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逆天北伐:姜维铁蹄踏破魏都梦 > 第126章 祁山星火照归途

楔子?战地悲歌

祁山残阳映血沙,烽烟万里没寒鸦。

忍看故垒埋忠骨,犹忆先师指落霞。

且将肝胆酬玄德,敢把丹心护汉家。

莫道孤臣无退路,燎原星火破云遮。

第一折 暗潮涌动惊屯田

景耀八年春,祁山的晨雾裹着硝烟凝成灰纱,将残阳染成凝血般的绛紫色。断壁残垣间,半截褪色的\"汉\"字旌旗在焦土上翻卷,旗杆缠绕着风干的箭羽,如同垂死者扭曲的手指。姜维踩过碎石瓦砾,玄甲下摆扫过结

远处传来断断续续的哀鸣,七八个伤兵倚着坍塌的了望塔喘息。其中一人的小腿被流矢贯穿,白骨刺破冻得发紫的皮肉,却仍死死攥着半截竹制号角——那是诸葛丞相当年教他们制作的简易联络工具。姜维蹲下身子,从腰间解下水囊递过去,指腹触到伤兵掌心的冻疮,粗糙得像砂纸打磨过的青铜。

\"将军...\"伤兵喉间溢出带着血沫的气音,浑浊的眼睛突然发亮,\"昨夜...昨夜梦见丞相了,他说...\"话音未落,气息已散在寒风里。姜维轻轻阖上逝者的眼睛,起身时瞥见对方腰带上系着的平安结——褪色的红绳编着歪歪扭扭的\"汉\"字,显然是出自妇人之手。

山风掠过祁山堡废墟,卷起满地箭矢与断矛。姜维拔出七星剑,剑身上的云纹映着血色残阳,仿佛游动的暗红溪流。他忽然想起二十年前初入蜀军,诸葛亮抚摸着这把剑说:\"剑脊藏锋,方见真章。\"此刻剑柄上的龙纹硌着掌心,倒像是先师温热的手,正将力量注入他的血脉。

汉中盆地的晨雾还未散尽,姜维已披着露水巡查屯田区。布鞋底踩过湿润的田埂,惊起几只灰雀,扑棱棱掠过新插的稻秧。他蹲下身,指尖捻起黑土凑近鼻尖——土壤里混着草木灰的焦香与腐殖质的腥甜,正是肥力充足的征兆。

\"大将军!\"句扶的马蹄声由远及近,枣红马的鬃毛上还挂着冰晶。副将翻身下马时,腰间佩剑与箭囊相撞,发出清脆的叮当声,\"探马来报,司马昭调雍州驻军西移,前锋已至陈仓!\"

姜维猛地站起,稻叶上的露珠簌簌落在玄甲上。他展开泛黄的舆图,粗粝的指腹划过陈仓古道的朱砂标记。羊皮纸边缘磨出毛边,那是他反复查阅留下的痕迹。\"陈仓距祁山堡不过三日路程。\"他的声音像生铁在石板上摩擦,\"司马昭这是要断我屯田命脉。\"

与此同时,成都皇宫内,鎏金兽首香炉飘出龙脑香。刘禅半倚在象牙榻上,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西域进贡的琉璃盏。盏中盛着新沏的蒙顶甘露,碧绿茶汤倒映着他眉间的愁云。黄皓弓着背凑上前,袖口绣着的金线蝙蝠几乎要触到茶盏:\"陛下,姜维在汉中拥兵自重,不如...\"

\"够了!\"刘禅将琉璃盏重重搁在案上,茶汤溅出,在锦缎桌布上晕开深色水痕。他抓起姜维的军报,竹简边缘在掌心勒出红痕:\"去年秋收,汉中屯田缴粮二十万石;如今魏军压境,朕若不应,与昏君何异?\"话音未落,窗外突然传来乌鸦的啼叫,惊得黄皓脖颈一缩。

数百里外的魏军大营,邓艾正用狼毫笔在沙盘上标注兵力。老人的指节布满冻疮裂痕,蘸墨时羊皮手套上的积雪簌簌落在案头。\"传令下去,\"他盯着祁山堡的微型泥塑,声音像老树皮裂开的纹路,\"让雍州兵每日在散关道佯装运粮,每辆马车必须挂响铜铃,走三步歇五步。\"

