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五福临门之杨枝栖梦,善影入情长 > 第85章 殿试

五福临门之杨枝栖梦,善影入情长 第85章 殿试

作者:翩翩飞不动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26 00:58:54 来源:小说旗

殿试定在放榜后十日,由主考官难以定下名次的一甲前五位参加。

吴三郎恰在其中,若是能在殿试时入了前三,那可真是朝堂新贵了。

这十天里,周大人带着吴三郎四处拜见主考官、以及各种能够说得上话的肱骨,甚至还往虞相府里递了拜帖,以期能得到一二指点。

虞相反常的礼贤下士,居然真的拔冗接见。且似乎对吴三郎印象颇佳,不仅指点了功课,还询问了一些私人之事。

虞相听后感慨道,“若是我有一子、能有你半分当无憾矣。”

吴三郎心中一禀,因得这副气囊,才几日已有数位大人明里暗里要与他说亲,都被他以家中定下婚约为由推辞。

别…

谁料周大人付耳宽慰道,“虞相素来不爱强人所难。他膝下虽只有一女,却从未因子嗣艰难而纳妾,只与夫人伉俪情深,端的是高风亮节。”

果然,虞相知道吴三郎已有婚约后,神色丝毫不变,喜道,“待日后成婚,定要请老夫喝杯喜酒。”

很快便到了殿试之日,吴三郎与其他四位举子一同入了崇政殿。

赵祯端坐殿上、二品之上文武京官簇拥在旁,宫人、太监、侍卫,数百人将崇政殿挤的满满当当,只在殿中央依次放了五张座椅,摆满了笔墨纸砚。

举子中有胆小者见殿中人头攒动、鸦雀无声,当先虚了三分。

吴三郎也不知是不是无知者无畏,竟不似往常般胆小,反而有种身赴刑场的壮烈,倒让赵祯高看三分。

殿试内容依旧围绕经史典籍、民生实事、治国理政等方面,考查的仍是学子们的学识、见解以及应变能力,但最重要的还是看其是否有泰山压顶还面不改色的胆量。

第一道题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这句出自《论语?为政篇》,讲的是百姓教化一事。

其他学子们大多是围绕礼仪教化展开论述,所提不过是广开官学、教化万民。

唯独吴三郎说的是君主应当以身作则,还引用了《资治通鉴》中的一句。

“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仓头衣绿褠,领袖正白,顾视御者,不及远矣。”

因卷面有限,吴三郎只能点到即止。

很快便到了殿前陈述环节。提问的自然是赵祯,因吴三郎暂定第五,所以最后才到吴三郎,看后只觉标新立异。

赵祯笑问,“爱卿此言着令人耳目一新,不妨详细讲讲具体何为?”

今日吴三郎身着郦三娘最爱的宝蓝色儒衫,如芝兰玉树、气宇轩昂。赵祯招他上前细瞧、见其剑眉星目、玉树临风的模样,心中又爱了三分。

吴三郎躬身行礼、落落大方道,“君子当立其根本,守其正道。身正而后可正人,己之不公,安能绳人以法?”

赵祯又问,“何为‘身正而后可正人’?”

吴三郎道,“昔三国时,诸葛孔明治蜀,堪称“立根持正,身正而后正人”之楷模。

孔明立身清正,素以俭朴自律,一心奉公,毫无私欲。

街亭之役,马谡违令致败,虽与孔明私交甚厚,然孔明秉持公正,依法斩之。

因其自身公正不阿,故于军中、朝中威德并立,群臣敬服。

此后,得以畅行法治、整军练武,有力治理蜀汉,使其于三国鼎立之势中稳据一方。

此诚所谓‘身正而后可正人’之明证也。”

赵祯笑答,“卿所言虽十分有理,却与题目不符啊!”

吴三郎又道,“官家心怀仁德,爱民若己出之子,关怀备至。每颁政令,皆以民生为念,轻徭薄赋,兴修水利,力求百姓之安。

百官感其德风,皆悉心效行,深入民间,察百姓之疾苦,解民生之烦忧。

后宫之主,亦为天下女子之表率,崇尚节俭,摒弃奢华。其衣食住行,皆从简而行,不事铺张。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民间见之,纷纷效仿,奢靡之风渐息,节俭之俗成焉。

由此,四海升平,河清海晏,百姓安居乐业,尽享太平之福。”

赵祯听他夸完前朝夸后宫,不似别的举子说话吭吭哧哧、断断续续,不由得露出笑意。

谁料吴三郎话锋一转,道,“然若后宫失范,纵亲眷而难束,肆意挥霍,饱食民脂民膏,又当如何?

