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90年代大案系列 > 第70集 七十年代,北京首例杀人分尸远抛案

三名特殊的旅客

1979年2月24日,北京火车站侯车大厅,熙熙攘攘,南来北往的旅客匆匆忙忙。

下午4时许,大厅里进来了三个特殊的旅客,行色匆匆。

来人是两男一女,两个男子中,一个40多岁,还有一个25岁左右,各自携带一个沉重的包裹,从一楼大厅上了电梯,女人40岁左右的模样,紧随其后。

三人到了二楼后,通过检票口,带着行李上了27次特快列车。

列车的目的地,是与朝鲜隔江相望的丹东。

约摸5分钟左右,三人又急忙下了车,手里空空如也,消失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

三个人异常的举止表现,似乎没有引起周围人注意。

特快27次列车从北京发往丹东,途经唐山、山海关等几个大站,第二天上午8点零2分准时到达。

乘务员待旅客下车后,按惯例要清理车厢里垃圾,整理座位。

当乘务员进行到6号车厢时,发现在25、27、29号座位的上方行李架上留有两个包裹,一个是灰色旅行袋,另一个是白色塑料卷。

乘务员猜想,哪个旅客怎么这么粗心?离开时居然把行李忘记带走。

因为是旅客的行李,乘务员一时不知道怎么办,于是,就把乘警叫过来处理。

包裹很沉,二人费了好大劲才把包裹送到车站派出所。

派出所民警随即打开检查,令人惊悚的情景出现在他们眼前:灰色手提行李袋里装的是没有手的人的四肢,而一个人的躯干紧紧包在白色塑料行李卷里。

发现案情后,派出所迅速上报丹东市公安局并汇聚到辽宁省公安厅。

省市刑侦技术人员迅速赶到现场,经过细致勘察,尸体被切成10块,罪犯为防止血液外渗,用棉花将尸块严实包住,外面用塑料布和麻绳紧紧缠绕。

刑侦人员通过仔细勘察,发现浸满血渍的塑料布上,隐隐约约有一串数字。

清理干净后,塑料布下方是两组模糊的数字:,。再细看,还有一个钢笔书写的黑色“陈”字。

技侦人员首先想到的是两个电话号码,但不能确定。

要侦破此案,必须先搞明白:被害者到底是谁?尸体到底从何而来?

虽然火车的始发地是北京,但在沿途的山海关等几个大站,火车需要短暂停留,所以无法肯定尸源就是来自北京,需要一步步排除。

侦查人员考虑到,应该从北京始发地开始排查,如果确定包裹从始发站就存在,可以免除再查找中途的站点,少走弯路。

于是,省厅及时联系并赶往北京市公安局,进行案情通报和联合侦破工作。

北京市公安局高度重视,毕竟当时,像这样恶性的杀人分尸案是很少出现。

两地公安即刻从当天在北京候车厅等车,以及6号车厢的旅客查起。通过详细的排查走访,找到了当天6号车厢的69名乘客。有两名旅客反映出重要的信息。

一个是北京某电力公司的郭姓女士,据她说,当时她正在一楼大厅候车,看见一个穿蓝色棉袄的男人,抱着一个白色塑料行李卷,看起来很沉,从一楼上了通往二楼的电梯,具体面貌没有看清。

