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顾靖流年笺,官凡舒岁箓 > 第44章 贪嗔痴

顾靖流年笺,官凡舒岁箓 第44章 贪嗔痴

作者:哆啦P梦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26 12:32:45 来源:小说旗

这边,官凡舒刚结束期末考试,全然没有着急回家的打算,满心欢喜地挽着顾靖的胳膊,一头扎进省城的热闹里,开启了他们的专属游玩时光。

走在繁华的街头,人来人往,喧嚣热闹。官凡舒不经意间侧眸看向身旁的顾靖,目光落在他那张愈发棱角分明的脸上。曾经,少年的朝气在他脸上肆意绽放,可如今,那份少年感已悄然淡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沉稳与内敛。

坐上出租车,车厢里播放着舒缓的音乐。顾靖没有像从前一样低头刷手机,只是静静地望着窗外,街边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如幻灯片般一一闪过。除了偶尔回应官凡舒的话语,他大部分时间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顾靖,你在想啥呢?”官凡舒歪着头,好奇地问道。顾靖闻声转过头,嘴角上扬,露出一抹温和的笑,轻声说道:“没呢,看看风景。”那笑容里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疲惫,却又透着军人特有的坚毅。

“顾靖,有心事要跟我说噢。”官凡舒说着,像只小猫般将小脸凑过去,在顾靖怀里轻轻蹭着,声音软糯,满是关切。顾靖微微收紧手臂,将女友稳稳地揽在怀中,轻声应道:“嗯。”那简单的一个字,虽然平淡,却仿佛带着让人安心的力量。

突然,官凡舒像是想起了什么,眼睛一亮,兴奋地从顾靖怀里直起身,双手握住他的手,说道:“听说这附近有个寺庙很灵,我们也去看看吧。”顾靖听到这话,眉头下意识地微微一皱,转瞬又恢复了平静,脸上挂着温柔的笑,点头应下。

他身为军人,秉持着坚定的唯物主义信念,对神佛鬼怪之说本是不信的。但看着官凡舒眼中闪烁的期待光芒,他只觉得,只要是她想去的地方,不管是哪里,他都甘愿一路相随,默默守护。

踏入寺庙,悠悠梵音袅袅传来,缭绕在古木参天的庙宇间,给这片静谧之地添了几分庄严肃穆。官凡舒紧紧挽着顾靖的手臂,二人漫步在青石板路上,偶尔驻足欣赏着飞檐斗拱上精美的雕刻,感受着岁月沉淀的韵味。

此时,一位年迈的和尚迎面走来,他步履蹒跚,背上驮着一个沉重的包袱,每一步都迈得有些吃力。顾靖瞧见这一幕,愣了一下,眼神中闪过一丝关切,毫不犹豫地快步上前。“老师父,我帮你背吧。”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不容拒绝的诚恳。

老僧缓缓抬起头,目光温和地打量着顾靖,随后双手合十,轻声念道:“阿弥陀佛,那就麻烦施主了。”顾靖神色平静,稳稳地接过老僧的背包,那背包入手极沉,想来里面装的物件分量不轻。

官凡舒好奇地凑了过来,眼睛亮晶晶的,问道:“老师父,这里面都是什么呀?”老僧微笑着看向她,笑容如春日暖阳般和煦,双手合十,不紧不慢地回答:“这位女施主,这都是经书啊!”

官凡舒闻言,细细打量起老僧。只见他虽已至风烛残年,脸上却不见一丝皱纹,肌肤光滑如同孩童,笑起来时,眉眼弯弯,满是慈爱祥和。官凡舒内心猛地一惊,她知晓修行高深之人会有独特气质,而眼前这位老僧,分明已有了佛相。

刹那间,她脑海中灵光一闪,想起曾听李悦说过,寺中有位隐居的道勤大师,修行极高,莫非眼前这位便是?

