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 > 134 靶机标准:空空、防空导弹追不上,锁不定

“为什么要修改外观设计?”

无线电实训室里,莫灵羽不解地问谢威,“咱们只要能实现功能,收听更多频道就行了啊。外观又不影响功能,也不能让功能更强大。”

在她看来,收音机只要能接收到广播电台,能提供清晰的广播就行了。

看着由莫灵羽跟同学们在无线电系同学的帮助下搞出来的傻大黑粗的收音机,整个大脑都处于懵逼状态。

尤其是外观,妥妥的一股毛熊军工产品的风格,更是让谢威无语。

“拥有同样功能的东西,你选择外观漂亮的还是丑陋的?”

“我选择价格低的。”

莫灵羽的回答让谢威无言以对。

“如果价格也一样呢?”

“我选性能更好,更耐用的……”

得!

对方是个直女。

“班长,我知道你的意思,我在部队的时候,大家都只在意电台是否通讯质量稳定,是否耐摔,是否可以在更恶劣的环境以及强电磁干扰的环境下使用。而不是关心外表是否漂亮!”

莫灵羽的反驳,让旁边几人都点头不已。

“唉!”

谢威叹了口气。

看着几人,苦着脸询问:“部队的需求是没错,诸位,我们这是收音机,难不成开发出来给部队的战士每人配备一台,闲暇时候收听附近的广播电台?”

“呃~”

众人愣了。

就连莫灵羽,此刻也意识到了问题所在。

“我们要搞什么项目大家都清楚,咱们参与的同学,之前除了有业余爱好的,并没有什么基础。收音机只是为了让大家积累经验,熟悉无线电的基础知识,同时给大家练手。当然,产品如果合适,可以推向市场……”

说到这里,谢威再看了看傻大黑粗的收音机。

心中默默叹了口气。

真的出现在市场上,怕是根本就不会有几个人买。

为什么会这么大?

只是收音功能啊。

电子管!

当谢威问了众人,并亲自动手把这台收音机拆开后才发现,他原本要求的是把各种基础电子元件设计整理成集成电路,直接利用集成电路来实现无线电信号接收、放大等功能。

结果……

“……”

看着众人,谢威心中涌起一股无力感。

部队要求改进长空一号无人靶机,对于无线通讯技术要求很高,谢威原本还以为经过这么几个月的时间,同学们基础都不错了,可以开始着手考虑研究数字信号通讯。

从一开始,他就打算要跳过模拟信号,直接向数字信号技术开始发展。

现实却给了谢威沉重一击。

马上都进入八十年代了,他的同学们还在搞电子管的收音机!

“谢威,不用担心,你之前提出把核心功能集成到电路中,我们并没有忽视。如同你说的,不少人之前并没有基础,电子管,能更直观地让人了解基础技术……做出这样的产品,是为了验证我们的设计是否成功,否则等完成集成电路的设计后,一旦有问题,流片成本太高……”

莫灵羽看到谢威的表情,知道他的心思,急忙解释着。“梁主任也赞成我们这样的方式。”

说到最后,怕谢威不相信,又补充了一句,说梁红斌支持他们采用这样的方式。

“集成电路完成了设计吗?”

谢威问道。

收音机的电路设计完成后,可以在学校实验室进行流片。

只因为收音机的电子元器件不多,即使增加信号放大电路等,电子元器件也不会增加太多,集成电路只能算是小规模集成电路。

毕竟是练手的。

“已经完成了,要不你检查一下?”

莫灵羽一脸期待地看着谢威。

谢威没有拒绝。

拿到电路设计图后,发现整个电路都非常简洁,显然是经过了多次的修改。

“可以直接在实验室进行流片,要是没问题,项目组就进行下一步工作。”

谢威松了一口气。

想了想,觉得产品需要提升功能。

想到在八十年代开始风靡的随身听市场潜力巨大,完全可以借着机会再搞出爆款产品。

“电子管改成晶体管化,收音机体积会减少到只有现在的三分之一。而且我们需要让收音机增加磁带播放功能。恢复高考后,英语在高考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可以让这成为大家学习英语的工具,同时也能播放录音好的歌曲……”

目前市面上有半导体收音机,仅仅只能收听电台,不具备播放功能,最便宜都得70多块钱,同样需要工业券才能购买。

产能不足!

莫灵羽爽快地答应了。

“怎么样?”

