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 > 100 以载人航天过关的李校长,转身就被谢威被讹诈了

“领导,您这可冤枉我了!”

李瑞满脸被冤枉的表情,大声为自己辩解。

“哦?说说看怎么冤枉你了?难道战机技术项目不属于航空而是航天?计委没有计划的项目,你们搞起来,显得你能?”

郑部长一脸玩味。

下属单位跟其他单位合作,没有领导会不满。

各部门都属于国家,虽然分管不同领域,却是一个紧密的整体。

李瑞通过部里给的政策,绕开三机部跟国家计委直接立项,抽调三机部下属单位精干力量搞先进战机项目,不仅挤占七机部经费,一旦其他单位跟着学,绕开上级立项,先利用有政策的单位来把项目搞起来。

得乱套!

一个学校支撑不起如此庞大的先进项目研究。

研究到一定程度后,三机部支持还是不支持?

支持,会挤占计划中的项目经费,并且影响其他项目进度。

不支持,精干力量被抽调,前期投入就会打了水漂。

这才是七机部领导们不满的原因。

“领导,航空航天在基础技术方面,相差不大,这是其一。”

李瑞知道一旦解释无法让上级满意,别说从上级手里搞到经费,连之前要到的政策可能都会出现变故。

甚至自己的岗位都会被调动。

“按你这么说就不应该分三机部跟七机部来负责航空跟航天啊。”

一名领导冷着脸质问李瑞。

基础理论差不多,具体用起来差的就不是一点点了。

国家把航空跟航天分开,难道没考虑?

“不是!”

李瑞急忙否认,“领导,我们跟三机部几家单位的合作,表面研究战机相关技术,实际上是以火箭、导弹相关技术为主。比如,战机所需四余度电传操纵系统,不只需要先进数据处理计算机,也需要高灵敏度传感器。火箭跟导弹在这些方面需求更高……”

早就准备好的说辞,让领导们脸上的严峻变得缓和起来。

“17年前,苏联就把宇航员送入了外太空;10年前,阿波罗11号已经实现登月……我们跟国外技术差距越来越大……而航天飞机,是结合了航空航天的项目……”

此话一出口,所有领导都是目瞪口呆。

李瑞这是为了……

就连了解李瑞的宋部长,也是一脸诧异:“李瑞,你可知道这是多么庞大的工程?”

“知道!我们的技术水平距离这还非常遥远,但是却不能因为技术差就不做准备工作……这十年来,谁知道苏联跟美国的宇航技术发展到什么程度了!月球可是探索宇宙的跳板,太晚了,咱们连建基地的地盘都没了……”

“……”

所有领导都不吭声了。

主要负责航天技术开发的七机部,哪个领导不想把国人送到月球甚至更远的星球上,让五星红旗在太阳系飘扬?

上级领导的态度,李瑞很清楚。

明知道结果如何,他依然干了。

不可能不做好准备工作。

“要实现这样伟大的工程,不仅需要庞大的技术配套,更需要无数人才的努力。”

“而目前部里缺人,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前沿阵地,本身负担人才培养,部里也没法抽调精干力量给学校……为了学校发展,无奈之下,我们只能想办法从别的单位谋求精干力量填充学校师资,并且提升科研实力……”

“计算机在各种先进装备中占据的位置越来越重要。目前,学校已经完成了一款先进通用芯片设计,沪市无线电14厂生产质量太差、成本太过高昂而无法生产。学校正在着手解决,不过,缺乏经费……”

“你还知道缺乏经费?”

宋部长冷冷地打断了李瑞。

他差点被李瑞气笑了:到了这种程度,依然不忘逮着机会要经费!

“李瑞同志,771所的芯片无法满足你们的需求?”

郑部长眉头又拧了起来。

沪市电子14厂,隶属电子工业部。

虽然也提供军用芯片,可技术跟实力没法跟专门为航天设计开发所用芯片的771所相比。

李瑞的行为是舍本逐末,放着先进芯片不用,去寻求基础不太好的单位合作。

哪怕找沪市元件五厂也更靠谱。

“771的芯片确实先进。可那是专用芯片,跟学校所需的通用芯片不同;另外,771的芯片用途让学校没法使用。学校搞的通用芯片不只是用于军用技术研究,更为了从民用市场获得后续研发经费……”

李瑞的解释,让郑部长眉头的皱纹舒展开来。

理由很充分。

771主要为航天配套,设计开发的各种先进芯片都是用于弹道控制、导弹跟火箭姿态控制等。

李瑞的解释充分说明在之前就考虑到技术保密才无奈做出的其他选择。

“芯片方面进展到什么程度了?”

