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 > 089 611签了合同,学校航空专业妥了,601如何应对(盟主加更)

“阿~嚏~~”

“哪个王八蛋在骂我?”

开往沈城火车的硬座车厢里,谢威刚靠在椅背上准备闭目养神。

突然打了一个大大的喷嚏。

还好手捂得快,不然口水非得喷对面中年大妈一脸不可。

“你这年轻人,上车时我就提醒你别急着脱衣服。这下感冒了吧!赶紧把衣服穿上嗷~”

大妈一脸埋怨地数落谢威。

旁边正在工作笔记本上写写划划的于国峰扭头看向谢威,脸上也浮现出担忧。

刚出发就感冒,后面行程怎么办?

“……”

谢威不想跟大妈说话。

上车不到半小时,他就后悔为什么上车时自己要手贱,主动帮大妈把旅行包放上行李架上。

从谢威帮忙那一刻开始,他就体会到了东北大妈让他无法消受的热情:一开始,大妈只是感谢谢威的乐于助人,随后自来熟地介绍自己到哈城探亲云。

再后来,大妈开始询问谢威的情况。

出于礼貌,谢威告诉对方,自己是哈工大学生。

于是乎,大妈对谢威热情就开始升级。

交谈变成了查户口。

谢威当时就后悔面对大妈询问,下意识说了未婚,因为他的未婚状态,让大妈热情陡然升级,一路上都在热情地想要把一个俊俏的进步女青年介绍给谢威!

委婉提醒了大妈好几次学校规定不允许搞对象,自己考大学是立志为国家建设做出更多贡献。

“你这年轻同志,有人帮你搞好后勤工作,才能让你更好地为国家建设出力啊!要是后勤工作搞不好,怎么为国家贡献出力?不说别的的,洗衣服要时间吧?有人帮你些衣服,你把洗衣服的时间用到为国家做贡献上不好么?你想想,你一辈子,得洗多少次衣服,每次多少时间?加起来,得多久?”

大妈连珠炮一般的质问,让谢威只能借口去车厢连接处抽烟,落荒而逃!

还好,从哈城到沈城的这趟火车人并不多。

相对的两排位置,就坐着他们三个人。

“大姐,您是四平的?”

谢威不想理大妈,于国峰这会儿却主动跟大妈攀谈起来。

哪怕谢威隐蔽地拉扯了好几下于国峰的衣襟,也没能阻止。

“嗯啊,大兄弟,咋了?”

对于于国峰的主动攀谈,高兴的大妈立即做出了热情回应。

“听说四平那边联合化工厂比沈城化工厂规模要大,您了解吗?”

于国峰问大妈。

谢威愣了:四平有个比沈城化工厂规模还大的联合化工厂?

根本就没听说过。

“大兄弟,你这就问对人了!我就是联合化退休职工呢!要说咱联合化,那在全国都是这个!虽然比不得天津永利、沪市天原等厂实力雄厚,比起沈城化学厂,切~”

说到联合化工厂,大妈骄傲地竖起了大拇指。

提到沈城化工厂,大妈满脸不屑。

“之前化工行业流传的‘南学无锡、北学沈化’,难道是假的?”

见大妈那副瞧不起沈城化工厂的模样,谢威提出了质疑。

倒不是他抬杠。

虽然不了解这年代国内的化工厂布局,但是在几十年后,沈化依然名头不小。

四平联合化工厂,根本没听过。

“切,年轻人,别看你是干部,你说的都是几百年前的老黄历了。”

大妈不屑地看着谢威。

一脸夸张地告诉谢威,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

谢威诚恳地向大妈请教:“大妈,不知道这里面有什么历史,能讲讲吗?”

对于谢威的诚恳态度,大妈很满意。

不枉自己一心想把家里待字闺中的俊俏进步女青年介绍给他。

“年轻人,我给你说啊,刚建国那阵,沈化在东北化学工业中确实是老大哥。甚至一五二五期间,国家对沈化倾斜了很多资源、大力扶持……59年,大庆油田被发现你知道不?60年油田就开始开发建设,吉林石油化工联合工厂因为距离油田更近,加上原本油化基础也不差,就成了给大庆油田配套的主要工厂……”

大妈自豪地向谢威介绍着这段外地人不知道的历史。

四平联合化工厂,规模庞大到占据SP市四分之一的区域!

