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破烂王,干到世界500强 > 第60章 新设备落地,老班底升级

“远新实业……收破烂的?”几个学生甚至毫不掩饰地撇了撇嘴,准备随时开溜。

孟远像是没听见,只是咧嘴一笑,露出一口白牙,眼神却锐利地扫过全场。

“没错,外面人都说,我是个收破烂的头儿。”

他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每个角落,带着一股子泥土里刨食的生猛劲儿,

“但我们收的,是别人当垃圾扔掉的金疙瘩!我们干的,是点石成金的活儿!”

他没念稿子,就像在唠家常。

“十年前,我蹬着三轮车,在废品站里扒拉……”

他讲起自己的故事,没有修饰,全是汗水和泥泞,

“……差点被一堆塌下来的废铁埋了,也被人指着鼻子骂过‘捡破烂的滚远点’……”

学生们安静下来,原本涣散的目光,开始聚焦。

“……但我不信邪!硬是从那堆破铜烂铁里,捣鼓出了名堂!”

孟远猛地一拍桌子,不是吓唬人,而是带着一股压不住的兴奋,

“现在,我玩的是高科技!别人炼一吨铜的成本,我能炼一点二吨!别人搞不定的工业废料,我能变废为宝!”

他的眼睛亮得吓人,像有火焰在跳动。

“我这儿,平台够大,技术够硬!缺的,就是你们!”

他手指点向台下,“有脑子,有胆子,不甘心一辈子按部就班的,来!”

“三年!干得好,你就是部门主管!”

“五年!能力够,高管的位置给你留着!”

几个原本低着头、家境普通、眼神里憋着一股劲儿的年轻人,猛地抬起了头,呼吸都粗重了几分。

他们看到了孟远眼里的笃定,那不是画饼,而是一种“跟我干,绝对有肉吃”的强大自信。

“收破烂的怎么了?英雄不问出处!”一个男生低声嘟囔,拳头却悄悄攥紧了。

几天后,孟远的办公室桌上,静静躺着五六份沉甸甸的就业协议。

化工、材料、机械、自动化、企业管理……

一个个年轻的名字后面,是一个个选择相信“收破烂”也能创造奇迹的心。

当这群脸上还带着青涩,眼里充满好奇和一丝忐忑的大学生,第一次列队站在孟远面前时,他咧嘴笑了。

一股混杂着机油、汗水和泥土味的“土作坊”里,终于要注入第一股带着墨水香的“科班”活水了!

他仿佛已经听见,那即将拔地而起的新厂房里,机器开始低吼,图纸正一寸寸变为现实。

新厂房的钢筋骨架,像一头沉睡的巨兽,在夏日的阳光下,一天天显露峥嵘。

与之同时抵达的,是一批批崭新锃亮、泛着金属冷光的“大家伙”。

控制柜上,密密麻麻的指示灯闪烁着,液晶屏幕上跳动着复杂的曲线和外文字符,发出细微的“嘀嘀”声。

这场景,让跟了孟远多年的老伙计们,心里直打退堂鼓。

破碎车间。

张师傅,那个平时嗓门洪亮、一拳能砸弯钢板的壮汉,此刻却像个小学生,围着一台全新的智能破碎机,手脚都不知道往哪儿放。

他小心翼翼地伸出粗糙的手指,指着那复杂的触控屏,声音都小了八度:

“孟总……这玩意儿……真高级嘿!上面这钮儿,比拖拉机开关都多……俺、俺眼神儿不好,怕一指头下去,给按坏了……”

旁边电解铜车间的李师傅,也搓着沾满油污的手,凑了过来,脸上是同样的不安:

“是啊孟总,以前那电解槽,就俩大闸刀,红的绿的,闭着眼都不会拉错。现在这个……又是电脑又是屏的,还会自己‘说话’(提示音)……俺这老胳膊老腿,学新东西慢,可别拖了厂子后腿……”

就连一向自诩“万事通”的马小军,面对一台需要输入代码才能调整参数的分选设备,也罕见地抓耳挠腮,嘴里嘀嘀咕咕:

“这串洋码子,啥意思嘛……”

兴奋?当然有!厂子鸟枪换炮,谁不高兴?

但更多的是一种被时代抛下的恐慌,一种“自己会不会没用了”的自卑和茫然。

孟远把这一切看在眼里,心里跟明镜似的。

这帮兄弟,是跟着他从一无所有干到今天的基石!是远新流过最多汗、吃过最多苦的功臣!

换掉他们?

这个念头在他脑子里闪了一下,就被狠狠掐灭!

“那还叫人干的事儿吗?!”

他要的,不是无情的“换血”,而是带着兄弟们一起“升级”!

“怕个啥?”

孟远大步流星走过去,“啪”地一声拍在张师傅的肩膀上,声音盖过了远处挖掘机的轰鸣。

“看着吓人,就是个纸老虎!摸透了,它就得听咱的!”

所有人都停下了手里的活儿,目光齐刷刷地聚拢过来。

孟远环视一圈,眼神坚定,字字铿锵:

“都听好了!在这新厂,不看你过去啥文凭,啥出身!也不管你以前抡大锤的还是打算盘的!”

“就看一条!你想不想学!敢不敢学!愿不愿意跟咱这艘船,一起往前冲!”

他深吸一口气,声音陡然拔高:

“愿意学的,厂里拿出钱,请人教!手把手教!学出来,工资翻番,奖金加倍!”

“可要是哪个觉得自个儿不行,怕苦怕累,想在新厂里混日子……”

他眼神骤然变冷,“那对不住!远新的船,不等闲人!谁拖后腿,谁就滚蛋!”

“三天后!远新第一期‘技术升级培训班’,正式开课!所有人,一个不落,都得参加!”

“轰”的一声,人群炸开了锅。

白天的远新厂区,是机器的轰鸣和人声的嘈杂。

一群穿着蓝色工装的汉子,围着厂家派来的技术员,或者孙师傅、赵建国这些厂里的“文化人”,伸长了脖子,瞪大了眼睛。

“师傅,这个钮是干啥的?”

“哎,你慢点儿,我记一下……”

“这屏幕上画的啥?跟心电图似的……”

他们一边问,一边笨拙地模仿着操作,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眼神里有紧张,更有渴望。

夜幕降临,宿舍区的灯火却亮到了深夜。

白天累了一天的工人们,顾不上休息,三五成群地挤在简陋的桌前。

桌上摊开的,是孟远特意请苏教授和那批新来的大学生,连夜赶出来的手绘版培训教材,图文并茂,尽量把复杂的原理画得像小人书。

不识字?没关系!

临时“扫盲班”就在旁边的小黑板上开课,大学生们拿着粉笔,一笔一划地教着“启动”、“停止”、“安全”。

看不懂图纸?

懂行的老师傅,或者年轻的技术员,就用烟头在地上比画,拿扳手、螺丝打比方,讲得口干舌燥。

“师带徒”的规矩也立起来了:一个老师傅带几个徒弟,一个大学生对接几个老师傅。

学得快的,主动去教慢的;教不会徒弟,师傅脸上也挂不住。教会了,师徒都有奖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