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 第三百四十八章 植物源农药的崛起

“我也是这么想的。”刘德树带着担忧的说道:“可化工集团想并购先正达。”

“所以中化也要参与吗?”

“需要的资金太多,化工集团没有资本融资的条件,要想成功收购,必须得有中化的参与。”

原时空中化并购先正达的具体过程,郭阳不记得了。

但他知道这并不是一项成功的并购,为了筹集资金,当时穷尽了一切手段。

然而,借债是需要还的。

计划的是通过企业利润收益和公司上市来偿还债务,遗憾的是,两条路都走不通。

并购完成后的先正达平均每年亏损七八十亿元,谈何还债?

先正达估值奇高,上市的目的也是融资还债,这是一种**裸的掠夺,是一种明目张胆的“割韮菜”行为。

一旦上市,股市必然血崩。

所以,先正达上市之路也被堵死,最终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包袱。

郭阳想了想,说道:“并购先正达,无非想提高国内农业技术水平,但走准了是先进、是先锋,走快了就是先烈啊!”

“明白你的意思了,郭总。”刘德树又叹道:“研发也不容易,你以为人人都是全王啊。”

“说白了就是投入不够,绝大多数民企没钱搞研发,国家也是这两年才有资金扶持,一年共5000万元,但还要17家企业分。”

郭阳吐槽道:“分给全王的也就两百多万,全王全年的研发投入是其100多倍。”

刘德树道:“国企缺乏创新机制,有时候想搞研发创新,也难以出成果,出了成果也会很快被仿制,在这样的环境里,企业的竞争力大打折扣,研发的积极性也被挫伤。”

“这是我能听的吗?”郭阳没想到刘德树会说出这样一番话。

“问题就在那里,不能一叶障目,我这个老头子最多两三年就退休了,说点牢骚话无伤大雅。”

郭阳半真半假的笑道:“是啊,还有两三年就退休,可别临到头再背一口黑锅。”

电话另一边的刘德树蹙了蹙眉,说:“看来,郭总是很不看好先正达啊,是不是知道一些内幕?”

“哪有什么内幕,都是摆在明面上的,巨头们也明显出现了颓势。”郭阳笑道:“刘总不妨多看两年,静观其变。”

“郭总到倒是有信心。”刘德树沉吟了下,说:“果然,没事还是要和年轻人交流。”

“随时欢迎刘总来指导工作。”

“好,有机会一定来。”

结束通话后,刘德树又沉思了一会儿,化工集团的任建新野心勃勃,被媒体称为并购狂人。

这次也一样,从孟山都报价先正达之后就发起了会议。

一旦先正达流露出售股权的意向,就准备冲进去。

而这显然是大概率事件。

所以,化工集团的任建新早早开始了筹备。

化工集团的负债太高,资产也不够,达不到海外融资的要求,只能寻求拉上中化,并购完成后两家再合并上市……

只是需求的资金量太大,先正达市值虽然只有300多亿美元,但想从孟山都口中抢食,这个数字只会多不会少。

中化和化工合在一起的总资产也只比这高少许。

并购完成后,后续的经营怎么办?国企和外企的管理体制也完全不一样,要怎么融合?

其核心技术能为我所用吗?

种种问题让本就谨慎的刘德树在内部会议上,竭力的表达了反对。

但任建新极力坚持,多次强调拿下瑞士先正达的重要性。

在民意汹涌,以及国家粮食安全,提升国家农业技术水平等大义下,许多人纷纷支持任建新。

中化也被迫卷入漩涡。

“先正达有隐匿的难以预料的深层次危机。”

“走准了就是先锋,走快了就是先烈。”

刘德树一字一句的回味着和郭阳的对话,

“多等两年,静观其变……这个‘变’字要应在全王生物上吗?”

“那就再等等吧。”

在接下来的一次会议上,刘德树旗帜鲜明的站在了任建新的对立面,坚决反对并购先正达。

众人能感觉到其原本有所松口的态度,居然变得前所未有的强硬。

这让任建新大为恼火!

两人直接在会议上阴阳怪气了起来。

“刘德树,你这是不顾大局,身居高位,却尸位素餐,对得起你坐的这个位置吗?”

“对,你任建新就是为国为民,你了不起,你清高!”