一见面,李瑞就迫不及待地问谢威。

“红光厂的问题解决了,学校技术成果转化多了一家机械生产厂。”

“这是好事啊!机械设计是咱们学校的优势科目,不少成果可以转换,哪家厂?马上跟他们负责人联系,让他们带着钱来学校选技术……”

听到谢威说多了一家能转换机械技术成果的厂,尝到甜头,本身就感觉到花钱的地方越来越多的李校长自然不放过。

当即就希望那家厂的负责人带着钱来学校选可以转换成产品的技术。

没等他说完,谢威就直接翻着白眼打断了他的话:“校长,咱们学校的机械技术,很多都是部分技术,而不是可以直接生产的机械设备!”

“呃~”

李瑞尴尬了。

可想到学校档案室躺着那么多基础技术资料,还是心有不甘,“难道那些技术就没法组合在一起?即使不行,也能提升相关设备部分性能啊……”

李校长是真的急了。

学校目前经费充足,可李校长想干的事情还多,那点钱肯定是不够的。

校企办既然已经充分证明,可以不问上级要经费就筹集到资金,何必要自己舍下这张老脸,没脸没皮地跑到领导面前去撒泼打滚耍无赖要经费?

等校企办的业务扩大,经费充足,到时候上级爱给钱不给!

“可以,不过目前需要技术的单位,不会只接受产品部分性能提升;而能接受产品部分性能提升的单位,有能力自己研发……”

“难道咱们学校那些技术就这样束之高阁了?”

此刻,李校长恨不得把学校所有技术都卖出去。

如果价格合适,军用技术也不是不能谈的。

“之前的本就谈不上先进。我们现在需要做的,是让跟校企办合作的企业快速发展起来,打造标杆,形成广告效应!”

谢威看着李瑞急不可耐,平静地说道。

他何尝不想?

从一个拥有可以在外太空与大气层来回穿梭的七代战机、8个航母战斗群、8艘世界唯一可以两艘如同搭积木那样拼在一起组成超级航母的两栖攻击舰等先进军事装备的时代回到这个只有二代战机的时代,心中的落差可想而知。

奈何,谢威也清楚,所有的先进技术,需要整个工业系统的发展、突破。

学校原来的机械技术成果,已经没有竞争力了。

“可是……”

“目前机电系那边的CNC系统跟PLC系统,开发出来,就可以转换成产品……”

“你不怕哈一机的领导杀上门,把你小子揍一顿?那可是学校跟他们合作的项目。”

李瑞不可思议地看着谢威,旋即警告着他,“谢威,咱们可是在东北,离蓉城很远,那边虽然是大后方,可并不是机床类产品的主要市场区域。”

三线建设很大一部分就在巴蜀地区。

甚至在巴蜀地区,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绝大部分核心备份。

可随着三线工程的停止,改革开放,不少厂因为没有了计划订单,刚建成投产就不得不开始准备转型。

“这跟哈一机的合作并不冲突。学校跟哈一机的合作,他们负责机械部分,学校负责控制系统。研发成功,学校也需要找生产厂家不是?”

“不错!不错!”

听完谢威的解释,李瑞直接竖起了大拇指。

“行了,我得去找冯教授。”

谢威本就没想来见校长的,每次见面,不是给任务就是给压力。

反正谢威没从他口中听到多少好消息。

“吴涛跟王征早就回来了,你不去问问你校企办在广交会有没有拿下什么大业务?”

“有啥好问的,卫生巾应该拿到出口订单了吧?或许已经找到愿意给钱的生产工厂了?”

吴涛跟王征两人带着卫生巾同样去参加了广交会。

知道卫生巾的市场潜力,即使现在没有任何订单,谢威也不会有丝毫担心的。

“有空你去问问他们吧。”

见谢威一脸兴趣欠缺的样子,李瑞觉得,自己终究还是错付了。

他哪里知道,谢威目前更在意的是长空一号无人机的改进工作?

只要把长空一号改到空空导弹无法命中,防空部队的武器也无法命中的程度,不管是空空导弹还是防空部队的建设,都将会加快进度。

了解时代的谢威很清楚军方首长们的想法:咱们国内如此落后,就能搞出空军装备的空空导弹跟防空导弹无法命中的无人机,国外不得更先进?

国内永远不会忽视国外的先进跟强大。

只会认为国内落后。

“好,空了我会去找他们。”

谢威说完,人已经消失在门外。

看着他的背影,李校长苦笑着摇摇头,“这小子!”

“你的事情办好了?”

