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 > 244 我在学校一天,留学生就别想享受超国民待遇

“你这样忽悠部队首长,合适吗?”

送走尤利华后,张鸣秋找到了谢威,满脸担忧。

去车站的路上他了解到了谢威说的坦克性能指标跟目前国内技术的差距,回来就找了谢威。

“什么叫忽悠?咱们是往这方向努力!”

谢威翻了个白眼儿,“校长啊,您要没事,还是先去忙吧,巴基斯坦的谈判团以及留学生很快就到了。”

“主要就是为这事儿。你之前说学校留学生跟咱们学生一样待遇……”

张鸣秋脸色变得严肃。

看着谢威脸上顿时浮现出不满,解释着:“这是国内第一批大规模接受留学生,尤其是非军事指挥专业,教育部、外交部、组织部等部门都高度重视,为此,李校长都去开了多次会议……”

谢威之前提出,每年支付学校3000刀学费跟生活费的巴基斯坦留学生,跟国内学生一样,原本学校觉得没什么。

随着留学生到达的时间越来越近,上面越来越重视。

“那又如何?难不成,给外国留学生超国民待遇?”

谢威眉头一挑,语气中满是不满,“之前这问题就已经专门强调过,如果咱们学校给留学生超国民待遇,我们自己的学生怎么办?难不成,培养出来建设自己国家的人才,还不如外国来咱们这学习咱们技术的留学生地位高?先例是开不得的!”

在这上面,谢威觉得一点商量的余地都没有。

“可是上级……”

张鸣秋暗叹了一口气,谢威的想法,他能理解。

问题是上级领导不这么看啊。

“上级要给他们更好的待遇,那就让上级管他们就行了!张校长,这对学校来说,只是一笔生意,咱们不能赔本!”

谢威直接粗暴地打断了张鸣秋的话。

必须从一开始就保证留学生不能有超国民待遇,否则其他学校会更加疯狂。

别的学校干涉不了,既然现在能影响到学校的决策,谢威不可能坐视不理。

留学生项目本来就是他谈下来的。

“张校长,咱们跟步兵学院、指挥学院以及国防科大等培养军事指挥人才的军校不同,学校培养军工人才、国防工程师,那是整个国家工业的脊梁!”

谢威提醒张鸣秋。

给外国培养国防工程师,将来他们回去建设了自己的国防工业,开发出各种装备,在国际军火市场上,将会是国内武器装备出口的竞争者。

凭什么给国外来学习的竞争对手更好的待遇?

“学校不对他们藏私,已经非常不错了!反正我态度就这样……”

见张鸣秋嘴唇动了动,还想说什么,谢威直接丢下这样一句话后,也不管张校长什么反应,直接起身离开了办公室。

李瑞不是说要把自己当学校校长培养么?

那现在学校就必须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发展、建设,要是一开始某些问题就存在,到时候不留校不说,要是留校,留学生多了,还真不好处理。

“这小子态度如此坚决,说服是说服不了了,反正就这样反馈给李校长,让他去解决……”

见谢威态度强硬,一点商量的余地都没有,张鸣秋摇头叹息。

现在他只是代理校长。

李校长尚未离岗呢。

这事情应该是李校长考虑的事情。

“解决个球啊!谢威说的没错,上面要给他们更好的待遇,那就让上面培养去!咱们学校不搞崇洋媚外那一套!”

李瑞在知道谢威反应强烈、态度坚决后,抱怨了一句。

然后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很快,艾哈默德率领穆里塔·扎里达克、伊莫罕法鲁克等人再次到了学校,跟几个月前的不同在于这次他们团队中,有巴基斯坦外交部跟教育部的官员。

在得到哈工大给巴基斯坦留学生不仅没有一分钱补贴,甚至还安排8人一间的宿舍,生活也是跟哈工大的学生一样直接吃他们的食堂,一切都没有专门安排,不乐意了!

每名留学生每年3000刀的经费呢!

“怎么回事?之前不是专门就这问题跟你们李校长谈了吗?”

陪同巴基斯坦团队的一名外交部干部把李瑞跟刘德宝拉到一边,小声地问道。

之前专门交代过学校啊!

现在好了,巴基斯坦外交部官员不乐意了。

继续扯下去,指不定就容易成为外交纠纷。

“领导,李校长说过,学校党委跟领导班子也专门召开了好几次会议讨论,在充分调查了学校师生的意见后,觉得不能搞特殊,才能充分展现学校重视外国留学生的态度……”

刘德宝一脸笑容地解释。

“……”

外交部干部顿时无语。

什么召开会议、在师生中调查,那都是扯淡!

