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错天下 > 第一百五十章 兵至白沟河

错天下 第一百五十章 兵至白沟河

作者:十三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09:28:49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五安怔了半晌,说道:“那就后日巳时开审,至于鲍余所犯何罪,我明日再告之于你。”

杨讼师暗自咂舌:“好一个随性而霸道的将军。”口中恭敬应下,拱手相辞。

张信见此,暗道:“不过打土豪而已,何至于如此麻烦?”笑道:“政委,审个人犯罢了,不用事必躬亲吧?”

第五安正色道:“此案必须由我来审,如果效果理想的话,我还想借此成立法院,以后城中纠纷都由法院审理。”

张信怔道:“城中设坊、城近设厢、乡中设里,但凡婚户田斗诸事,由坊、厢、里长调断即可,何须再设什么法院?”

第五安暗道:“是了,《教民榜文》书之甚详,似乎确实没什么必要。”但又觉得脑中记忆反腾,脱口而道:“告官之事总要由法院审吧?”

张信明显有些头大,皱眉道:“法院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第五安纠结道:“法院当然不是东西!它是一个机构,就像县衙一样,专门审案子。”

张信看了看孙思,迟疑道:“那这个知县就没用了?”

孙思心头一颤。

第五安摇头道:“那是不一样的,知县管的是民政,法院只管那些告到衙门的案子。法院和县衙相互独立,互不干涉。”

张信挠头不语,孙思却暗松口气。

第五安瞟着众人,笑道:“不仅要法院,还要公诉人……对了,军团长,这个案子便由你来当公诉人吧。”

张信很无奈,道:“政委,我们眼下可没功夫做这些啊,今日方进曲阳,诸事还待收拾,或许不日还要进定州,不能把精力花在审案子上面,要不你再想想?”

第五安怔住。

张信瞧得分明,于是把握住机会对孙思叮嘱一番,又不顾后者挽留便拉着第五安等出了县衙。紧接着又派人令城外辎重部队进城,接管粮库等等,忙得不亦乐乎。

第五安没做什么事,倒是一直在想问题。

想到最后,他像梦醒一般突然觉得张信说得很对,眼下确实不该想着成立法院什么的;不是觉得这样不对,而是知道自己根本办不成这些事。

后世的记忆虽多,但要照着实施出来却有些几不象;不仅因为时代不同,不能硬般硬套,更重要的是那些记忆本来也就不够全面。

至夜里,他下定决心,法院这个东西还是不用建了,但后日的公审一定要进行,好歹宣传的机会不能放过。

下得决心,他反倒感觉心中轻松不少,那些翻腾的后世记忆也慢慢消停下去;立即找来任建建、黄忠等人,让他们务必于明日一早便派出军卒,在曲阳城中访探,看看鲍余到底犯了些什么事。

诸事交待完毕,他叫住稽子君,道:“后日公审,你来作公诉人吧?”

稽子君一头雾水,道:“公诉人是什么东西?”

第五安叹道:“公诉人真不是东西……你就当作自己是受害一方,由你来说鲍余到底有多么可恶,又犯下哪些罪恶就行。”

稽子君恍然,道:“就是让我与那个杨讼师唱对台戏吧?”

第五安想了想,点头道:“可以这么认为。”

稽子君道声明白,随即又面露疑惑,道:“政委,鲍余犯什么事都让我说了,那你做什么?”

第五安道:“我听你们双方说,然后作最后的判决。”

稽子君道:“政委,你能再说清楚些吗?”

第五安清清嗓子,道:“所谓审判,就是你说鲍余有罪,杨讼师则说无罪,而鲍余到底有没有罪、听你的还是听杨讼师的,却是我说了算。当然,我作判决是要看你们双方的证据的。”

稽子君这回是真明白:“哈哈,政委,我们可是一家人啊,不听我的难道还听杨讼师的?依我说啊,审都不用审,你直接说鲍余有罪不就完了?”