见谢威出现,正在忙碌的冯秉义教授问他。

“嗯。”

谢威点头回应。

“既然忙完了,后面一段时间,就先帮着把无人机改进项目搞好,再去搞别的事情吧。”

冯教授的声音很轻,却让谢威愣神了片刻。

“这些都是长空一号的技术资料,你先看看,到时候说说你的想法。”

说说想法!

谢威很想辩解几句,奈何冯秉义根本就没给他机会,厚厚的一摞资料递给谢威后就忙其他事情去了。

无奈之下,只能留在学校划拨给无人机项目组的办公室里看长空一号的技术资料。

对于早期无人机的控制技术、通讯技术等,谢威并不是非常熟悉,冯教授给的资料却让他对早起无人机通讯技术、控制技术有了一定的了解。

一边看,一边琢磨着自己熟悉的技术跟目前技术能结合的,或是利用现有技术向着自己熟悉技术升级需要哪些基础配套。

一直到肚子响起咕噜声,饥饿感强烈,才发现外面天色早就已经暗下来了。

而一旁的冯秉义跟其他来自南航的老师依然在认真地干着自己的工作。

“冯教授。”

谢威走到冯秉义身边,轻声叫了一声,本来准备打招呼离开。

奈何冯秉义根本就没有放过他的意思,“看完了?说说你的想法。”

“……”

谢威无语地看着对方,不饿的么?

早知道今天就不来无人机项目组了。

“教授,要不咱们先去吃了饭,再讨论?”

谢威虽然无奈,可是有火也没法发作。

冯秉义抬起手腕,看了看时间,“呀,已经八点半了。”

旋即对着谢威说道,“这会儿食堂已经停止供餐了。要等到晚上十点,才会有供应,我这里有豆奶粉跟饼干,你冲点豆奶粉,用饼干先垫吧垫吧。”

“……”

对方这架势,是根本就不想放过自己啊!

谢威本想说自己去杜国旺家里,看着冯秉义的表情也不像是故意要整自己,只能无奈摇头,“冯教授,我目前并不是太饿。”

无论是豆奶粉还是饼干,都属于限量供应的东西。

以目前的了解,整个无人机项目组的成员,忙着工作时,怕是很多时候都会错过饭点,在食堂没有供应的情况下,只能靠着这些东西充饥。

腹中的饥饿感没有之前明显,加上跟冯秉义等人没有跟杜国旺等人那么熟悉,终究还是有些不好意思的。

“无论是部队首长还是学校领导,都说你在这上面有不少想法,技术你已经大体了解了,说说你想如何改进的想法吧。”

冯秉义也没跟谢威客气。

谢威理解了为什么南航会把他调回来:也不管自己累不累,愿意不愿意,非得这时候谈么!

“冯教授,长空一号无人靶机是50年代苏联拉-17的基础上改进而来,虽然相比拉-17,换装的涡喷-6发动机推力是原本RD-900冲压发动机的7倍,但是总体结构并没有进行太多改进,使得靶机携带的燃油能支持的飞行时间并不长;而控制技术方面,自动控制技术限于电子元件跟控制程序等,无法控制靶机做出更多机动动作……”

谢威知道不说,冯秉义不会轻易放他走。

而赵熙带领的团队,现在应该正在攻关增加了机翼下副油箱、发动机增设“低空巡航”跟“大额定”两种状态、最低飞行高度降低至500米的长空一号B型无人机,用以满足空军低空防空武器试验鉴定需求。

而空军更迫切需要的是满足空空导弹试射需求、具备高速水平大机动飞行能力的无人靶机!

谢威根据自己了解的,再结合长空一号C型无人机所使用的技术,开始把自己的想法给提了出来。

在他说无人机动力问题时,办公室还没人在意。

随着他深入地分析,整个技术室所有人都被他的吸引,放下手头工作,不声不响地把凳子挪到谢威旁边,听着他的想法。

“自动驾驶仪必须改进,让无人机可以利用无线电通讯技术,在地面进行遥控飞行;同时,动力系统也需要进一步改进;通讯技术是地面遥控的保障,需要加强扛干扰能力,目前最好的是采用数字通讯技术,模拟信号抗干扰能力依然不强,而且这种通讯技术的使用前景并不广泛……”

“等等~”

终于,在谢威越说越兴奋的时候,有些目瞪口呆的冯秉义急忙叫住了他。

“嗯?”

谢威不解。

不是让自己说说想法么。

不说,连饭都不让自己去吃。

这会儿自己基本上没有太多保留地说了,却直接叫停,几个意思?