在接连几次谈崩后,杜邦和陶氏的合并进度却在加快,美利坚和巴西等国都对这起并购大开绿灯。

与此同时,欧洲方面,先正达董事会没有正面回应孟山都,但却有股东流露出了出售股权的意愿。

先正达没有控股股东,所有股权都被养老保险基金持有。

市场份额的下降,股东之间的分歧让其内部开始变得不稳定。

公众意识到先正达真有出售股权的可能。

许多公司由此开始正式接触先正达,但绕开董事会直接接触股东的孟山都依然稳占先机。

国内的舆论环境,也在有心人的推动下变得波诡云谲。

时值入夏。

兰市,一处工厂内,绿树如茵,草环绕,不知情的人很难想到这是一家农药制剂工厂。

郭阳刚刚完成视察,工厂的生产和环保问题都让他很满意。

回到余秦办公室后,郭阳笑道:“最近舆论环境不好,老向他们来过了吧,全王也该出来露露脸了。”

陪同的余秦说道:“来过了,但还有阿魏戈壁、云省的基地没去,肯尼亚的万寿菊和除虫菊基地资料也没传回来,五亩换大奔这一期节目还要等一段时间。”

“行,等吧,急不得,余总,你的担子重,生物农药的推广任重道远啊!”

“哈哈,其实我挺乐观的。”余秦笑道:“别看现在生物农药盘子小,但农户的观点在改变,市场在扩大。

全王手握苦橐藤、冰狼草两大独家天然植物,又建立起了印楝素、苦参碱、狼毒素、雷公甲藤素和除虫菊素等生产基地,品牌矩阵也成型、营销渠道依托德农农资也能遍布全国。

今年全王生物农药的增速也不会低!”

郭阳也哈哈笑道:“刘德树说我自信,现在我知道根子在哪里了,你这不是自信,你这是尾巴翘上天了。”

去年全王生物农药销售额12.86亿元,但前年这个数字仅2亿元出头,500%多的年增长率。

今年如果保持这种增速,意味着全王的生物农药产品销售额要达到80几亿元。

比全国生物农药的市场份额都还要高,显然有点异想天开。

余秦哼哼的说道:“从春耕到入夏,全王的三大主要品牌制剂:速杀、青刈、新叶,加起来销售额已达10亿元,全年三大产品有望突破20亿元!

再加上其它产品系列的上市,以及原药出口,海外市场的开拓,生物农药板块营收有望突破30亿元!”

郭阳说道:“那增速比去年也低多了,说你尾巴翘上天,还真一点也不为过。”

余秦有点悻悻然,“海外市场只能出口原药,制剂市场比巨头们还是差远了。”

“全王的海外扩张速度也得加快。”郭阳沉吟道:“这次杜邦和陶氏合并,全球化工行业也将重组,这期间像陶氏巴西、巴基斯坦这些巨头们剥离的资产,全王要留意,有机会就接下来。

另外,海外计划投资的工厂,也要抓紧了,尤其是美利坚工厂,如果全王解决了变异的铁蒺藜和红火蚁,那可就赚翻了。”

“哈哈哈,任务也重啊!”余秦感叹了句,“这一两年全在飞机上飞了。”

“成绩也很斐然,全王势不可挡了。”郭阳笑了笑,说道:“准备好成为全王的股东了吗?”

余秦惊喜道:“哈哈,早等着这一天了。”

全王能有如今的成绩,和余秦脱不开干系。

虽然有特殊植物的加持,但余秦对研发始终如一的重视,也是全王完成蜕变的关键。

植物原料→农药中间体→农药原药→农药制剂→流通,全王的生物农药全产业链也已成型。

现在差的就是市场开拓。

这个时候给高管团队一点激励股份,取得的效果是最好的。

在农药市场中,化学农药占绝对主导地位,生物农药只是辅助作用。

而现在全王要做的就是打破这种固有认知,重塑市场格局。

这需要极具攻击性的团队!

