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 > 110 红外技术一代跃三代,过年用空空导弹跟靶机放烟花

没人回答谢威的疑惑,于国峰默默起身拿杯子泡茶。

李瑞端着空搪瓷茶盅,不知道想着什么。

谢威脑海飞速电转,努力回想着记忆中有关空空导弹的技术。

具体技术不了解。

只要知道材料,知道名字,自然就有了方向,让专业的人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他的目光不时在李瑞跟于国峰两人身上来回移动,希望从他们的神态跟反应中获得一些信息,奈何这两人精得很。不仅说话,连眼神交流都没有。

于国峰不了解空空导弹的项目?

不可能的。

袁振越去找项目团队负责人了,一会儿要谈关于空空导弹的事。

绝对属于机密消息,于国峰要是没参与就不会留在这里。

“校长,你找我们?”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门外走廊响起了脚步声。

一名带着黑框眼镜,50出头的国字脸跟一名40出头的中年人出现在了办公室。

两人都是一脸疲惫,双眼不满血丝。

典型没休息好的症状。

“谢威,这位是学校空空导弹项目负责人赖桂昌教授,另一位是石宏伟副教授……”

李瑞介绍着双方。

“你就是谢威啊!早听说你了,一直都没机会见到。后生可畏啊!”

赖桂昌打量了谢威好一阵,才笑着向谢威伸手。

谢威尴尬地陪着笑,“赖教授,您好。”

“芯片搞出来了?”

石宏伟在跟谢威打了招呼后,开口问道。

这让谢威瞬间明白,得益于李瑞,学校只要跟芯片沾边的项目团队,应该都知道自己的名字了。

“芯片生产了一批,在于主任办公室里呢。”

谢威看着石宏伟两人,琢磨着自己不能主动开口问空空导弹项目的进度。

李瑞肯定没安好心。

天知道他给自己挖了一个什么样的坑。

“这小子说利用这批芯片可以解决目前困扰所有项目的脱靶问题……”

李瑞没给谢威转移话题的机会,直接就进入了正题,“学校负担的这部分工作好长时间了,一直都没有什么进展,部队那边的态度你们知道,再没有成绩,就没经费了,项目跟我们没关系了……作为专业人士,你们听听谢威的想法有没有实现的可能。”

说完,李瑞看向谢威。

一副“请开始你的表演”的模样。

原本还笑眯眯的赖桂昌顿时皱起眉头看着谢威。

他们接手的空空导弹,属于国家机密。

校长让一个新人直接参与进来?

倒不是说赖教授看不上新人,而是目前项目已经进入了瓶颈。

“谢威同学,关系到空空导弹是否命中目标的不只是数据处理系统。”

石宏伟提醒谢威。

谢威点头,幽怨地看了一眼李瑞这老家伙,自己能不知道么?

关键老头连辩解的机会都没给自己。

非得赶骡子上架。

“赖教授、石教授,能说说目前咱们项目情况吗?”

谢威没有先回答,希望先了解项目情况,确定究竟是霹雳几,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

霹雳-1是国内第一款空空导弹,仿制苏联K-5的型号,属于雷达型的全天候空空导弹,具有“发射后不管”的能力。受限于技术水平,这款导弹内部采用电子管技术。限于歼-6的机载雷达作用距离不到10公里,搜索转为自动跟踪距离只有3.2公里,可发射导弹距离为2.5公里,导弹射程不超过4.5公里。

在74年就已经被淘汰。

根据AIM-9得来的霹雳-2,是目前空军主力格斗导弹。

霹雳-3是鉴于霹雳-2性能不足,为了给歼-8配套,专门改进导引头性能,增大导引头作用距离,改善对目标截获/跟踪能力,增大升力面积,以此来提升制导精度、攻击能力等的空对空导弹。

目前尚未获得设计定型,甚至处在定型就落后的尴尬局面。

霹雳-4,以AIM-7麻雀为基础自主设计,同样因为技术原因,到现在应该是样弹都没完成,反正同样是一款研发成功就落后的东西。

霹雳-5是对霹雳-2的改进,从原本的被动红外制导改为半主动雷达 被动红外制导,还要好几年才定型,将会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空军战机的主力格斗弹。

各种早期型号,刚才谢威都已经从脑海中过了一遍。

他不确定学校搞的是哪一款。

不同的导弹,制导系统不同,侧重点不一样。

“霹雳-4项目,主要由612研究所设计研发,学校承担的工作主要是改进控制系统、提升制导能力……”

霹雳-4!

那款定型就落后,根据在猴子战场上得到的AIM-7麻雀残骸仿制改进而来的空对空导弹!

麻雀在十多年前就已经服役。

采用半主动雷达制导。

从诞生一直到90年代,衍生多个型号,一直是西方空军的主力格斗弹。

国内搞的,不只是半主动雷达制导,还有被动红外制导。

两种制导方式,任何一种在落后的电子技术水平下,都无法展现出先进的性能。

何况,现如今的被动红外导引头使用非制冷硫化铅这种灵敏度度底材料,信号处理使用的还是模拟电路……

由于硫化铅探测器的灵敏度低,只能探测飞机尾喷口,最大作用距离也仅仅只有5公里左右;再加上采用动力陀螺式跟踪稳定平台,跟踪范围只有±12°……

电子管时代的东西!

