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李二要疯,儿啊,这是朕的大唐? > 第132章 打通航运,李二亦喜亦忧(己修改,本章大章)

李恪淡淡地挥了挥手,示意不用多礼。

“起来吧,坐下说话。”

江伯河姑坐下后,李恪问道:

“你们一个是岷江帮首领,一个是安然帮话事人。蜀王府名下有些产业需要组建水运商队,你们已然知晓。你们此来想必也是为了争取各自的利益,说说罢,你们想要什么样利益?”

李恪把谈话的基调放在利益上,至于什么再生父母都是虚的,大家把利益谈好了,安排妥当了,这才是各方共赢的基础。

江伯河姑二人听了,却是眼中闪过一丝喜色。

李恪的背景太大,他不是简单的益州刺史,而是就藩的三皇子,手中的权势可不是一个刺史可比的,要是他用权势来压制二人,二人却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眼下李恪开诚布公,语气诚恳,二人便是心里有底了。

江伯道:“蜀王殿下,我等百姓世代便是依赖水运而生,也没有其他更好的生计,希望殿下的水运舰队不影响我们的生计。”

河姑点了点头,但又说道:“眼下岷江水运日益繁荣,增加一条船队也不是不可能。只是殿下的殿下的舰队有多大?会有多少船?”

李恪一听,便明白了,这是当自己是个抢生意的,而他们只是想保持既有利益。

不由笑道:“二位,不如这样,你们有多少人?报个数,我给你们保底翻倍的收入如何?”

“殿下,您确定是翻倍?”江伯河姑二人闻言不由同时站了起来。

“确定,而且你们报多少人就是多少人,我都按人头给你们发俸禄,如何?”

二人顿时有迟疑不定起来,都以为李恪是戏耍他们,顿时不说话了。

李恪看着他们不说话,不由问道:“怎么了?为何不说话?说吧?”

河姑的脸色变了又变,这才说道:

“殿下何必戏耍我们,我们能赚这么多,皆是因为有生意可做,但有多少生意,大体是固定的,又岂能翻倍?若是殿下想巧取豪夺,小民也无话可说。”

什么?怎么就巧取豪夺了?自己是真的这么想啊。

他们对益州未来的水运需求不明,但自己岂能不知,坦白说,现在正是益州水运进入需求爆发期,无论人手,还是收入都会迅速增长啊。

连忙说道:“二位,二位,别着急,恪说的是真心之语,可以由官家认定可好?只是有两个前提条件,你们要听明白了。”

“什么条件?”若是真能保底收入翻倍,傻子也知道怎么选啊,只是这两个前提条件是什么?需要仔细听明白了。

“一是,你们报多少人数,我不管,但以我预计岷江水运的需求会快速增长,所以,不要到时我不能找不到人做事,可否?”

“二是,本王可以给你们各五万银钱,但需要你们付出八成份子,你们可愿意?也就是说,你们以后就是本王的人了。”

二个条件一说,江伯河姑顿时安静下来,这蜀王是真的有诚意?给我们收入翻倍?

只是这条件,第一条还好,大不了实话实说,不要虚报过多就好,但这个给五万银钱,要八成份子,要成为蜀王的队伍,他们却是有所顾虑?

他们可是熟知岷江水运的客流量的,他们自问想让帮内收入翻倍也不是不可能啊。

感觉幸福在些太实然了,但又不知道蜀王有什么后手,到时是要把他们完全吞并了?

考虑了半天,他们也还在纠结,李恪不由对他们问道:

“怎么?还是有顾虑,担心本王黑吃黑把你们连皮带骨给吞了?

不用担心,今天你们明日来府衙签字,五万两银钱马上就可以拉走,而且我可以在官衙当着所有官员、百姓等做证,这些条件都会做到,如何?。”

而签完字后,你们会有几个月忙,看看,这是给你们的水运任务?

青盐,一千万斤,需要运往长安。

茶叶,五百万斤,需要运往杭州、洛阳。

碱,一百万斤,需要运晋阳。

随船还需要携带一些物品,比如益州快讯等。

二人想了想,李恪给出的待遇已经足够丰厚,实在想不到李恪有什么理由来他们不利?

