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逆天北伐:姜维铁蹄踏破魏都梦 > 第147章 祁山烽火照残阳

第一折 朔风暗涌马蹄急

景元二十七年春,祁山北麓的山道上,残雪未消的青石间凝结着冰棱。十二辆骡车组成的商队缓缓前行,车轮碾过碎石发出沉闷的声响,拉车的骡子不时打着响鼻,喷出的白雾在冷空气中迅速消散。

为首的灰衣汉子紧握着缰绳,掌心的老茧与粗糙的牛皮绳摩擦,发出细微的沙沙声——正是姜维麾下骁将霍弋。他眯起眼睛,看着远处山脊线上若隐若现的秃鹫盘旋,心头泛起一丝不安。

\"霍将军,西北方向有烟尘!\"一名斥候策马奔来,马蹄扬起的冻土块在半空碎裂。

霍弋手搭凉棚望去,十余骑快马正朝着车队疾驰而来,铁蹄踏碎薄冰的脆响穿透晨雾。他不动声色地按住腰间佩剑,低声下令:\"准备战斗!\"就在此时,风中突然传来悠扬的羌笛旋律,三长两短的节奏正是阿莱娜约定的暗号。

片刻后,阿莱娜率领三百羌骑现身。她身披崭新的锁子甲,猩红披风在风中猎猎作响,腰间青铜短刀的兽首吞口泛着冷光。\"魏军有异动!\"她翻身下马,羊皮地图上还带着草原的腥膻气息,\"半月前,我在匈奴部落的篝火旁听到消息,司马昭正集结关中十万大军,准备从祁山、陈仓两路夹击汉中。更要命的是......\"她的指尖重重戳在地图上的金城郡,\"鲜卑首领轲比能已与魏军结盟,他们的骑兵三日就能绕到我们后方。\"

霍弋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祁山作为蜀汉北伐的咽喉要道,一旦失守,汉中门户洞开;而鲜卑骑兵的骑射之术冠绝塞北,若真如阿莱娜所言,汉军将陷入腹背受敌的绝境。\"必须立刻将消息传回冀县!\"他当机立断,\"你带五十人护送连弩先行,我率其余弟兄沿途侦查。记住,遇到魏军只可智取,不可硬拼!\"

夜幕降临时,霍弋的侦查队在渭水河畔发现了魏军的踪迹。对岸的营地里篝火通明,兵器锻造的叮当声与战马的嘶鸣混杂在一起。

借着月光,霍弋数了数对岸的军旗——二十面魏军战旗猎猎作响,五面绣着鲜卑狼头的旗帜在夜风中翻卷。他掏出随身携带的炭笔,在树皮上画出敌军布防图,正要派斥候送回冀县,突然听到身后传来枯枝断裂的脆响。

\"霍将军好兴致。\"一道阴冷的声音从树影中传来。霍弋猛然转身,只见一名身着魏军战甲的将领带着百名骑兵将他团团围住。那人脸上有道狰狞的刀疤,手中长枪上还挂着汉军士兵的首级。\"我乃曹魏平西将军郭淮帐下孙礼,今日便取你项上人头!\"

霍弋握紧长剑,余光扫过周围的地形。前方是开阔的河滩,后方密林可藏身,但敌军人数是己方三倍有余。他突然放声大笑:\"孙礼,你以为就凭这些人能拦住我?\"说着,他向身后密林发出一声唿哨。刹那间,林间响起此起彼伏的战鼓声,数百支火把如繁星般亮起。

孙礼脸色骤变,以为中了汉军埋伏,慌忙下令撤退。霍弋趁机率部突围,马蹄在冰面上打滑,溅起的冰水在月光下泛着银光。撤退途中,一名年轻士兵为保护霍弋,被流箭射中肩胛,鲜血浸透了粗布衣衫,却仍咬牙紧跟队伍。

第二折 冰河铁马战云浓

冀县城内,姜维的书房中烛火摇曳。地图上,密密麻麻的小红旗标示着魏军的动向,而代表汉军的蓝旗则显得单薄许多。姜维揉了揉布满血丝的眼睛,目光落在祁山堡的位置。那里的城墙已有多处裂缝,守军仅有五千老弱,根本无法抵挡十万魏军的强攻。

\"报——!\"一名亲兵撞开房门,\"霍弋将军求见!\"姜维连忙起身,只见霍弋满身尘土,手中紧紧攥着树皮绘制的布防图。\"魏军果然要从祁山进犯!\"姜维盯着布防图,指甲在祁山堡的标记上掐出深深的痕迹,\"更麻烦的是鲜卑骑兵,他们的骑射能力远在汉军之上,一旦让他们突破防线,汉中危矣。\"

