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 第三百四十七章 变局

“亚洲鲤鱼泛滥逼疯联邦政府。”

“成功入侵美国河流的霸主——亚洲鲤鱼。”

“铁蒺藜的恶霸行径--和农作物争营养,并将其杀死!”

“超级入侵生物--美国人与小小的蚂蚁大战了近80年!”

“在乡下司空见惯的菟丝子,成了美国大豆和苜蓿农场主的噩梦!”

“中小农场纷纷破产,世界前首富比尔盖茨狂买土地!”

在郭阳指挥着嘉禾四处出击时,大洋彼岸农场主们面临的麻烦日益加深。

美利坚各大电视台、网络上有关于生物入侵、农产品减产、出口受阻、农产破产的新闻接连不断。

铁蒺藜、菟丝子如跗骨之蛆,以惊人的速度在农田里蔓延。

玉米、小麦、、大豆、苜蓿等等农作物一旦沾染上,就会面临大幅减产。

没有天敌的红火蚁,其可怕之处,更是超出人们的想象。

产量下降,成本上升,出口减少……三年的时间里,联邦几乎每天都有农场破产倒闭,申请破产的农场数量创出新高,失业的农场工人频繁走上街头抗议。

在一次又一次绝望而无助的斗争中,中小型农场主们彻底爆发了,在各地举行了规模空前的游行示威。

“保护我们的农场!”

“消灭杂草,消灭红火蚁!”

“我们需要更多的补贴,需要销售市场!”

“抵制孟山都,抵制转基因!”

“保护生态环境!”

游行人群中,桑德声嘶力竭的高呼着。

他是伊利若伊州的居民,10年前从大学毕业后,就回到老家继承经营占地1万英亩的农场。

正值华夏加入世贸组织,部分放开了农产品市场。

在那几年,农产品价格蹭蹭上涨,农业前景普遍被看好。

然而,从两三年前开始,噩梦发生了。

农产品价格爬上了历史高位,但是,农场却遭到了铁蒺藜的危害,与作物争夺肥水,将作物缠绕封闭致死,作物产量急速下滑,一年比一年低。

这还没完,南方的红火蚁又一路向北入侵到了伊利诺伊州。

变异后的红火蚁可比杂草恐怖多了,不仅会直接对土壤和作物造成破坏。

人畜被叮咬之后也会受不了,因红火蚁而造成的死亡人数也居高不下。

变异红火蚁的入侵让粮食产量再度下降,而对外出口市场尤其是对华出口的萎靡则完成了最后一击。

桑德的农场直接宣布破产。

这是在伊利诺伊州务农超过四代的桑德家族首次宣布破产。

桑德家并非一个特例。

与他农场相邻的农场基本上都在申请破产。

游行抗议的队伍声势浩大,并迅速传遍全世界,引发各国震动,这场关于生物入侵的灾难也彻底的展露在全世界。

在外网上,更是精彩纷呈。

“哈哈哈……大漂亮不是号称世界警察吗?怎么连一只小小的蚂蚁也挡不住!”

“不止蚂蚁呢,还有亚洲鲤鱼,听说还是大漂亮国主动引进的生物,现在密西西比河里的本土生物都快被吃光了吧。”

“自作孽不可活!犹太资本利用粮食武器在全球兴风作浪,这下终于尝到苦头了!”

“哼!你们是不知道红火蚁的厉害,一旦蔓延到全世界,没有人能独善其身!”

“以铁蒺藜和菟丝子的传播特性,可能已经蔓延到其它国家了。”

“这是一场世界级的灾难!”

随着美利坚游行抗议的发酵,有关生物入侵、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的讨论越发浩大。

世界各国,以及各种环保基金,自然基金,组织和协会都加入了这场讨论。

不约而同的,各国都加强了海关的检测,严防死守生物入侵。

但,在东亚的南韩、华夏,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早已发现了红火蚁的踪迹。

这也同样引发了众多担忧。

华夏的媒体和网络上,也出现了诸多关于美利坚生物入侵的报道,但人们最担心的也是国内红火蚁的入侵。

“红火蚁已经入侵了我国12个省,攻击性极强!”

“难咯,难咯,看来国内也要和大漂亮一样,一旦红火蚁变异,就彻底失控了。”

“哪有那么严重?殊不知国内粮食产量连年创新高,粮食单价一降再降,苦的都是农民啊!”