而且签字就可以拉走五万两银钱,这是实打实的,不会有假,当下便是互望一眼说道:“我等愿意与殿下合作。”

有了岷江帮、安然帮两个水运力量支持后,李恪便开始安排青盐、茶叶等的全国发运。

长安。

立政殿

随着第一批百万斤青盐由灞水抵达长安,李二却是亦喜亦忧。

喜的是青盐已经陆续运来长安,第二批还在路途中,第三批也已经装船,李恪并没有骗自己,此前所言千万斤青盐运抵长安的承诺正在成为现实。

但是怎么销售呢?直接底价卖给百姓吗?这可是要得罪无数世家勋贵的利益啊。

盐是生活必需品,不仅是五姓七望这样的大世家,还有一些中小世家也都在经营,便是一些勋贵,比如程咬金、牛进达等人在长安也有着自己卖盐商铺。

自己虽然有了青盐,但骤然砍掉大大小小的世家的利益,极易引起一些社会动荡,乃至世家的反扑。

要是李恪在长安,自己还能召来问问,但李恪在益州,这么多盐都运过来了,但对于如何销售的问题,也没有只言片语捎过来。

这和李恪的作风不一样啊,毕竟此前的茶业如何在北方售卖,李恪都会问一下自己意见,还让李愔带来奏本,怎么在盐这个民生用品上会不置一词呢?

想到这里,李二都有把李恪从益州召回来的冲动?

琢磨了半晌,不对啊,长乐啊。

长乐不是在益州呆了一个月的时间吗,而且长乐还在益州陪着李恪视察各个产业的,想到这里,连忙道:“宣长乐进殿。”

长乐这段时间正忙着呢,已经准备开府了。

虽然年龄还不到十岁,但现在却是肥皂产业的最高负责人,经常来往晋阳长安两地,老是住在宫中已经不太方便了。

长乐来到立政殿,对着李二就是一礼:“见过阿耶,不知阿耶有何要事宣召孩儿?”

“嗯,长乐啊,近来可好?你的公主府已经修建得如何了?”

“嗯,工部工匠们正在修建,看看工匠们的进度,估计再过两个月就可以完工了,谢谢阿耶。”

长乐是大唐长公主,要开府,自是不能和普通公主一样,李二和皇室都是按照常最高的规格来办的。

长乐自己也说了,找一座前隋府邸修缮一下便可,但李二却是要给自己的嫡长女大操大办,在永昌坊给她拆了一座破旧府邸后从新建造。

“长乐,你也就要开府了,阿耶以后要看到你是这么方便了啊。”李二说到这里,有些神伤地说道。

“阿耶,长乐开府,就在永昌坊,你喊一声,孩儿只要在府里,马上就能看到阿耶的。”

李二呵呵笑道:“嗯,晋阳的肥皂办的怎么样了?”

“人手都是现成的,已经征召了一万娘子军们,长乐带回来碱后,厂坊便开始制作了,这几天已经在长安开始售卖了。”

“哦,售卖情况如何?”李二问道。

“很好啊,阿耶,这个肥皂的清洗效果极好,价格更是便宜,长安百姓们都很是喜欢。这几天已运住洛阳,应该马上就有消息回来。”

李二听了大为高兴,肥皂这个产业不管是否赚钱,主要是能解决退伍士兵的安置啊。

要是长乐把这个产业做大了,大唐以后的退伍士兵们便是多了一条生计啊。

想了想,问道“长乐,那个,你三哥已经把青盐运来长安了,你在益州呆了一个月时间,恪儿可有和你谈过这些青盐的售卖问题?”

“有啊。”

“什么?真的有?那你怎么没说呢?”李二一听不由大为郁闷。

“三哥说了,这青盐售卖啊,要是阿耶不问,想必自有主意,我便不用说,若是阿耶问了起来,我便要说出来,供阿耶参考。”

长乐不紧不慢地说道。

“说,快说说,你三哥是如何说的?”李二有些迫不及待地说道。

“其实意思简单,便是盐业由朝廷专营,其他人允许再生产食盐?”