副将望着沙盘上蜿蜒的虚线,犹豫道:\"将军,这般拖延,粮草...\"邓艾突然挥袖扫落半座\"散关\",陶土碎屑溅在烛火里,腾起细小的青烟:\"司马昭要的不是速战,是让姜维疲于奔命。\"他枯瘦的手指戳向屯田区,\"只要断了蜀军的粮,剑阁关的石头城墙也得塌。\"

深夜,姜维的军帐里,牛油灯芯爆开一朵灯花。阿莱娜掀开牛皮帐帘闯入,弯刀上凝结的血珠滴在青石板上,洇出暗红的斑点。\"抓到魏军细作,\"她抖开浸透汗渍的羊皮卷,上面用朱砂画着粮仓位置,\"还有这个——\"她掏出一枚青铜虎符,虎目镶嵌的红宝石泛着冷光。

姜维的瞳孔骤然收缩。虎符边缘刻着\"雍州\"二字,正是司马昭新铸的调兵信物。他猛地将虎符拍在舆图上,震得竹简里的军令散落满地:\"传令各营,即刻将粮草转运祁山堡地窖。明日起,每支巡逻队必须携带三只信鸽!\"他转头看向阿莱娜,\"你带西羌骑兵,在散关道布十二重暗哨,见魏军运粮队...一个活口不留。\"

当第一缕晨曦刺破云层,散关道上响起清脆的铜铃声。二十辆魏军马车缓缓前行,车辕上的士兵有气无力地甩着马鞭。领头的百夫长掀开篷布一角,露出里面伪装成粮袋的云梯——帆布缝隙间,锋利的铁钩泛着幽蓝的淬毒光芒。

第二折 散关道上血纷飞

散关道两侧的峭壁如同被巨斧劈开,松树扎根在岩石缝隙里,虬曲的枝桠上挂着经年不化的积雪。阿莱娜将耳朵贴在冰凉的山石上,听着远处传来的车轮声由远及近。她抬手示意,三百西羌骑兵立刻翻身下马,弯刀抵住战马口鼻,连呼吸都放得极轻。

\"放箭!\"随着她弯刀挥落,三百张强弩同时发出嗡鸣。箭矢破空声中,走在最前的三辆马车瞬间被射成刺猬。驾车的马匹惊嘶着人立而起,车辕断裂处,藏在\"粮袋\"里的云梯轰然坠地。魏军士兵慌乱中刚拔出佩剑,第二轮箭雨已穿透他们的咽喉。

阿莱娜大喝一声,催动胯下黑马冲下山坡。弯刀劈开第一个魏军的面门时,温热的鲜血溅上她的护额,顺着鹰形图腾蜿蜒而下。混战中,她瞥见一辆马车下露出的云梯横档,心头猛地一沉:\"撤!这是调虎离山!\"

与此同时,祁山堡的了望塔上升起三柱狼烟。姜维站在城头,看着漫山遍野的魏军旌旗如同黑色潮水漫来。邓艾的白发在风中狂舞,他手持玄铁杖指向城头,声音裹着寒风传来:\"姜维!交出屯田图,饶你将士不死!\"

城楼上,蜀军连弩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十丈长的弩箭破空而去,将最前排的魏军盾阵射得支离破碎。但邓艾早有准备,盾牌后方推出十二架巨型投石机,青石弹丸破空而来,砸得城墙砖石飞溅。姜维望着城角摇摇欲坠的箭楼,突然抓住句扶的肩膀:\"带五百死士,从暗道出击!\"

暗道里弥漫着腐臭的潮气,火把照亮粗糙的石壁。句扶握着匕首,听着头顶传来的厮杀声越来越近。当他们摸到魏军投石机营地时,眼前的景象让他倒吸冷气——每架投石机旁都守着二十名重甲兵,火把将四周照得亮如白昼,连老鼠洞都无处遁形。

\"点火!\"句扶挥刀砍断最近的麻绳,浸透桐油的草垛瞬间燃起熊熊大火。火光照亮他狰狞的面容,长剑刺穿魏军喉咙时,温热的血溅在他的护心镜上,映出跳跃的火苗。但魏军很快反应过来,将他们死死困在火海中央。

千钧一发之际,西北角传来熟悉的马蹄声。阿莱娜的西羌骑兵如黑色旋风般冲入敌阵,弯刀在空中划出连绵不断的银光。姜维趁机打开城门,率蜀军主力杀出。邓艾看着被截断的阵型,怒得将玄铁杖狠狠砸在地上:\"姜维!我誓要踏平汉中!\"

