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错天下 > 第四十二章 他却是湘王

错天下 第四十二章 他却是湘王

作者:十三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09:28:49 来源:平板电子书

黄子澄心思极是灵活,早将眼下事看得明白,却不是相信第五安不愿意留在京师,而是断定李景隆怀有一山难容二虎的顾虑。

虽然自己这个远得不能再远的侄子未受皇上重用而略显遗憾,但如此一来,未来女婿则必定更加受皇上青睐。

略略权衡,黄子澄立刻择一取之,说道:“陛下,先前所议之事,曹国公定有安排,定当无虞。至于我侄,臣以为遂他心意为宜。”

朱允炆见黄子澄亦如此说,便不再坚持,只是看着第五安时,仍觉得颇有不舍,道:“既然如此,我便不留义士……日后若是仙缘得尽,可随时来京师。”又唤人前来,给第五安赏金二十。

此时第五安心中已是极度索然,向朱允炆等人一一拜辞,甚至赏金都未能让其心悦起来。

出得皇宫,第五安驻足茫然,不知该去往何处。之前还想着去北平让道衍帮着想想办法,或许能够阻止朱允炆削藩,但现在知道李景隆的心意,便明白纵是真正的神仙也没办法。

也想着去寻古醉等人,继续在沿海杀倭御盗,转念又想着自己那般杀得再多的贼盗,也救不了这边因为打大仗而要死去的更多的人,便觉得没有甚意义。

忽又想着那张苍白的脸、鲜红的血,第五安更觉消沉,漫无目的地向前慢慢行去。

不知多久,第五安忽地一惊,发现自己竟不知不觉出了城。与此同时,四周的安静让第五安再意识到一个极为重要的事情,却是脑中那种古怪的念头与自己的想法似乎不再那么排斥。

先前在皇宫,第五安知道自己所言所为多半是那种念头的表达,但自己却没有一丝想阻止的想法。细细想来,近来自己举物行事,那些古怪念头好像也不再讥笑讽刺,竟似消失不在。

如此甚好!

第五安眼神渐渐变得平静起来,像高山平湖一般,再道:“凡事须得尽力而为,无愧于心,虽然他比我熟悉历史,我却也不能轻易认输,必须再细想一下,瞧着能否有所变数。”

正在此时,身后传来招呼之声,见是两骑翩翩而来。

…………

但凡京师王公大臣,府宅内必有密室。

此实属无奈之举,毕竟早些年锦衣卫太过厉害,简直是无孔不入。不单外人、下人,便是枕边炕头的妻儿,亦有可能是锦衣卫的耳目。

是以,纵无半分谋逆之心,王公大臣亦须得小心翼翼地说话,如此便有了密室这种私谈之所。

此时,前军左都督徐增寿便身处密室,眼前则是爱子徐景昌。

听徐景昌说完,徐增寿沉思半晌,道:“只能这般处置,既不推却,亦不应承。呵呵,燕王既在京师留有有十二支人,却还想你替他看着京师,其心……不好说啊。”

徐景昌道:“据我探得,十二支人尚存十人,且身份低微,自然不可与我相提比论,燕王招我之心倒也可以理解。”

徐增寿道:“宫中亦有支人?”

徐景昌道:“是。”

徐增寿倒吸口气,半晌说道:“支人之事你可有向他人提及?”

徐景昌道:“此事绝密,仅父亲与孩子儿知晓。”

徐增寿面露满意之色,道:“如此甚好。”想想又道:“你为何要留下煦儿?”

徐景昌道:“孩儿自小与煦弟交好,想留他多玩些时日,此是本心。再者,我既未推却燕王之意,便要与之保存情谊,日后若是有变,亦不至显得唐突。”

徐增寿点头道:“不错,煦儿自幼顽劣,与他交好最不易让他人察觉我们意图。既是如此,你且去罢。”

徐景昌低头出得密室,然后唤人牵马出宅。

行出数百步,见着一骑白马噔噔而来,徐景昌纵马上前,笑道:“煦弟果然守时。”

来者朱高煦。

因朱元璋驾崩,朱棣遣三个儿子进京师代自己尽孝心。此时丧期已过,朱高炽、朱高燧二人自是回了北平,独朱高煦受徐景昌之请而暂时未返。

见着与徐景昌半道相遇,朱高煦勒住白马,哈哈笑道:“早在城中呆得难受,既然你约我出城赛马,自然不会误了时辰。”说罢回牵马首,与徐景昌一道缓缓出城。

既出,朱高煦四下打量一番,道:“景昌,赛马必有输赢,须得先说清楚,你输了当如何?”