她用手肘轻轻碰了碰顾靖,小声说道:“顾靖,他会不会就是道勤大师?”顾靖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敬意。他虽不信神佛,但对潜心修行之人向来心怀尊重。于是,顾靖礼貌地问道:“老师父,您可是道勤大师?”老僧微微颔首,不置可否,只是微笑着说:“施主有心了。”

道勤大师接过背包,转身欲进藏经阁,却又停下,回头眼中含笑,发出邀请:“二位施主与佛有缘,若不嫌弃,可到贫僧的禅房一叙,吃顿斋饭。”

顾靖心里一怔,下意识就想婉拒。在他这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心中,神佛之事虚无缥缈,可身旁的官凡舒一脸期待,那亮晶晶的眼神让他把拒绝的话咽了回去。想着不过是吃顿饭、聊聊天,便点头应下。

跟着道勤大师来到禅房,顾靖不动声色地打量着四周。狭小的房间里,仅摆着一张破旧的木桌,桌上的茶具虽质朴无华,却被擦拭得一尘不染。角落里,一张简单的木板床,上面铺着的被褥打着补丁,却叠得整整齐齐。整个房间弥漫着一股陈旧却干净的气息,这简朴的环境,让顾靖不禁对道勤大师的生活方式有了一丝好奇。

道勤大师请他们坐下,随后倒上两杯清茶,热气裹挟着茶香散开。顾靖端起茶杯轻抿一口,茶味清苦回甘,他在心里暗自思忖,这茶如同大师的生活一般,简单纯粹,不掺杂丝毫的奢华与浮躁。

闲聊几句后,道勤大师目光落在顾靖身上,打量一番后说:“施主周身透着一股英气,想必是行伍之人。”顾靖微微点头,承认自己是军校生。道勤大师又说:“军人保家卫国,功德无量。贫僧观施主面相,天庭饱满,地阁方圆,乃是有福之相。但施主印堂处隐有一丝浊气,想必是心中有诸多烦恼。”

顾靖心里“咯噔”一下,脸上却不动声色。他不信面相之说,可最近因军校高强度训练和对未来的迷茫,确实压力大,这被道勤大师说中,难免让他有些意外。他在心里安慰自己,不过是巧合罢了。

“大师所言极是,我最近确实有些困惑。”顾靖还是坦诚回应,他倒想听听这大师能说出什么。

道勤大师微微一笑,开始讲“贪嗔痴”:“世人皆有烦恼,不过是贪嗔痴三字作祟。所谓贪,是对世间万物的过度追求;嗔,是因不如意而产生的愤怒与怨恨;痴,则是对事物的执着与迷惑。施主,你可曾想过,自己的烦恼源于何处?”

顾靖在心里冷笑,觉得这些话太过笼统,不过是些大道理。可他还是认真思考后说:“我在军校训练辛苦,时常觉得疲惫不堪,对未来的方向也有些迷茫,不知自己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这或许就是大师所说的痴,我太过执着于结果,反而忽略了过程中的成长。”

他本以为会听到更多玄之又玄的话语,没想到道勤大师轻轻点头,说:“施主悟性颇高。人生就像一场修行,结果固然重要,但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有其意义。不必过于执着于未来是否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只需专注于当下的训练,不断提升自己,结果自会水到渠成。”

这话朴实又在理,顾靖心里一震,开始反思自己一直以来只盯着结果,却忽略了每天训练中的点滴进步。他不禁重新审视眼前这位道勤大师,不再觉得他只是个故弄玄虚的僧人。

这时,道勤大师起身,缓缓走到窗边,望向窗外的夕阳,悠悠说道:“二位施主,世间万物皆有因果,业果循环,丝毫不爽。善业得善果,恶业得恶果。就如这寺中的花草树木,春天播种,夏日耕耘,秋日方能收获。若在该付出的时候偷懒懈怠,又怎能期待金秋的硕果累累呢?”

顾靖和官凡舒静静聆听,顾靖心中不禁泛起波澜,他联想到自己在军校的经历,平日里的刻苦训练,不就是在种下善业的种子吗?而那些因为一时困难就想放弃的念头,不正是在给自己埋下隐患吗?