正在此时,阿莱娜匆匆赶来,身后跟着几个白发苍苍的羌人老者。\"将军,我们有办法对付鲜卑骑兵!\"她展开一卷兽皮,上面画着一种奇特的器械——\"这是我们羌人对付狼群的陷阱,名叫'绊马索雷石阵'。在山道上设置碗口粗的绊马索,再用绳索连接山顶的巨石,等鲜卑骑兵经过时......\"她做了个拉绳的手势,\"千钧巨石滚落,任他们再厉害的骑兵也插翅难逃。\"

姜维眼睛一亮,当即决定亲自前往祁山部署。三日后,他带着两万汉军抵达祁山堡。堡内将士们士气高昂,纷纷表示愿与魏军决一死战。

姜维却深知,光靠勇气远远不够。他下令在祁山的九条山道上都设置绊马索雷石阵,又让工匠连夜打造了数百面铜镜——这是他想出的奇招:利用铜镜反射阳光,扰乱鲜卑骑兵的视线。同时,他还组织士兵收集山上的滚木礌石,将城墙的防御器械逐一检修。

第五日清晨,斥候急报:\"魏军先锋已到祁山脚下!\"姜维登上城楼,只见远处尘土飞扬,魏军的黑色军旗如乌云般压来。为首的正是郭淮,他骑着高头大马,手中马鞭轻轻点着祁山堡的方向,脸上带着胜券在握的笑容。

\"姜维,你守得住一时,守得住一世吗?\"郭淮大声喊道,\"今日我十万大军压境,劝你早早投降!\"姜维却不慌不忙,抬手示意。

刹那间,汉军城头竖起数百面铜镜,阳光经过镜面折射,形成一道道刺眼的光束,直直射向魏军。魏军士兵们纷纷抬手遮挡,战马受惊扬起前蹄,阵型顿时大乱。

郭淮见状,冷笑一声:\"雕虫小技!\"他下令骑兵出击。数千鲜卑骑兵如离弦之箭冲向山道,马蹄声震得地面微微颤抖。当第一匹战马被绊马索绊倒,山顶的汉军立刻拉动绳索。

千钧巨石如暴雨般滚落,惨叫声、马嘶声响彻山谷。鲜卑骑兵死伤惨重,侥幸活下来的也被汉军的弩箭射杀,鲜血染红了山道旁的积雪。战斗中,一名汉军少年为了及时拉动雷石绳索,被飞溅的碎石击中额头,却仍死死握住绳索不松手。

第三折 陈仓道上生死劫

祁山之战首捷的消息传回冀县,百姓们欢欣鼓舞,街头巷尾都在传颂汉军的英勇。但姜维却不敢有丝毫懈怠——他知道,郭淮不会善罢甘休,更担心陈仓方向的魏军趁机偷袭。果然,三日后斥候传来急报:曹魏镇西将军钟会率领五万大军,已突破散关,正沿着陈仓道直逼汉中。

陈仓道地势险要,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但汉军在这一线的防御十分薄弱,仅有两千老弱残兵驻守。姜维当机立断,留下霍弋继续镇守祁山,自己则亲率八千精兵驰援陈仓。

临行前,他握着阿莱娜的手说:\"祁山就交给你了。若魏军再来,可用火攻破他们的攻城器械。\"同时,他将自己珍藏的战术手札交给阿莱娜,叮嘱她仔细研读。

赶往陈仓的路上,汉军日夜兼程。寒风卷着砂砾打在脸上,如同刀割一般。士兵们相互搀扶着前进,有的脚上磨出了血泡,却仍咬牙坚持。当他们抵达大散关时,却发现关隘已被魏军占领。

钟会站在城头,望着山下的汉军,高声喊道:\"姜维,你来得正好!今日我便让你见识见识,什么叫真正的军事天才!\"说着,他下令放箭。顿时,箭矢如雨点般射向汉军,姜维连忙指挥士兵躲在盾牌后面。

强攻显然行不通,姜维决定智取。他带着几名亲卫沿着关隘探查,发现大散关右侧有一条隐秘的山间小道。那是一条仅容单人通过的羊肠小道,两侧是陡峭的山壁,上面布满青苔,稍不注意就会滑倒。于是,他挑选了五百名精锐士兵,让他们换上魏军的服装,趁着夜色悄悄摸上山道。

当这五百人出现在魏军背后时,汉军主力立刻发动攻击。喊杀声震天,火把将夜空照得通红。前后夹击之下,魏军大乱,钟会不得不下令撤退。然而,钟会并不甘心失败。他在撤退途中设下埋伏,等汉军追兵进入峡谷,突然发动攻击。一时间,巨石滚落,箭矢横飞,汉军死伤惨重。姜维身陷重围,身边的士兵越来越少。

