帐下。

孔明端坐帐中,见雅丹被缚,斥退武士,亲自为其松绑,又赐下热酒为其压惊,温言抚慰。雅丹本以为必死,不想竟受此礼遇,感受到孔明那深不可测,却又带着一丝悲悯的“仁德之意”,心中又惊又愧。

“吾主乃大汉天子之后,奉天伐罪。尔等边夷,为何助纣为虐,自取灭亡?”孔明缓缓道,“今我放你归去,告知你主,两国乃唇齿相依的邻邦,当永结盟好,共享太平。若再听信曹魏奸佞之言,他日王师再临,便是玉石俱焚之局。回去告诉彻里吉,他的‘炼体’功法,我蜀中亦有珍藏,若真心归顺,将来未尝不可赏赐一二。勿要让你们部族的‘气数’,断绝在这一代。”

孔明之言,软硬兼施,既有大国威严,又有怀柔之意,更隐隐点出羌族功法的缺陷与蜀汉所藏的诱惑。雅丹被其“意”所慑,冷汗涔涔而下,拜谢不已。孔明随即将所获羌兵、战马器械尽数归还,放他们回国。

经此一役,羌人不但损兵折将,连赖以自傲的“铁车兵”和“凶煞之阵”都被诸葛亮弹指间破去,越吉元帅授首,其部落的“战意”和“气焰”尽皆被打压下去,短期内再难对蜀汉构成威胁。

孔明则引大军连夜返回祁山大寨,一面命关兴、张苞引军先行,清扫战场残余“怨气”,一面修表奏捷。

曹真在渭水南岸坐立不安,每日盼望羌人消息。忽闻探马来报,蜀兵拔寨起程,似有退意。郭淮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喜色,随即又被一抹阴霾笼罩:“蜀军此退,恐怕并非畏惧我军,而是羌人已败!孔明用兵,虚实难测,‘意’动则风云变。我等需小心!”

曹真却不以为然,他已经被连败的怒火冲昏了头脑,只想着抓住机会反扑:“定是羌兵已重创蜀军后方,孔明首尾难顾,方才退兵!传我将令,分两路追击,务必将诸葛亮擒杀,洗我前耻!”

魏兵蜂拥追出。前锋曹遵正催马狂奔,忽听前方一声炮响,鼓声大作,一股冰冷刺骨的“杀伐之意”迎面扑来。一彪军马如黑色旋风般杀出,为首大将身形魁梧,面如锅底,手持开山大斧,正是“凝意大成”的魏延!

“曹魏反贼,魏延在此,何不早降!”魏延厉声喝道,声震四野,其“意”念化作无形冲击,令当先的魏兵心神一颤。

曹遵大惊失色,勉强举枪迎战,他不过“聚气小成”的修为,如何是魏延对手?不三合,便被魏延一斧劈于马下,连惨叫都未发出,魂魄便被魏延身上浓烈的“战场煞气”绞碎。

副先锋朱赞见曹遵阵亡,亡魂皆冒,领兵想要绕过魏延,却又撞上一彪军。只见一位银甲老将,手持龙胆亮银枪,胯下白马,威风凛凛,枪出如龙,正是修为已达“显圣小成”,枪法中蕴含着“游龙之意”的赵云!

朱赞根本来不及反应,只觉眼前银光一闪,一道凌厉无匹的“气”劲已透胸而过,当场毙命。

曹真、郭淮在中军闻听两路先锋皆没,大惊失色。郭淮急道:“都督,孔明必有后手!我军‘士气’已衰,‘战意’不稳,不可再追!速速收兵!”