还有一位是一个驻地的军人,小廖。他说,他是回家探亲换乘的特快27次列车,当时,他的座位在6号车厢30号。

但因为自己座位上面行李架放满了行李,这时,他看见对面的29号上面放了两个包裹,堆放的不整齐,就打算把那两个包整理一下,腾出一个空来,安置自己的包。

谁知,那包裹很重,他搬不动,就捏了一下,感觉很软,看到那两个包上面还有空隙,就把自己的行李放在它们上面。

侦查员把照片拿给小廖看,他证实就是这两个包裹,一个灰色的行李袋,还有一个白色的塑料行李卷。

至此,专案组确认,尸源来自北京。

尸源确定后,侦查组决定以物找人。

经查,塑料袋上面的两组数字是,北京朝阳区饮食处双井店的电话号码,这两个电话是单位电话,仅供内部职工使用。

从内部人员查起,经过详细的排查和经理的反映,结合袋子上留有一个“陈”字的线索,该单位一个名叫陈克浩的男人引起了侦查员的注意。

陈克浩,男,45岁,之前是区饮食管理处的干部,因为工作不扎实,作风飘浮,男女关系复杂,后被处分后,调到双井店,现离异单身居住。

随着调查的进一步深入,陈克浩的前妻刘敬芝纳入了警方的视线。

据单位职工和邻居反映,刘敬芝是一个风流成性的女人,生活作风不检点,有几分姿色,经常和一些不三不四的男人有来往,交际复杂,离婚后,和一个40多岁的男人联系频繁。

调查中,邻居透露了一个奇怪现象,刘敬芝平时是一个懒散,爱打扮,整天无所事事的女人,不知道为何,近期突然变得勤快起来,拖洗地板,擦墙面,感觉完全变了一个人似的。

自此,警方推断,陈克浩和刘敬芝二人具有重大作案嫌疑,决定立即将他们逮捕,并从刘敬芝的家中查获到犯罪的凶器和一些相关的物证:一把菜刀,一根擀面杖,包裹尸体的棉花,以及死者棉衣和绒衣等。

经审查,二人交代了全部犯罪事实。

犯罪事实

原来,刘敬芝一直在做布票倒卖的非法生意,所以,常和一些不三不四的男人联系。后来她发现一个叫张跃华的男人,出手大方,像很有钱。

于是,她主动勾引张跃华,渐渐地两人勾搭成奸,鬼混到一起。有时,刘甚至把张跃华带到家里过夜,后被其丈夫发现,将刘痛打了一顿。

随后,两人离了婚,刘敬芝公开和张跃华同居。

由于刘敬芝看中的是张的钱,张跃华在刘的身上自然是花费了不少钱。

后来,张跃华提出要和刘结婚的想法,刘敬芝断然拒绝,因为她压根儿就没有和张结婚的初衷,就是想嫖他的钱。

张跃华感觉吃了亏,威胁她:如果不结婚就还他的钱,如果不还,他就天天纠缠刘敬芝,让她日子不好过。

那时,刘敬芝的前夫陈克浩有复婚的念头,刘敬芝感觉被张跃华一直纠缠着,心烦意乱,下定决心除掉他。

于是,她找来陈克浩和自己的侄子刘京生共同谋划:谎称和张跃华结婚,骗其过来商议,再杀死他。

2月22日上午,陈克浩带来麻绳,灰色手提包和一个白塑料布,和刘京生躲在刘卧室里。

张跃华上午10点过来,中午刘敬芝炒了几个菜陪他一起喝酒,此时,躲在卧室的陈克浩拿起备好的擀面杖,从背后猛击张的头部,张当场死亡。

接着,三人将尸体藏在刘敬芝的床下,并商议第二天分解尸体和抛尸。

2月23日,刘敬芝在外面放风,刘京生配合陈克浩将尸体分解。

因为张跃华叛过刑,他们担心警方留有张的照片和指纹的档案,于是,把手和头砍下,挖出眼睛并剥削手上皮肤,扔进下水道冲走。

将头和手在锅里煮熟后,用牛皮纸包好,后扔进了郊区的污水沟。

四肢装在一个灰色的旅行袋里,躯干被切成10块,用白色的塑料伪装成行李卷。

打包完毕,三人分工,23日下午,刘京生负责行旅卷,陈克浩携带旅行包,刘敬芝紧随其后。

他们乘城市公共电车到了永定火车站,计划将尸体发往张家口,因为火车已经开走 ,于是,坐车来到北京火车站,买票进入站台后,将尸体搬运到27次待发的列车后,然后匆忙下车。

回家后当晚,刘敬芝将煮过的头和手,装在竹篮里,骑自行车扔进郊区的污水沟。

案件思考

本案中的罪犯,后经审判,陈克浩和刘敬芝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刘京生被判处无期徒刑,均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70年代女犯人

此案发生在70年代末期,当时的侦查手段,无论是科技手段,还是硬件设施都和当今无可比拟,没有天网工程,没有dNA,没有数据库,更没有大数据的追踪,甚至模拟画像等没有被应用于实践,只能靠侦破经验,痕迹物证比对,逻辑的思维分析去推理和判断。

回顾该案,罪犯经过事先的周密策划,从预谋杀人、分尸灭迹、远距离抛尸,整个过程自以为设计地天衣无缝。此案能够得以成功告破,与我公安刑侦人员的辛苦付出是分不开的。

从此案至今,刑侦技术及手段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日趋完善,同时,也给那些想逆法而行、心存侥幸的人以震慑和警示: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