祁山堡的危机暂时解除,但姜维望着满地狼藉的战场,心中却沉甸甸的。一名士兵捧着烧焦的屯田图残片走来,灰烬中依稀可见\"汉\"字的笔画。他弯腰拾起半块焦黑的木牌,上面刻着的\"忠\"字还残留着朱砂——那是去年秋收时,百姓们送给屯田士兵的平安符。

第三折 定军山下计中计

定军山的晨雾中,传来叮叮当当的打铁声。姜维站在临时搭建的铁匠铺前,看着火星四溅的熔炉。老匠人将烧红的铁条浸入冷水,腾起的白雾里,隐约浮现出当年黄忠在此斩夏侯渊的场景。\"将军,\"匠人递上新铸的箭矢,\"这批箭簇淬了巴蜀毒藤汁,见血封喉。\"

阿莱娜捧着缴获的魏军密信匆匆赶来,羊皮纸上的字迹被雨水晕染:\"大将军,邓艾约我们三日后在定军山决战。\"她展开舆图,手指划过金牛道的险峻地形,\"此处易守难攻,若我们贸然出击...\"

\"邓艾不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姜维用炭笔在舆图上圈出几个红点,\"他在金牛道两侧山梁布置了三十处了望台,分明是想诱我们入伏。\"他转头看向句扶,\"你带一万人马,伪装成主力沿金牛道进发。每过五里,留下炊具灰烬,升起十丈炊烟。\"

魏军大营内,邓艾盯着姜维的战书冷笑。烛火摇曳间,他脸上的伤疤随着笑意扭曲:\"传令下去,让雍州兵遇到蜀军便佯装败退。\"他蘸着茶水在案上画出金牛道的地形,\"等他们进入峡谷,投石机与滚木礌石齐下,叫姜维插翅难飞!\"

次日清晨,蜀军大营响起震天的战鼓声。姜维身披玄甲,七星剑在朝阳下泛着寒光。他看着句扶率领的\"主力\"浩浩荡荡开拔,故意让军旗在风中招展,引得远处魏军了望台上的哨兵频频举旗。\"将军,\"阿莱娜握紧弯刀,\"万一句扶将军...\"

\"他会没事。\"姜维望着金牛道方向的滚滚烟尘,声音低沉如擂鼓,\"真正的主力,在这里。\"他掀开营帐,露出后方集结的三万精锐——士兵们身披草衣,战马的马蹄裹着棉絮,连呼吸都刻意放缓。

当句扶的军队进入金牛道峡谷时,两侧峭壁突然响起梆子声。无数滚木礌石倾泻而下,惨叫声回荡在山谷间。句扶挥剑砍断飞来的圆木,看着四周升起的魏军旌旗,却并不慌乱——他早将主力分成三队,此时正从隐蔽的山道包抄而来。

混战中,姜维率主力突然出现在魏军后方。七星剑劈开第一个魏军的头盔时,他闻到对方身上浓重的酒气——显然邓艾为了诱敌,放松了警惕。阿莱娜的西羌骑兵紧随其后,弯刀在月光下化作银色的漩涡,将魏军阵型搅得支离破碎。

邓艾望着溃败的军队,气得将战刀狠狠插进土里。他看着姜维策马而来,白发被夜风吹得凌乱:\"好个将计就计!但司马昭的十万大军已过陈仓,你拿什么守汉中?\"姜维勒住战马,剑尖挑起魏军军旗,火焰顺着布料蔓延,照亮他冷峻的面容:\"就用邓将军送来的这份大礼。\"

第四折 阴平故道复燃烽

阴平小道的寒风裹挟着砂砾,打得人睁不开眼。姜维牵着战马,看着陡峭的崖壁上残留的铁链——那是当年邓艾裹毡滚崖时留下的痕迹。积雪覆盖的山道上,隐约可见森森白骨,不知是魏军还是蜀军的遗骸。

\"大将军,诸葛瞻将军来信!\"句扶的声音裹着风雪传来,他怀中的竹筒被冻得冰凉。姜维展开信笺,诸葛瞻的字迹力透纸背:\"魏军已过江油,涪城粮草仅够三日。瞻父子誓与城池共存亡!\"信纸边缘还沾着暗红的血迹,不知是墨渍还是血痕。