话音未落,后方喊杀声震天动地,关兴、张苞各引一军,如两柄出鞘的利剑,狠狠刺入魏军阵中。二人新得胜绩,又念及父亲、二伯的英灵护佑,“武道之意”更上一层楼,杀得魏兵哭爹喊娘,尸横遍野。

曹真、郭淮在乱军中左冲右突,好不容易杀出重围,引着残兵败将狼狈逃回渭水北岸。蜀军乘胜追击,一举夺了魏军大寨。曹真损兵折将,两员先锋殒命,军中“哀兵之气”弥漫,只得泣血上表,向洛阳求援,言辞间充满了对孔明那鬼神莫测手段的恐惧。

洛阳朝堂之上,魏主曹睿览毕曹真奏表,龙颜失色,那奏章上字里行间透出的绝望与恐惧之“意”,仿佛也侵蚀着他的心神。

“诸葛孔明,当真有如此神通不成?竟能役使鬼神,撒豆成兵?”曹睿喃喃自语,他虽不通武道,但作为帝王,对“气数”、“天命”之说却深信不疑。蜀汉连番得胜,难道真是汉室“气数”未尽?

老臣华歆出班奏道:“陛下,曹真虽勇,然其‘智谋之意’远不及诸葛亮。诸葛亮善用‘道家玄功’,布设迷阵,蛊惑人心,非大智大勇者不能破。为今之计,唯有陛下御驾亲征,聚拢天下忠勇之士,以皇道龙‘气’镇压蜀贼妖氛,方有一线胜机!否则,长安一失,关中动荡,则我大魏‘国运’危矣!”

太傅钟繇,双目半开半阖,仿佛老僧入定,身上却有股渊渟岳峙的沉稳“气”度,他缓缓出列:“陛下,凡为将者,‘意’强则军强,‘智’高则制人。《孙子》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臣窃以为,曹真将军虽久经沙场,其‘武勇之气’有余,然‘应变之意’不足,非诸葛亮敌手。臣愿以合族老幼之‘气运’担保,举荐一人,此人一出,则蜀兵之‘锋锐之气’必为之所夺,孔明之‘奇谋之意’亦难施展。”

曹睿精神一振,急问道:“太傅所举何人?速速召来,为朕分忧!”他感到钟繇身上那股强大的自信“意”念,仿佛一剂强心针。

钟繇声音平缓却带着无比的笃定:“此人,陛下也曾倚重。昔日诸葛亮欲图关中,最忌惮者便是此人,故而暗施反间之计,以诡秘‘心法’动摇陛下圣心,使陛下自断臂膀,将其闲置,孔明才敢如此长驱直入。今若能摒弃前嫌,重新启用此人,则诸葛亮闻其名,便会‘心神’动摇,其军必然不战自退!”

“莫非太傅说的是……”曹睿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既有悔恨,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忌惮。

“正是,”钟繇一字一顿道:“骠骑大将军,司马懿,司马仲达!”

曹睿长叹一声,一股悔恨的“意”念无法抑制地涌上心头:“朕一时不察,中了孔明离间之‘意’,罢黜仲达,实乃大错!如今仲达身在何处?”

钟繇道:“闻听仲达将军去职之后,便在宛城潜心修养‘浩然之气’,研读兵书,其‘意’志非但未曾消沉,反而更加内敛锋锐,如藏鞘神兵,只待启用之时。”

曹睿当机立断:“传朕旨意!遣宗正卿持节,火速赶往宛城,恢复司马懿所有官职,加封为平西都督,总领雍凉所有兵马!朕将御驾亲临长安,令仲达克日到长安与朕会师,共商破蜀大计!”一道蕴含着帝王决断之“意”的诏书,迅速发出。

使者离去,曹睿仍觉心有余悸。他望向钟繇,沉声道:“太傅,这司马懿,其‘意’深沉似海,朕用之,真能压制诸葛亮那近乎‘妖术’的手段么?”