留学生在学校的待遇,需要搞皿煮投票么?

“他们给了钱啊!每生每年3000刀!”

一名教育部的干部脸色难看地看着学校领导。

哈工大是国内重点大学,却隶属七机部,教育部并没有办法如同管理直属大学那样对学校做出过多的干涉。

七机部的领导怕是知道这事情,根本就没安排人来!

“领导,您觉得3000刀很多么?这3000刀,可不只是他们吃住的费用,还有学习的教材、教具。别的不说,一台科学计算器,都得好几百呢……还有啊,学校实验室的各种设备,我们自己的学生使用都是需要限定时间,留学生要熟悉、使用,也得占用学校的试验设备……这些难道不是成本?欧美国家,没有获得全额奖学金的留学生,一年得好几万刀的学费呢……”

张鸣秋不乐意了。

直接回怼教育部的干部。

理由都是谢威找出来的,很有道理,根本没法反驳。

“……”

教育部的干部一时间也无法反驳。

怎么反驳?

要是反驳了,学校让他们给钱,去哪里给批这笔钱?

虽然哈工大不是教育部直辖高校,可哈工大的领导们,教育部的大佬们都是熟悉的——之前没啥关系,人家都能以教育部是所有教育系统上级为由跑去要钱呢!

现在因为留学生,要求哈工大付出更高成本,然后给留学生更好待遇,以哈工大校领导不要脸只要钱的尿性,不给钱?

李瑞怕是都敢直接背着铺盖卷儿到部长办公室打地铺,不给钱不走的那种!

还有就是理工科专业所使用的各种试验设备,本身就贵,实验材料可能更贵。

而且不是一次实验就能成功……

这是一个无底洞!

全国多少高校?

国家人才缺口太大,需要大规模培养人才,在整个国家穷的情况下,教育投入经费就那么点,哪里有多少投入到留学生身上?

那不行。

于是乎,教育部的干部也不吭声了。

“张校长,我们学生委托贵校培养,为此我们每年支付贵校高昂的费用……”

巴基斯坦教育部专程陪同留学生来中国的负责人易卜拉欣满脸不爽。

3000刀啊!

这几乎是这年头中国人均年收入的十倍了!

全国选拔出来的最优秀人才,也是整个巴基斯坦未来国防科技领域的核心骨干,来中国,没有一分钱补贴,没有丝毫优待不说,连宿舍都得八个人一间!

“部长阁下,我们学校就这条件,贵方若是觉得条件太差,咱们可以终止合作,由贵方去找能给你们更好待遇跟条件的学校帮你们培养人才!”

虽然事涉外国人无小事,可张校长觉得自己目前只是代理校长啊!

校长还是李瑞,有问题,也是李校长负责嘛。

从76年开始,国家就逐渐恢复了领导责任制,现在嘛,有责任都是领导来担。

管他会不会引起外交纠纷,张校长此刻一点压力都没有。

“你们……”

易卜拉欣闻言,勃然大怒,看着张鸣秋跟刘德宝等校领导那一副不以为然的表情,知道这些人态度难以改变,转而准备找陪同他们来学校的教育部跟外交部领导。

对方不给他们面子,上级领导施压下,看看这些家伙还能如此强势不!

哪知道,还不等他开口,一旁的刘德宝就接着张鸣秋的话说道:“部长阁下,如果你们有意见,可以先跟艾哈默德将军反映。哈工大接收贵国留学生,是属于双方合作项目的附加协议跟合同,如果艾哈默德将军提出,我们双方可以重新探讨合作内容,反正目前合同尚未敲定……”

“……”

所有人尽皆沉默。

尤其是易卜拉欣等人,脸色阴晴不定,却只能咬牙看着刘德宝,最终啥都没说。

能说啥?

人家都说了,如果要继续要求留学生更好待遇,得先去找负责的艾哈默德将军!

这跟传统意义的国际教育合作不同,巴基斯坦向中国派遣留学生,是因为双方合作的坦克研发项目。

就像刘德宝所说,那是附加项目!

现在巴基斯坦方面铁了心准备跟哈工大展开更大规模合作,眼前的坦克研发项目只是开始。

派遣留学生,是为了让哈工大帮巴基斯坦培养相关的设计人员跟技术人员,以此建立巴基斯坦自己的坦克工业。

作为教育部率队的负责人,易卜拉欣很清楚军方对这次合作有多重视。他只能配合项目,而不能去影响项目。

“将军,我想请问一下,贵方派遣留学生究竟是为了学习知识跟技术,还是来享受更高待遇的?”