另一名领导开口问道。

“8位芯片已经完成设计,需要制造出来测试性能并且改进。如果经费充足,在三个月内会有成品,现在经费不足……”

李瑞再次强调经费不足。

“……”

“14厂基础虽然相对较好,可生产设备太落后,质量太差,产品良率低,成本很高。你们芯片可以找771帮忙生产啊。”

宋部长再次提出了关键问题。

无法使用771用于火箭跟战略导弹的专用芯片,难道不能把设计交给771生产?

宋部长即将离开七机部去其他单位主持工作,自然不希望留下烂摊子。

作为李瑞的老领导,很清楚李瑞是什么性格:没了能镇压他的领导,这家伙会如同脱缰野马,通俗地说,就是瞎搞。

当初李瑞所要的自主立项、自筹经费、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政策,宋部长说服了不少反对的领导。

我怎么知道为什么不去找771!

李校长心中满是无奈。

谢威从最初就没提过771,甚至连基础更好的五件五厂都没找,直接去沪市找无线电14厂了。

“领导,找沪市无线电14厂,主要为了部里发展考虑……”

李校长心思电转,琢磨着先往校企办上扯。

说了这么久,都还没问校企联合办的事,都得益于李校长转移话题的功夫。

“哦?”

众多领导满是怀疑地看着李瑞。

等着他辩解如何为部里发展考虑的。

“芯片属校企办的项目……校企办是为了筹集自主项目经费专门新成立的部门,成立到现在两个月,已经达成了4个合作,共给学校带来110万收入……”

宋部长听到这话,越来越觉得不对劲。

让李瑞解释,这家伙开始汇报成绩了?

正要开口打断,却听到李瑞说的已经带来“110万”收入!

所有领导都震惊了。

110万!

对于在座的众人来说,平时经手的经费都是数百上千万,这笔钱其实不多。

可他们依然被震撼了:这110万不是上级拨款,也不是国家财政拨款。

是学校利用上级给的政策,在短短不到三个月挣到的!

要是其他单位跟着学习,部里缺乏经费的问题,不就得到了解决?

“李瑞同志,你把校企联合办的事情详细说说……”

郑部长开口了。

此刻也顾不得去责问其他。

众多领导放下繁忙的工作找李瑞,主要就为了试点问题。

改革,没有可以借鉴的。

李瑞在两个月前跑部里要政策,符合改革的要求,完全可以进一步作为试点。要是效果好,可以向下属其他单位推广。

这么快就成效了!

“校企联合办成立是为了转化学校的科研成果,问市场要科研经费……”

于是,李瑞滔滔不绝地把校企办的情况添油加醋地说了一通。

众多领导听得不停点头。

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来的改革,不就是要求各单位想办法通过市场来获得国家财政拨款之外所需的科研经费吗?

“……考虑到部里异型零部件加工难度大,质量差,学校正在开发用于工业自动化的PLC可编程控制器以及用于加工单件小批量复杂零部件的CNC数控系统……受到高性能芯片、传感器技术限制,并且因为经费缺乏导致进度缓慢……”

“……同样,由于经费缺乏,校企办发展受到很大限制……目前,跟花都油脂化工厂的合作的几款产品核心材料AES跟香精无法自己生产,只能寻求跟其他单位的合作;聚四氟乙烯进一步研究的经费还没着落;作为芯片光刻过程中关系到生产质量的核心材料过氟烷基化物,同样因为经费原因很多实验无法展开……”

“……”

原本还琢磨着部里其他单位如何向哈工大学习的众多领导,傻眼了。

本来责问李瑞,结果变成了李瑞换着花样向部里哭穷?

无奈之下,众人只能让李瑞先离开。

“大家说说看法吧。”

等李瑞离开后,宋部长默默叹了口气。

李瑞千方百计地提经费,让他也头大。

目前李瑞提出来的理由,仿佛部里不给钱就是限制了他们发展,哪个领导能接受!

“哈工大的成绩还是喜人的。火箭燃料的研究在没有部里划拨经费的情况下搞出来,部里应该把研究经费补上。”

任副部长开口说道。

燃料的能量密度提升意味着什么,即使不懂技术,部里领导们也都清楚。

众人纷纷点头。

“宋部长,之前学校拿到了300万经费对吧?”

