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铸无上运朝,我为人族挽天倾 > 第745章 兴国之本

铸无上运朝,我为人族挽天倾 第745章 兴国之本

作者:不吃猪饲料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5-26 01:32:03 来源:小说旗

见秦天纵发话。

刘成彦的脸上顿时浮现出了一抹喜色。

他都惦记内帑的钱财几个月了。

今日,终于又有机会薅一把地主老财了。

至于为何说“又”,自然是此事已经不止一次了。

“也不多,若是照此情况,需要十亿炎黄币,毕竟现在炎黄币的产出降低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提上来。”刘成彦轻松的说道。

气运真灵小真是有办法通过炎黄终端将气运信息同步到各部门的。

所以刘成彦自然知晓炎黄气运之力因人口爆增,短时间内气运产出降低之事。

“十亿?”秦天纵瞳孔一缩。

好家伙,你倒是会盘算。

竟然将内帑的“现金”算得一清二楚。

整个内帑,这么些时日子以来,靠他和和珅的不懈努力,倒是积累了不少。

除却一些奇珍异宝等需要变现的东西外,光是炎黄币、气运珠、灵气珠加在一起整整十二亿有余。

这“铁公鸡”竟然一句话就要将他的大头拿走。

“缺口这般大?”秦天纵有些不忿。

“主公明鉴,炎黄需要花费的太多了。光是城建方面,微臣估算了一番,在如此大规模的人口涌入下。前期,各城气运建筑的筑造都要花费二十亿炎黄币上下。”

“这十亿炎黄币已经算少了,只要挺过这些时日,其他的微臣再想办法吧。”刘成彦一脸无奈。

听到此言,秦天纵脸色铁青。

搞半天,我这内帑还不够霍霍的了?

你还手下留情了,没给我全部薅走?

“和珅,调给他!”秦天纵忍着悲愤的心情说道。

“是!”和珅哭丧着脸。

作为内务大总管。

他是知道宫中的消耗的,那也是一笔不小的数字,如今一下又去这么多,实在是让人有些高兴不起来了。

内帑的多少,关乎着他的政绩。

若是等宫中都揭不开锅了,他这内务大总管也是到头了。

刘成彦一脸喜色的回到了百官的队列之中。

而在一旁,一众官员看刘成彦的眼神却是金光闪闪,似乎心里有了合计一般。

见刘成彦这淡泊名利的老书生如今被炎黄政务磨得这番。

秦天纵倒是感慨万千。

管钱的倒也累人。

不敢贪墨一分不说,还要处理好各方的关系,还得操心国库结余。

整个炎黄,恐怕也就刘成彦愿意干这活了。

当然,他也只放心刘成彦干。

这个炎黄老人,虽然理政的能力不如人杰,但国库却是管得不错。

至少还从未发现有人贪墨之事。

每一笔收支也是极为详尽。

而且成为这番“铜臭味”满身的人,也是为了炎黄不是?

想到此,秦天纵心情舒缓了过来。

实际上他手里还有一笔钱财,便是沈万三从卡斯特王国捞回来的大量财富。

除却那些材料珍宝之外,光是炎黄币、灵气珠这类的“现金”也有八十余亿。

只是,这笔钱财动不得。

这个道理刘成彦等人也明白,所以才没过问。

这里面可是有一部分要悬赏大军的,这一战下来,众将士杀敌众多,建功颇多。

有功就有赏,这也是一笔极为庞大的数字。

文官的月钱可以欠,但士卒卖命的可是不能欠的。

另外剩下的皆是需要投入到炎黄全民修为提升中去的。

这是重中之重。

“行了,钱也给了,这回无人再反对了吧?”秦天纵询问道。

“主公英明!”众人皆皆是俯身道。

英明?

英明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秦天纵撇了撇嘴,看向了诸葛亮:“孔明,如此庞大的官吏队伍能选拔出来吗?”