姜维的指甲深深掐进掌心。涪城是剑阁的最后一道屏障,若失守,成都将门户大开。\"传令全军,\"他翻身上马,玄甲在风中猎猎作响,\"今夜必须赶到涪城!阿莱娜,你带西羌骑兵抄近路,务必抢在魏军之前!\"

涪城城墙下,诸葛瞻望着黑压压的魏军,握紧腰间的宝剑。城头悬挂的\"汉\"字旗被箭雨射得千疮百孔,却仍在风中飘扬。他转头看向儿子诸葛尚,少年的铠甲上还沾着前日战斗的血痂:\"尚儿,你带五百骑兵,守住西门。\"

\"父亲!\"诸葛尚突然跪下行礼,\"孩儿愿率死士出城迎敌!\"他抬头时,眼中燃烧着炽热的火焰,\"丞相教诲,战阵之上,唯死而已!\"诸葛瞻的喉咙发紧,伸手抚过儿子年轻的脸庞——这张脸,与当年的诸葛亮竟有七分相似。

战斗在黎明时分打响。魏军的投石机不断轰击城墙,巨大的石弹砸得女墙轰然倒塌。诸葛瞻挥舞长剑,亲手斩杀三名登城的魏军。但魏军人数太多,云梯如蚁群般密密麻麻。就在城防即将崩溃时,远处突然响起熟悉的号角声——阿莱娜的西羌骑兵赶到了!

女将的弯刀带着凌厉的风声,瞬间劈开魏军防线。姜维随后率主力抵达,七星剑寒光所至,魏军纷纷落马。邓忠见势不妙,连忙鸣金收兵。然而,当蜀军准备追击时,探马来报:\"钟会亲率大军,已攻破白水关!\"

姜维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白水关失守,意味着剑阁腹背受敌。他望着疲惫不堪的将士,突然想起诸葛亮的《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诸葛瞻,\"他握住对方的手,\"你继续守涪城;句扶,带人回援剑阁。\"他转头看向阿莱娜,\"我们绕道阴平,直取魏军后方!\"

第五折 祁山屯田终成局

祁山堡的地窖里,油灯将堆积如山的粮袋照得金黄。姜维蹲下身,抓起一把新麦凑近鼻尖——麦粒饱满,带着阳光的气息。句扶站在窖口,声音带着兴奋:\"将军,百姓们又送来五千石粮食,说是留着给蜀军打魏军的!\"

姜维起身时,撞落了墙上挂着的斗笠。那是去年秋收时,一位老农送给他的,斗笠边缘还绣着歪歪扭扭的\"汉\"字。他弯腰拾起,指尖触到粗糙的竹篾,仿佛又看到田间百姓们质朴的笑容。\"传令下去,\"他将斗笠重新挂好,\"明日起,全军分批帮百姓春耕。\"

与此同时,成都皇宫内,刘禅将姜维的捷报反复看了三遍。黄皓缩在角落,不敢发出半点声响。\"来人!\"刘禅突然拍案而起,惊得案上的琉璃盏险些翻倒,\"拟旨,封姜维为丞相,总领国事!\"他看着窗外的宫墙,喃喃道:\"丞相,您选的人...果然没错。\"

深夜,姜维站在祁山堡城头,望着屯田区的点点灯火。春风拂过麦田,传来阵阵新麦的清香。七星剑在腰间微微发烫,剑柄上的龙纹仿佛活了过来,在月光下游动。他想起初入蜀军时,诸葛亮说过的话:\"治国如治水,民为河道,君为堤坝。\"

远处传来马蹄声,阿莱娜提着酒坛走来。月光洒在她的弯刀上,映出点点寒光:\"大将军,这是百姓自酿的米酒,说是要谢你护了他们的田地。\"姜维接过酒坛,仰头饮下一大口——酒液辛辣,却暖到了心底。

\"阿莱娜,\"他望着东方渐白的天际,\"你说,若丞相还在,会怎么做?\"女将沉默片刻,目光坚定:\"他会说,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话音未落,远处传来雄鸡报晓声,屯田区的炊烟袅袅升起,与晨雾融为一体。

姜维握紧七星剑,剑柄上的龙纹硌着掌心。他知道,这场战争远未结束,但只要有这片土地,有这些百姓,蜀汉就还有希望。祁山的星火永不熄灭,正如武侯祠前的古柏,历经风雨,依然苍翠挺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