郑部长问宋部长。

部里小金库是有钱的,主要用于没排上队,得不到计委支持的技术研发项目。

“给了300万。学校58年扩建没完成,这笔钱是用来修建教学楼跟学生宿舍、技术楼等。没想到他们用到了科研上。”

宋部长点头。

条子是他批的,其他领导也是他说服的。

学校要向相关单位提供急需的人才,就必须扩招。

扩招就需要扩大建筑面积。

“部里技术研发人员跟工程师缺口都很大,不只是需要恢复航天专业;既然他们校企办运营得成功,我觉得可以作为试点,看看效果,然后再考虑其他单位改革的事……”

郑部长点头说道。

改革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人家都说了,要为登月准备。

七机部要是提出这样的工程,肯定会遭到所有主管部门反对的:太过烧钱。对于不了解的领导们来说,搞搞发射卫星的运载火箭、研究研究具有威慑力、能保护国家安全的导弹就行了。

现在国家穷呢!

专门搞航天相关技术的七机部众领导们自然清楚,航天技术的投入,回报远远高于其他任何领域的投入。

不只是可以促使技术快速发展,更能实现非常高的经济效益。

东方红一号上天后,为了加快航天技术发展,钱院长就提出了搞载人航天工程,71年提出714工程,却因为大推力运载火箭、控制技术太差、技术储备不足等众多因素,搞了几年后,发现目前技术水平根本不足以支撑。

经费缺口更大。

75年3月,714工程不得不下马。

李瑞找的理由,是无法反驳的。

虽然学校都没人提出过这方面的技术跟项目,但是他知道领导们想要什么。

“芯片越来越关键,哈工大跟无线电14厂那边合作得通过沪市仪表局,一旦仪表局不支持,会影响到后续发展。干脆把沪市无线电14厂要过来……”

一名领导提议。

沪市无线电14厂一旦隶属七机部,所有问题都是内部的事,不会出现合作受到影响的情况。

“771的产能目前都不饱满……”

“无线电14厂的基础太差,技术实力也不强,要过来需要投资可不少!”

刚提出来,就遭到了不少领导反对。

宋部长默默地叹了口气,开口问众人:

“诸位,电子工业部开始着手引进彩电生产线的事,有没有清楚情况的同志?”

“宋部长,你是指电子工业部准备以彩电产业发展国内半导体跟消费电子,从而推动电子跟半导体相关技术发展的事?”

有领导当即问道。

“对。集成电路发展前景大……引进用于彩电配套的芯片生产线都是比较落后的……科研需要的高性能集成电路,国际上并不对我们出口……高性能芯片供应不上,基础技术研发会受很大影响。部里对高性能通用芯片需求也非常庞大……”

“那就把沪市无线电14厂要过来!”

“关于学校的科研经费这块?”

有人提出了问题。

李瑞说了一堆学校现在的成果,让领导们觉得给学校的科研经费实在太少了些。

“还是先派人去学校了解一下真实情况吧!了解学校的科研基础便于后续项目分配。另外呢,看看校企联合办的情况,安排人到那边学习……”

宋部长深知李瑞满嘴跑火车的性格。

李瑞口里没多少靠谱的,搞个火箭模型,在李瑞口中可能就变成建立月球基地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并且有能实施的完整方案。

“如果学校跟他说的一致,给多少经费合适?”

郑部长询问宋部长。

部里小金库就那点钱,下属各单位都虎视眈眈的。

“不超过1200万。这两天跟一机部沟通一下,把沪市无线电14厂划拨给哈工大。”

“啊?”

众人都愣了。

即使划拨过来,也应该归属部里啊。

在座的却没有谁对1200万如此庞大的经费有质疑。

无他,李瑞说的要上天!

现在谁都没有提这一点,谁都清楚原因。

部里是没法搞的,下属单位自己去搞,部里给点支持,不过分吧?

“李瑞一直哭穷没经费,校企办作为试点,需要得到部分政策、资金倾斜。别的不说,就他们口中的高性能集成电路搞成功了,每年的利润都不止这个数。沪市无线电五厂,去年利润1378万,今年会进一步增长……另外,李瑞同志的岗位暂时先不调整。”

宋部长的话,让众人陷入了沉思。

明天,宋部长就会离开七机部去别的单位主持工作,李瑞是他准备带走的。

······

“充实校企联合部?学校的事跟我有啥关系?”