其亲眷恃宠而骄,行事无忌,官员之家眷见之,亦必竞相效尤。上行下效,贪腐奢靡之风蔓延。

如此,则礼崩乐坏,纲常失序,何以齐之以礼?礼仪之道,荡然无存。国之根基,亦将动摇,盛世之景,恐难长久。”

此话一出,赵祯忽的想起数日前、尚美人哭诉她弟弟在汴京街头、无缘无故被人打了一顿之事。

又想到她素日喜画珍珠妆、穿珍珠裙、奢华靡费一事,顿时脸色变得有些难看。

吴三郎陈述完毕,早已俯身等候训示,见赵祯沉默不语,也不敢起身。

早在那日放下棍棒之时,他就已在谋划此事。只轻轻揍他一顿,实难消解心中憋闷。

周七郎虽是祸首,却也没有怂恿尚锦程当街去掀郦三娘的帷帽。

尤其当他从周七郎处得知尚锦程的癖好,想到若他真见到三娘的容貌,画到别处去,只怕三娘的名节就要尽毁。

越想越气、越气越恨,更不能只轻轻打他一顿就了事!

赵祯直觉地将两事间必有牵扯,轻声吩咐宫人去查,继续问他些别的。

不到半个时辰,宫人便回转凑到赵祯耳边,细细禀报起来。

赵祯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他爱吴三郎的学识与胆量,却又觉得此人心胸狭隘、睚眦必报。

不同于别个学子需研究后才得授官职,赵祯竟当场将吴三郎发配至集贤院去了。

等杨羡闻得消息已是深夜,不顾太学中无故不得出门的规矩,急慌慌的请了假后直奔周府。

彼时,周大人还在夸赞吴三郎,道,“集贤院虽比不得翰林院,却为皇家修缮典籍,平时也需给官家充做智囊,是离天子最近之处。

既不用外放苦熬,也不用从小吏开始做起,这从七品虽不高、你却是第一个官家亲定职位之人,正是被看重的结果!”

授官还需几日,别人都在等结果,唯有一个吴三郎已有了去处。譬如周家同时高中的二郎,还需家族为其四处活动。

两人坐在周大人面前,聆听为官之道。

周大人捻着胡须,叹道,“以后你们兄弟二人同在朝为官,当互相扶持、互相帮助,千万不要生分了……”

正说的尽兴时、忽闻杨羡前来,周大人笑道,“怎的这时候过来?快快请进来……”

吴三郎却知杨羡绝不是来夸赞他,只得推脱几句借口出来。

果然杨羡进来斥退众人后、便狠狠捶了他两下,低声骂道,“那日见你不敢动手、还以为是你胆小,现在看来竟是胆大包天!

天子跟前都敢胡言乱语?现在好了,大好的前途被你尽数毁去,你可称心如意了?!”

吴三郎不躲不闪,挨了两下,还得从地上爬起来哄他,“好贤弟,连周大人都夸我以后清贵,怎么到你这里却说我前途尽毁……”

此处是周家,怕争吵被别人听到,任杨羡脾气再大也不能发出大动静。

“少拿这个来诓我,我还不知道你……若是气不过,以后有的是办法,为何偏要殿前失仪?

官家后宫之事岂是你能置喙的?大相公们尚得看官家的脸色才敢说上两句,更何况你!简直无礼、放肆!”

吴三郎唬他不过,当即闭口不言,只由得他发泄。

杨羡见他如滚刀肉一般,更气,“以你的才华,别说入得翰林、便是外放为官也得是个知州、通判,熬上两届就能调回汴京。

可集贤院听起来清贵、却没什么实权,你又在大庭广众之下让官家失了颜面、以后哪还有你的出路!”

吴三郎嗫喏道,“我本就不喜做官,在集贤院中抄抄典籍也挺好……”

“不喜欢就该别考,滚回家当你的土财主去!”杨羡气极,“你在后宫贵人哪里落了名号,枕头风吹起来、有你的好果子吃!”

吴三郎见他虽一句接着一句,却是真心为他着急,当即斟了一盏茶送到他唇边,笑道。

“好贤弟,我知你是为了我好,可事已至此便是再气又有何用?

官家仁善、好歹还给我个从七品的校书郎,没把我革去功名一撸到底。

以后有你在,为官做宰了不得拉兄弟一把?何况后宫还有咱姐姐,我有何畏惧的!”

杨羡疾驰前来、又嚷嚷了半晌,接过茶盏本要一饮而尽,却听得他这话来。当即气的呛咳不止,想骂又骂不出来。

吴三郎做小伏低的又是扇扇收拾捶背,似是对此事毫不在乎,气的杨羡一把将人推开,怒气冲冲的又回太学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