第五安强调:“我要看证据!当然,重要的是要让老百姓看到证据,你说鲍余有罪,总不能光凭你几句话吧?”

稽子君笑道:“审案子你作主,百姓不过是看个热闹……”

第五安有些怀疑自己两岁开始的修行是假的,心中很有种冒火的冲动,但终是克制下去,笑道:“稽团长,公审的目的是让老百姓知道我们城管军是公正的,知道燕王是讲律法的……”

稽子君正色道:“我明白了,政委放心,就算是做做样子,也一定要做得像,做得让老百姓无话可说。”

第五安突然觉得很累,挥挥手让稽子君离去。但并未因此而轻闲,因为张信又笑呵呵地进来了。

“政委,你要公审鲍余我是全力支持的,但你也得答应我,可千万别把军饷给我审没了。”

“咳咳,军团长,其实你这种想法并不正确,现在还不能说是军饷,因为那些金银还不属于我们的,而现在也还不能确定鲍余是否有罪……”

“对啊,所以我支持你公审嘛,你审他有罪不就完了?”

“……我感觉我给自己挖了个坑。”

“坑?你身手那么好,多大的坑你也出得来……说这头呢!等会军饷数目就清算出来了,回头拿给你过过目。”

“……”

…………

马和匆匆面见朱棣,将李景隆已出雄县的军情禀告。

朱棣立即通令大军集结,祭祷诸神,然后从北平城南马驹桥出发,向白沟河挺进。

次日,燕军已至白沟河。

白沟河自北而南,朱棣令大军在宫林扎营,再将张玉、朱能等将唤至帐中,说道:“南军尽在河东,已入河谷,我等以静制动,待其深入后再突袭。”

张玉道:“殿下,我愿为先锋。”

朱棣笑道:“你非是先锋,而是奇兵。既然南军尽在河东,你便率两万人马渡河,由西侧前行,再从下游苏家桥东渡,对南军进行侧击。”

张玉领命。

朱棣再道:“此次交战与往不同,双方所有兵力集中在河谷长线;双方拼的不是兵力,而是速度。故而,我军此次排阵仅需步、骑两阵即可。”

“朱能随我,领骑兵于前,张真诸将率步兵于后。待我冲散南军阵营,你等再趁势作收割之势。”

朱能领命,又迟疑道:“殿下,我作前锋即可,你还是率大军在后吧。”

众将附议。

朱棣笑道:“我已决心,此番必亲自给九江儿吃些苦头,你们切莫再扫了我的兴致。”

张玉皱眉道:“若是这样,倒不如以旧阵对敌,让火铳、铳炮先行。”

朱棣摇头道:“我知道你们担心我的安危,实则大可放心。李景隆的火器在攻城时确有奇效,但野战却是累赘。不等他布阵完结,我便已冲锋其中,他的火器又怎么能显出威力?”

“北平战后,九江儿确实改变了我对他的看法,我如此布阵,便是认为他也知道自己的火器优势在此战中发挥不了作用。希望他真能认识到这一点,莫要让我失望。”

朱能仍是不放心,再道:“虽则野战,但若李景隆又布下白河那样的古怪雷阵,恐于我军不利。”

朱棣面现赞许之色,道:“这倒说到了紧要之处。哈哈,这便是我要在此处扎营的道理。火器始终离不开一个火字,便是白河那次中了他的诡计,亦是天寒未雨之故,方让他得逞。”

“此次则不同,太师已看过天时,近日必有大雨;一待雨歇,不管他埋下多少火雷,都不过是一包泥水,如何能爆炸?到时我两万铁骑延河南下,他如何能抵挡?”

众将恍然。

此时,哨军报来:“南军北进五十里便扎营,后军仍未出雄县。”

朱棣一怔,随即哈哈笑道:“此乃天意,九江儿还是输在胆怯和寡知啊!他只道是自己谨慎,却不知两军交战,天时亦是极为重要之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