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错天下 > 第五十六章 今夜有大事

错天下 第五十六章 今夜有大事

作者:十三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09:28:49 来源:平板电子书

稍倾,李景隆走进书房,笑吟吟地看着书房内那名三十多岁的壮硕汉子,道:“你便是倪谅?”

汉子正是倪谅,任燕王府护卫百户,此番作为朱高炽三人的护卫甲士同行至京师。

倪谅不认识李景隆,但他知道自己是曹国公的人。因为,燕王府护卫指挥史卢振、王府长史葛诚二人均是曹国公的人。

耳中听得这句问话,倪谅立即明白眼前人的身份,赶紧起身作答:“正是。禀国公,我此番冒然前来,却是因卢指挥使遣我……”

“燕王要反?”

李景隆不轻不重地说出一句。

倪谅心中一颤,隐隐升起一丝惧意。

一个身在京师,却能够掌控燕王府护卫指挥使和燕王府长史的国公,让人如何不畏惧?

哪怕他此时身着短衫亵裤。

更让倪谅心生惧意的却是正如卢振和葛诚所说的那般,曹国公竟似真有未卜先知的本事,自己还未细细禀报,他便风轻云淡地说了个正着。

倪谅拭去额头的细汗,低头道:“正是。燕王不朝京师,却是佯称有病。他现在之所以尚未起兵,乃是因为世子三人还在京师,有所顾虑。”

李景隆嘴角噙笑,不再问燕王之事,说道:“你以后便留在国公府内,不必再还北平。”

倪谅应下,又迟疑道:“我若是不回北平,恐会引起燕府怀疑……”

李景隆未作回应,却伸出了左手,笑道:“你且闻闻,可有香气?”

倪谅不知其意,微微前凑,嗅道:“确有奇香,却不知是……”

李景隆忽地收回左手,笑吟吟地说道:“你若回北平,我便要怀疑……”

倪谅暗自一惊,又突然感觉浑身无力,腿下一软便倒在地上。

李景隆看着人事不醒的倪谅,探手从桌上拿起一柄尺许长的匕首,对着其心口扑哧刺下,然后轻拍双手,说道:“一个人做完该做的事,便是死得其所。你如此,葛诚与卢振亦如此。”

同是马前卒,却也有能力大小之分,应当各司其职、各有归宿。

李景隆想了想,放弃让易十三前来的打算,改口唤进近侍胡为,让其处理地上这个死得其所的人,自己转身出去着服。

对着铜镜,李景隆左侧头、右侧头,左转身、右转身,仔仔细细地把自己看了个遍,然后露出满意的笑容,扭胯沉肩、双臂轻摆,歌道:“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

此非得意忘形,乃是踌躇满志。

夜深如此,尚可进皇宫者能有几人?三年谋划,让时局如期发展,除了自己还能有谁?

今日是进宫,来日或许便是唤他人进宫?!

一曲舞罢,李景隆嘴角挂着笑意,施施然出府。

…………

徐辉祖走出徐国公府后仍然有些意外。

新皇登大位以后,他便被升至太子太傅,可谓位高权重。但是深夜被皇上诏见,此时却是头一回。

在皇宫门外遇着胞弟徐增寿,这更让徐辉祖意外。心存疑虑地随宦人至皇上寝殿外后,徐辉祖意外得甚至说不出话来,因为皇上近侍和术竟然将其二人直接带进殿内。

作为朝中重臣,徐辉祖自然知道能够进入皇上寝殿的大臣只有两人,一是黄子澄,二是李景隆。

而进入寝殿后,徐辉祖再度意外,殿内除了皇上和黄、李二人,还有兵部尚书齐泰、附马王宁,以及新近调至京师的翰林侍讲方孝孺老先生。

徐辉祖心中笃定,今夜必有大事。

朱允炆示意徐辉祖、徐增寿二人免礼,说道:“众卿均是朝中重臣,今夜诏至此,却是有一事不得不议。议事则重于一个议字,众卿可畅所欲言,勿拘于礼制。”

众人齐应。

朱允炆看向李景隆,微微点头。李景隆环视一番,沉声道:“燕王要反!”