顾靖心中的疑惑愈发浓烈,终于忍不住问道:“大师,从军之人手上或许沾染鲜血,这又是否是无法洗净的因果呢?”道勤大师并未立刻作答,而是微微闭眼,双手合十,片刻后,缓缓睁开双眼,目光慈悲而坚定地说道:“施主心怀家国,投身军旅,此乃大善之举。战场上的杀戮,若为守护苍生、扞卫和平,便非恶业。因果循环,重在发心。心怀正义,手中之剑亦是慈悲之剑;若为私欲而行恶,哪怕未动刀兵,心中业障已生。施主秉持保家卫国之志,所行之事皆为正义,莫要为此忧心。”顾靖听后,心中豁然开朗,对道勤大师的敬意又添几分。

道勤大师转过身,目光温和地看着他们,继续说道:“如今的社会,物欲横流,人们往往被贪嗔痴蒙蔽了双眼,忘却了生活的本真。就像贫僧,每日粗茶淡饭,却能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与满足。因为贫僧深知,真正的富足并非来自物质的堆砌,而是内心的平和与安宁。”

接着,道勤大师看向官凡舒,一番面相解读后,又对两人的感情送上祝福,还提醒官凡舒莫要心思过重,徒增烦恼。官凡舒听得认真,不住点头。

官凡舒被道勤大师的智慧和见识深深吸引,心中好奇愈发浓烈,犹豫片刻后,轻声问道:“大师,请问真的有往生吗?人死后真的会去往另一个世界吗?”道勤大师温和地笑了笑,目光望向远方,缓缓说道:“女施主,往生一说,在佛理中,是生命的一种流转。但往生的本质,并非简单的死后去往别处,而是内心的解脱与升华。若在世时,能摆脱贪嗔痴的束缚,心怀善念,践行善行,即便身处现世,也如同往生净土;若被执念蒙蔽,即便肉身消亡,灵魂也难以安宁。往生不在远方,而在人心。”官凡舒若有所思,心中的疑惑渐渐被智慧的光芒照亮。

顾靖听着道勤大师的解惑,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自己做官的父亲顾有为,心中诸多疑问也随之翻涌。他微微皱眉,神色凝重,缓缓开口:“大师,官场复杂,诸多事情并非黑白分明,善恶难衡。为官之人又该如何权衡善恶呢?他们所做的事,这其中的业又在哪,果又在哪?”道勤大师似乎早知顾靖心中所指的复杂,目光洞悉一切,沉稳地说道:“施主所言极是,官场犹如茫茫尘世的缩影,善恶交织。但为官者心中需有一杆秤,这秤砣便是民心所向、道义所在。当面对复杂抉择,若能拨开迷雾,以公正无私之心,以民众利益为上,虽手段有别,却也是善举。”

“就像春雨,有时轻柔滋养,有时磅礴洗礼,形式不同,却都为大地带来生机。为官者的善业,是在每一次决策中守护公正、推动发展,是在每一个日常里为百姓排忧解难。而善果,便是一方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反之,若被权力和私欲蒙蔽双眼,玩弄手段,看似获利一时,实则是种下恶业,终会被民众唾弃、被历史审判,落得身败名裂,这便是恶果。”道勤大师目光坚定,声音平和却有力。

顾靖默默点头,这些话语如同一盏明灯,为他对父亲职业的理解打开了新的视角。

此时,门外传来小和尚的声音:“师父,斋饭准备好了。”

用餐时,顾靖看着简单却用心烹制的斋菜,回想着道勤大师的话,心中的敬意悄然生长。他意识到,道勤大师虽身处佛门,讲的道理却与自己一直尊崇的踏实奋进、积极生活的理念相通。

用完斋饭,天色渐晚,到了该告辞的时候。官凡舒脸颊微微泛红,带着几分羞涩与期待,小声说道:“大师,能不能麻烦您再帮个忙,帮我和顾靖看看相,您瞧瞧我们可有夫妻之相?”