钟繇微微躬身:“陛下,司马都督‘意’之修为,早已深不可测。更重要的是,司马一族,传闻其血脉之中,便蕴藏着某种与‘天命’相关的特殊力量。对付诸葛亮这等精通‘道家玄功’之人,正需司马都督这般同样能沟通天地,洞察‘气数’之人。此乃以毒攻毒,以玄制玄。只是……”钟繇话锋一转,“司马一族力量特殊,陛下日后还需多加留意,恩威并施,方能使其为我大魏‘国运’尽力。”钟繇的话语中,带着一丝对“血脉诅咒”的隐晦暗示,让曹睿心中又是一凛。

却说孔明在祁山大营,接连大胜,军心振奋,蜀军“士气”如虹。他正与众将商议下一步的攻守,忽报永安宫李严遣其子李丰星夜前来求见。孔明心中一动,以为是东吴方面有什么异动,急忙宣召。

李丰入帐,神色恭敬中带着一丝掩饰不住的兴奋:“丞相,丰特来报喜!”

“哦?有何喜事?”孔明羽扇微停。

李丰从怀中取出一封用特殊“秘法”封印的密信,双手呈上:“丞相,昔日孟达将军降魏,实属无奈。彼时先帝新丧,曹丕以势逼之,孟将军为保全宗族与麾下将士‘元气’,方作出此等抉择。曹丕对其尚算礼遇,然曹睿即位以来,朝中多有宵小之辈,对其‘出身’及所修‘功法’多有猜忌,孟将军常感‘杀机’四伏,日夜不安。他曾对心腹言道:‘我本蜀将,岂能忘汉室恩德?’。今他听闻丞相六出祁山,连战连捷,汉室中兴指日可待,特遣心腹,送来此密信。言其愿在新城、上庸、金城三处同时举事,牵制魏国兵力,径取洛阳,与丞相会师于长安,共扶汉室!”

孔明接过密信,指尖触及,便感知到其中蕴含着孟达那焦灼而又期盼的“意”念。拆开细看,孟达在信中详细阐述了他的计划,并剖白了心迹,言辞恳切。孔明看完,脸上露出一丝久违的喜色:“孟子度(孟达字)若能幡然反正,实乃我大汉之幸!此举若成,则魏国腹背受敌,‘国运’必将大损!”他当即厚赏了李丰。

然而,喜悦之情未散,帐外又有紧急军情传来:“启禀丞相!细作探得,魏主曹睿已下罪己诏,并御驾亲赴长安督战。同时,下旨恢复了司马懿骠骑大将军之职,加封平西都督,命其统领宛城、洛阳一带兵马,星夜赶往长安会合,以抗我军!”

孔明闻报,脸色骤变,手中羽扇竟微微一顿,一股沉重的“意”压自他身上散发出来,帐内温度都仿佛下降了几分。方才的喜悦,瞬间被一股浓重的忧虑所取代。

参军马谡,自恃其才,见孔明如此,不解道:“丞相,量一曹睿竖子,有何惧哉?他若亲来长安,正好一鼓作气,将其擒获。丞相因何如此惊惧?”马谡的“意”念尚浅,未能感知到那股隐藏在军情背后的恐怖阴影。

孔明缓缓摇头,声音低沉:“吾岂会惧怕曹睿?吾所患者,唯司马懿一人而已!此人‘意’如深渊,‘智’似鬼魅,更能隐忍潜藏,其修炼的‘龟息**’使其‘气’息悠长,精神凝练。昔日吾用反间计,亦不过是借曹睿多疑之‘心魔’,才勉强使其去职。如今他既复出,又得曹睿倾力支持,孟达欲行大事,若与之相遇,只怕……唉,孟达虽有‘凝意初入’之修为,且在新城经营日久,但其‘心志之坚’与‘应变之诡’,远非司马懿对手,此番举事,九死一生啊!孟达若死,则我军深入中原之机,便渺茫了!”

马谡尚不服气:“丞相何不立刻修书一封,遣人告知孟将军,让他早作提防?”