通过大妈的讲述,谢威才知道距离学校比沈城近将近一半的四平,有规模如此庞大的一家化工厂!

18个分厂、8个公司、45个处室、2家学校、1家幼儿园、1家医院。

从生产乙炔气的电石,到PVC树脂,到肥皂、洗衣粉厂,还有生产粘合剂、乳白胶、涂料等的油漆厂,甚至也有生产氨苯磺胺等在国内先进的制药厂等等。

单论某一个产品,四平联合化在全国范围内排不进前十。

可要论规模,在大妈眼中,比起永利、天原等大型化工厂,不遑多让!

大妈话很多,一直说到火车进了四平站。

眼看火车减速,即将靠站,大妈得下车了,依然意犹未尽。

耳根子终于要清净了,车还没停稳,谢威就赶紧站起来,帮着大妈把沉重的行李拿下来,期待她赶紧去车厢连接处等着下车。

“大兄弟,有空到家玩儿啊!”

临下车时,大妈失落地看了看谢威,热情地对于国峰招呼。

年轻而又优秀的国家干部跟家里年轻俊俏的进步女青年。

多般配!

“大姐,能留个您家地址吗?以后我有机会到四平,到您家拜访。”

于国峰的话,让谢威懵逼了。

不可思议地看着老于:难道老于不知道这大妈的心思?

大妈眼神亮了。

飞快把沉重的行李包放到座位上,接过于国峰递过来的工作笔记本跟笔,快速写下了自己家的地址跟自己的名字。

“年轻人,再见!”

“大妈,再见!”

谢威挤出了一个笑容,心中却补充了一句,最好再也不见。

实在是受不了大妈那股子热情劲儿。

“呼~终于走了!”

看着大妈一步三回头地盯着自己,谢威努力保持笑脸回应,一直到她消失不见,才长出了一口气。

“这热情跟自来熟的劲儿,招架不住!”

“四平联合化距离哈城更近,更适合跟校企联合办合作。”

于国峰没有接谢威的话茬,率先开口。

“之前还没听说过四平联合化。离学校这么近,居然有如此庞大、生产种类齐全的化工厂。”

要是知道四平联合化,谢威就不会让吴涛他们先去沈城。

无论是距离,还是技术基础,联合化确实比沈城更适合合作。

谢威可是交代了,化学实验室开发的AES跟各种香精的生产,必须掌握在校企联合办手中。

“于主任,您要大妈家地址干什么?难不成听到大妈口中的俊俏进步女青年,为家里适龄男青年考虑?”

谢威本想说难不成于主任看上了大妈?

终究没开于国峰这样的玩笑。

“那女同志之前应该是厂里的中层干部,很有可能是工会的。”

“???”

谢威狐疑地看着于国峰。

啥意思?

“话多,说明跟人交流多。联合办去四平谈合作,找她,能很快找到相关负责人,并且更容易请她帮忙打听到各种消息。年轻人,多学着点!不要只会搞科研。”

于国峰的话,让谢威愣了一下。

旋即苦笑起来。

老一辈人的睿智,确实值得认真学习。

不过谢威也疑惑,搞计算机的于国峰怎么对化工厂关心起来了?

“化学实验室成果多,日化产品市场规模大,能很快产生效益。计算机,越发展,消耗的经费越多,整个学校,是一个整体。”

于国峰轻声说道。

随后又拿出工作笔记本,开始写写划划,不再理会谢威。

于国峰这话好像有所指啊。

提醒自己?

谢威靠在靠背上闭目养神,脑海中琢磨起于国峰话里的具体意思。

······

学校招待所。

跟侯国勇、赵良玉交流后,四个兜的干部尤卫化敲开了顾副所长的房门。

顾副所长并没休息,观察着银白色战机模型,不时在工作笔记本上写几笔。

尤卫华把了解到的情况向顾副所长做了汇报。

“航空相关的消息一点都没打听到?”

顾副所长皱起眉头看着尤卫华。

旋即说道:

“李瑞把消息封锁得这么严密?”

“所长,我找了好几个人打听。不管怎么试探,都没人透露丝毫关于这方面的消息。就好像……学校里根本没有航天相关的任何研究……”

尤卫华急忙解释着。

话说出来,自己都觉得难以接受这样的结果。

他找了好些人,有同学,有朋友,不管怎么旁敲侧击,都没听到丝毫跟先进战机技术相关的。

“模型在这呢!”

