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90年代大案系列 > 第117章 八十年代末东北特大抢枪、持枪杀人案(1)

本市是辽宁省的一个地级市,地处长白山余脉,境内山峦起伏,森林覆盖率高,自然景观丰富。从地理位置上看,正处于“雄鸡”的颈脖处。

该市是满族的发祥地之一。

八十年代末期,在本市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枪杀案,歹徒用冲锋枪枪杀八人而后逃窜,至于案犯为什么要杀人?杀的什么人?枪又是从哪搞的?

带着一系列疑问,今天我们来好好回顾这起案件发生的来龙去脉。

“叭、叭、叭!”

二月的某一天,在沈阳至丹东的铁路线六十公里处的铁路桥道口房,突然传来一阵密集的冲锋枪声,一场突如其来的血腥惨案悄然上演。

这条铁路线最早在1904年由日本侵略者在日俄战争期间修建,主要用于运输军用物资。

当日,四周静谧无声,这个偏僻的铁路道口仿佛被人遗忘。就在这看似平常的氛围中,道口房里猛然传出一阵令人胆寒的冲锋枪扫射声,那密集的枪声打破了原本的宁静。

在这瞬间,两名负责守桥的武警战士和一名铁路工人,毫无征兆地倒在了的血泊之中。

武警战士随身携带的一支五六式冲锋枪,也在这场混乱中不翼而飞。

由于这个铁路道口地处偏僻,枪声并没有引起周边人的注意,几个小时就这样悄然过去。

直到换岗的武警战士走进道口房,眼前的血腥场景让他们瞬间震惊。凶案现场惨不忍睹,战士们立即向上级汇报情况,武警方面得知消息后,迅速通知警方。

不久,大批警察风驰电掣般赶赴现场,一场紧张的侦查工作随即展开。

经过现场的初步勘查,这无疑是一起性质极其恶劣的持枪杀人案件。警方在对现场进行仔细研究后,发现了几个令人费解的异常情况。

从现场痕迹判断,两名武警和一名铁路工人是在毫无防备的状态下遭遇袭击的。

在他们中枪之前,没有与开枪的歹徒有过任何搏斗的迹象。尤为明显的是,铁路工人死亡时,手中还夹着抽了一半的香烟,这表明灾难降临得毫无预兆,受害者们根本来不及做出任何反应。

还有,行凶的凶器竟是两名护桥武警所携带的五六式冲锋枪。警方根据现场找到的弹头进行分析,基本可以断定:受害的武警正是被自己的冲锋枪所杀。

这意味着,歹徒先是设法抢走了武警的冲锋枪,而后用这支枪将他们残忍杀害。

另外一点经过进一步检测,警方发现歹徒使用的并非武警所配备的子弹,而是自己事先准备好带来的子弹 。

在八十年代那个特定的时期,当时武警站岗的实际情况存在一些特殊之处,外界普遍认为那时的站岗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

具体来说,当时武警配备的五六式冲锋枪,弹匣里并未装填子弹,处于空枪状态。而这起案件中,歹徒作案时至少开了 五枪,从现场清晰地找到了五个弹壳,显而易见,这些子弹是歹徒自行携带的。

从现场的种种细节分析,还有一个颇为可疑的点,那就是歹徒和武警之间似乎有着某种关联。通过对歹徒开枪距离的精准估算,发现他与死者之间的距离不过短短几米。

要知道,在正常情况下,武警执行站岗任务时,理应保持一定的警惕性。按常理,是绝不可能允许一个陌生人随意靠近自己身边的,更不要说让对方顺利实施抢劫武器这样的危险行为了。

更何况,即便武警手中持有的是没有子弹的空枪,枪上所配备的刺刀也是具备一定威慑力的。

而且当时现场有两名武警和一名铁路工人,这三人皆是身强力壮的年轻男子。再结合现场留下的脚印分析,确定实施犯罪的歹徒只有一人。

设想一下,在这样的人员力量对比下,一个仅仅持刀的歹徒,想要成功制服这三个人,并且不慌不忙地装上子弹,再开枪将他们一一打死,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综合种种迹象推测,唯一合理的可能性就是,这个歹徒是武警或者铁路工人所熟悉的人。极有可能是趁他们毫无防备之时,突然发动了袭击,让他们完全来不及做出反应。