市场上的寸土必争,生产上的提规模、降成本,研发上提品质……这些都需要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股权激励方案也早就完成了,在员工分红计划的基础上做了诸多调整。

全王已经是一家很成熟的公司,团队稳定,如今也能稳定盈利,互相之间的信任度也较高。

所以,郭阳采取的是让员工掏钱入股,员工手中资金不足的,也可以采取用期股的入股方式。

所谓期股,类似于按揭买房。

即授予员工一定比例的股权,让员工先享受到分红,在得到分红款之后,再用分红款偿还购买股份时应付的款项。

这次,郭阳打算先行释放10%的股权,同时预留5%~10%为未来扩张做准备。

全王去年的营业额约28亿元,净利润达到了5.04亿元。

经过一番衡量,郭阳简单粗暴的给全王估值50.4亿元,即10倍市盈率。

对正在上升期的全王是一个较低的估值。

然而考虑到全王没有上市计划,员工入股的收益预期全部来自分红。

这个估值也不算低。

因为按照去年的利润计算,入股千分之一需要员工投入504万元的本金。

即使利润全部用于分红,千分之一也只能分到50.4万,假如全王发展停滞,需要十年偿还应付款。

然而,当余秦在全王内部宣布股权激励方案时,却得到了热烈的响应。

许多有认购资格的员工纷纷奔走相庆,即使是一些有疑虑的人,在深入思考后,也打消了疑虑。

全王去年的利润是5亿,今年呢?

10亿元是保守估计。

而且,明显全王在快速扩张之中,炙手可热的产品,快速扩张的产能,常年高研发形成的护城河……

说不定,过几年全王的利润就将达到50亿元!

甚至员工的积极性被激发,再进一步也未尝没有可能!

“老板慷慨,从今天起实验室就是我家了!”

“大气!”

“我要和公司一起成长!”

“跑市场,跑市场,一天不上班,我心里就直发慌!”

“哈哈哈,德农的那帮孙子羡慕得眼睛都发紫了,说老板这就是在给员工送钱!”

员工认购的热情超乎了郭阳的想象,短短一个多星期,80%以上有认购资格的人就签好了协议。

有不少人还主动选择了掏钱认购入股。

郭阳感慨道:“员工的信心很足啊,士气可用!”

“但即便是老板送钱,还是有人不愿意入股。”余秦摇了摇头,说:“这些人受外界影响太严重。”

“道不同不相为谋,也就少一些百万千万富翁而已。”郭阳无所谓的笑道。

股权激励改革是嘉禾迈向跨国集团必须走的路,未来很美好,但需要人去为之付出。

不只是全王,天禾、苜禾、丰凯、河西等公司也陆续在进行这一步。

只是最近农化行业的风波更甚,于是郭阳便亲自呆在全王坐镇,对认购的中高层和核心员工进行了勉励。

只要愿意参与认购的,全都对全王充满了信心,状态也像打了鸡血一般亢奋。

然而,还是小那么一小撮人不认同全王,即使是期股,也放弃了认购,其中还有一些人是余秦十分看好的。

这些人基本都受到了最近超级并购事件的影响。才过去一个月时间,杜邦和陶氏合并的进程很快,而先正达董事会也正式向外界传递了出售股权的意愿。

孟山都是最有希望的并购方。

国内时刻有人在刻意传递压力,让人感觉有一座大山压在身上。

“国内农化行业完了。”

“长期合同工被套牢了,只有生产原药的命。”

“一旦巨头们合并,核心技术、资金、人才全被其掌握了,代工企业拿什么翻身?”

各种悲观的言论充斥着网络、电视、商界等各个领域。

在这时,却猛然间传出了化工集团有意竞购先正达!

化工集团的老总任建新公开表示,“国内的农业生产技术太落后,先正达的核心技术正是国内所需要的,化工集团将不惜一切代价,克服重重阻碍竞购先正达!”

一时之间,关于华夏化工集团有意收购先正达的消息传得满天飞。

在社会上引起了众多反馈。

惠农网上有博主做了专门解读,蔚来微博上有关讨论铺天盖地。

有人反对。

有人赞成。

任建新一派频繁出现在公众视线当中,做着各种各样的解读。

国内农业如何的落后,农民如何的苦,国内农药产业有多低端,先正达有多重要……

在任建新不遗余力的呼喊下,一些不知情的人真以为有那么好,还主动给任建新戴高帽子,说他是“为国收购”。

然而,化工集团资产先天不足是硬伤,必须拉上中化。

中化的董事长刘德树鲜有露面,但知情人透露其对收购先正达没有兴趣,并表示对国内农企有足够的信心。

任建新一系虽然没有直接攻击刘德树,但冷嘲热讽是少不了的。

“农药企业1%的研发投入,是哪里来的信心?”