“什么?你三哥是这个意思?这个虽然是为朝廷好,也为百姓好,但执行上会有一定难度啊。”李二不由搓了搓手,

“嗯,三哥的意思,便是实行盐引制度,朝廷只负责生产,但销售分给商人。

所谓盐引制度,便是朝廷把控食盐出产后,在各州府县指定,比如三家或是五家商人,由他们来售卖,其他人一律不得售卖。

以长安为例,长安现在约莫百万人口,二十万户,按五文一斤计算,一年的食盐消费便是十万贯左右。

朝廷把长安的盐引定价八万贯,售卖卖给指定的两名商人经营,每名商人每年可得利二万贯,当然这二万贯还要包括人工铺面成本等等,所以实际所得大概一万五千贯。”

这个,倒是完全可以啊,朝廷和商人都可以同时得利啊。李二听了后,摸着下巴琢磨。

“但这里面有一个巨大的好处,还有一个巨大的坏处,需要由阿耶仔细斟酌。”

“巨大的好处?还有一个巨大好处?”李二不由凝目看向长乐。

“好外极大。便是盐引制度,朝廷可以先收取商人钱财啊,比如,长安这两家商人,他们要得到盐引,阿耶便可以向他们提前收取八万贯钱。”

提前收钱?李二听到这里,顿时眼中金光大放,朝廷现在缺的是什么?钱啊,要是有了盐业专营,每年便是可以提取一笔庞大的银钱啊。

如此一来,盐业由朝廷来控制,不仅捞足名声,而且让商人们提前支付这笔钱,国库刹那间便会丰盈起来啊。

这绝对可以说是名利双收的买卖啊,多好的法子啊?该死,朕为何没有想到?

“阿耶,阿耶,。。。”长乐还在说呢,发现这个阿耶已经开始魂不守舍了。

阿耶这是在想到那里去了?长乐不由愁眉:“阿耶,你可是高兴了?不要高兴的太早,这个制度其实是把双刃剑,一旦实施,便会隐藏一个巨大的风险的。”

“什么风险?长乐说说看?”李二定了定神道。

“三哥说了,这个制度因为来钱很是容易,所以考验的便是皇帝,需要皇帝要按捺住要钱的心思,不能把盐引提高售价,这是其一”

李二点点头,这盐业关系国计民生,岂能随便提高售价。

只是长乐说道:

“三哥相信阿耶可以做到,但以后的皇帝呢,要是以后的皇帝骄奢过度,感觉钱不够花了,尤其提一提盐价只是举手之劳,他们会不会去做?”

呃,李二顿时有些蛋疼,不用问,肯定会啊,只是抬抬手,便能来钱,谁不会啊?

但这样的话,市场上的盐价便是会涨价,不再按现在五文一斤的价格来售卖,朝廷的善政也就成为了恶政。

“还有第二,”长乐眼睛看着李二。

窝草,还有,还有什么危害?李二头疼。

“三哥说了,这项制度要建立在吏治清明的基础上,才能收获理想的效果,否则同样会引起盐业涨价。”

“什么意思,怎么还和吏治联系上了?长乐,仔细说说?”

“孩儿举个例子,阿耶便会明白了,比如在某个州,官府售卖盐引时,本来说好只售卖给二名商人的,这样的话,这二名商人都会有收益。

但底下官员为了私利,却卖给三名或是四名商人,市场空间就那么大,得到盐引的商人便是无利可图甚至亏本,盐引制度最后被有可能被废除。”

“可是售卖给三四名商人后,盐呢,地方官府敢增卖私盐?”李二说到这里,不由有些勃然大怒,但随即又是一叹,因为这是极有可能的。

“嗯,你三哥为何不写一封奏报上来,那怕写封家信也好啊?”李二不由有些失神道。

“这里面的利益牵涉太大了,阿耶,三哥生产青盐,已经得罪无数人了,要是建言朝廷专卖,估计他要睡觉都不安稳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