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错天下 > 第一百四十九章 迷糊的布阵

错天下 第一百四十九章 迷糊的布阵

作者:十三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09:28:49 来源:平板电子书

高阳位于保定东南。

从真定行军到保定,何福便按大将军之令遣两万人马继续北上,自己则率八万大军转折高阳。

安营搭帐以后,何福令军卒铺开军图,瞪大眼睛在高阳、大城、河间三地反复巡弋。

高阳在西、大城在东、河间在南。

三地正好呈一个倒立的三角之形,互为犄角,显是防守之阵,但这让他不是很明白大将军的意图。

自己踞高阳,盛庸部同样会出兵八万折转到大城,而河间早有十万守卒。近三十余万大军,摆出如此一个阵势干什么?

河间固然重要,是阻燕军南下的屏障,但高阳、大城二地似乎并没有镇守的必要;于防守来说,颇有些画足添足的竟味。

更重要的是,此番北征是主动进攻啊!

便如大将军,其已然亲率大军三十万,从河间一路北上,或许已抵鄚州、雄县二地,不日将与朱棣决战。

何福很是不解,但同时又有些明白。

自己屯兵高阳,一切皆是隐密行事,而从保定继续北进的两万军卒则仍然按十万数量的人马搭灶立营,这显然说明大将军想要迷惑燕军。

但问题是靠迷惑燕军,便能吓破了他们的胆,交出北平城来?

显然不可能。

这个不可能的猜测同样困扰秘抵大城的盛庸,但盛庸想得最多的还是大将军其人。

凭心而论,盛庸觉得自己与大将军并无多少交集,甚至必须承认,他在以前对大将军的印象并不算好。

但近两年,大将军频频书信告慰,既有公务嘱托,亦有私下嘘问;他渐渐觉得大将军并非是传闻中的纨绔子弟,但更加觉得其人深不可测。

便如此次北征。

经大将军奏请,自己被升至左都督,这固然要感谢他;但他遣自己秘抵太城,却又不明说意图,却明显不妥啊。

作为此次北征的右将军,却不知道自己该什么,这哪里像是行军打仗?

但看看军图布置,他又分明知道大将军对这一切都是精心安排。难道是大将军对自己还不够信任?

对于盛庸和何福的疑问,李景隆不是没想过要将自己拟定的白沟河作战计划向他们合盘托出,但反复斟酌以后,终是决定不说。

是不好说。

既然要慎重,那当然是事事、处处都要慎重。当然换一个视角来看,这本身也是白沟河作战计划的一部分。

他对白沟河一战颇有信心,但对引起蝴蝶效应的意外因素却没有把握。若真是老天无眼,朱棣再次像历史上记载那样在白沟河将南军打败,自己当然得留有后手。

何福、盛庸便是后手。

有了后手,纵然白沟河失利,那么也不会像历史上那样,让朱棣一古脑打到德州、打到济南去。

这是李景隆给自己划定的下限。

抵至鄚州,安营扎寨。

三十万大军连营百里,几乎连通了鄚州和雄县。李景隆令全军休整三日,然后便要拔营向白沟河挺进。

高巍依旧随军谋划,此时陪李景隆立于鄚州北门城楼,看着一片旌旗营帐,忍不住心中疑虑,说道:“大将军,朱棣主动撤出雄、鄚两地,显然不是下面军卒说的惧怕,而是别有用心,不可不防啊。”

李景隆遥望前方,轻笑一声:“其实胜负,与怕不怕并没有关系。”

高巍有些不明白。

李景隆知道高巍不明白,但并没有解释,只是在心中暗叹:“朱棣,我搞出这么大的动静,你若还是不知道到白沟河来与我一战,那就太让我失望了。”

…………

孙思愕然,第五安欣然。

后世记忆中的内容不少,但似乎都没什么用;唯有几年法学院经历,现在似乎可以利用一下。

好像是灵光一现,他想起了一句话:指定辩护是一种形式。

后世记忆中为什么有这句话,他有些模糊,也不愿去深究;此时很确定,这种形式的目的是让人犯接受公正的审判。

这仍是后世记忆中的话。

但现在他对这句话显然有着更具体的理解,那便是审判本身对朱棣就是一个正面的宣传。

人犯都有讼师帮着说话,那百姓心中的燕王将是何等的公正无私?

