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 > 109 又说吐噜嘴:空空导弹又让谢威自找麻烦了

“具体是不是这些原因还需要确定。我回来前,厂里组织新一轮的生产,以此确定究竟什么原因才让合格率提升这么多的。”

于国峰脸上并没有因为14厂芯片生产良品率大幅度提升而高兴,反而露出了担忧。

“怎么了?”

“那边是我让继续生产的,要是依然有这么高的合格率,学校的项目怕是用不完。”

用不完?

听到于国峰是担心芯片太多用不完,谢威瞪大了眼睛。

这才多少,就担心用不完了?

搞计算机的于国峰难道不知道国内对高性能芯片的缺口有多大?

“于主任,您是计算机系负责人啊!”

谢威一脸无语,“别人担心这问题我能理解,您担心这……”

“怎么?”

于国峰不解地看向谢威。

“计算器项目在等芯片;机电系的PLC跟CNC项目也在等。就这几个项目需要多少芯片?更不要说研究成功后产品投入市场的需求量有多大了。”

“这些我都知道。”

于国峰脸上并没有见轻松。

搞得谢威反而迷茫起来,皱着眉头看着于国峰。

“一切都建立在研发成功的前提条件下。回来的路上我一直在考虑:如果合格率稳定在40%以上,研发的产品一直没推向市场,14厂的生产怎么办?贺坤在竞选厂长时提出,如果能给80万更换老旧设备,产品合格率还能再提升……”

“国内搞计算机研发的单位可不少,他们也需要芯片。”

听到于国峰这样说,谢威心底没来由也有些慌。

HZ80芯片性能相对来说不差,却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先进程度比不上国外最先进的;比起国内的又领先太多。

更重要的是设计时候用了全新架构,指令集谢威是准备以中文代码为基础,全部重新开发,无法兼容国外的指令集。

于国峰作为计算机系负责人,了解项目本身,也了解基础水平。

提出这问题,显然是意识到了问题所在。

“是不少。可不是每个学校计算机研究都跟我们一样准备从基础的搞起来。”

于国峰开口说道。

谢威尴尬地笑着,此刻他已经不知道如何接话了。

能怎么解释?

总不能说不能让人卡脖子,即使学校跟科研院所用不了这么多,咱们也可以想办法让国内的军用装备用自己的芯片不是!

“14厂提出要80万用于更换设备,你什么想法?”

见谢威沉默,于国峰没有再追着说这话题。

“淘汰旧设备的资金,必须给!校长手里捏着那么多钱,不投资升级赚钱工具,难不成留着放银行吃利息?”

谢威毫不犹豫地说道。

部里才给了1200万呢。

“宁愿升级设备等产品,也不能让产品出来再等设备升级。计算机硬件发展速度将会越来越快!”

进入80年代,随着计算机运用越来越广,尤其个人计算机在市场上的规模不断扩张,计算机功能不断地开发、延伸,对计算机最核心的数据处理器提出更高运算速度的要求。

70年代个人计算机概念出现,1973年,施乐公司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开发出微型计算机奥托;1977年苹果推出集成键盘、显示器、存储设备的第一款个人计算机Apple II;1981年IBM推出第一台IBM PC……

现在,刚进入79年!

在电子基础、生产工艺等方面,国内确实比不上国外。

可努努力,即使追不上国外,也不至于未来几十年都用随时能被卡脖子的进口芯片。

更不用等到二十多年后发现问题,才开始搞龙芯。

谢威深知如果无法在84年开始、尚未建立计算机商业标准的第二次计算机浪潮期间追上国外先进水平,最终国内计算机发展又会回到老路上。

局域网等进一步推动计算机发展的功能,对技术要求更高。

现在本就落后了。

不一定要追上国外脚步,至少不能被甩下太多,而且得保证自己有。

“投资不会少的。”

于国峰见谢威态度坚决,本想劝他,最终还是放弃了。

他深知越是聪明的年轻人,越听不进劝告。

劝多了反而会起反作用。

谢威知道于国峰的意思,却没法解释,“于主任,您这回来没有先去校长那汇报工作,到时候怕是老头会找麻烦!”

“他估计不想见到我。”

于国峰苦笑着说道。

果然。

当于国峰把14厂的情况做了汇报,李瑞满脸不耐烦地说道:“14厂是校企办的事,你给我说干啥!”

老头一听,吹胡子瞪眼地看着于国峰。

他觉得于国峰是为了要钱。

好不容易从部里忽悠来1200万经费,虽然扩建学校跟宿舍楼啥的得花几百万,可学校的项目,哪一个都是吞金巨兽。

手里就那点钱。

“我又不要钱。”

“少来!有了芯片,计算机系基于芯片的研究,你不问学校要经费?”

此刻的李校长,简直是人间清醒。

“……”

于国峰被这话噎得不知道如何开口。

学校计算机技术的研究,不应该是学校给钱么?

“校长,您确定基于芯片的研究都得校企办负担吗?”