“这两年都很少见国内有红火蚁危害的报道,应该是控制住了。”

面对网友对红火蚁入侵的诸多担忧,国内的农业界却表现的极为平静。

偶尔有专家教授接受采访,也表示国内有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多种可有效应对红火蚁的措施。

粤省、湘省等发生过大规模红火蚁的地区,也有官员表示局面已经被控制了下来,没有复发的迹象。

于是,国内和国外就形成了鲜明对比。

大漂亮的农场主一片水深火热,而国内则是风平浪静。

这让很多崇洋媚外的公知不能忍,

“做什么美梦呢,大漂亮可是世界第一强国,拥有孟山都、杜邦、陶氏等众多生物科技公司,全是农化行业的巨头,就这样,大漂亮也和红火蚁斗了80年。”

“唉,有些国人就喜欢盲目自大,国内是官僚作风,一发现哪里有红火蚁,就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只是暂时控制住,根本问题依然没解决。”

“国内专家教授就喜欢作假,地方官也为了政绩欺上瞒下,殊不知这样隐患只会越来越大。”

“等着吧。”

然而,无论公知们怎么叫嚣,国内红火蚁销声匿迹、粮食产量不断攀升却是不争的事实。

反倒是美利坚的游行浪潮愈演愈烈。

后金融危机时代,加上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战争,成了美利坚实力下滑的重要节点。

这个曾经的全球老大,现在里外都遇到了大麻烦,明显感觉使不上劲儿了。

如今,赖以为傲的农业也出现了大麻烦,全球都在看大漂亮将如何应对这场危机。

重重压力之下,美利坚大统领奥观海发表了公开讲话。

“联邦政府将不惜一切代价来应对多起生物入侵事件,未来数年,将投入200亿美金用于治理红火蚁、铁蒺藜、菟丝子三大严重入侵全美农田和公园的生物。

同时,杜邦、陶氏、孟山都以及数十所知名院校,将共同研发针对红火蚁的生物化学制剂……”

在这之后,美利坚五大电视台又几乎同时转发了一则石破天惊的消息。

“全美最大的两家化工巨头:杜邦和陶氏化学将并购重组!”

这无疑是农化行业的大地震。

美媒纷纷宣称,杜邦和陶氏的合并重组将使两者的研发形成合力,共同对付红火蚁、铁蒺藜等恶性生物。

在媒体的引导下,外网的舆论随之一变。

“陶氏和杜邦都是百年农化企业,两者联手一定能扼杀入侵生物。”

“这是我们需要的变革!”

杜邦和陶氏将合并的消息迅速传遍全球,在农化行业内引起震动。

其竞争对手都不难猜出两者合并的真正理由:企业运行举步维艰,两者希望通过合并冲出混战的竞争困局。

至于生物入侵,没有人不再为之努力。

“雷欧教授那里怎么说?”孟山都总裁布雷特·比吉曼向助手问道。

“教授说还需要一年时间。”

布雷特·比吉曼头疼的揉了揉脑门,说:“等不及了啊!

过去两年时间里,玉米种子、农达除草剂市场份额都在快速下降。

如今,杜邦和陶氏又要联合在一起,坐以待毙就是慢性死亡。”

以往,农场主对付杂草最青睐的是打除草剂,尤其孟山都的转基因大豆种子和农达的组合。

但铁蒺藜几乎对所有市面上的除草剂免疫。

转基因大豆种子反而成了劣势。

再加上舆论的抵制,孟山都可谓是举步维艰。

“总裁,那要如何是好?”

“孟山都也需要强援!”布雷特·比吉曼沉吟道:“如果有化学药剂能对付铁蒺藜,必须出自孟山都之手。”

很快。

又一则轰动的消息爆出:孟山都计划用400亿美元收购瑞士先正达!

孟山都是全世界最大的转基因作物种子供应商,巅峰市值超过700亿美元。

1980年就投资10亿美元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生物技术研发中心。

1986年研发出世界第一个转基因牵牛。

1994年研发出转基因大豆捆绑草甘膦获得美农业部批准,并在此后转基因作物的研发方面一路领先。

从种子业务来看,孟山都种子销售额高于排名二三位的杜邦与先正达的总和,是第四的拜耳的6倍多。

然而,孟山都风光不再。

在转基因商业化过程中受到全世界消费者抵制。

美利坚的蒺藜、红火蚁、菟丝子等入侵作物的变异,很多人把原因归结到了转基因作物和农药的使用上。

孟山都早已超越了其公司名字本身,成为全球声势浩大的反转基因共指目标!

这两三年,孟山都一直在低调行事。

偶尔有关孟山都的新闻,也是其在针对铁蒺藜、红火蚁研究上有了最新进展,但也未能诞生一种完美产品。

陡然间,孟山都却爆出了想收购先正达的计划!

更令人惊讶的是,在孟山都公布计划之后,美利坚对其并没有多少指责之声。

农场主们更是再次高呼,“这是我们想要的变革!”