孔明叹道:“也只好如此了。”他当即写下回信,反复叮嘱孟达务必谨慎,尤其要防备司马懿的雷霆一击。信中更用上了他独特的“符文”加持,希望能给孟达一丝警示与庇护。

却说孟达在新城,日夜盼望孔明回音。得到孔明书信,见其中嘉勉之余,便是提醒他提防司马懿。孟达看完,不禁哈哈大笑,对其部将道:“人皆言孔明多智而近妖,依我看来,也不过是谨小慎微罢了!他以为司马懿是谁?神仙不成?宛城离洛阳八百里,至我新城足有一千二百里。司马懿即便得知我举事,先要上表曹睿,再等批复,一来一回,至少月余。届时我城池已固,三军用命,士气高昂,‘军阵之气’已成,他还想一日之内飞到新城不成?丞相太过忧虑了!”他言语中,对其自身的“气”运和新城的防御充满了自信,却不知真正的“意”之交锋,往往在无形之间便已决出高下。

他草草写了封回信,言语间充满了盲目的乐观,让心腹送与孔明。

孔明接到孟达回信,只看了两行,便猛地将竹简掷于地上,脸色铁青,顿足长叹:“孟达死定了!必死于司马懿之手!此人刚愎自用,不识‘天机’,不敬‘强者之意’,焉能不败!”

马谡不解:“丞相何出此言?”

孔明痛心疾首:“兵法云,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司马懿用兵,如鬼魅潜行,‘意’动则身随,岂会按常理推断行军日期?曹睿既重新委任司马懿,便是将关中战事全权托付,必然会赐予其‘便宜行事’之权,遇叛贼岂会再层层上报,坐等战机流逝?只怕司马懿此刻已知孟达欲反,不需十日,大军便会兵临城下!孟达还在梦中等待洛阳的佳音,如何能做出有效应对!”

众将闻言,皆是悚然。他们这才明白,丞相所虑的,不仅仅是军事上的攻防,更是对司马懿这个人可怕的“意”志和洞察力的深深忌惮。

孔明急忙再派人飞马传书孟达:“若未举事,切勿令同谋者知晓半分,消息一旦泄露,必败无疑!司马懿之‘意’,能察人心,不可不防!”

那使者飞驰而去。然而,命运的齿轮,一旦开始转动,又岂是人力轻易能够阻挡?

与此同时,宛城之内,一座幽静的庭院中,司马懿身着素服,正对着一局残棋凝思。他周身“气”息几不可闻,仿佛与周围的枯木寒石融为一体。忽然,他似有所感,抬眼望向西北天空,嘴角泛起一丝莫名的笑意,眼中精光一闪而逝。

“父亲,何故发笑?”其长子司马师,年岁轻轻,然“意”态沉稳,已隐隐有乃父之风。次子司马昭,则显得更为外放,目光中透着一丝难以掩饰的锐气与野心。此二人自幼得司马懿悉心教导,不仅通晓兵法,更在“意”之修炼上有所成就,隐隐触及到了司马家族血脉中潜藏的某种奇异力量的边缘。

司马懿并未直接回答,只是缓缓道:“风起了。中原的‘气数’,又要变幻了。”他声音平淡,却仿佛能洞穿世事。

话音未落,府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有亲兵来报:“启禀主公,朝廷使者持节驾临,有圣旨到!”

司马懿缓缓起身,脸上无悲无喜。当使者宣读完诏书,恢复其官职,命其起兵对抗诸葛亮时,他只是平静地接旨谢恩,仿佛一切皆在意料之中。

就在他调兵遣将,准备出发之际,忽有金城太守申仪的家臣秘投帖子,言有紧急军情禀报。司马懿屏退左右,将那家臣引入密室。

“小人叩见都督!”那家臣跪伏于地,声音颤抖,“我家主公……不,逆贼申仪与上庸申耽,勾结新城太守孟达,欲图谋反!此乃孟达心腹李辅、并其外甥邓贤联名告发之状!”

