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铸无上运朝,我为人族挽天倾 > 第744章 理政

铸无上运朝,我为人族挽天倾 第744章 理政

作者:不吃猪饲料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5-26 01:32:03 来源:小说旗

依照他对诸葛亮的了解。

既然诸葛亮着重提出此议题,就代表着其心中定然是了一本账,肯定是需要拿出方法的。

而且只有问题,没有解决方案的议题,领导不喜欢。

没有一个主政者希望下面的人抛出问题,让自己解决。

这些人精也不会犯这样低级的错误。

至于方案的可行与否那就需要进一步的商议了。

这也是廷议的重要性。

诸葛亮见秦天纵问起,微微点了点头,道:“主公,如今炎黄的七大部门十一城,面临极大的政务压力。就拿近期政务阁呈递上来的公文来看,如今炎黄官吏共有三万六千五百余人。”

“依照最基本的计算,每一名官吏都需管辖二百七十余人,这等治理压力是极大的。”

“这样的治理压力在各朝各代都极为罕见。”

闻言,秦天纵眉头皱起。

1:270。

一个人需要管辖二百七十余人,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军队那种极为严密的地方,十人都需一名班长,更别提民间了。

民间虽然标准较低,但这个数字也是极大的。

将十人组织起来简单,二十人也还勉强,但一旦人一多,那就是一件麻烦事。

而且官吏的作用可非是只有组织起来那般简单了。

官员要治理。

需要治,还要理。

这更是一件麻烦事。

“主公,微臣附议!”邓禹率先表态。

“微臣附议!”姚崇紧接着站出身。

......

随后一名名官员都表了态。

诸葛亮的提议可算是说到他们心里去了。

作为城主和各部门负责人,却是总感觉人不够用。

每每有政务需要施行,却是因为人手缘故滞后,等到能空出人手来时,这件事的时效性却是过了,再做已然只是徒劳。

只是,此前没人敢提此事。

增加官员数量可非是一件小事。

此事涉及到整个势力的组织架构,稍有不慎将会陷入囫囵。

毕竟谁知道扩充官员队伍是不是因为某位官员的亲属需要进入其中呢?

一个萝卜一个坑。

他们入官场多年,如何不懂其中门道?

只是不敢说罢了。

如今有诸葛亮在前面顶着,一个个都大胆了许多。

“主公,就以唐朝来说,百姓与入品(九品及以上)官员的比为三千比一。当然,这是以入品的官员为例,而在这些官员之下,可还有许多不入品阶的吏员。光是唐朝县令下辖吏员可达百人之多,如此算来,吃皇粮之人与百姓之比,可在百数之下。”姚崇上前说道。

作为大唐四大贤相之一,他有着治理大唐的经验,对于官吏之制可是门清。

“微臣附议,大宋时期治理之人更多。”范仲淹说道。

......

众人皆是上前建言。

几乎各个朝代,官吏与百姓之比皆是在百人之下,这还未算最为基层的乡里村一级了。

秦天纵将目光投向了神工院院长董辉。

董辉作为现代社会的佼佼者,堂堂院士,对于这方面的东西该是很清楚。

见秦天纵目光投来,董辉走出,道:“城主,就以法兰西来说,整个社会公职人员占比为人口的8%,樱花国也在4%,就算最低的漂亮国也都在2%。炎黄对于这些确实多了许多。”

现代治理手段更加多元化的情况下,各国官吏的数量最低都维持在两人管百人的阶段。

而炎黄却是一人管两百余人,这个比例是极为夸张的。

这也是为什么群臣对此皆是赞同的原因。

见众人都没意见,秦天纵便是拍了板。

“既然如此,增加官吏数量,孔明,你列一份文书!”

诸葛亮笑了笑,道:“主公,已经准备好了!”