如果真能有克制铁蒺藜的化学制剂,很多人都认为第一个产品会出自孟山都之手。

孟山都是世界上最有创新力的生物科技公司之一。其收购目标先正达,市值300多亿美元,同样是全球四大转基因作物生产商之一,在生物技术方面拥有强大实力。

孟山都一旦吸纳完先正达拥有的技术,也许就弥补上了最后一口气。

美利坚农场主高呼宣告,而其它国家和竞争企业则感到惊恐,一场农化行业的惊天变局正在演变。

消息传回国内,同样引起了轩然大波。

从国内开放种业和农化市场后,外资的身影就频繁在国内现身。

孟山都的农达,拜耳的锐劲特,杜邦的康宽,先正达的适乐时和福戈,陶氏益农的高效盖草能……早已成为华夏数亿农户、农药行业人员耳熟能详的名字。

而如今,这些巨头们要联合在一起了。

悲观之声不绝于耳。

“六大巨头每一个的体量都不输中化,更别提那些普通的民企了。”

“早点投降吧,还能体面点。”

“只有这样的公司,才能真正解决红火蚁入侵得问题,国内的专家教授们好好学,好好看吧!”

冷嘲热讽的声音普遍存在,大多数民众即使想反击,也不知该如何下手。

普通人对农化行业大多不了解。

农资人员和农药公司也仿佛沉寂了一般,鲜有人出来回应。

于是暗讽的声音越来越大。

直到魔都农药研究所的张斌教授,在蔚来微博上一语道出了华夏农药企业所处的江湖地位。

“华夏农药企业做得再好,目前也不过是给外国公司打工。”

这条微博一出,当即就在蔚来微博上引来了众多的评论和关注。

“张教授,你发的这条微博是什么意思?”

“代工厂吗?”

“卧艹,这么惨的吗?”

“叫兽,详细说说啊。”

“管杀不管埋是吧?”

评论区的楼很快就叠了起来,在杜邦和陶氏,孟山都和先正达宣布合并的情况下,这条微博的热度不断攀升。

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就飞快登上了话题热榜,也让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多了微博。

有人兴奋了。

“哈哈哈,我就说嘛,国内这个环境,根本就不可能有产品创新,只能吃别人剩下的。”

“国内的红火蚁控制绝对是造假了,要不然就是地方部门铺张浪费,搞人海式战术……”

有人怒而喷之,

“跪着就很爽吗,孙子!”

“这种人在战争年代绝逼是汉奸!”

“呵呵呵,人家教授的意思很明显了,国内的农药企业就是代工厂,国外的六大公司才掌握着核心技术!”

两帮人在评论区骂了起来,也有很多人在请教授做更多的解读,但迟迟没有回应。

直到当天半夜,张斌教授才在该条微博写下了第一条回复。

“我们是国外公司的长期合同工。”

这一下,有些人彻底的睡不着觉了,不断的在网络上宣扬着‘迟早要完’‘早点投降’等等言论。

恐惧之声更甚。

有媒体去采访国内的知名农化企业,得到的尽皆是‘不容乐观’、‘利润微博’、‘生存九一不易,何谈产品创新’等等言论。

很多人都意识到事情在往不好的方向发展,各路媒体也尽皆在推波助澜。

不断有人呼吁有关部门出来澄清一下谣言。

在千呼万唤之下,华夏农药工业协会在蔚来微博上发布了一份年华夏农药销售百强企业榜单。

排名第一的浙省新安化工年销售额18.73亿元,第一百名的销售额是1.7亿元。

前一百名加起来496.97亿元,全行业销售额是1589.6亿元。

“靠,就一张图片,其它内容全靠猜?”

“笑死了,先正达去年一年的农药销售额是88.41亿美元,国内前一百名加起来才约77.6亿美元,这怎么打?”

“前100强加起来的市占率才31.26%,国内的小农药公司活力很旺盛嘛,也怪不得污染那么严重!”

“也难怪都不出来发声哦,面对六大农药公司,估计都吓傻了吧!”

百强名单一出,让国内各界基本看清了国内农化企业的虚实。

名单上的企业,也被媒体记者们盯上了,上门采访的人络绎不绝。

而随着了解的加深,人们才能理解到张斌教授在蔚来微博上发的那两条言论的内涵。

“国内农药年产量230万吨,出口120万吨,出口以后,国外的大公司进行二次精深加工,制成高端的,我们做不出来的产品,在全球赚取超额利润。”

“仅先正达一家在国内就有超过50家供货商。”

“浙省新安化工之所以能做到国内第一,全靠和拜耳、孟山都、巴斯夫、先正达、澳洲新农等大公司有密切关系,长期合同工名不虚传。”

“行业平均利润率仅6%,国内企业提供最优质的产品,赚取的却是微薄的代工费。”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只有20多个,长期生产仿制药,或者非专利产品……”

在嘉禾的总部办公室里,因两起农化行业超级大并购来拜访的秦立军,得闻这些行业信息后,怔怔出神了许久,才喃喃道:“为什么不搞研发?”