司马懿接过状纸,目光如电,一扫而过。他霍然起身,双手紧握,一股强大的“意”念自体内勃发,密室中的空气都似乎凝固了!

“哈哈哈!好一个孟达!好一个诸葛亮!”司马懿仰天大笑,笑声中充满了冰冷的杀意与掌控一切的自信,“此乃天助我也!皇上洪福齐天!诸葛亮兵锋正盛,已让我大魏朝野‘气’息不畅,人人自危。天子亲幸长安,本已是无奈之举。若此时孟达再反,两京震动,则国本动摇!此贼早不反,晚不反,偏偏在此时跳出来,必然是与诸葛亮暗中勾结,想要内外夹击!孔明啊孔明,你的算盘打得精,却未算到,你的‘天机’,亦在我的算计之中!”

司马师在一旁沉声道:“父亲,可速修表章,上奏天子,请旨定夺。”

司马懿眼中寒光一闪:“上奏?若等圣旨往返,少则半月,多则一月,黄花菜都凉了!诸葛亮能等,孟达也能等,我司马懿却等不及!传我将令,大军即刻开拔,日夜兼程,急袭新城!一日要走两日路程,迟误军机者,立斩不赦!”他顿了顿,嘴角勾起一抹残酷的弧度,“再派参军梁畿,携带我的将令,先行一步,‘安抚’孟达,令其准备粮草军械,只说大军不日将过境西征,使其不疑!我要让孟达在美梦之中,迎接他的末日!”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与洞察秋毫的“意”志。一道道命令如流水般发出,宛城内外,立时暗流涌动,杀机四伏。

不过两日行程,徐晃引军前来会合,他对司马懿的雷霆手段钦佩不已,甘为先锋。又行两日,前军哨探在山林中捕获了孟达派往汉中联络孔明的信使,搜出了孔明写给孟达的第二封告诫信。

司马懿看着信上孔明那熟悉的笔迹与独特的“符文”印记,以及信中对自己的精准判断,眼中爆发出骇人的精光,既有遇到知己的兴奋,更有棋逢对手的强烈战意:“孔明啊孔明!世间能洞察先机者,果然心意相通!你我所见略同,竟连我的进军速度都算得分毫不差!可惜啊,孟达那个蠢材,却将你的金玉良言当成了耳旁风!幸亏天子有莫大‘气运’护体,使我得此军情,否则,还真要被你这老狐狸摆上一道!孟达,如今已是冢中枯骨,不足为虑了!”

他当即下令,全军加快速度,如风驰电掣般扑向新城。

新城之内,孟达还在为即将到来的“功勋”而沾沾自喜。申耽、申仪二人表面应承,每日操练兵马,却暗中将城防虚实、兵力部署源源不断地传递给司马懿,只等魏军一到,便献城作为内应。他们回复孟达,只说军械粮草尚未齐备,不敢贸然约定具体起事日期,孟达深信不疑。

就在他设宴款待了前来“传令”的梁畿,送其出城,准备明日便正式打出大汉旗号,直扑洛阳之际,忽听城外马蹄声如雷,尘土蔽日。

“报!将军!城外发现大股魏军!旗号…旗号是‘右将军徐晃’!”

孟达大惊失色,急忙奔上城楼观望。只见漫山遍野的魏军如潮水般涌来,徐晃一马当先,直扑城下。

“反贼孟达!还不速速开城受降,更待何时!”徐晃声若洪钟,带着一股“金刚破”般的“意”境。

孟达又惊又怒,心知事情败露,急忙下令拉起吊桥。他情急之下,张弓搭箭,也不瞄准,只凭着一股“怨毒之气”,向着城下的徐晃射去。那箭矢竟如长了眼睛一般,正中徐晃额头!魏军将士大惊,急忙将徐晃救回。

不等孟达喘息,四面八方皆是旌旗招展,司马懿亲率中军已将新城围得水泄不通。那股冰冷、沉重、宛如实质的“意”之威压,从四面八方笼罩了新城,城中守军无不感到呼吸困难,心胆俱裂。

