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李二要疯,儿啊,这是朕的大唐? > 第154章 出海

李二要疯,儿啊,这是朕的大唐? 第154章 出海

作者:大雨天天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7 12:48:27 来源:小说旗

本次来的学子虽多,但经义、伦理辩析等传统的文科还行,理科就只剩下算学了。

从这次书院的入学考试也可以看出来,众多前来赴考的学子,对恪物学呈一知半解的状态,答题靠猜啊,靠运气啊,但好在农学、治河、治理灾害等方面还是有人去研究的,虽然少了点。

古代人研究了恪物学,但不成体系,李恪派发的书籍《恪物学》虽然只是初阶,最大的好处是成体系。

人数少点,只能从矮个子挑高个了,让墨家人慢慢培养就是,墨家还是有人才的。靠李恪自己要累死。

李恪来到唐朝,又是个亲王,可是要享受生活的,至于关键研究,指明方向就好了。

就以这次轧花机的研究为例,也只是指明了齿轮。其它的肋栅、弹花弓什么的,只是一提概念,墨家人就研究出来了。

李恪也暗呼墨家学者在这方面厉害。

棉花可以制作后,以轧花机和弹花弓制作棉衣的速度,还是很快的,剩下的人手的问题了。

早已等待的焦灼不已的程和尉迟二人,在棉花和加工制作工序解决前不好往长安递信息,棉衣制作出来后,自己还试穿了一下,在李恪目瞪口呆中,就。。。就穿上了。

结果只是穿了盏茶时间,就热得受不了。赶紧脱了下来,上半身已是密密麻麻的痱子:“处默,怎么样?可以报好消息不?”想必下半身也是如此,只是不好意思脱下来。

李恪却道:“还要加上帽子,没有帽子,耳朵受不了。”

二人的举动,李恪没有打听,只是尽可能的考虑周全。

长安。

立正殿。

自从程处默、尉迟宝琳走了后,李二却是没惦记着,毕竟只是存着万一的希望。

二人久不闻音讯,但二人在一起,安全不会有问题。只要安全不出问题,就不用顾虑。

这天,李二正在处理公文,王福进来,看李二处理完公文,方才递上手中丝帛,说道:“禀告陛下,益州来信。”

李二打开一看,顿时叫道:“叫李靖、程知节和尉迟进来。”

由于是程处默二人来的,二人去益州时,可是通过程知节、尉迟恭二人的,因此,虽然事情处于密议之中,却是把二人也捎上了。

三人来后,李靖:“见过陛下!不知陛下可有要事?”

“药师看看,这是那处默、宝琳两个小子来的。”

李靖接过:“西域产棉,蜀王已购之,制为棉衣,可御严寒。然制作需专用之器,臣等俟棉衣悉成,乃携以归。”

李靖脸上顿时现出喜色。

李靖看完,李二说道:“你们二人也看看吧,以免当心,这次恪儿和两人都立了大功。”

手中字条便到程咬金手中。

“哈哈,处默二人当不得陛下如此夸奖,只是把棉。。棉衣运回来罢了。”程咬金却是说道,说罢手中信件转给了尉迟恭。

尉迟恭看完,默不作声,事情他虽然知道,但他是冲锋陷阵的武将,属于指哪儿打哪儿的那种,出谋划策却是不行的。

“药师,有了防寒衣物,如何?”李二有些迫不及待地问道。

“若是有万件防寒衣物,事或可成。”李靖谨慎地道。

李二一翻白眼,以他估计李恪派人提前去了西域,带回了棉花,但数量能有几千件就不错了。

李靖显然是从最恶劣的情况来考虑,但李二属于有六成把握就敢出击的那种。

但李靖也没错,大军出征非是儿戏,说多点是必然的,毕竟他可是要对此负责的。

但这个李二也没办法,数量他无法保证,只能祈祷程、尉迟二个小子带回来的棉衣能多些。

就在李二祈祷时,李恪却只能派人去自己的封地,毕竟棉衣制作工序繁琐,需要充足的人手。

自从李恪来益州后,刘、陈两个庄子的百姓就发现自己更忙了,李恪名下的产业,包括书院,除了农忙时间,都是优先从刘、陈两个庄子招人手,以前是书院,现在又是什么棉衣。

还好两个庄子的人手足够,这才没在外村招人。这让刘、陈两个庄子的百姓大为惊喜,毕竟在李恪的产业里干活都是有工钱的。

这批棉衣制作完了,要留下种子,种子最好用手剥离,用机器筛选出来的种子难免良莠不齐。

李恪吩咐完后,又抓紧看刘仁轨自岭南发来的战报。

半晌,看完了,喃喃道:“还是在战舰上好,在益州当刺史没什么劲啊。”

被李恪念叨的岭南水师。

刘仁轨在接收杭州、登州的水师后,此时新兵已训练完,水师们进行重新编队,都是采取老兵带新兵的办法。

举行完了首航仪式后,在岸上众人的注目下,刘仁轨大声说道:“岭南水师第一次出航。”

随之两艘楼船、六艘车船和十六艘海鹘全体出航。

刘仁轨没有忘记李恪的嘱咐,满载水师的战船乘风破浪,驶离岸边后,开始扫荡海岛。

海盗们开始倒霉了,岭南战舰一靠近海岛,便放出海鹘侦察。

斥候们回来后,消息便会传回战舰。刘仁轨便会制定战术,大多数海岛上也只和少数海盗,以弱胜强还左,以多胜少还不会么。

这些海岛多数人手上都有人命在,刘仁轨除非战斗需要,否则不律不留,歼灭海盗后,会在海岛上详细搜括一番,大多数时候都能满载而归,这时候的海盗也正如李恪预料的都有收藏金银财宝的习惯。

但有些海岛上,并非海盗盘踞,而是前朝移民,他们带着深重的秦腔,在海岛上生活已经几百年了。

刘仁轨问明白后,便会问他们是否愿意回陆地,愿意回的,可以上战舰,不愿意的,也都相互交易他们的一些物产,都是海洋动植物,有一些奇特的鱼,倒是被买下。

毕竟出海时间长了,都会寻找一些鱼,解解烦闷也是好的。

而刘仁轨需要做的是,每天会让厨子在菜谱中加上豆芽或黄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