顾副所长神色不悦地指着桌上的战机模型。

“气动室跟总成室进行了简单的理论论证,就说这气动布局可以直接进行风洞实验!”

“鸭翼布置的位置极其精妙!大改项目用上,机动性将会提升至少30%!”

担心尤卫华不清楚跟哈工大在战机领域合作的重要性,顾副所长透露了一点给尤卫华。

尤卫华是所里重点培养的青年骨干,也会参与到大改项目中。

模型摆在自己面前。

尤卫华居然说哈工大没有任何相关项目研究!

可能么?

“学校对消息封锁得太严密,我再去打探打探。”

尤卫华苦笑着解释,随后想到回到招待所时得到的消息,“所长,李校长说学校有自主立项、独立经营等政策,应该是真的……”

顾副所长疑惑地看着尤卫华。

“招待所刚入住了两个花都来学校谈合作的干部……”

尤卫华把从侯国勇跟赵良玉两人口中打探到的消息做了汇报。

“一项技术20万的技术使用费?每样产品利润37分?”

顾副所长再一次愣了。

从来没听说过任何单位这样搞过。

好像不符合国家政策吧?

“还不只是利润分成的事情。根据对方口中表述,学校很可能会自己建立生产工厂,最关键的核心原材料,学校不提供技术跟配方,只供应材料。李校长这心思……”

想到赵良玉的怒骂,尤卫华也为他哀叹。

太黑了!

他希望所长能警惕李瑞的阴谋。

“这么说来,李校长说的前期每年300万经费,并不是随口胡掐,真有了上级拨款之外的资金来源。或许真应该先考虑跟他们谈合作的事。”

顾所长没关注跟学校谈合作的花都油脂化工厂的事。

之前本就怀疑学校每年无法拿出300万的经费投入到航空技术研发上。

哈工大的经费大部分来源于负责航天相关的七机部。

七机部不会容许下属企业不务正业地把本就不多的经费投入到其他机械工业部的研究领域。

“资金问题应该是真的。还有蓉城的一家机械厂跟学校达成了合作,就是今上午送钱那个,第一批经费50万,产品利润同样三七分。”

熟悉的人守口如瓶,一点消息都不给尤卫华透露。

想着对方防备严密,索性先谈好合作。

成了合作伙伴,哈工大没法再隐瞒着情况不给介绍。

601是国内技术经验最丰富的歼击机研究所,上级下发的研发任务经费相对充足。

对于前沿技术的预研,经费就匮乏了。

哈工大能提供经费,所里安排人员到学校研究所需的新技术,不亏。

“不是李瑞刻意安排的?”

顾所长又是一愣。

那场景,那时刻,那状态。

要说不是刻意安排,不会有人相信的。

“哈城跟蓉城距离好几千公里,他们怎么联系上的?即使要找学校合作,蓉城的高校不少啊。”

顾所长提出了一连串的质疑。

“目前还不清楚。”

尤卫华一脸尴尬,并没有打听学校跟红光机械厂合作的内幕。

“再打听打听,我不信整个学校上上下下都守口如瓶。目光不要只放在教职员工身上,跟那些优秀学生多接触一下,哈工大前些年师资被挖得太厉害,想要重新回到第一军工院校的位置,优秀学生肯定会按照传统留校搞科研跟教学。”

顾所长想了想,觉得目前掌握的消息太少,不能轻易做出合作决定。

哈工大通过跟生产企业合作搞到经费,相对于先进战机技术动辄千万甚至上亿的经费投入,实在不多。

601更迫切需要的是先进技术。

而不是经费。

拿出了容易制造出来的先进战机,部队绝对不会让经费成为研发的拦路虎。

······

“校长,这么拖着不是事啊。继续下去,早晚会被发现的。”

刘德宝愁眉不展地看着李瑞。

李瑞忽悠着601的事,他也是听到601所的人在学校到处打听学校关于战机研发项目的消息,才来问李瑞情况得知的。

知道李瑞是随口胡掐忽悠601后,刘书记好一阵才回过神来。

一旦601知道真相,合作就泡汤了。

“怕个屁啊!还有两天,611的人就到了。一方不干,另一方会干不是?不这样,601直接把人弄走,学校如何恢复航空相关专业?一想到当年把学校航空专业的人被全弄走,我就心口痛!”