听完介绍后,谢威心中有了底。

“赖教授、石教授,学校项目团队在发现无法以现有基础提升导引头的作用范围,就没想过用其他灵敏度更高的材料替代吗?”

“哦?”

谢威的提议,瞬间就让赖桂昌来了兴趣。

石宏伟虚眯着眼看着谢威,“换成什么材料?”

“锑化铟,纯度越高,对红外辐射感应越灵敏。”

谢威想都没想就开口说道。

高纯度锑化铟,是第三代红外制导的关键核心材料。

现在还没有开始追求视距外打击,空战的作战方式依然是以狗斗为主。

追求超视距外打击属于信息化时代,很快就会来临。

雷达跟航电等技术基础也差,配套跟不上。

哪怕现在的锑化铟纯度低一些,对红外探测敏感度也比硫化铅强多了。

“学校数控系统需要各种高灵敏度的光敏元件,目前国内能提供的各种材料这边都有过详细的测试……”

为了避免自己说出锑化铟这东西让人怀疑,谢威拿出了刚到学校不久就准备好的理由。

数控系统的控制,需要大量高灵敏度的光敏元件参与进去。

系统研究团队自然少不了去跟光敏材料打交道。

谢威那时候就考虑过,只是根本就没想到这么快就能用上。

锑化铟属于半导体材料。

至于红外探测跟自动控制的光敏元件有什么关联,就懒得解释了。

谢威解释了理由,却没人多关注丝毫。

“锑化铟?之前试过。灵敏度太高,探测到的数据太多,控制系统无法快速处理,甚至会因为数据过多而造成系统宕机,在追踪过程中掉落……”

赖桂昌看着谢威,苦着脸解释。

早就有了锑化铟的研究。

“所以,这就需要运算能力更强的高性能芯片了。导引头一换,把内部数据处理水平提升上去,我想没什么大问题了……”

谢威越说越放开。

“……”

看到谢威跟赖桂昌与石宏伟两人你来我往说得头头是道,一开始还能听明白的于国峰,到头来就感觉一脸迷茫。

后面好像说的不是导弹的问题了吧?

李瑞早就放弃了。

他从一开始听到谢威口中说出各种材料、原理什么的,就感觉到周公在招手让他去约会。

“这样,谢威啊,学校实验室有材料,你这段时间辛苦一下,跟我们一起论证是否可靠。”

虽然是商量,语气却不容置疑。

赖桂昌一点都没给谢威回绝的机会。

“离过年还有好几天呢。没有一剑在手,空军战机本来就腿短,要是遇到外敌入侵,难不成用机炮跟人家几十公里甩的棍子干?只有咱祖国蓝天在自己战机保护下,才能好好过年!享受团圆!”

仿佛看出了谢威心中所想,李瑞没好气地数落着他。

MMP!

谢威差点就骂出来了。

这是过不过年的事情?

以眼前赖教授跟石副教授的架势,自己怕是在没有确定效果的阶段,会一直消失。

“那啥,于主任,谢柔年后得回去参加高考,要是我这边……”

“得了,根本要不了那么久!最多十来天!”

于国峰没等谢威说完,就打断了他的话。

十来天?

开玩笑呢。

可当谢威到了校部楼旁边一栋小楼里面后,就知道于国峰所言非虚!

在一楼的实验室里,中间工作台上摆放着2枚三米多长,尚未完全组装成功的样弹!

不是说,目前霹雳-4尚未开始样机地面定型试验?

“气动布局、发动机、推进剂都没有问题,就连战斗部也不是问题,只要能解决导引头跟内部数据系统的问题,样弹就可以直接上战机进行打靶测试。先期我们解决脱靶问题……”

赖桂昌见谢威看着样弹一脸震惊,在旁边解释。

“项目从66年就开始了研制了,快13年了……612所那边付出可不少……”

石宏伟也在旁边给谢威介绍。

霹雳-4采用跟AIM-7麻雀相似的布局,两对全动式梯形弹翼安置在弹体中部,起控制舵和副翼双重作用。

4片固定式三角形安定面装在弹体尾部,起纵向稳定作用。

学校就有风洞实验室,气动外形肯定根据发动机以及导弹整体重心进行了修改。

“可我不了解导弹……”

不等谢威说完,霹雳-4的全套设计图纸,就递到了他手中。

“其他你不用考虑,主要考虑如何提升导引头性能,另外就是数据处理方面。于主任会给你详细介绍。这几天,辛苦一点,到时候我让人帮你把被子跟洗漱用具拿到这边……”

赖桂昌依然没有给谢威任何反驳的机会。

我这是被软禁了?

不搞定就不能离开的那种?