千钧一发之际,阿莱娜率领羌骑及时赶到。她骑着一匹枣红色的战马,弯刀在月光下闪着寒光。羌人的战吼震破夜空,鲜卑战马列成锥形阵,直接冲入魏军的埋伏圈。战斗中,阿莱娜的手臂被流箭射中,却仍挥舞着弯刀,带领羌骑左冲右杀。钟会见势不妙,只好仓皇逃走,丢下满地的兵器和尸体。

第四折 金城风云起狼烟

祁山和陈仓的战事暂时平息,但更大的危机正在金城郡酝酿。鲜卑首领轲比能亲率三万骑兵,绕过祁山防线,直扑金城。那里不仅是汉军的重要粮草基地,更囤积着大量战马。一旦失守,汉军将陷入无粮无马的绝境。

姜维接到消息时,正在陈仓整军。他望着地图,手指在金城郡的位置反复摩挲。若分兵救援金城,祁山和陈仓的防线就会变得薄弱;若不救,金城必失。思忖良久,他决定兵行险着:留下少量兵力虚张声势,自己则率主力秘密驰援金城。为了迷惑敌军,他还让人在祁山和陈仓的营地里遍插军旗,夜晚点燃比平时多三倍的篝火,同时安排士兵假扮成百姓在营地周围劳作。

汉军沿着渭水南岸急行军,白天躲在密林里休息,夜晚借着月光赶路。士兵们的鞋子磨破了,就用布条裹住脚继续前进;干粮吃完了,就采摘野果充饥。有一次,队伍误入沼泽地,几名士兵陷入泥潭,同伴们冒着危险用绳索将他们拉出来。终于,在魏军攻城前一天,汉军赶到了金城。

轲比能没想到汉军来得如此之快,措手不及之下,暂时停止了进攻。姜维登上城楼,望着城外密密麻麻的鲜卑营帐,心中暗暗盘算。他发现鲜卑人扎营的地方地势较低,若能引渭水灌营,定能重创敌军。于是,他派人偷偷在渭水上游修筑水坝,又让士兵们准备了大量引火之物。

三日后的深夜,汉军突然决堤放水。汹涌的河水如猛兽般冲向鲜卑营帐,顿时一片混乱。鲜卑人从睡梦中惊醒,有的被水冲走,有的慌乱中找不到战马。

姜维趁机下令放火,风助火势,火借风威,鲜卑人的营帐瞬间变成一片火海。战斗中,一名汉军将领为了确保水坝顺利决堤,亲自留守在水坝处,最终被汹涌的河水卷走。

轲比能慌乱中组织反击,但他的骑兵在泥泞的地面上根本无法发挥优势。汉军则趁机出击,杀得鲜卑人丢盔弃甲。轲比能见大势已去,只好带着残部仓皇北逃。此役,汉军不仅保住了金城,还缴获了大量战马和粮草,士气大振。

第五折 陇右长歌传千古

金城之战后,曹魏暂时停止了对陇右的进攻。姜维抓住时机,在陇右地区大力发展生产。他亲自带领百姓开垦荒地,教他们如何使用新式农具;兴修水利,挖掘了十几条水渠,让干涸的土地重新变得肥沃。他还从蜀地请来能工巧匠,教百姓烧制陶器、冶炼铁器,建立了多个手工作坊。

为了加强边防,姜维重新规划了陇右的防御体系。他在险要之处修筑堡垒,训练精兵,还与西羌等部落建立了更紧密的联盟。

阿莱娜则成为了他的得力助手,负责处理民族事务。她经常深入到羌人、氐人的部落中,调解纠纷,传播汉地的文化,还组织了汉人与少数民族的贸易集市。

这年秋天,姜维带着阿莱娜和维兴登上冀县城头。远处的田野里,金黄的麦浪随风起伏;山坡上,牛羊悠闲地啃食着青草。

维兴已经长成了一名英姿飒爽的将领,他望着这片安宁的土地,自豪地说:\"父亲,如今的陇右,再也不是当年那个战火纷飞的地方了!\"

姜维欣慰地点点头,目光望向北方。他知道,只要曹魏还在,陇右就永远不能放松警惕。

但他坚信,只要有这些忠诚的将士和百姓在,蜀汉的旗帜就永远不会倒下。\"记住,\"他语重心长地对维兴说,\"守护陇右,不仅是守护土地,更是守护汉家的尊严和百姓的安宁。\"

夕阳西下,晚霞染红了天际。姜维站在城头,望着这片他为之奋斗半生的土地,心中充满了感慨。

从一个年轻的将领到如今的陇右守护者,他经历了太多的生死考验。但无论遇到多少困难,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为了蜀汉,为了百姓,他愿意付出一切。而他的故事,也将永远在陇右大地上传颂,成为忠义精神的象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