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错天下 > 第四十三章 国公有深意

错天下 第四十三章 国公有深意

作者:十三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09:28:49 来源:平板电子书

秋分时节,曹国公府。

令下人从冰窖多取出三块冰砖放在身侧,李景隆方觉得慢慢静下心来。

自与第五安相见,至今已近一月。但每每想到那个熟悉又陌生的人,李景隆心中都会燥热难安、心烦不已。

人生能有几回穿越?世间又有几人能穿越?

既然穿越至此,必然要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这是自己不可动摇的信念,任何人都不能动摇。

自己不仅有国公身份,又得皇上信任,加上三年以来不断地联络文臣,已然具有实现抱负的实力,目前仅仅是差一个契机而已。

这个契机,便是靖难之役。

更确切地说,只需要朱棣开始发动靖难之役,自己便能在皇上和大臣们手足无措、惊慌恐惧,甚至以为再也看不到明天升起的太阳的时候挺身而出、力挽狂澜。

届时,自己必定会一手遮天!

但是,现在却出现这么个人……

李景隆微微叹息:“原来想着能找个和我一起玩把历史的穿越者,不想招来一个败事的家伙。唉,只能怪我自己啊,万万不该去张贴甚天书榜。”转念又道:“哼!只要不是明非,他苏安岂是我的对手?”

值此,下人报高阳郡王来访。

李景隆略略有些意外,旋即嘴角慢慢扬起,暗道:“知已知彼,百战不殆,还是有必要与这娃聊上一聊。”说道:“快请!”自己也迎了出去。

见着朱高煦,李景隆抱拳笑道:“郡王大驾光临,景隆荣幸之至。”

朱高煦笑道:“国公得仙人奇遇,早非常人,感到荣幸的是我啊。”

李景隆笑请朱高煦入厅,沏茶以待,道:“郡王在京师呆了几个月,这却是头回来府中,不知所为何事?”

朱高煦道:“国公这是怪罪我未曾前来拜访啊!哈哈,我不日将回北平,今日正是特意来拜访,此其一。其二,现在朝中大臣多会有仙语者,我听着颇为有趣,却不知他们说得对与不对,倒是想听国公亲口说说,以正视听。”

李景隆暗道:“历史上这个瓜娃子还是有几分蛮力和运气,不然朱棣早就败了。以后打起仗来,我还是要保证他的运气,千万不能让朱棣败得太早。”口中却是连称不敢不敢。

不料朱高煦兴趣颇盛,竟是执意要听。

李景隆只得口中稍顿,飘出一番仙语:“遇到我李九江,真是你个瓜娃子的福气,你还可以神气几年,救你老汉几回。”

朱高煦专心倾听,叹道:“果然奇特!却不知是何意?”

李景隆笑道:“此则是说郡王仪表堂堂、谦谦君子之意。”

朱高煦哈哈一笑,道:“不敢当,不敢当!不过,我听说有位叫第五安的江湖义士竟然也会这般仙语,此事当真?”

李景隆心中一凛,微微生出戒心,暗道:“虽然苏安不是我对手,但他毕竟也知道靖难之役的始末,绝对不能再让他坏了我的好事!”口中说道;“此事确然,那位义士所说仙语则是仙语,但我与他交谈后却知晓他的仙缘浅得很,便好心相劝,让其回蜀中潜心修行。”

朱高煦道:“难得国公如此善举。”

李景隆道:“仙遇奇缘本就少之又少,我能够与那位义士在此相遇实属不易,彼此相惜相顾自然是应该。”

二人哈哈一笑,闲聊开去。过得小半个时辰,朱高煦起身告辞,李景隆强力挽留无果,只好叹息连连送出府。

回至厅内,李景隆回皱眉暗道:“这个苏安始终是个隐患,我须得加快进程才行!”口中喃喃说道:“周王!”

…………

徐景昌把父亲徐增寿请进密室。

徐增寿皱眉道:“可是燕王有甚异动?”

徐景昌摇头道:“与燕王无关,却是孩儿截下一个人,不知如何处置才为妥当,想听父亲意见。”

徐增寿道:“此人是谁?”