“国内蔬菜的种子半壁江山依然在外资手里,而先正达拥有蔬菜品种2500多个,每年新增蔬菜品种150~200个,信心可真足啊!”

“前一百强农药企业加起来,比不过先正达一个业务版块,有信心是好事,但自大可就有问题了。”

反对者也不是吃素的,围绕着资金困难、转基因安全、体制融合等等问题进行扯皮。

让吃瓜群众看得过瘾。

但这种态势也不可避免的影响到了有关从业人员的信心。

尤其是研发型企业。

比如全王。

所以,在郭阳撒钱的关头,依然有部分有认购资格的人放弃了认购,甚至有人因此提出了离职。

郭阳也没惯着这些人。

送钱还怕送不出去,多出来的份额他也没留下,全部让下面人认购了。

六月末时,全王就完成了股权激励改革。

顿时,整个队伍就焕发出了全新的活力。

正是初夏时节,玉米、、水稻、油葵、果蔬等等农作物都在生长旺季,也正是农药销售高峰期。

全王的市场人员如疯了一般四处攻城略地。

德农农资的工作人员如见鬼了一般陪着这群疯子四处出击。

全王的生物农药在种植原料、加工产能规模提升后,成本也降了下来,主动降价。

一给德农等中间渠道商留出了更大的利润空间,二也向终端的农民让利。

至此,全王系农药制剂的竞争力再度大幅提升,在农田里频频拿下订单。

火热的销售情况很快形成了正反馈,员工的干劲更充足了。

虽然很多人是期股,但仍然像背负了上百万贷款一样,拿出了十二万分努力,各大区的销售频频创记录。

而其他生物农药制剂厂商就遭殃了。

无公害蔬菜、出口蔬菜、高端水果和茶叶等等,只要对品质有要求的基地,早就是全王攻关的目标。

如今这一领域的市场份额再度被巩固。

而随着速杀、青刈、新叶三大主打品牌的降价,玉米、水稻、等作物市场也频频取得突破。

苏省,一处村里的广场上。

杜邦植物保护华夏区正在举行一场盛大的品牌宣传会。

由于杜邦和陶氏的合并,这场发布会不仅吸引了种植大户,还来了诸多的记者。

宣传会的主推杀虫剂品牌毫无疑问是康宽。

杜邦植物保护亚太区杀虫剂市场总监保罗·邓恩第一个进行了发言,他说:

“仅仅上市两年时间,康宽去年在全球的销售额就突破了3亿美金,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

“目前,康宽正在加速进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请记住它原来的名字:氯虫苯甲酰胺。

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杀虫剂!杜邦对他的预期是成为全球第一大杀虫剂!”

翻译复述了一遍后,有记者提问道:

“请问保罗·邓恩先生,康宽在华夏市场的年销售额是多少?你们的预期是多少?”

保罗·邓恩说道:“很遗憾,去年这个数字只有1.2亿元,我们的预期是要实现单品销售达到10亿元,但这还需要我们业务人员的努力。”

说完,保罗·邓恩眼神看了看台下的华夏区业务总监张勇,以及大田作物杀虫剂品牌经理姜勇博士。

后两者的神情却并没有那么乐观。

“1.2亿已经是一个很优异的数据。”那记者叹道:

“华夏的农药公司都是卖原药,可没有销量这么高的农药制剂,也没有这么优秀的品牌,我想,康宽是铁定可以破10亿元的,甚至20亿。”

现场来了不少懂行的种植户,这记者这样一说,底下就闹哄哄的议论了起来。

负责给保罗·邓恩翻译的人在原地愣了一瞬后,才略微加工后给他说了下。

但还没等保罗·邓恩说什么,底下种植户的议论更甚,同样站在台下的记者犹不自知。

“我说错了吗?

农药协会、专家教授,甚至企业都承认自己是代工厂,国内根本就没有能打的农药品牌!