徐景昌亦自四下打量,口中笑道:“拳脚不如你,赛马却未必是我输……有趣有趣。”

朱高煦笑道:“输赢只与实力有关,却与趣味无涉。”

徐景昌摇摇头,看着前方说道:“有趣的是那个人。”

朱高煦顺眼瞧去,见前方有位蓝衫男子缓缓徐行,道:“他是何人?”

徐景昌道:“第五安。”

…………

见二人翻身下马,第五安微觉意外,抱拳道:“景兄,多日不见。”

徐景昌微微一怔,笑道:“惭愧惭愧,上回却是我没说清楚!第五兄,我名唤景昌,姓却是徐……这位是高阳郡王……”

朱高煦道:“叫我朱高煦便好。”

第五安闻言微怔。

自想起靖难之役后,第五安便刻意回忆有关此役的厉害人物,但后世所知实在甚少,所以除了李景隆、耿炳文这般赫赫有名的大将外,其他人等一时间能够想起的并不多。

但朱高煦是个例外。

后世苏安记得朱棣有个儿子打仗蛮厉害,并且多次在朱棣遇着危险的时候挺身相救,此时听到朱高煦自报姓名,第五安竟然即刻将其对上了号。

只是,眼前这位男子俊朗又开朗,却与后世从野史、电视上认知的朱高煦的形象不太一样。

第五安再度抱拳,道:“原来是高阳郡王,久仰久仰。在下第五安,蜀中人氏。”

朱高煦微笑道:“关外易十三,蜀中第五安。既然有幸遇着第五兄,那必然要切磋一下,不然心有遗憾啊。”

第五安在沿海杀倭御盗大半年,所遇慕名挑战者数不胜数,但挑战者太过平庸,令其失望生烦。此时刚刚恢复平静之心,自然更无相斗之意,于是婉言相拒。

不想朱高煦嘿嘿一笑,忽地踏步而前,直拳扑面,竟是不管第五安愿不愿意已然动起手来。

第五安身形遽然后掠,避得开去。

朱高煦喝彩一声,再度纵身上前。人在空中,拳风已呼呼直出。瞬时卷起无数沙尘,如虎生威。

若是寻常身手,第五安自是避开即可。但朱高煦来势如此,倒让第五安眼前一亮,瞬时生出斗志。手指捏出乾象诀疾射而出,身形不退反上,忽地一脚踹出。

朱高煦但觉头顶一寒,一道森然剑气已然透穿头巾。却又突感腹间一紧,整个人便倒飞回去,重重跌落地上。

徐景昌大吃一惊,赶紧上前扶住朱高煦,本以为他会恼,不想朱高煦披头散发地哈哈大笑,道:“第五兄果然名不虚似,煦佩服之至。”

第五安断定朱高煦身手极不一般,是以脚下用得八成力,万万不想结果竟会如此,心中不免有些后悔,赶紧说道:“在下不分轻重,望郡王恕罪。”

朱高煦笑道:“第五兄若是再叫郡王,那我可真要怪罪!哈哈,我和景昌从来都是以拳头论大小,你也一样,打得过我,你便是哥,叫我煦弟便是。”

第五安为难不语。

徐景昌笑道:“第五兄莫怪,高阳郡王却与其他郡王不同,最是潇洒不羁,气度倒与湘王最是相似。”

朱高煦笑道:“众多叔父里,我亦最服十二叔。不过说到十二叔的气度,倒是与第五兄甚像啊!”

第五安微笑谦辞,却又突然一惊:“湘王?岂非正是朱柏?”

在荆州遇着朱柏时,第五安便隐隐觉得这名字熟悉,但其时尚未记得靖难之役,硬是没想着他到底是谁。

此时听得湘王二字,第五安猛地记着朱元璋那位被火烧死的儿子正是湘王朱柏。脑中想着那日朱柏淡然超尘的笑容,瞬时有些揪心。

目前不知如何避免靖难之役的发生,但如果能够让朱柏免于惨死,或许是自己能够做到且极有意义之事。

念头及此,第五安不顾朱、徐二人挽留,执意离去。

徐景昌望着第五安渐行渐远的身影,似笑非笑道:“有些郡王为了笼络人才也真是煞费苦心,甚至不顾及尊严地被一脚踹翻。唉,他也不想想,如此一来,十五神甲的颜面可被丢尽了。”

朱高煦亦自望着远去的第五安,脸色极是慎重,并未理会徐景昌的揶揄,轻声说道:“一百招内无输赢,若是超出一百招,我必输。”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