孟达面如死灰,仰天长叹:“果不出孔明所料!我孟达今日死矣!悔不听丞相之言,错信小人,以致有此败亡!”他这才明白,自己与孔明、司马懿这等以“意”驭“气”,决胜于千里之外的真正“显圣”乃至“通玄”级别的人物相比,是何等的浅薄与无知。

徐晃被孟达垂死一击射中要害,虽拔出箭头,却因箭上淬有孟达修炼的某种阴毒“功法”所残留的“异种真气”,药石罔效,当晚便毒发身亡,时年五十九岁。司马懿闻报,只是淡淡说了一句“厚葬之”,便再无他言,其心志之冷酷坚硬,可见一斑。

次日,申耽、申仪在城外竖起降旗,引兵响应。孟达绝望之下,试图率亲兵突围,却被申耽从背后一枪刺于马下,枭首献与司马懿。李辅、邓贤则早已打开城门,迎接魏军入城。

司马懿入主新城,抚定军民,将孟达首级传送洛阳,以儆效尤。随即不做片刻停留,引大军马不停蹄赶赴长安。

曹睿在长安行宫听闻司马懿旬日之内便平定了孟达之乱,惊喜交加,亲自出城迎接。

“若非爱卿用兵如神,雷霆一击,只怕朕此刻已无颜面对大魏列祖列宗了!”曹睿紧紧握住司马懿的手,语气中充满了后怕与庆幸,“朕一时不察,错疑忠良,险些酿成大祸,悔之晚矣!”

司马懿神色平静,仿佛只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将孔明写给孟达的密信呈上:“陛下,臣闻申仪等人密告孟达反情,本欲即刻上表。然转念一想,军情如火,若循常规,只恐贻误战机,正中诸葛亮声东击西之计。故臣斗胆,未待圣旨,便星夜提兵,径取新城。幸赖陛下天威,祖宗护佑,方能侥幸成功。”他巧妙地将功劳归于曹睿,言语间不卑不亢,其“意”念之沉稳,让曹睿越发信赖。

曹睿览毕孔明密信,对诸葛亮的智谋感到一阵心悸,同时对司马懿的果决与远见更是赞不绝口:“爱卿之才,可比张良、陈平!有过之而无不及!孙子、吴起复生,亦不过如此!”他当即赐予司马懿金钺斧一对,明黄伞盖,更赋予其“凡遇机密重事,不必奏闻,可便宜行事”的莫大权力,这是要将对抗诸葛亮的重任,彻底压在司马懿的肩上。

司马懿拜谢圣恩,随即奏道:“陛下,诸葛亮用兵,变幻莫测,其麾下关兴、张苞、魏延、姜维之流,皆是‘凝意’乃至‘初入显圣’的好手,赵云老将军更是‘显圣小成’的顶尖存在。臣欲与之抗衡,尚需一员能冲锋陷阵,摧其‘锋锐之气’的勇将为先锋。”

“爱卿心中可有人选?”

司马懿嘴角露出一丝难以察觉的微笑:“右将军张合,老而弥坚,其‘裂石枪意’已臻化境,堪当此任!”

曹睿抚掌大笑:“朕与爱卿所见略同!朕亦正欲用之!”

于是,以司马懿为帅,张合为先锋的大魏铁骑,携带着复仇的怒火与碾碎一切的“杀伐之意”,浩浩荡荡,开赴祁山前线。一场真正意义上,智谋与武道,“意”与“气”的巅峰对决,即将在秦川大地上演。而诸葛亮的禳星续命,似乎也因司马懿这个“天命”克星的到来,蒙上了一层更加浓厚的阴影。

正是:麒麟岂是池中物,一遇风雷便化龙。卧龙智计能逆天,冢虎隐忍待时动。

未知这场惊天动地的龙虎斗,究竟鹿死谁手,且看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