道勤大师闻言,目光温和地在两人身上流转,脸上浮现出一抹慈祥的笑意,缓缓说道:“二位施主,夫妻之相,不在皮相的契合,而在心灵的交融。贫僧观二位,眼神交汇时情意相通,举止间相互关怀,此乃良缘之兆。未来之路或许有风雨波折,但只要二人携手同心,相互扶持,定能相伴长久,白头偕老 。”

官凡舒听后,脸上绽放出幸福的笑容,下意识地挽紧了顾靖的手臂。顾靖也微微颔首,虽对相面之说仍存几分怀疑,但道勤大师的祝福让他心中满是温暖。

道勤大师祝福他们诸事顺遂,平安喜乐。顾靖和官凡舒离开禅房,走在月光下,顾靖的内心满是感慨。他对神佛依旧没有信仰,但对道勤大师的智慧和通透,已然充满敬意。

“顾靖,今天听了大师的话,我感觉心里轻松了好多。”官凡舒挽着他的手臂说。

“我也是,大师的话让我对未来有了新的认识。”顾靖说道,“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像大师说的那样,专注当下,顺其自然。”

两人相视一笑,继续前行,月光下的身影被拉得很长,而这场与道勤大师的相遇,无疑成为他们人生中难忘的经历,悄然改变着他们对生活的态度 。

顾靖和官凡舒离开寺院后,夜幕彻底笼罩了大地。月光如水,洒在蜿蜒的山路上,为他们的背影镀上一层银边。两人轻声交谈着,回味着道勤大师的每一句教诲,满心都是对未来的憧憬与平和。

而在寺院深处的禅房里,道勤大师送走二人后,缓缓回到蒲团前,闭目打坐。禅房内烛光摇曳,微弱的光线在墙壁上投下斑驳的影子。道勤大师周身仿佛被一层静谧的气场环绕,时间在这一刻似乎静止。

不知过了多久,道勤大师缓缓睁开双眼,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光芒。刚刚在定中,他的意识仿佛突破了时空的界限,洞察到了一些关于顾靖的命运轨迹。他深知,顾靖是身负大因果之人。

顾靖投身军旅,看似寻常的选择,背后却牵扯着深远的因果。他的每一次训练、每一个抉择,都在为未来的大善之举埋下伏笔。道勤大师心中明白,顾靖的未来或许会面临诸多艰难险阻,但也正因为这些磨砺,他将成就非凡。他就像一颗在黑暗中孕育的星辰,一旦绽放光芒,必将照亮一方天地。

从因果的角度来看,顾靖的从军之路,是他前世善业的延续。他前世积累的福报与善缘,化作了今生保家卫国的志向。在未来的战场上,他将凭借着自己的勇气与智慧,守护无数百姓的安宁。每一次挺身而出,每一次化险为夷,都是他在偿还前世的善因,同时也在种下新的善果。

道勤大师又想到,顾靖的感情与家庭,也将成为他人生路上的重要支撑。他与官凡舒的缘分,是命中注定的良缘。官凡舒的温柔善良,将在顾靖疲惫时给予他慰藉;而顾靖的坚毅担当,也将为官凡舒遮风挡雨。他们的结合,不仅是感情的交融,更是命运的相互成就。在未来的岁月里,他们将携手走过人生的起起落落,共同书写属于他们的传奇。

再看顾靖的家族,他的父亲顾有为身为官员,手中的权力既是责任也是考验。道勤大师隐隐预见,顾有为若能秉持公正廉洁之心,一心为民,必将在仕途上有所建树。而他的成就,也将为顾靖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父子二人,虽身处不同的领域,但都肩负着各自的使命,他们的命运在无形中相互交织。

道勤大师深知,因果循环,丝毫不爽。顾靖的未来,虽充满变数,但只要他坚守内心的正义与善良,定能前途无量。他将成为国家的栋梁,为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而这一切,都源于他当下的每一个选择,每一次努力。