李瑞没好气地说道。

611所并不知道模型的事情。

李瑞只是给那边拍了一封电报,表示学校愿意出经费支持611所的研究,人就来了。

这就是李校长的底气所在。

“学校最后那批人在611。”

刘德宝提醒李瑞。

611所是70年从601所分离后搬迁到蓉城成立的。

当时601所刚开始搞歼-8,人员本就紧张,也不知道谁出的馊主意,在哈工大导弹、电子等专业跟哈军工南迁时,提出把哈工大航空人员抽调,充实611。

611新成立就承担着搞更先进的歼-9研发任务,对于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需求更迫切。

上级几乎没有考虑,就同意了提议。

从那之后,哈工大再也没剩下几个航空技术人员。

“还不是601的提议?”

李校长冷哼一声,旋即看着刘德宝,“刘书记,难道你希望601把谢威跟谢柔兄妹两以及学校那些优秀学生抢走?”

“怎么可能!”

刘德宝急忙否认。

看着李瑞盯质疑的目光,刘书记苦着脸说道,“要真的人被抢走,先不说学校内部,部里领导那都交代不过去。我现在最担心的是谢家兄妹两如果都选择航空专业,怎么跟部里交代……”

不管怎么说,学校隶属管着航空的七机部。

航空研究需要人才,航天难道不需要?

航天系统下属的高校,却让最优秀的人才搞航空技术。

态度不端正!

“所以,不能让601的人接触谢威兄妹两,学校准备留校的苗子也不能让他们接触。德宝同志,你安排几个人盯着他们!”

刘德宝点头。

他并不质疑李瑞的决定。

只是担心李瑞吹的牛皮一旦破了,会影响学校航空专业的恢复。

航天专业,老底子还在,今年都招收了研究生呢。

就缺航空专业的师资。

“对了,校长,谢厂长明天回去,学校要不要给他准备点什么?”

刘德宝问李瑞。

“准备什么?”

李校长没考虑过这方面。

得到提醒,低头思索一番,说道:“昨天杜国旺说,谢威对学校外面百货商店的貂皮大衣感兴趣,准备给他母亲买,你看?”

“那就学校送给谢威当礼物。谢威给学校带来这么多效益,校企联合办的项目都由他主导,学校除了荣誉方面,能奖励他的物资不多。谢威没提过,学校不能不考虑。不然,以后谁还愿意为学校拼命努力?”

刘德宝把想法说了。

一件貂皮大衣,好几百。

相对谢威给学校带来的收益,几百块钱的东西,不值一提。

谢建国带来了学校急需的经费,后期将会提供更多。

无论从哪方面考虑,学校都应该表示一番。

“行,我让后勤的人去办。”

“我这也没太多事情,我去吧。”

刘德宝开口说道。

李瑞看了看他,最终什么都没说,点头表示同意。

很快,刘德宝就找到了谢建国,询问刘梅穿多大号的衣服。

“嗯?”

谢建国一头雾水。

自己老婆穿多大号衣服,跟对方有啥关系?

“是这样,谢威同学为学校做出卓越贡献……”

刘德宝笑着解释。

谢建国听到学校奖励儿子,心中顿时怒骂起谢威那狗曰的龟儿子来。

完全是不把当老子的放在眼里啊!

合作,就他这个当儿子的心疼老娘,自己这个丈夫不合格?

“这不太好吧,我之前就准备下去去百货商店呢……”

谢建国确实准备去百货商店给刘梅买下一件貂皮大衣。

价格都问好了。

380块。

不要工业券。

谢威这狗曰的,连表现的机会都不给老子留。

简直不当人子!

“这是学校的奖励,谢威同学……”

刘德宝把给李瑞说的理由拿出来说了。

谢建国只能乐呵呵地表示感谢,并接受学校的好意。

回去就给刘梅说是自己买的,刘梅也不知道不是?

学校奖励的,又不是谢威买的。

谢威给刘梅买的围巾还让自己带回去呢。

“谢厂长,要不您跟我一起?”