话罢,其手一招,一份文书递给了魏忠贤。

魏忠贤忙是呈交。

秦天纵接过文书,看了起来。

半晌后,只见秦天纵眉头一挑,看向诸葛亮。

“这么多?会不会太过臃肿了?增加十万名,这一下子可是多出了不少。”

十万名?

众人面色一惊。

好家伙。

到底还是政务方面头把交椅大气。

一出手竟然是十万名的编制。

这可是远远超过了现存的人了,如此一来炎黄光是政务方面的官吏都在十六万了。

一旁的刘成彦眼睛却是瞪得溜圆。

死死的看着诸葛亮。

十六万的官吏队伍?那一天要发多少炎黄币出去?

依照目前的官员最低的标准,每天两枚气运珠,折合400炎黄币来算,那都要近六千四百万炎黄币了,相当于每天三十二万气运珠。

这还没有计算中高级官员多出来的部分,以及福利,还有一些七零八碎的东西。

这么恐怖的数字,简直就是狮子大开口!

他不想干了。

当个财政处的主官容易吗?

没钱了就都怪他,可这些人这般铺张,简直丧尽天良。

“城主,三思啊!”刘成彦站出身,露出一张苦瓜脸。

众人一脸怪异的看着这个财政处主官。

整个紫薇殿,可就他一人反对。

而且还是反对的炎黄政务口一把手的提议。

真是勇啊!

不过,众人都是见怪不怪了。

如今的刘成彦在炎黄内部是出了名的“铁公鸡”,对于炎黄的国库,他可是看得很紧的。

但凡有部门开支用度不合理,都要遭到他的声讨。

恨不得一枚炎黄币当两枚花。

听着刘成彦的声音,秦天纵只觉头大无比。

这位炎黄老人脾气犟得很,连他都敢顶撞。

而且总打他内帑的注意,和珅看了此人躲都来不及。

“咳咳~等孔明将话说完。”秦天纵示意道。

刘成彦点了点头,退后了一步。

诸葛亮对着刘成彦点头示意了一番,便是说道:“主公,微臣之所以如此提案,自然非是胡乱为之。”

“根据政务阁的估计,炎黄官吏的缺口在六万人上下,但这只是目前理想的状态。依照如今炎黄的发展速度,要不了多久,便会再度出现缺口。官吏的培养非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只有将其事先培养,才能在需要时查漏补缺。”

“而且,依照主公的计划,要将百姓的修为提上去,若是官员缺乏,缺乏监管,说不定会延缓计划的进度。”

诸葛亮是知晓炎黄立“国”标准的。

闻言,刘成彦脸色一僵。

诸葛亮说得很有道理,官员的培育是要提前的。

只是,这些时日以来炎黄开支的剧增,国库很是吃紧。

若是再有这么大一笔开支,恐怕真要入不敷出了。

“城主,实不相瞒,如今的国库支撑不起这么大一笔支出了。人口急剧增加,各方面开支加剧,已经没钱了。若真要扩充这么多官吏,微臣可以想办法,只能挤一挤了。”刘成彦沉声道。

说完,刘成彦便是将目光投向了秦天纵。

看着刘成彦的眼神,秦天纵有些发毛。

他知道,这人又在打他内帑的注意了。

“诶,刘处长,你作为炎黄财神爷,怎么可能会没钱?国库,我可是交到你手里的。”秦天纵说道。

刘成彦躬身稽首,却是不语。

见此,秦天纵微微一叹。

完了,又要破财了。

他倒非是守财奴,只是自从设立了内帑,一切正规化后,他便不能从国库中随意支出了。

他及其家眷,连同宫中这一干人等可都是靠着内帑过活的。

国库的钱是用来建设炎黄的,维持军队开销。

而且有极为严苛的收支管理,若是随意提取,将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

就算他是炎黄之主,若是想要让炎黄往好的方面发展,在国库之中也不得私自调用。

国库没了,内帑可以补。

但内帑没了,国库却不能填。

这是势力之主的悲哀,却也是他的义务。

“说吧,要多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