徐景昌道:“周王朱橚次子朱有爋。”

徐增寿恍然道:“又是个不成器的东西!为何被你截住?”

徐景道笑道:“孩儿手下例行巡查,发现此人神色异常,便控制下来。孩儿闻得消息后与他见了一面,几杯酒后,他竟暗示孩儿他的父亲周王早有谋反之心。”

徐增寿一惊,道:“此则诛族大罪!”

徐景昌道:“孩儿并不关心此事,孩儿只关心将这消息送给谁……北边还是南边?”

徐增寿沉思道:“周王乃燕王胞弟,若是将消息送给燕王,他必然心怀感激。只是如此一来,我们站队却早了些。”

徐景昌道:“孩儿有一策,不知父亲以为妥否?或许,我们可以将其送给曹国公。”

徐增寿想了想,道:“李景隆最得皇上信任,若是我们把消息交给他,岂非就是站在了南边?我还是那句话:时局不明,静观为宜啊。”

徐景昌道:“父亲,此人近年来与朝中大臣接触甚密,甚至已超出常制,显然其心不小。获此消息,他未必会向皇上禀明实情,此其一。其二,此人多次向父亲示好,我们亦可借此回应一番,多条后路总是好的。”

徐增寿道:“昌儿思虑周全。”

徐景昌道:“尚有其三,去年我们给燕王的信没有送至,正是因为此人察觉午人行踪。也因如此,他似乎对我们有所生疑,此举则可让其完全释疑。”

徐增寿沉思半晌,道:“那便依你的意思。”

看着徐增寿走出密室的背景,徐景昌微微松下口气,暗道:“既然要站队,自然是宜早不宜迟啊。”

…………

朱允炆又惊又喜。

惊者自然是周王朱橚真的欲意谋反,喜者则是自己到底有仙人相助,这一切早早便被曹国公言中。

半晌,朱允炆笑道:“景隆,我早与你讲过,此寝殿内只有表兄弟,没有君臣,你且坐下说话。”

李景隆谢恩坐下,道:“陛下,此乃削藩首例,臣愿亲往。”

朱允炆道:“我正有此意。”想想笑道:“高巍、卓敬等人亦是天真,以为学着汉时推恩之策便可以化解藩王之弊。”

李景隆道:“皇上英明盖世、眼界高远,岂是臣等所能及?”

朱允炆叹道:“削藩,从始自终都不是削不削的问题,而是如何削的问题。便是先生,亦是与我东门相谈后方才明白此理,唯有景隆深得我心,甚慰啊。”忽地一笑,道:“景隆有仙人奇缘,早早说过周王有反心,此果然验应。然则,此时我却想再听一句实话。”

李景隆道:“请陛下明示,臣知无不言。”

朱允炆微微一笑,道:“如此削藩,是否会有人起兵反叛?”

李景隆霍地起身,道:“臣不敢妄言!”

朱允炆笑道:“朕恕你无罪,但言无妨。”

李景隆谢恩,道:“当年遇仙之梦已远,诸多细事我已渐忘,唯起兵反叛一事却记得清楚。所以,我素来主张先削周、代、齐等王,而最后削燕。”

朱允炆直直盯着李景隆,道:“只因胆敢起兵者,唯燕而已?”

李景隆道:“也不尽然,周、代、齐等王虽有反心,却无率先起兵之勇气。若是燕王率先起兵,他们则定会起兵呼应!”

朱允炆若有所思,缓缓说道:“若先削燕王,其必然起兵,届时周、代、齐等起兵呼应,朝廷便须多处用兵。先削周、代等王,则最后只须对面燕王一处!哈哈,景隆深意,便是齐尚书等人亦是不知啊。”

李景隆赶紧谦辞,心中暗道:“你个瓜娃子自以为是,历史上削藩顺序就是这么回事,我肯定不得这么早就打乱历史,不然咋个能稳操胜券?若是按齐泰的办法先削燕王,说不定这难役之役就打不起来了,那我还玩个铲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