多亏有杜邦和陶氏这样的优秀企业,为广大农民提供优质的农资产品。

你们呀,不要老是贪图便宜,买些国内劣质小厂生产的农药,既污染环境,农药残留又高,还不安全。

买进口货,你们用的舒心,民众吃的放心。”

前半段还好,但后面的话让业务总监张勇和品牌经理姜勇直呼糟糕。

年轻的姜勇快跑几步,一把抢过了记者手里的话筒,张勇随后也赶到,狠狠地瞪了瞪那记者。

但后面的种植户已经炸了。

种植户才管你合不合并,也不管你是国产还是外资,只要好用实惠就行。

但你一记者,不仅阴阳怪气,还一副敦敦教诲的模样,甚至胡乱指责点火,这可就让人受不了。

何况国产真就不如人吗?

自己孤陋寡闻吧!

有脾气火爆的种植户忍不住,直接开喷。

“放你娘的狗屁!”

“这记者是岛国人?这么舔美国佬的吗?”

“康宽也就那样吧,图他比速杀便宜两块钱才买它。”

“老李,你这观念得改,速杀贵是贵,但效果更好啊,要不是姜勇给我打电话,今天我都不想来。”

“见了鬼了,以为有便宜占,结果遇到这恶心人的玩意。”

底下乱成一片,听到众人的议论,台上的张勇和姜勇脸都绿了。

现场可不止一个记者。

更糟糕的是有些种植户已经扭头就走。

可以预见,今天这场闹剧注定要见报了。

保罗·邓恩虽然听不懂,但感觉事情在往不好的方向发展。

几经安抚后,品牌会上留下的种植户和记者也不少。

张勇一登台,就有人高声问道:“张总,有种植户说康宽并不是国内市场上最好的杀虫剂,是真的吗?”

这道呼喊就像是捅了马蜂窝,接连有人询问。

“速杀是哪个公司的?”

“听说康宽完全被速杀压制,如果不是速杀的价格更贵,早就杀入水稻市场了。”

“还是国产品牌,差点以为自己幻听了。”

台上的张勇拍了拍话筒,喊道:“安静,安静,今天是杜邦的品牌宣发会。”

张勇强顶着压力草草完成了宣发会,但记者们可没打算就此松手。

最终,张勇亲口承认道:“在国内市场上,康宽确实存在一个可敬的对手,来自全王生物的速杀杀虫剂。”

说完这句话,张勇等人簇拥着保罗·邓恩匆匆撤离。

保罗·邓恩已了解了一切,那个记者搅黄了宣发会,但康宽最强的竞争对手带来的压迫感也让众人窒息。

农户居然当场反水!

陶氏南亚出售给全王更是一个愚蠢的决定!

记者们并没有第一时间离去,而是找到种植大户,又陆陆续续问了一些问题。

这些追逐热点的社会新闻记者最终满载而归。

当天,有关杜邦品牌宣发会上的闹剧就在蔚来微博上传开了。

而在国内农药销售榜单上排名第九的全王生物以及明星品牌:速杀,也在公众面前露了脸。

“杜邦品牌宣发会翻车为哪般?”

“杜邦康宽pk全王速杀,种植户更青睐速杀。”

“全王生物--只生产植物源农药的公司,植物源农药,自然分解,可实现无农药残留,出口创汇产品的救星。”

“速杀杀虫剂——杀虫谱广、应用作物多;杀虫活性高、持效期长、混配性强、安全性高、效果好。”

杜邦和陶氏即将合并,化工集团拟和孟山都争夺先正达也闹得沸反盈天。

而这时,排名第九的全王突然就火了。

但却是因为杜邦品牌宣发会上,某位提问的记者引起了种植户的不满,最终引出了全王的速杀。

这戏剧性的一幕让郭阳等人啼笑皆非。

还能咋办,宣传赶紧走一波,速杀、青刈、新叶等等挨个出来遛一遛。

不过,也有人并不把全王当回事。

怎么看,全王和杜邦、陶氏、先正达一比,只能是小胳膊小腿嘛!

然而,当全王竖起了嘉禾集团的大旗后,所有的质疑都偃旗息鼓。

殊不知,并购先正达的支持者举例时,也只拿先正达的蔬菜种子作比较,不敢碰瓷大田作物种子。

其原因就是顾忌嘉禾,顾忌天禾种业。

杜邦有先锋种业,孟山都有迪卡种业,先正达有先正达种业……

但嘉禾旗下的天禾种业在国内市场上完全可以抗衡,在玉米、大豆等部分品种上更是所向无敌。

全王虽小,但这一刻没人敢忽视它。

这时,五亩换大奔上也悄然更新了一期节目。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