遗憾的是,除了上述这些基于现场情况得出的推论之外,整个案发现场没有留下其他有价值的线索。

案发现场所在的道口位置极为偏僻,既没有任何目击者目睹案发经过,甚至周围也没有人听到枪声。

案发后,警方迅速展开行动,花费了整整一天的时间对周边村庄进行了全面走访调查,然而最终却一无所获。

凭借多年积累的办案经验,警方做出判断,这个抢劫了冲锋枪的歹徒,很有可能会继续利用抢夺来的武器实施其他犯罪行为。

在这风声鹤唳的情况下,歹徒通常会选择隐匿踪迹,蛰伏一段时间。他们心里打着如意算盘,想着等这阵紧张的风头过去,再瞅准时机出来作案。

就拿那支五六式冲锋枪来说,极有可能已被他们妥善隐藏起来,甚至说不定被深埋在地下,打算过上几个月,等一切风平浪静之后,再将其取出,成为案犯作恶的凶器。

然而,令警方始料未及的是,就在铁路桥道口房特大枪杀案发生后的第二天,那把本以为会被深藏许久的五六式冲锋枪,竟再次大开杀戒。

时间来到第二天的深夜,本溪东芬大桥临街的一座民房里,突然毫无预兆地传出几声清脆的枪响。

“呯呯呯!”

彼时正值东北寒冷刺骨的冬夜,街道上冷冷清清,几乎看不到行人的踪影。而且,距离过年仅剩四天,周边四处都弥漫着过年的氛围,不时传来噼里啪啦的鞭炮声。

所以,这几声枪响很不幸地被附近的群众误当作了鞭炮声,并未引起大家的特别关注。

可谁能想到,到了十三日凌晨四点,这座民房内又一次传出了令人震惊的枪声。

“呯呯呯!”

在凌晨四点半夜三更,人们都陷入了沉睡之中,这个时候根本不会有人放鞭炮。这几声突兀的枪响,瞬间打破了夜晚的宁静,震醒了好几户相邻的人家。

直到十三日凌晨五点,一位群众神色慌张地拨打了报警电话。原来,他在昨晚传出枪响的那所民居门口,发现了一具横卧在地上的男尸。

这位群众最初也是被枪声从睡梦中惊醒,心里十分害怕,犹豫了好一会儿,最终还是鼓起勇气,咬着牙出门查看情况。

他刚走到门口,看到有个人躺在地上,第一反应还以为是谁喝多了酒。

于是,他下意识地上前想要拉一把。可当他走近男尸,借着微弱的光线,突然发现地上已经冻结成块的大片血迹,吓得他“啊”的一声惊叫,整个人一下子跌倒在地。

接到报警后,警方迅速出动,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案发现场。眼前的景象,瞬间让在场的警察们惊呆了。

这是一座带有院子的平房,此刻大门紧闭。在门口的位置,一具老年男性的尸体静静地躺在那里,很明显,他已经死去多时了。

冬日的清晨,寒风凛冽,这座宁静的小村庄被一层阴霾所笼罩。村尾的一处民房外,气氛格外凝重。

民警们接到报案匆匆赶来,只见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静静地躺在地上,头发全白,在寒风中显得格外刺眼。

老人胸部的棉袄上,一个触目惊心的子弹贯穿痕迹,打破了这份宁静,也揭开了一场血腥惨案的序幕。

“糟了,难道是持枪杀人抢劫案?这户人家遭遇了不测?歹徒现在还在不在里面?”民警们的心瞬间揪紧,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几个民警小心翼翼地翻过矮墙,悄然进入院子。眼前的景象让他们心头一震,院子里横卧着两具年轻男子的尸体。