郭阳笑道:“全王的研发投入一直是国内最高的,刚开始的前几年,研发投入占销售额比例甚至超过了100%。”

秦立军恍惚了神,“别的企业只有1%?”

“做得好的大企业才有1%。”郭阳沉吟道:“有个企业老板说得很准确,生存就已不易,何谈产品创新?

事实上,国内代工的竞争力也在下降,印度在某些方面已超过了国内。”

秦立军说道:“这样看来,国内农化行业的情况不太妙啊!”

郭阳笑了笑,道:“再差还能比现在差吗?杜邦和陶氏合并,孟山都计划收购先正达,其实更多是迫于无奈。”

秦立军说:“哦,郭总不看好这两起并购?”

郭阳笑着点了点头,其实他心情不错。

留在印度的程迪已通过库马尔的引荐,和孟买大学农业科学院达成了研发合作。

农化行业的这两起并购也不出他所预料,早做好了心里准备。

“对付生物入侵只是并购的一个由头,更重要的内核逻辑是企业运营出了问题。”

郭阳分析道:“战略,转型,规模,这就是陶氏杜邦合并的内核,目的是着眼于效率和成本,是传统的并购,仍属于“抱团取暖”,缺乏创新思维。

想靠陶氏杜邦解决老美面临的农业困境,无异于痴人说梦。

美利坚本土最有希望解决问题的是孟山都。”

秦立军没想过会得到这么一个答案,“孟山都和先正达合并,两大转基因集团联手,确实更难缠啊!”

郭阳哈哈笑道:“先正达不一定会同意孟山都的收购。”

“嗯?”秦立军讶然。

“孟山都在欧洲的名声那么臭,业务又高度重合,先正达大概不会同意,而瑞士人铁定会阻止。”

郭阳笑了笑,说道:“我认为中化收购先正达成功的概率都比孟山都高。”

“中化!”秦立军这次真的吃惊了,“中化会收购先正达?!”

郭阳笑道:“我刚才说的那些行业信息,在业内几乎人尽皆知。

这次杜邦和陶氏合并重组,孟山都野心勃勃,拜耳和巴斯夫最近也动作频频,即便先正达不想卖身孟山都,心里也肯定慌得很,说不得也想找个援手,就看中化想不想出手了。”

“很可能会吧。”秦立军沉吟了会儿,说:“国内这一盘散沙的情况,再让外资联合起来,以后农化行业可就真没翻身余地了。”

秦立军顿了顿,又意识到话里有问题,补充道:“全王还是很可以的,进了前十,也是唯一一个只生产创新药的国产公司。”

郭阳摆了摆手,示意自己并不在意。

去年,全王的营收达到了创纪录的28亿元,植提、饲料添加剂、生物农药三大主要版块中,生物农药营收达到了12.86亿元,排名全国第九。

但,当年全国生物农药的销售额也仅65亿元,全王占比高达19.78%。

并且,这市场份额几乎全是从六大国际农药巨头手中虎口夺食抢过来的高端市场。

所以,全王的体量虽小,但利润却不低,郭阳对此也很满意。

不过,这些就没必要和秦立军显摆了。

“全王还差得远呢。”

秦立军说道:“嘉禾就没想过把先正达收购了?”

“只怕会消化不良。”郭阳哈哈笑道:“全王吃些巨头们剥离出来的边角料就够了。”

这时,郭阳放在桌子上的手机震动了起来。

“巧了不是,中化的刘总打过来的。”

秦立军笑道:“多半是猜到你在念叨他,快接吧。”

郭阳接通了电话。

“刘总,别来无恙啊。”

“郭总,全王卖不卖?”

刘德树一出声,就让郭阳心里直呼,好家伙,回旋镖最终落到了自己身上。

“不卖。”

“那嘉禾有没有兴趣并购先正达?”

郭阳看了一眼秦立军,又再三思索了一会儿,说道:“算了,嘉禾和先正达很难产生1 1>2效应。”

办公室里寂静可闻。

郭阳甚至能听到电话对面刘德树传来的喘息声。

无疑,民众的担忧是正确的,很显然,高层也意识到了,要想应对这一困局,办法之一就是参与国际并购。

“如果说中化收购先正达,郭总认为可行吗?”

“整合协同前景难以预测,以及先正达可能会有隐匿的难以预料的深层危机。”郭阳沉吟道:“我个人认为与其背负巨额债务,不如把资金投入研发创新。”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