刘德宝问谢建国。

谢厂长自然不反对,自己参与了,儿子怕是都不知道这事情,更说明是自己的心意。

回去的事已经安排妥当,明天金工车间主任徐昌帅会跟谢建国一起返回蓉城。

两人一起到百货商店买了一件灰色的貂皮大衣。

刘国宝让售货员把衣服用牛皮纸包了,连同发票一起给了谢建国。

谢建国拿着貂皮大衣,就去杜国旺家找谢柔。

“幺儿,你试试这貂皮大衣如何?要是合适,爹给你买一件。”

380块,普通人一年的工资。

可对于谢建国来说,原本用来给刘梅买的钱,给闺女买,也是能接受的。

谢柔会在学校放寒假后跟谢威一起回家,参加明年的高考。

现在离寒假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

谢厂长还是舍不得的。

主要原因在于两个孩子都不在家,没有孩子收拾的刘梅,火力会集中到他身上。

“爸,能不能成熟一点,别打扰我学习?衣服能穿热和就行了!”

谢柔趴在炕桌上正皱眉头,捏着太阳穴看梁红斌给的《工程控制论》,头也没抬。

不满地回应了谢建国一句。

从翻开书的第一页,她都还没翻到第二页。

各种公式要想在脑海中建立模型,太难了,谢柔早就有些头痛了。

刚有点眉目,老爹就来打扰自己。

如何能不烦躁?

“幺儿,爸明天就回去了……”

谢建国被闺女冷落,很是尴尬。

尤其是自己当成棉袄的闺女对自己这态度……

谢威话不多,从小就有主见。唯一让谢建国抬起头的就是当年儿子当知青,谢建国用自己的聪明把儿子从农村搞了回来。

在儿子面前,他几乎没有什么当爹的成就感。

闺女跟自己可亲多了。

现在……

“回去就回去啊!你在这边也没啥事!让我妈别担心我,干爹干妈还有我哥都在这里呢!”

谢柔依然没抬头。

谢厂长快要绷不住了:认了干爹干妈,就不要亲爹亲妈了?

棉袄破得太厉害,太漏风了。

“……”

“老谢,孩子学习呢。”

杜国旺见谢建国尴尬,急忙开口,拉着谢建国往外走去,“咱喝两口去,你践行。”

杜主任怕啊。

万一谢建国一时火大,非得带着谢柔回去,自己如何面对爱人跟大舅哥的双重怒火?

“幺儿,平时没事多活动一下……”

“你有完没完!我这刚有点思路,就让你打断了!我又不是不回家啊!爹,你能不能成熟点?”

谢柔怒目瞪着谢建国。

火大不已。

难怪老头子在家里经常被老娘骂,一点眼力见儿都没有。

自己不学习,也不让人能好好学习了?

啥爹啊!

“走,喝酒去。”

杜国旺拉着谢建国,向一侧的厨房走去。

从梁红玲认了谢柔当干女儿后,杜主任家里的炕,火就不曾熄过:白天谢柔炕上学习,晚上两口子睡觉,谢柔回旁边原本给谢威准备的房间睡觉。

要不是梁红玲觉得谢柔整天呆在炕上,除了上厕所没什么活动,都不会让让她到旁边厢房睡觉。

看着闺女一脸不耐烦,谢建国只能默默地跟着杜国旺往厨房而去。

正常东北人家,冬天喝酒都在温暖的炕上。

奈何,杜主任家里有母老虎……

下酒的,就只有花生米跟午餐肉罐头,也算丰盛了。

谢建国心情不佳,很快就有些微醺,杜国旺见他没说带谢柔回去,才松了口气。

第二天一早,谢建国就跟带着部分资料的徐昌帅几人一起踏上了回家的道路。

杜国旺亲自到火车站送人。

“唉~这闺女……杜主任,以后就得麻烦您多费心了。”

见女儿没来送自己,谢厂长很失落。

“不麻烦,不麻烦!昨晚上谢柔又通宵学习了。你刚走不久,梁老师把她哥叫来给她上课,一直到天亮才结束。”

杜国旺急忙解释谢柔没来的原因。

“谢厂长,快发车了。”

徐昌帅催促着谢建国。

惆怅的谢建国,看了看远处,无奈叹息一声,默默转身,进了车站。

这次回去,怕是会被刘梅骂得狗血淋头。

也不知道那件貂皮大衣能不能消得了刘梅的怒火。

谢建国甚至都想好了应对方案:如果刘梅非得因为两孩子都不在身边闹腾,年后暖和了就在哈城这边设立一个办事处,让刘梅来这边。

至于会不会有人说谢厂长给自己家里捞好处,谢厂长在意么?