想到这里,道勤大师再次闭目,双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词。他在心中默默为顾靖祈福,愿他在未来的道路上,能保持初心,不为外界的诱惑和困难所动摇。愿他的每一步,都能走得坚定而有力。

此时,窗外的风轻轻吹过,吹动了禅房的窗帘。烛光微微晃动,仿佛在回应道勤大师的祈愿。在这宁静的夜晚,道勤大师的祝福穿越了时空,传递给那个正走在人生道路上的年轻人。而顾靖,虽不知晓道勤大师为他所做的一切,但他的内心,却因今晚的相遇,而充满了力量。他将带着这份力量,勇敢地迈向未来,去迎接属于他的辉煌人生。

道勤大师在禅房内,结束了对顾靖命运的思索与祈福后,缓缓起身,踱步至窗边。月光透过窗棂,洒在他那清瘦却依旧挺拔的身躯上。他静静地伫立着,目光望向远方,仿佛穿透了夜色,看到了更遥远的时空。

这些日子,道勤愈发清晰地感知到,自己与这尘世的缘分已所剩不多,不久的将来或许就会走到人生的尽头。但他的内心平静如水,没有丝毫的恐惧与不舍。

他轻轻叹了口气,缓缓坐下,思绪飘回到了遥远的过去。道勤出生于战火纷飞的年代,彼时硝烟弥漫,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从记事起,他便跟着家人四处逃亡,躲避战乱,年少的他吃尽了苦头。饥饿如影随形,常常饿得头晕目眩,只能靠挖野菜、啃树皮勉强维持生命。

那些日子,死亡与恐惧时刻笼罩着他。亲眼目睹亲人在战火中丧生,邻里在苦难中挣扎,幼小的心灵满是创伤与迷茫。但也正是这些苦难,让他早早地看透了世间的无常与生命的脆弱。

在颠沛流离中,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了一位云游的高僧。高僧的慈悲与智慧深深触动了他,那平静祥和的面容,仿佛是黑暗中的一道光。高僧为他讲经说法,为他混沌的内心点亮了一盏明灯,从此,他便踏上了求佛问道之路。

道勤想起曾经遇到的那些迷茫的信众,他们带着满心的痛苦与困惑而来,在他的开导下,又带着希望与安宁离去。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慈悲,为无数人点亮了心灯,指引他们走出黑暗,走向光明。这些回忆,让他的嘴角不禁泛起一丝淡淡的微笑。

“人生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道勤喃喃自语,声音虽轻,却充满了力量。他深知,世间万物皆为虚幻,一切皆在变化之中。自己的生命,也不过是这茫茫宇宙中的一粒微尘,虽渺小,却也有着独特的意义。

此时,一阵微风拂过,吹动了禅房内的经幡,发出沙沙的声响。道勤缓缓睁开双眼,目光柔和地看着那飘动的经幡。他知道,这是佛的启示,是对他一生修行的肯定。

他起身走到经书架前,轻轻拿起一本古老的经书,翻开泛黄的书页,开始诵读起来。那低沉而又悠扬的诵经声,在禅房内回荡,仿佛在诉说着宇宙的奥秘,生命的真谛。

随着时间的流逝,道勤的诵经声渐渐低沉,但他的神情却愈发专注。他的心中,充满了对佛法的敬畏与热爱,对众生的慈悲与祝福。

当最后一缕月光消失在天际,黎明的曙光悄然洒进禅房时,道勤放下手中的经书,缓缓站起身来。他的脸上,洋溢着宁静与祥和的光芒,仿佛已经与这天地融为一体。

他走到禅房门口,看着寺庙中渐渐苏醒的一切。僧人们开始了新一天的修行,鸟儿在枝头欢快地鸣叫,花草在晨露的滋润下显得生机勃勃。道勤深深地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气,心中充满了感恩。

“愿这世间,永享太平;愿众生,皆得解脱。”

道勤轻声说道,然后转身,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了属于他的归宿。他知道,自己的生命虽然即将结束,但佛法的智慧和慈悲,将永远流传下去,照亮更多人的心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