“谢威啊,我们项目小组目前的任务只是对长空一号靶机进行部分改进,不是全新设计。”

冯秉义刻意向谢威强调。

“对啊,这就是改进,不是全新设计。按理,要更换动力系统,要让无人机在空中机动性更强,外形气动布局也应该进行修改的……”

谢威解释着。

真的只是改进。

外形气动布局不改,那就不算全新的。

毕竟,歼-10即使改装了矢量引擎,性能提升了不知道多少倍,依然是歼-10。

“这不一样,咱们只有100万经费……”

啥?

谢威不置可否地看着冯秉义。

100万经费改长空一号无人机,闹啥呢?

李瑞之前不是说空军给了200万,难不成李瑞这老家伙又雁过拔毛,克扣了100万?

可这会儿又没法当着冯秉义等人说。

“谢威啊,国家穷,部队更穷。目前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军费削减厉害,部队也没有太多经费支撑这些项目……有限的经费,需要花到刀刃上。”

一旁的廖青松语重心长地对谢威说道。

他是项目组的负责人。

“廖总,自动控制系统的改进,已经有了基础,直接使用HZ-80芯片;各种光敏元件,学校也有专门的团队研究改进;在自动控制系统提升很多的情况下,动力系统不改进,靶机在空中无法做出大机动动作,根本不足以测试出空空导弹、防空导弹的真实性能……不管怎么说,长空一号无人靶机,终究是拉-17改进而来……”

谢威无奈地说道。

之前测试学校改进后的霹雳-4,两发两中,却丝毫都没有展现出改进后的真实性能水平。

“如果无法测试出空空导弹跟防空导弹的真实性能水平,对空军的发展绝对不是好事。”

见众人沉默,谢威补充了一句,“如果只是担心经费的问题,我想学校会帮着解决的,有了成果可以问上级要拨款,在没有成果的时候,学校可以自筹经费支持……”

“按照你的想法,长空一号靶机需要改到什么程度?”

廖青松想到来之前部队首长的交代,告诉他们到这边是利用他们丰富的技术研发经验,实现谢威提出的一些可以实现的想法。

“不仅在空中可以进行各种大幅度机动,还需要更加灵活,同时,增加航程等……”

谢威提出来的,可比空军要求多了太多。

技术上,更是难以实现。

“霹雳-4空空导弹,最大速度2.2马赫,最高飞行高度21000米,这样的导弹,目前的长空一号都无法测试出真实性能。在面临高空高速的歼-9时候,怎么办?”

谢威的话,顿时让众人脸上变得沉重起来。

歼-9,双26指标:最大飞行速度2.6马赫,最高飞行高度26000米。

“谢威,高空高速战机目前已经不适合空军的发展了。”

冯秉义觉得,谢威是在偷换概念。

全世界的空军,已经放弃高空高速战机技术的研发,转而向着更加机动灵活的方向发展。

“不说歼-9,国内目前有能追上图-22M逆火轰炸机的导弹吗?”

谢威看着众人,严肃地问道。

“……”

众人脸上的严肃更甚。

苏联的图-22M逆火轰炸机,在北方边境可没少布置。

那玩意儿,最大飞行速度能达到2.3马赫,以霹雳-4只有2.2马赫的最大速度,追都追不上。

“无论是防空导弹还是空空导弹,都必须比最快的战斗机更快,才能真正做到击落来犯之地。红旗-2防空导弹最大速度3马赫,最大飞行高度27000米,靶机能测试出这些性能么?”

测试不出真实性能,就无法做出改进。

要不然,空军本就不多的经费,哪里舍得浪费在打靶上?

谢威明知道现在基础薄弱,如果要搞速度更快、飞行高度更高、更机动灵活的无人靶机,难度会非常大。

可他不能因为基础薄弱就不往这方向发展。

91年的海湾战争,全世界军事技术发展都受到美军的影响,三代机、四代机,五代机全部都按照美军的思路去搞。

而中国,则是在六代机上开始独步全球。

高低空 高低速 隐身,配备涡扇 脉冲发动机的六代机标准,由中国制定,全世界追赶。

第七代战机,已经开始能从太空到大气层进行穿梭了。

只是让谢威遗憾的是,他原本的时代,终究没有看到空天母舰悬浮在大气层中,只有可以停驻战机的空间站……

“所以,我们要搞的靶机,就是尽量让防空导弹、空空导弹都追不上的,灵活到导弹不容易锁定的,只有这样,才更符合空军的需求。”

“……”

听到这话,不少人嘴角忍不住抽搐。

空军以及各防空导弹、空空导弹研究团队知道后,怕是要谢谢谢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