······

接连三天,601的人都没有打听到任何想要的消息。

甚至,还发现哈工大的人在有意无意地阻止他们接触学校的学生,打探消息变得更加艰难。

雪上加霜的是:611所的人今天下午就会到哈城。

“611所的人今下午到,消息确定吗?”

顾副所长询问吕奎。

这两天,李瑞也不跟所里的人接触,态度非常坚决:达不成合作,不谈任何事情。

“对!611所的人由宋文骢主任带队。现在611所的项目因为经费等原因,几乎停滞;所里传来消息,132厂技术室已经派出考察团队去了罗马尼亚……”

团队在这边,即使合作谈判没有任何进展,也没人闲着。

吕奎把所里传过来的消息向众人做了汇报。

同一个系统,各单位之间的情况都非常清楚。

歼-9前途堪忧,系统内部都清楚。

601所的歼-8尚未定型,空军跟海军航空兵部队哪怕迫切需要战机守卫祖国蓝天,却因为性能太差,并没有催促定型委员会快速批准,投入生产。

而是研究讨论部队未来发展所需战机。

高空高速的歼-8,尚未定型,就已经落后。

歼-9面临的困境更大。

配套不齐全,技术难度大,性能指标一直无法达到要求,就连配套的涡扇发动机进度也不理想……

“有没有可能,李瑞是想用611逼迫所里快速达成跟他们的合作?”

尤卫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不排除这可能。601所现在没有经费,每年300万,不是小数目。”

吕奎点头。

李瑞就是这个意思。

让本就处于竞争状态的两家研究所一起谈,不就是为了谈条件?

“等611的人到了,看看情况再说。李瑞越是这么搞,咱们就越需要沉住气。这次的合作,中间肯定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问题存在。”

李瑞提出的几项技术,确实让人动心。

表现得太过刻意。

算算时间,611所得到战机模型的时间比601所更早。

不然611的人来不了这么快。

与此同时。

学校几名骨干领导聚集在李瑞办公室里。

“恢复航空航天系,是学校下一步工作重点。601所的人一直不表态,下午611所的人到了,可能会对学校的发展计划形成新的挑战……”

李瑞看着众人,神情严肃。

601所的人耐心超乎了李瑞的预期。

等下午611所的人到了,双方一旦相互交流学校提出来的条件,很有可能导致合作失败。

“校长,要不把他们分开安置?”

后勤主任曲洪涛问道。

校长干这事情之前,也没跟任何人商量。

“没用。601的人这几天满学校乱蹿,他们不可能没收到消息,安排在别处,601的人也会找上门询问情况。”

刘德宝摇头。

分开安置的方案不可取。

反而成了此地无垠。

“让他们接触,相互交流吧。只要我们自己心中有数,所有人嘴巴闭紧,不透露如何消息,他们能如何?”

李瑞严肃地说道,“不出意外的话,学校跟611能先达成协议。即使601不愿合作,也无所谓。”

“……”

众人不解地看着校长。

“611所项目现在几乎陷入停滞。他们跟132厂技术室在争夺新项目,一旦失败,611所就彻底断了经费来源……学校能提供的经费不多,却能支持他们的项目持续研究。”

李瑞平静地说道。

之前去部里要政策,在了解到情况后,他就有了这想法。

原本准备等611跟132技术室竞争失败后再去找他们谈合作,在没有选择的情况,就容易了。

相对来说,132厂技术室在竞争新型号的胜出机会比611更大。

歼-7在132厂技术室改了一个型号了。

谢柔拿出来的战机模型,加上谢柔非航空航天专业不读,让李瑞不得不把计划提前。

下午。

刘德宝亲自带队从火车站把宋主任一行人接到了学校的小会议室里。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每年300万研发经费,学校不会干涉航空专业的项目研究……”

双方寒暄后,李瑞几乎没有给对方开口的机会,就直接把合作中双方权利跟义务明确说了出来。

“李校长,据我们所知,贵校经费并不充足,而且航空方面现在也没有什么基础了……”

宋主任很意外李瑞这么急切。

直接提出了自己的质疑。

“就因为没有了基础,所以才选择跟贵所合作。611所不少技术研究人员,原来是学校航空专业的老师。”

李瑞打断了宋主任的话。

“宋主任,学校要发展,为国防事业做出更大贡献,为国防工业培养更多人才,就必须恢复航空航天系。经过上级批准,我们成为试点……”

一旁的刘德宝实时对校长的话做了补充。

理由很充分。

从601所调到蓉城的宋主任自然清楚对方说的是否是事实。

国家第一个风洞实验室,就在哈工大。

现在依然发挥着作用,只不过主要用于航天的导弹跟火箭风洞实验。

“七机部领导支持?”