看着刘德波跟张鸣秋两人,谢威直接耸肩表示无能为力。

开玩笑呢!

李瑞不放手,还想让自己搞校企办的事?

花的精力越多,到时候被抽血太厉害,校企办发展不下去,自己会越闹心。

没人愿意花费无数精力搞出来的产业被随时可能有人胡乱插手搞破产。

铁打的学校,流水的校长。

谢威相信李瑞不会,后面的继任者呢?

从上次李瑞找他,没同意不插手后,谢威就不再理会校企办的事。

每天泡在实验室里进一步完善过氟烷基化物。

“谢威啊,部里马上要来学校考察校企办。不仅关系到校企办发展,也关系到学校发展。”

张鸣秋苦口婆心地劝着谢威。

李瑞打电话让学校赶紧给校企联合办安排办公室,调配好人员,部里领导会跟他一起来学校考察。

学校一帮领导根本不知道如何下手。

无奈之下,只能找到谢威。

哪知道,谢威没得到学校领导不插手的承诺,根本不管。

“领导,学校发展是校领导需要考虑的。作为学生更需要考虑学习的事。实验班的学习压力很大。”

“……”

如同滚刀肉的谢威,让两人很无奈。

“领导,过氟烷基化物理化分析已经完成,生产配方跟工艺也完善了,我这两天得去沪市无线电14厂一趟。”

为了不被领导天天麻烦,谢威索性决定这两天就去沪市。

“搞定了?”

张鸣秋惊喜地问谢威。

“对,我生产了一批,去了那边就可以立即投入实验。”

谢威点头。

原本没打算这么快过去的。

无线电14厂的生产质量提升,效益会提升很多倍。

谢威一直考虑以此为契机,跟沪市无线电14厂谈合作、分利润的事。

8位通用芯片的市场缺口很大,搞出来后,每年的利润会比效益最好的沪市元件五厂都高很多。

谢威不可能让校企办放弃如此大的一个利润来源。

更重要的是后续得想办法影响到14厂甚至沪市仪表局的决策。

再等一两年,国际芯片进入国内市场,产能太低、成本太高,发展跟不上的14厂,为了生存下去,会转向生产彩电显像管甚至黑白显像管!

整个沪市基础良好的集成电路产业,会在未来几十年被国际市场给冲击得七零八落……

“先不着急去沪市。校长把情况向部里做了汇报,部里领导表示会找一机部把无线电14厂从沪市仪表局划归学校……”

刘德宝高兴地告诉谢威。

谢威愣了。

李瑞的操作,出乎他的意料。

这难道就是李瑞不愿意对校企办权利放手的原因?

14划归学校,在这年头没有多少问题。

14厂虽然研制出了1024位移位存储器,跟国外几乎没有代差,甚至比在80年代才通过欧美技术转移才获得相关技术的日韩先进不少,可生产质量太差、成本太高,产品市场规模不大,全厂每年盈利只有二十多万。

根本没法跟在65年制造出国内第一块集成电路的元件5厂比。

现在的元件五厂,每年利润超过1500万。

元件五厂才更适合生产谢威所需芯片。没有找上门是因为人家都不一定搭理,元件五厂不可能为了眼前的几十万就抽调精干力量去研究更新工艺。

谢威也没可能跟实力强悍的元件五厂谈利润分成的事。

在没有专利保护的时代,元件五厂生产出谢威所需的芯片,会把芯片供应给市场,学校拿不到一分钱的利润。

现在的情况,校企办不能从学校独立出来,谢威更不会干!

“14厂划给学校,校企办更需要独立出来!如果学校不同意,就没得谈!”

谢威坚定地说道。

“谢威,要不先把部里考察团接待了再谈?校企办独立运营不独立运营,咱们后面再讨论。”

“不可能!刘书记,您可不要跟我谈觉悟……”

“……”

见谢威一脸坚定,两人都不知道怎么说。

上级考察团很快就要来了。

校长去部里时,就拍了电报让吴涛跟王征两人回来。

没有谢威参与,吴涛跟王征两人同样不知道校企联合办的运营。

“给校长打电话吧。”

无奈之下,张鸣秋提出了意见。

谢威这小子,太会挑时机了。

可就是不知道校长是否会同意。

“讹诈!他这是在讹诈!”

李瑞在接到电话后,暴跳如雷。

万万没想到,谢威会在如此关键的时候再一次提出让自己不干涉校企办运营的条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