一旁的谢威可不惯着,直接笑眯眯地问道。

李瑞正要毫不犹豫地回到肯定啊,看到谢威脸上的神态,瞬间觉得对方肯定又给自己挖了什么坑。

沉默了片刻,才看向谢威,“说说理由。”

“这款芯片可以开发出计算性能不差的科研计算机,能让学校需要大量计算的项目进度更快;可以让导弹的跟踪能力更强;可以让雷达的探测更准确、高效;可以……”

“停!停!停……”

李瑞一连串说出了多个停,一脸生无可恋地看着谢威,“你小子一开始可是说了不打这笔钱的主意!”

谢威提出的一切,都抓住了校长的痛脚。

李校长是谁?

一心想把学校所有项目搞成军用,努力让学校成为第一军工院校的校长!

是不是国内第一大学不重要。

就得是第一的军工院校,比哈军工还牛逼的军工院校!

“我没打这钱的主意啊!”

谢威耸耸肩,摊开双手。

一脸无所谓。

“我只是陈述一个事实。比如,空对空导弹,即使有更好红外导引头,可要是控制导弹飞行姿态的中央数据处理器运算速度不行,也没法让导弹在空中更灵活不是?战机一个战术机动,就能让导弹丢了目标……”

“嘭~”

巴掌重重地拍在桌子上。

那个“献给最可爱的人”的搪瓷茶盅跳了起来。

这一次,办公桌没有再因为受到外力作用而散架。

显然后勤科这次没听校长的,修好了。

李瑞腾地一下站起来,双手撑着桌沿,瞪着血红的双眼:“要多少钱,直接说!”

“……”

谢威傻眼了。

校长的反应太过激烈,出乎了谢威的想象。

谢威不由疑惑地看向于国峰,后者一脸苦涩地摇头,也没给谢威解释。

“你确定这东西能提升导弹在空中的灵活性?如果能确定,400万以内,我可以交给你支付!如果不能……”

李瑞双眼通红地看着谢威。

那杀人般的目光,让谢威不由往后退了两步。

老头子上过战场,当时怕也是用这样的目光盯着敌人的吧?

这是此刻谢威内心最真实的感受。

“咳~咳~校长,谢威不了解情况。”

一旁的于国峰见谢威的神情,知道校长的反应很吓人,急忙咳嗽两声,让李瑞回过神来。

李瑞也意识到了失态,回过神来,看着脸色复杂的谢威,声音低沉地说道:“我刚才说的依然有效,只要我还担任校长,学校的活动经费,都可以优先供应给你提出的项目。”

“为什么?”

压抑着心中的不解跟震惊,谢威问了出来。

李瑞的承诺,不可谓不重。

谢威根本无法理解老头这反常的举动。

“于国峰,你告诉他。”

校长故作镇定地端起一旁已经没水的搪瓷茶盅,假装喝茶来遮掩自己的失态。

“唉~”

于国峰看了一眼李瑞,又看了看谢威,叹了口气。

良久,才开口:“真不知道你小子是随口说的,还是本就知道,以此来拿捏校长要经费。”

听到此话,谢威更是懵逼。

自己知道什么?

拿捏倒是有拿捏,问题是自己说的那些不都是需要的么?

“从霹雳-1开始,所有空对空导弹,在打靶测试时都无法解决脱靶问题。尤其霹雳-4……咱们部队目前唯一能使用的空对空导弹,也就只有仿制K-13的霹雳-2空对空导弹,那种空对空导弹的技术已经落后……而学校,也有这个项目……”

“啊……”

这下,谢威是真的被震惊到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讲真。

他根本就不知道学校还有这样的项目。

霹雳-2他倒是知道,据说58年部队捡到了一枚完整的AIM-9响尾蛇空空导弹,由于技术储备不足,把这枚导弹样品跟相关资料提供给了苏联专家;1960年,苏联在AIM-9基础上进行改良的K-13空对空导弹研制成功,并在62年把K-13空空导弹的技术转交给了中国,于是有了霹雳-2空空导弹。

还有几年才会定型的霹雳-5,也是在霹雳-2的基础上升级而来的。

谢威对于空对空导弹的了解并不是太多。

反正知道在很长一段时间,空军不仅战机腿短,刀也短。

“之前学校同意优先搞集成电路项目,并不只是机电系项目需要。要不然,你以为不到二十万的经费,调动全校所有电子、计算机的人员,就为了那项目?”

于国峰的话,证实了谢威之前的一些猜测。

计算机硬件开发,属于电子工程方面的;而计算机,主要还是软件开发相关。

学校在多年没有计算机专业招生,却还有计算机系,并且有于国峰这个系主任,本就是一件让人怀疑的事情。

“14厂那边,也是基于这样的原因对吧?”

谢威明白了。

敢情学校领导们一个比一个精明,要不是刚才随口编了那些理由,恰恰就用空对空导弹来举例,刚好目前的空空导弹研制又处在瓶颈,怕是永远都会认为是学校对自己的重视才如此。

想想也是。

哪怕已经工作了五年,展现出部分科研能力跟学习,也不至于让学校如此重视不是?