看着眼前的易卜拉欣,即使对方是一名将军,谢威也没有丝毫在意。

比起他见过的国内军方的首长们,眼前谢威将军身上甚至感觉不到丝毫军人的气息。

至少,对方没给他丝毫压力。

还不如尤利华身边跟着的王能军以及卫长城两人给他的压力大。

原以为这家伙找自己是为了合作研发的事情,结果一开口就是他们留学生在学校的待遇太差。

“谢,这并不矛盾吧?这次我们选派的留学生,几乎是我们国内相关专业内最优秀的人才,咱们只是要求两人一间宿舍,有单独的人员帮助他们更好适应学校生活跟学习,另外就是生活上……”

穆里塔扎里达克眉头拧到了一起。

在他们看来,留学生待遇问题,是双方最不容易产生分歧的地方。

这都无法谈妥,那么后续的合作细节,还怎么谈?

“谢,学校提供奖学金,提供帮助留学生更好适应学校陌生环境的学伴,并且在生活上给予一定优待,这是国际惯例……”

伊莫罕也是满脸不解。

谢威他们已经熟悉,明知道对方没有什么职务,却因为谢威对学校决策能产生巨大影响而不得不先找谢威。

见谢威盯着自己,伊莫罕补充了一句:“还有啊,我们学生都有宗教信仰……”

“我们尊重任何人的信仰!学校在这方面会给予一定照顾,其他都不行!”

谢威用不容商量的语气说到。“在其他方面,谁都不能搞特殊!”

在留学生待遇问题上,谢威一直都非常明确。

但凡只要他在学校一天,任何留学生都别想在哈工大享受到任何超国民待遇!

选择性的东西,没得任何商量余地。

“诸位,虽然你们的想法没错,可以给坦克工业未来人才更好一些的待遇,让他们能全身心地学习,将来为你们国防事业做出更大贡献。不过,我们有句古话: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一开始还觉得谢威说的很有道理的王征等人,可在听到谢威拿《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内容来说事,表情就有些怪异起来:为了节省留学生的开支,至于扯得如此高大上?

不至于啊!

“……”

艾哈默德几人也是愣愣地看着谢威。

中国文化他们有一定了解,可谢威在这里拽古文啊!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这样的状况下,留学生还有精力学习?

巴基斯坦的国内的教育水平本来就差,基础赶不上中国这些重点大学从几百万筛选出来的学生呢!

“至于优秀,我们学校的学生,每一名都是从几百万人中选拔出来的……他们可以在艰苦的条件下努力学习,为什么你们的学生就不行?还有,相比你们来说,我们国内的科研跟基础条件更好,如果没有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性格,那么他们离开学校回到你们国内,条件不足的情况下,难道就不搞研究工作了?”

谢威的话,掷地有声,让巴基斯坦几人的脸色急剧变化。

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新中国一穷二白的情况下,短短十来年中国就从一个农业国变成工业国,不就是因为中国人的如此品质?

“来了学校,学校就必须把他们培养到符合毕业条件的程度才能让他们毕业!否则,这砸的是我们学校的招牌,同时也浪费了贵国的人才培养经费!”

“说得好!!!”

艾哈默德听到这话,直接带头拍起了巴掌。

他觉得,巴基斯坦之所以工业一直没发展起来,就因为他们技术人员不如中国技术人员这么舍得吃苦,这么努力!

“谢,我们选派留学生,不只是希望贵校能教会我们技术人员知识以及科研,更希望贵校能培养他们拥有跟贵国国防科技工作者一样的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

此刻,艾哈默德将军脸上变得严肃。

这都行?

本就神色怪异的王征等人,此刻表情更是怪异。

可是,他们也没法反驳谢威的说法不是?

“我们选派留学生是为了学习技术,向中国的国防科技工作者学习他们如何在艰苦的条件下努力为国家做出贡献,而不是来中国享受美好生活!如果谁觉得哈工大条件太苦,可以提出来,返回国内!”

在结束了跟谢威的交流沟通后,艾哈默德召集了代表团中巴基斯坦教育部跟先裹外交部的人员。

“这只是合作的开始,同时也是我们国家建立自己先进国防工业的开始!谁影响我们的合作,就是整个国防部的敌人!!!”

在艾哈默德将军的强势介入下,原本还想要给留学生争取更好待遇的领导们,只能偃旗息鼓。

“行了,人家巴基斯坦方面都不要求了,还在意什么?现在最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在最短时间内敲定合作细节,让他们把钱给出来!!!”

对于满脸担心的张鸣秋等领导,谢威无法跟他们共情他们的担忧。

如同他说,此刻最迫切的,就是把巴基斯坦准备给的8000万刀转到学校账户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