众人默然。

黄子澄、齐泰被李景隆相约进宫,自然已知此事,且不必多说。王宁、方孝孺和徐辉祖兄弟却各有心事。

方孝孺满腹经纶,惜举试不中,一直于汉中授学,在民间颇有名望。朱允炆登帝位后破格录用,调升韩林侍讲。其虽不如黄、齐那般对朱允炆削藩的志向有着深入了解,但却知道有人造反则必然对皇上不利,不禁隐隐着急。

王宁是附马,更掌后军都督府事,听说燕王要反,立即想着此事必然与自己有着莫大关系,而那燕王又是甚难对付之人,是以暗暗发愁。

徐辉祖系徐达长子,承徐国公爵,又掌中军都督府事。其人英勇有谋,曾从燕王府抓获阿鲁贴木儿,对燕王束下无方早有成见,不禁义愤填膺。

徐增寿则与其长兄所想不同,其虽掌前军都督府事,却早已与燕王交通,只是尚未决定站于哪一方,此时便有紧迫感,暗思着南、北两营各自的利弊。

朱允炆见众人不语,长长叹息一声,道:“我这个叔父当真让我为难,前些日子将他府中的护卫甲士调到关外,实是为他减轻带甲之累,可他却误会我,继而要反我!着实让我心伤啊。”

黄子澄深知圣意,赶紧说道:“陛下万勿伤心,须得保重龙体。既然燕王不明陛下苦心欲反,陛下当以六师监之。汉之七国不可谓不强,然结果如何?虽同时起兵,终不过自取灭亡而已。”

齐泰跟上,道:“黄学士所言甚是。陛下对燕王已是仁至义尽,当无顾虑。燕王若反,无异于蚍蜉撼树。”

徐增寿心下仍自犹豫,于是看向李景隆,迟疑道:“曹国公,燕王与先帝同气,已是位极人臣,其为何要反?可有凭据?”

李景隆笑道:“左都督,燕王反叛已是定数。至于凭据,我已然呈与陛下。”

徐增寿看向朱允炆,见其负手而立,似是没听见一般,只得默然不语。眼中看着朱允炆偏弱的身形,脑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朱棣的彪悍,两相对比,终是暗暗下定决心。

李景隆环视众人相,再道:“陛下深夜诏诸位于此,却是商议如何应对燕王的反举。我以为此事有二议,一则如何遣兵拜将,遏制燕王;二则如何处置燕王世子和两位郡王。

朱允炆面色戚戚,叹道:“本是一家人,为何要兵戎相见?更有那三位堂兄与我自幼情深,如何忍心手足相残?”面色忽地一沉,再道:“然朕为一国之主,当为天下百姓计,绝对不允任何人危及江山社稷、祸害百姓。就算是朕的叔父、堂兄,亦然不可!”

徐辉祖听到朱允炆将我改成朕,知道其意甚坚,于是紧附圣意,说道:“陛下,此危急之时,当速速遣兵北平,并于外围怀柔诸地屯兵,对北平形成里外合夹之势。燕王若是反,则合而歼之;若是不反,亦可震慑北疆残元流寇。”

朱允炆点头,道:“正当如此。众卿以为当遣何人往北平为宜?”

徐辉祖道:“臣以为,广威将军谢贵可当此重任。”

朱允炆略略一想,道:“谢贵随先帝起义,功勋卓著,忠心更是日月可鉴。虽然年事渐高,但不失廉颇之勇,可任北平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之职。”

齐泰紧急思索,道:“臣以为,工部侍郎张昺亦可当此重任。”

朱允炆扬眉道:“张昺?其人才学不凡,尤为擅长管理城务,却可任北平布政使司左布政使之职。”

黄子澄见徐、齐二人先于自己为皇上分忧,不禁心下微急,道:“臣以为,海门卫指挥使张信亦可当此重任。”

朱允炆微微一窒,道:“我记得先生曾提及,此人杀倭甚是英勇,然则倭贼毕竟不成气候,不可与燕王护卫的强悍相提比论……”

李景隆见朱允炆面有犹豫,暗道:“张信可是个关键角色,万万不能少!但是,却不宜由我出面推荐啊。”

正自为难,听得黄子澄再道:“陛下可曾记得微臣那位会说仙语的侄子第五安?”

朱允炆面上喜憾并存,道:“自然记得,可惜第五义士不愿为朝廷所用啊。”

黄子澄笑道:“据愚侄所言,此张信勇猛无敌,比他亦是不弱,确能堪当大用。”

朱允炆恍然而喜,道:“第五义士果然如此说?那……那便令张信出任北平都指挥使司指挥佥事一职罢。”又看向徐辉祖,道:“北平外围诸将,便由太傅定夺。”

徐辉祖领旨应下。

李景隆暗松口气,又恐再生变端,赶紧说道:“陛下,此事既已议妥,则当议如何处置燕王世子朱高炽、高阳郡王朱高煦,以及安阳郡王朱高燧三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