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皇孙:老朱偷听我心声哭懵了 > 第127章 医改,子中你要帮咱劝人

“郭桓利用清廉银牟利,老臣认为,不宜再设定此银,以防有人趁机钻营,既要名又要钱,倾吞国库银钱,只要想当清官,不用陛下的清廉银,依旧是清官!”

此话一出。

百官们面面相觑,不仅胡党不知道刘基,怎么突然要因噎废食。

就连重新追随刘基的浙东官员,同样不理解他的做法。

如今刘基顶替了涂节,重新当上了御史中丞,那么养廉银子到底发给谁,监管百官的御史中丞最有发言权。

浙东官员们急了眼:老大人这是要亲手断送能够拿捏住胡党的权柄啊!

哪怕是宋濂,他对好友刘基这个人理解,知道好友这是不想让陛下花冤枉钱,当冤大头,可对刘基的这个做法,依旧表示不认可。

而胡党们更是恨不得,撸起袖子给刘基那张老脸来几拳。

你刘基清廉有钱不需要养廉银子,又名声在外,如今深得陛下的信任,连自己带儿子一起跟着升官,却想断送了他们的升官发财路?

简直是痴心妄想。

“陛下,臣认为刘中丞此言差矣!有奖有惩,才能激励百官清廉为本!”

宋濂率先站出来反对。

这可把胡党们给兴奋坏了。

合着刘基连自己人都没说通,就搁这儿想着说服陛下?

那还等什么?

胡惟庸朝着陈宁使了个眼色:上!

陈宁看了看丞相大人,又看了看自己顶头上官刘基,一个头两个大。

早知道涂节死了,是刘基顶上来当御史中丞,他这个小小御史马前卒,还不如称病告假,不来参加今天的早朝。

可惜万事没有早知道,陈宁只能硬着头皮站出来,假装义正言辞的反驳。

“臣觉得中丞大人有些想当然了……”

“嗯?”

刘基只是斜了一眼陈宁,后者马上露出讨好的苦笑,转而对着宋濂拱了拱手。

“臣觉得宋大人说得对。”

刘中丞诶,可不是我先反对你的,是你的老友宋大人先开口的啊。

你要记仇记宋大人的仇,可千万别记我的仇啊!

“臣也支持宋大人的说法!”

朝中大多数官员,不论是想搏名声捞好处的,还是真的认为刘基此举不合适的,异口同声的反对起来。

朱元璋上次见百官们这么齐心……根本没有这么齐心过。

他假装为难的看向胡惟庸:“子中啊,咱还想着你是百官之首,把这第一笔养廉银奖赏给劳苦功高的你,给天下官员做个表率,你觉得老先生的话中不中肯,是不是以己度人了?”

胡惟庸在经历了涂节被扒皮塞草挂地城门楼上的事,他最近兢兢业业,谨慎了许多,生怕陛下疑心他平日里与涂节交好,再怀疑传播瘟疫,谋害皇孙的事,也有他的手笔。

可以说夹着尾巴做人,这才没敢直面反对刘基的话。

但是,当陛下说要把第一笔养廉银发给他后,他顿时感觉自己得到了信任,一下子支棱了起来。

他也算明白了,为什么刘基想取消这个养廉银,一定是提前知道了陛下的心思,故意不让他拿这笔钱,得不到这个美名。

该老的刘伯温!

“臣认为刘中丞说话太想相当了,你家不差钱,那是因为你家大业大,刘中丞总是在京城呆着,不知道下边有许多地方官员,是平民出身,甚至家境贫寒,但他们却依旧恪守为官之本,臣认为像这样的,必须得嘉奖!”

“你……”

“砰!”

朱元璋没给刘基反辩的机会,拍着龙椅扶手,当场拉偏架,把两件事确定了下来。

“既然老先生瞧不上这笔养廉银,咱就把它怎么发,暂时交给子吕来决定,这第一笔养廉银,就当作子中辛苦的奖赏,也希望子中能够成为天下官员的表率。”

胡惟庸正愁御史台要沦为刘基的地盘,得到了限制他朋党的权力,如今评选清廉官员的决定权,被陛下交给了自己。

这既是莫大的信任,同样也能让刘基束手束脚。

哪怕刘基不差清廉的名声,可浙东官员谁不想要借此在陛下面前露脸晋升?

“臣,幸不辱命!”

胡惟庸还故意骄傲的朝着刘基挑了挑眉,看到刘基紧绷着脸,神情不太好看,他更加得意了。

陛下虽然重新启用了刘基,但在刘基与自己之间,还是像以前一样,更相信自己!

毕竟自己可是淮西集团的功勋之一,如今更是比李善长这个老大哥更厉害!

陛下不信自己还能信谁?

“只是子中肩负着丞相之职,近期还要彻查六部往来账目,咱担心你像是徐爱卿一样,被下官蒙蔽,出现差池,所以,咱让毛骧给你挑了一些人,帮着你挑选第一批需要养廉银的官员。”

啊?

胡惟庸嘴角刚扬起,笑容就凝固了。

陛下的意思是,他是初审,毛骧的御前近卫仪鸾司,才是评定清廉官员的终审?

他一下子就从裁决者变成了一个干活的苦力,万一初审提交的官员名单,后面让毛骧的人查出来货不对板,责任还由他背着?

“我怎么好像那个冤大头呢?”

胡惟庸越琢磨越不对劲,可是,他已经当众收下了陛下的奖赏,并且答应了要接管此事,总不能欺君吧?

再说了,就算陛下体谅他的辛苦,收回给他的任命,那负责初审的人,不就变成了刘基?

不行!

胡惟庸情愿自己辛苦一些,第一批名单上不写自己的朋党避免被查,但下一批,下下批次,此事做顺了手,一定能够有机可乘。

先把权力拿到手再说!

“请陛下放心,臣一定会配合仪鸾司的侍卫,好好筛选清廉的官员!”

“你办事咱放心,说起配合来,子中啊,太医院医改的事,你也得帮着咱劝人。”

戴思恭已将改革太医院,以及医考的具体章程,提交给了朱元璋。

临上早朝前,胡惟庸才收比砖头还厚的奏本,只看了末尾处的总括内容。

饶是如此,他也知道医改能够为自己发展门生,带来怎样巨大的利益。

只是有一点,让读书人改行去当他们认为贱业的医者,光靠劝是行不通的,有时候还得上些强硬的手段,那势必会得罪一些人。

“子中,咱会不会给你派的事太多了,你忙不过来,要不这件事就交给老先生去办?老先生昨晚和咱吃饭的时候还说,浙东多才子呢,他们改行学起医来,应该更快一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