其中一位死者身材魁梧,膀大腰圆,即便在死亡状态下,依然能看出生前的强壮。他死状惨烈,头部遭受枪击,脑浆迸裂,鲜血在冰冷的地面上蔓延开来,令人不忍直视。

另一名死者身形较为瘦弱,同样倒在血泊之中,早已没有生命体征。

房间内的情况不明,持枪歹徒很可能还隐匿其中,对民警们构成巨大威胁。而此时,民警手中仅有一把手枪,在这种敌暗我明、火力悬殊的情况下,他们暂时不敢贸然发动强攻。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每一秒都充满了煎熬。半个小时后,大批增援民警终于火速赶到,现场警力得到极大补充。在确保行动安全的前提下,大家齐心协力破门而入。

当房门被撞开的那一刻,一股寒意扑面而来,屋内一片死寂。民警们仔细搜索后发现,这里早已人去屋空,只剩下两具尸体静静地躺在那里。

这两名受害者年纪较大,看起来五十多岁的样子,从屋内的布置和一些生活痕迹判断,似乎是一对夫妻。

在这小小的民房内,竟然横陈着五具尸体,宛如一幅惨烈的画卷,令人痛心疾首。警方迅速展开勘查工作,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经过技术人员的仔细比对,惊人地发现这五人都是被五六式冲锋枪射杀的。而且,根据子弹痕迹的精准比对,进一步确认他们所中的子弹,正是来自此前道口武警部队被抢走的那把冲锋枪。

至此,这把罪恶的冲锋枪已经连续夺走了八条鲜活的生命,这无疑是一起极其重大、性质恶劣的涉枪杀人案件。

为了尽快查明真相,警方迅速展开走访调查。他们挨家挨户地询问邻居,不放过任何一丝线索。

经过细致的排查和信息收集,终于陆续确定了五名死者的身份。屋内被杀的两位老人是一对夫妻,丈夫姓左,是这户人家的户主。

而院子里遇害的两名年轻人,那位彪形大汉正是左家的独子,另一个身形瘦弱的,则是街上邻居家的儿子。

这场突如其来的惨案,让原本平静的小村庄陷入了无尽的悲痛与恐慌之中……

在这看似平常的家门口,一具老年男尸静静地横陈于此,经确认,正是对门邻居家的老爷子。

警方抵达现场后,展开了细致入微的勘查工作。随着勘查的深入,现场情况却愈发显得诡异莫测。

屋内居住的左家老夫妻,以及院子里的年轻邻居,均是在十二日晚上十二点被人用枪击毙。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院子中的左家独子和门口的这位老人,却是在 十三日凌晨四点才惨遭杀害。他们的死亡时间,前后竟相差了整整四个小时。

从民房内留下的种种痕迹不难推断,在残忍地杀害左家老两口和年轻邻居之后,歹徒并未如常理那般仓惶逃窜,反而做出了令人瞠目结舌的举动——他竟然在屋内的炕上安然睡了四个小时,甚至还在这期间找东西吃了。

直到左家独儿子归来,歹徒再次举起手中的枪,将左家独子和老年邻居也一并打死。

这样的作案过程,实在是违背常理,令人难以置信!

想想看,通常情况下,歹徒在居民区持枪杀人后,必然会争分夺秒地逃离现场。要知道,枪声与普通的鞭炮声有着明显的区别。

当时可是八十年代,东北全民皆兵的时代刚刚过去不久,即便是本溪这样的地方,成年男性中参过军或者当过民兵的大有人在,很多人都能够敏锐地分辨出枪声。

倘若十二点那一阵枪声被附近居民识别出来并迅速报警,歹徒恐怕连逃走的机会都没有,他的处境将极其危险,很可能当时就被发现。

那么,这个胆大妄为的歹徒究竟为何敢于冒着如此巨大的风险,在作案现场停留长达四个多小时呢?

更让人觉得奇怪的是,据周围邻居反映,左家除了这老两口和独生子之外,还有一个女儿,名叫左学美,模样长得十分漂亮。

邻居大妈心急火燎地赶到警局,向警方提供线索:“左学美是本市制药厂的工人。”

警方不敢耽搁,马上拨通了制药厂的电话进行询问。药厂方面回复称,左学美昨天并未在宿舍居住,按常理推测应该是回家去了。

那么,此时此刻左学美究竟身处何方呢?

这消息在邻里间传开后,邻居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一致觉得左家其他三人惨遭杀害,而唯独左学美一人却不见踪影,很可能是一桩杀人劫色的恶性案件。

(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