孙思不知第五安的用意,但话听得明白,愕然之后立即着人去请城中杨、唐两位讼师。

不多时,第五安见一胖一瘦两名中年男子挤进公堂;二人与孙思见礼,又在孙思指意下与第五安、张信见礼。

听明第五安的意思,两位讼师面带微笑地频频点头,却是无一人说话。

二人是曲阳城中的名嘴,多少也算见过世面的人。眼前却有些诧异和忐忑,毕竟已经看出孙知县都做不了主,而一帮军卒才是雇主。

面对一帮虎视眈眈的雇主,二人都不敢想着雇银的多少,而是想着莫要给自己惹了麻烦。不怪他们多虑,实在是世上哪有既要审人犯,还要亲自给人犯请讼师的道理?

第五安看得分明,暗道:“这样做好像是有些不规范,但眼前并没有太好的办法,还只得将啊。”口中笑道:“两位讼师大可放心,你们在公堂所说的话完全免责,事后也绝对不会有任何人追究你们的责任。”

杨、唐二人暗自松口气,心下却又有不同。

胖胖的唐讼师暗道:“城东那块田分明可以给我,鲍余竟是自己要了去,现在还要为他说好话?可孙知县和这些军卒也不好得罪,得想着法子推却才是。”

瘦瘦的杨讼师暗道:“鲍余上月才与我了二十两白银,况且曲家姑娘也是我为他搭的线,撇清干系倒是不能,不如就替他说上几句?”

二人各有心事,而张信则有些忍无可忍,皱眉道:“靠嘴吃饭的讼师,难不成竟是哑巴?”

唐讼师一惊,硬着头皮道:“将军息怒,近日家中事务颇杂,早让我焦头烂额。鲍余一案关系重大,我怕误了将军的大事,所以……”

张信冷哼一声,道:“这案子还没审,你怎么知道重大?又怎么知道是我的大事?”

唐讼师一怔,支吾无语。

第五安深记公正两字,赶紧说道:“若是实在有事,我等也不强求。”说罢盯向杨讼师,道:“你家中也有杂事?”

杨讼师赶紧说道:“家中确有杂事,但将军和孙知县所嘱之事,我却是不敢推托。”

第五安赞道:“这才专业。”

唐讼师见状心虚,急急找了托辞而去;杨讼师则嘿嘿笑道:“这位将军,不知何时开审?”

第五安想了想,道:“明日吧,明日巳时初刻,就在县衙门前公审。”说罢看向孙思,道:“孙知县,你得想办兴通知下去,尽量让百姓都来看看。”

孙思应下,瞟了眼第五安,试探道:“第五将军,不知此次由谁来主审鲍余?”

第五安道:“我来。”

孙思暗松口气,心道:“不让我审便好!否则难保鲍余在堂上口无遮拦,将我牵扯进去。”

第五安没想着曲阳首富和曲阳知县之间会不会有瓜葛,倒是又像灵光闪现般记起审案子必须得有一套像模像样的程序。

今世便不说,他自幼生活中米仓山,对公堂审案一概不知;后世记忆中多少有些相关信息,但此时也是似是而非。

此经孙思提醒,他不由得深吸口气,暗道:“我也得好好准备一下,一定要把这次宣传活动搞得有声有色。”侧头见杨讼师暗瞟自己,一副欲言又止的神色,不禁问道:“杨讼师,你还有何事?”

杨讼师嘿嘿一笑,迟疑道:“这位将军,不知鲍余所犯何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