一名611的干部再一次问出了关键问题。

“虽然哈工大隶属于七机部,却是为整个国防系统培养人才的重点高等院校……”

李瑞再次用这理由说事。

“目前,国内跟国外先进的战机技术差距太大,这非常让人痛心。这也是为什么学校在上级尚未批准恢复航空航天系的时候,就准备先行筹备,并且投入到航空相关技术研究中……用于支持航空事业的经费,源于学校独立经营的利润……”

611所众人听得一愣一愣的。

哈工大能自己每年搞这么多经费?

“还有啊,在初步阶段,学校准备跟沈城航空发动机研究所合作,参与到涡扇-6的部分研究项目中;同时,已经派出人员到电子14所洽谈以204雷达为基础,开发双脉冲多普勒雷达;另外呢,学校准备独立启动四余度电传操纵系统……”

这两天,李校长可没少恶补航空相关的基础知识。

至少,他知道目前国内最先进的雷达是电子14所已经研制成功尚未装备的204单脉冲雷达。

忽悠人,李校长是专业的!

“吸~”

果然,李校长这些话,顿时让宋主任等人也是倒吸了一口凉气!

脉冲多普勒雷达,那是整个歼-9团队一直都想给歼-9装备上的,只有拥有了下视功能,歼-9的作战性能才会真正发挥出来。

可惜,到了现在,即使是204雷达,依然没有定型。

“诸位,合作内容都在这份合同中注明,大家看看,如果没有问题,就签了吧。”

李瑞根本就没有给宋主任等人太多考虑的时间,直接就掏出了早就准备好的合同,催促着对方签字。

“李校长,这太急了一些吧?我们这都还没了解情况。”

宋主任看着急切李瑞,哭笑不得。

两家单位合作,有这么随意么?

他们哪里知道,601所的人已经在这边好几天了。

只要611所签了合同,到时候,601所要么接受合作,要么就只能离开。

“咱们已经落后太多了!我们需要611所帮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航空技术研究人才;你们所需要我们提供的经费,对于双方来说,都是好事,还有什么需要考虑的?”

李瑞不满地回答道。

“……”

宋主任看着急切的李瑞,心中叹了口气。

他们何尝不着急?

歼-9从研制开始,就困难重重:设计指标不断提升,原本想搞双30,却因为配套跟不上,只能降低到双26;机载雷达进度缓慢;涡扇发动机进展缓慢;甚至跨音速大型风洞的建设进度也没有达到预期……

“李校长,要不我们商量一下?”

“你们先看看合同吧。如果觉得有问题,可以当即提出来。宋主任,601的人,也在学校里,我们双方还没展开谈判……”

啊?

611所众人再一次愣住了。

601所的人在这边,他们要干什么?

难不成是因为知道哈工大准备跟611所合作,所以直接赶过来?

从蓉城过来需要好几天的时间,而沈城到这边,却只要十来个小时。

宋主任看完合同,里面内容跟李瑞说的没有任何差别。

更加详细地介绍了合作双方的权利跟义务,学校前期每年不低于300万研发经费也写在了合同上,并注明学校不干涉航空方面的研究方向跟项目!

相对来说,611所获得的好处更大。

学校只需要他们完成教学任务而不干涉研究方向。

“李校长,如果我们利用学校的经费继续研究我们的项目呢?”

宋主任把合同递给其他人传阅后,一人提出了这问题。

“那是你们航空系的事情,学校不管!”

李校长大手一挥,好爽地说道。

随后,又补充了一句,“只有一个要求,学校优秀的学生,也需要参与到你们的项目中去!”

“那是肯定的。项目团队更需要优秀人才。”

那还等什么?

签呗。

对方送研究经费,怎么能不签?

即使没有太多讨论,宋主任跟几人一起探讨了不到半小时,毫不犹豫地在李瑞提供的合同上签了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