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李二要疯,儿啊,这是朕的大唐? > 第152章 考试

李二要疯,儿啊,这是朕的大唐? 第152章 考试

作者:大雨天天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7 12:48:27 来源:小说旗

次日清晨。

李恪揉了揉脑袋,醒了。tNNd,看来昨晚是喝高了,怎么上床的都忘记了。

只记得处默、宝琳二人过来,自己叫了李愔回来,然后就是聊了聊,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自己什么也记不清了。

“少爷醒了。”甘草进来,给李恪喝了两碗小米粥,两个胡麻饼,这才缓过神来。

“梁王他们三个呢?有没有醒过来。”李恪问道。

“梁王已醒,他们两个正在操场上练武。”甘草微笑。

看来还是他们两个武人更快醒过来啊。

感慨了一下,沿着王府回廊去了书房,感觉脑子甚是清明,刷刷几笔,以力学为基础,把恪物学的试题出了,最后一道题涉及电磁学基础:

磁石悬丝,恒指南北,舟人赖之以辨方隅。今有铁针一枚,以磁石摩其锋,久之亦能指南。试答:

1. 磁石摩针而使针具磁性,此何谓也?(3分)

2. 若此针折为二段,其新断处可能复相引乎?亦或必相斥乎?(4分)

3. 针指南时,其锋所指,乃磁石之何极?(3分)

想了想,最后一道题作为附加题吧。

加上陆德明、姚思廉等人的三题和孙思邈的医学考题。就形成了益州文理书院的入学考题。

想了想,让甘草喊戴积本过来,嘱咐他用活字印刷术尽快印刷出来,这是考题,要找嘴稳的人来印刷。印刷完了,这些人十天内关在作坊里不得出来,所有工资加倍。

考题的重要性戴积本自然知道,点头应“喏”走了。

李恪处理完手头事情,便找了程处默、尉迟宝琳去了书院一趟,捎带上李愔,书院此时已经完工,门口有了守卫。

李恪带着三人,陆续参观了教学楼、教研楼、宿舍楼、试验室等设施,参观了实验室时,三人都不禁有些惊奇。这有什么用?

我们现在的认知还是太肤浅了,或许说太少了,“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便是我对学子们的要求,这个试验室就是求证:

比如,日常生活中的“陶瓮自冷”现象,就是生活中你触摸陶瓮外壁,明显比铜壶温度低,这种低温这却有利于沙漠行军;

还有“琴弦应声而断”现象,就被视为“天兆示警”,经常无端和鬼神联系到一起,挑起一场动乱。

这些现象以后我都会令学子们在实验室中好好研究,找出规律和原理,从而教喻百姓、引导百姓。

程处默、尉迟宝琳对什么琴弦不感兴趣,但对陶瓮有利于沙漠行军却是颇为关注,闻言问道:

“你让书院学子研究这些?沙漠行军?”

“嗯,只有机灵的学子才会获此机会,要知道,这些研究也是要耗费银钱的,他们要研究,消耗的材料或原料总要花钱罢。”

李恪摇摇头,前世的教育研究不会要学子出钱,国家每年的教育经费。

但李二穷的很,有点钱就想打仗,要他投钱是不太可能啊。

还是要靠自己,才能不令人才埋没,才能开启民智啊。

程处默二人若有所思,办教育要花钱,这个道理都知道,但连学子的研究也要花钱,可就不是每个人都清楚了。

“哥,你图啥?”

李恪知道李愔不是心疼钱,他只是单纯的想知道为什么罢了?

“放心吧,这些研究总会有用的,而靠着书院提供材料研究成功的知识产权归书院所有,有十个研究成功了一个,我们就赚了。”

“你是说钢铁、石灰石、海船。。。这些他们也能研究出来。”

“当然,要不然这些东西是怎么来的?”

李愔点点头,说到赚钱,李恪认第二,还没有人认第一的,他好像总是花钱,但钱却是越来越多。

李恪带领几人去参观完书院,也拜访了几位师长,从陆德明、姚思廉、王玄览、梁令瓒、赵蕤等人,后者是蜀地的学术大佬,在李恪以免费出书、免费研究等条件下,他们也都来到了书院。

与陆德明、姚思廉等人商量后,定下了考试日期。

李恪让人在新一期的《益州快讯》公开了考试日期,时间就定十日后。

考试日期惹起了一阵轩然大波,来益州的学子顿时紧张起来。

李诺是来自杭州的学子,说是学子,其实就是早年间看过几本书,有陆德明、姚思廉、赵蕤等人坐镇,学术必然不会太差,学院他也看过了,确实是一个神仙地方,当然希望考上。

抱着李诺这样想法的学子不在少数。

而更多人听闻书院是免费入学,意思是不要钱,不要钱的书院对穷苦人家的孩子也是巨大的诱惑,学校也提供勤工俭学了地方,类似食堂、花木修饰、米面采买等岗位都需要人手。

“我还没看完这个算术高阶啊,怎么就考试了?杨兄看完了吗?”

“没有,算术高阶,不可能全看懂?放心吧,这是第一年,考题必然不会太难。”

这位仁兄却是完全不着急,觉得第一年,试题必然不会太难。

十日后。

外面前来考试的学子们已经人山人海。

书院的大门在“嘎嘎嘎”的声音中打开,外面焦躁的学子依次而入,有些学子却是不着急还在看书。

“嘿,这位兄台,别看了,要进去了,准备考试。”

“哎,这就来了。”

在宽广的书院演武场上,李恪、陆德明、姚思廉、王玄览、梁令瓒、赵蕤、墨家诸人等书院领导和教习已以台上,万千学子们聚集在台下。

“伏惟大唐贞观之世,文教昌明。今奉刺史钧命,集蜀中俊才于此锦官城下。昔文翁石室兴学,今书院承其遗风,当为朝廷育栋梁之材。”

“本院以《五经正义》为纲,兼修算历、恪物、医术。诸生当效法蜀中先贤司马相如之文采,扬雄之博学。”

今日之试,非唯笔墨争锋。观汝等应对:

经义需明圣贤微言

策论当察蜀地利弊

术数须合实际应用\"

“望诸生恪守'沉潜刚克'之训,他日或入弘文馆着书,或为州县能吏,皆不负剑南山水之灵秀。”

“考试中,我等必恪守‘公平公正’之规则,望诸生也禀承考试之要求。”

“上香!”

三根粗大的龙诞香被点燃,放在高台上,用以计时,香尽时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