“主公慧眼如炬,这也是正是微臣下一步要提的。”诸葛亮恭维了一声,“炎黄内的百姓来自于各个朝代,其所具备的学识也是杂乱不一,若是贸然启用,恐怕也不适用炎黄。”

“这一批官吏需要培养,需要他们适应炎黄的情况,才能下放下去。”

“至于如何培养,微臣倒是有个想法!”

“说来听听!”秦天纵示意道。

诸葛亮说道:“从各个时代来看,微臣倒是有了一丝启发。各朝代有太学、国子监为国选贤用能。主公所处的时代也有专门的官吏培训之地。”

“微臣认为,炎黄也可单设这么一部,用来培训新入官吏。”

“那岂不是与稷下学宫的经略院职能重合?”有官吏出声。

“非也!并不重合,稷下学宫可将其设置为中高级官员的进修之地。而新这设置的部门,却是用来培育中低级官吏之地,何来重合一说?”诸葛亮向着此人解释。

众人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这倒是个法子,如此一来,倒是能够分清职能了。

毕竟炎黄十数万官吏,不可能皆入稷下学宫学习吧?这样的话,岂不是乱套?

听到诸葛亮的话,秦天纵倒是心里有了主意。

炎黄的教育也该提上日程了。

教育乃是兴国之本。

此前因为物质条件,生存条件并不是那般充足,倒是忽略了教育的重要性。

如今一年下来,炎黄人口剧增的情况下,炎黄的生育情况也是稳定了下来。

几乎每日都有大量的新生儿入籍。

如此一来,构建一套极为完善的教育体系,便是重中之重了。

不过,有各代的经验加持,这倒非是太过复杂,只要对症下药便可。

“孔明之言,我已知晓。既然要做,那就做好些,一步到位。孔明,此前与你提过之事,你可有腹稿?说来与大家听听。”秦天纵问道。

之前倒是因为秦宝儿和秦玉萌的教育问题,倒是与诸葛亮等人商议过教育一事。

现在也正好展开说说,集思广益。

当然,如今的炎黄各时代知识交杂,他也根本不需担心诸葛亮的方案有所欠妥。

毕竟这些人杰的学习能力是很强的。

“是!”诸葛亮转过身,看向众臣。

随即说道。

“各城设置幼、初、中、高四大学府,凡炎黄适龄者,皆可入学府就读,所需一切费用由炎黄财政划拨,不向民收取任何费用。”

“幼学,为孩童启蒙之学,凡六岁以下孩童可入其就学,孩童阶段乃是修为奠基的阶段,经过某多方了解,凡有条件的种族,皆会在孩童幼年时为其打好基础,这样的孩子,以后修炼起来将会事半功倍,这也是幼学设置的初衷。”

“幼学启蒙主要囊括修行、启迪、开智、养性等方面,全面的为炎黄培育好下一代。”

说罢,诸葛亮微微一顿,看向众臣。

众臣听闻,皆是若是所思,片刻后便是议论了起来。

“这个不错!如今我城幼童数量已达万余,许多百姓却还不知为其炼体筑基,慌度了大好时光。”马面城城主范仲淹说道。

“可不是嘛,我农牧城也是如此,这些农户又不知炼体筑基的重要性,整日任由孩子在田间地头瞎逛,属实让人无奈。”郑国说道。

......

听到下方众人的议论,秦天纵倒是颇有所感。

在炎黄城内还好些。

这里是炎黄的中枢,思想都较为先进,许多百姓都知道修炼的重要性,从小便为孩子准备好了许多筑基炼体之物。

毕竟在这个凶险的世界内,除了基本生存外,修为才是第一要务。

但其他城的话,就相对于落后了许多。

若非是有官员督促,有的孩子到现在都还没修炼功法。

“诸葛阁主所言甚是,幼学可办!”有大臣附议道。

“附议!”

“附议!”

众人纷纷应和。

见众人都没了问题,秦天纵示意道。

“孔明,你继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