很快,于国峰来了。

看着谢威情绪不佳,开导着他:“咱们空军战机本就比国际上落后太多,最先进的歼-7跟歼-8,连人家轰炸机都没法拦截……”

说的是逆火?

可以以2马赫速度突防的图-22M3逆火轰炸机!

“从一开始,所有参与的项目团队都知道很难搞出霹雳-4,别看这是美帝十多年前就服役的导弹,里面使用的精密雷达技术、高级控制电路,都是之前国内基础无法满足的。你搞的芯片,让咱们看到了可以实现的机会,不然校长也不会那么激动……”

“校长以前是空军?”

谢威明知道单挑17堂口时候没有导弹,还是问了。

李瑞的反应很不正常。

“陆军,被人家空军炸了几次,没光荣!空军战机少,性能不如人家,武器也不如人家……”

“……”

谢威明白了。

他能理解李瑞跟赖桂昌等人心中的急迫。

霹雳-4半主动雷达制导的空空导弹,虽然说是给歼-9配套的项目,可在设计之初,部队跟研发团队就没想过只给歼-9用。

本着勤俭持家的传统,空对空导弹嘛,每一款战机都能使用最好。

何况,半主动雷达制导需要战机的机载雷达,目前204雷达的性能还没法满足使用需求呢。

设计之初,采用了苏联在空空导弹设计上常用方案,即“一弹、两头”方案,通过半主动雷达和被动红外两种不同导引头的互换,形成半主动雷达和被动红外两种导弹型号。

机载雷达性能提升上去,就使用半主动雷达制导。

上不去,就用被动红外制导。

“空军也一直在急切地希望获得更先进的空空导弹,在这些项目上勒紧了裤腰带砸钱。如果咱们能解决这问题,学校又能多一笔经费……”

“不止400万吧?”

谢威瞬间反应过来。

难怪校长说得那么大方,只要能解决,400万经费给谢威支配。

“行了,你先琢磨一下。赖总他们已经开始搞锑化铟导引头了,咱们需要在控制系统上完善……芯片你跟我熟悉……”

“就我们两人?”

谢威刚问出来。

就看到原本参与他芯片设计项目中的好几个老师也进了房间,只能闭嘴。

还能说啥?

只能早点干完,早点回家。

从进入小楼内,谢威就没出去过。

倒不是没人不准他出去,所有人都疯狂地投入到工程中,对导弹控制系统进行线路优化,编程,吃饭有专门的人送进来;实在困得不行,就在地上铺上一层报纸睡一觉。

受到其他人的感染,忙碌起来的谢威甚至都忘记了时间的存在,只想快点把这东西搞定。

还好,没有让他提升半主动雷达制导性能什么的。

只要解决脱靶的问题就没关系。

射程本就只有8公里的被动红外制导的霹雳-4乙,面对飞行根本就不灵活的靶机,还脱靶……

谢威不敢说丢人。

时代不一样。

采用锑化铟作为红外导引头的探测器的空对空导弹实验成功,国内所有空空导弹在红外制导的技术上,将会直接从第一代跨越到3代。

研究出了高灵敏度的红外探测器,只要计算机技术跟上、其他方面不拉胯,这方面的技术在未来半个世纪都不落后。

日子,从来不曾如此艰辛。

同样,也从来不曾如此充实。

“这么快就改好了?”

李瑞看着眼前的赖桂昌,有些不敢相信,“这才多久?”

“就只改了被动红外制导,硬件方面只是更换了导引头跟部分传感器,主要是软件上的升级。需要先测试效果,然后……”

“我马上就跟空军那边联系。再不搞点成绩出来,这项目就黄了。”

李瑞叹了口气。

前阵部里给了1200万经费后,李校长本以为自己手里好几个先进战机项目,可以从空军手里搞点经费。

结果,连相关负责人都没见到。

传话的人说学校这些年没少拿空军经费,也没搞出个什么成绩……

“要不还是等年后?还有三天就过年了。”

“等啥!空军等得了,咱们也等不了啊!没有后续经费,怎么持续研究?空军可是一直想放弃咱们这边……”

李瑞不满地说道,“行了,你去安排,把那东西打包装好,我这就跟军代处的熊处长打电话。既然改革开放了,新的时代来了,这眼看过年了,争取咱们大年三十用新导弹放个烟花!”

哈城本是重工业城市,军工厂不少。

除了部分厂设有军代室,在哈城有专门关系各军代室的军代处。

“啊?打靶?老李,这才啥时候,你没喝多吧?”

眼看过年,军代处的应酬也不少。

熊岳山不情愿地接起电话,以为又是哪个单位请自己,结果里面没有问候,也没有其他,直接一上来就提出要打靶。

这才听出声音是老战友李瑞的。

“没喝多啊?航空靶?你在开玩笑!”

“什么?脱靶问题已经解决了?你没有骗我吧?好,好,我立即向上级汇报……”

听到电话另一头传来的声音,熊岳山整个人都激动了起来。

空军的战机,有更锋利的刀了!

挂断跟李瑞的电话,立即就拿起另外的军用专线电话,“麻烦帮我接军区空军后勤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