一切都明了了。

“差不多。学校实验室制造不出来先进的集成电路,自己采购设备建立实验室条件来生产,所需经费更多……有个拥有生产能力,还有产品的工厂,也不会亏不是?”

李瑞没否认。

结果,却被谢威用鄙视的目光暼了他一眼,“那你还什么都推到校企办?校长啊,做人还是得讲点良心的!”

李瑞眉头一挑,撇着嘴看了谢威一眼。

那神态分明在说:良心是什么?多少钱一斤?能吃么?

看到他的神态,谢威就知道自己话白说了。

“说说吧,关于用集成电路提升导弹命中率的事情吧!”

李瑞瞬间变得严肃起来,没跟谢威扯其他。

谢威正要找借口不谈这个,却再一次被李瑞锐利的眼神猛地一瞪。

后背汗毛瞬间炸开:从来不曾见过老家伙这样的目光!

比刚才还凶猛。

“其实,提升空对空导弹命中率跟探测雷达跟踪/锁定技术差不多……战机在空中是不停地变更位置,主动制导的导弹发射后,没有了战机雷达的对目标的引导,就靠红外导引头探测目标的热辐射,或是导弹自身携带的雷达探测目标,再把信号传输给制导系统的数据处理器,数据处理器根据信号快速处理,判断目标方位,对导弹飞行控制系统下达指令,调整导弹飞行姿态……”

技术不是很了解。

基本理论谢威还是知道的。

“你别在这里说,等下,我找几个专业的人,你跟他们说。”

李瑞说完,也不顾谢威陡然瞪大的眼睛,转而到门边吩咐袁振越去找人。

“咱学校真的在研究空对空导弹?”

看着李瑞的动作,谢威问于国峰。

虽然之前李瑞就说了学校有这个项目,谢威根本就没信。

说好哈工大导弹相关专业在70年就跟着哈军工南迁,并被合并到了长沙工学院呢?

“学校有一千多名教职员工,你觉得两千不到的学生,需要这么多老师跟教授么?如果不教学,他们干什么?”

于国峰没有直接回答谢威的话。

可他的回答却让谢威更震惊。

整个学校,参与教学工作的才多少人?

这就意味着,学校还有很多其他自己都不曾想过的重要项目!

一时间,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几十年后,即使清北都挖不动学校教授。

当时网络上的理由是哈工大在校教授年收入都在200+以上,单位是W。

这让人无法相信。

毕竟,外界普遍相信国内搞科研的收入远不如国外。

网上也有消息表明,哈工大理工科类人才引进的“青年项目”,年薪不少于70万元/年 特别资助10万元/年(发放6年),并提供精装修新房(160m以上)或安家费200万元……

根据谢威所了解,学校招聘信息显示,副教授年薪28万,教授35万,相对来说,这收入还是很低。

所以200万 的年收入让人觉得不可信。

这时候谢威才算明白为什么清北挖不动哈工大的教授:既能拿到比别的学校高的待遇,又能为国防事业做出贡献,为什么要离开?

冬天太冷,环境不好?

还有另外两个校区呢!

“学校的导弹工程系不是被哈军工合并了?”

“那只是部分。”

于国峰并不想跟谢威谈论学校被哈军工抢走了多少专业跟人才。

当年学校800勇士,哈军工一成立,直接就抢一半,找谁哭去?

“所以,学校还是承担了不少的军工科研项目?我能知道有哪些么?”

谢威明知道得不到回答,依然不死心地问出来了。

果然,于国峰没有开口。

“《保密守则》你小子不是背过?我觉得你们班需要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国峰同志,你记一下,给罗浩同志沟通一下,年后实验班排课的时候,把政治思想教育加上去……”

“……”

李瑞的话,让谢威有了问候他家女性亲属的冲动。

实验班的课程本来就多,而且还需要参加到各个项目中去。

第一学期因为这些课程,并没有跟其他班一样专门上政治思想课,李校长跟班导罗浩都一致认为:学生都是上过山、下过乡的知识青年,政治觉悟高,每周班会时开开思想会议就好。

这事情要是传出去,到时候全班都得暗中骂谢威。

以老家伙的尿性,肯定会传出去的。

“领导,空对空导弹,也属于国家军事机密,我还是不去了解了……”

说完,就想开溜。

结果被李瑞一把抓住一只胳膊,拖了回去。

“小子,其他的你跟我耍脾气、玩心眼儿,我不跟你计较,但是这事情,你要是敢跟我瞎咧咧,哼哼……”

李瑞没说后果。

但是脸上那神态……

威胁!

绝对的威胁。

谢威此刻是一点抗争的心思都没有。

心中不由嘀咕,“老头该不会以前是空军吧?”

这个念头刚闪过脑海,他就急忙把这想法给摒弃了:单挑17个堂口时,战机还在用机枪跟机炮近距离缠斗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