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错天下 > 第五十七章 留质朱高燧

错天下 第五十七章 留质朱高燧

作者:十三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09:28:49 来源:平板电子书

王宁、方孝孺二人在荐将一事上没能献策,正自暗恼,听得李景隆如此一说,便赶紧附应。

王宁到底不愿真与朱棣反目,便直言应当放世子三人回北平,或许可令燕王感恩朝廷而放弃谋反之念。方孝孺则认为虎毒不食子,倘若以世子三人为质,则燕王必定不敢起兵反叛。

二人言论立即让寝殿众人分持两种意见。黄子澄、徐增寿力助王宁,徐辉祖、齐泰则帮腔方孝孺。

朱允炆一心想着削减朱棣,又早已从李景隆处得知其必反,实已倾向将朱高炽三人扣押在京师。但见黄子澄三人执意要放还,却不好当即拂了三人的面子,便看向李景隆,道:“景隆,以你之见当如何?”

李景隆自王、方二人说话伊始便开始琢磨:“历史上朱高炽三人都被放回去了,实在是一步臭棋。当然,这步臭棋对我的计划来说却是必不可少的妙着,不然朱棣敢不敢反还真说不定......”

见朱允炆问自己,李景隆沉思道:“臣以为,可将世子和高阳郡王放回北平,却把安阳郡王留在京师为质。”

朱高炽会成功守卫北平,朱高煦会屡次救朱棣。李景隆深知这些历史,所以在他计划中,这二人均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棋子。

倒是朱高燧不同,历史上这人在靖难之役中的记载不多,可以算个跑龙套的。虽然如此,但他毕竟是朱棣的儿子,若不是仅仅将其留质,而是侍机杀之,则极有可能让朱棣反得更彻底一些。

无论如何,靖难之役必须打起来!

本着这个原则,尽管李景隆知道自己这话实在没有多少说服力,但他还是决定试上一试。

不出意外,李景隆话音一落,便见徐辉祖皱眉道:“不可!我这三个外甥当中,高阳郡王朱高煦最为勇猛彪悍,其性乖逆,不仅不忠于皇上,恐怕连我那个妹夫亦约束不住,将来一定会成为大患,切不可放虎归山。”

李景隆微微一笑,并未予以反驳。在他的计划中,拢络徐辉祖这样手握兵权的大臣也是重要的一环,实在没必要现在争个面红耳赤。于是,他侧过首去,看着黄子澄。

黄子澄心下会意,道:“魏国公久经战略,自然韬谋过人。不过,呵呵,魏国公却忘了此战毕竟与往日诸战不同。自先帝起兵至今,无论是蒙元还是方国珍等流寇,亦或是地方蛮夷、海外倭贼,此皆为异族外人。然……燕王是何人?”

见众人专注聆听,黄子澄措辞再道:“其乃亲王,乃是先帝的儿子!世子三人又是何人?乃皇上的同姓兄弟。此皆家人也,断不可同样施之对付外邦蛮寇之策。”

方孝孺认同留世子三人为质,却是想着如此可让燕王投鼠忌器而放弃反叛,亦是不忍战乱之心,听着黄子澄之言便大为赞同,道:“自古战而胜者,皆民心所向者。若是放回世子三人,天下人莫不为皇上仁心所感动,此为良策。”

朱允炆初闻李景隆之语,尚有些失望,此时听得黄、方二人之言,却又觉得颇为有理,暗道:“得民心者得天下,此言不假。然而放他三人回去,我又觉得颇有不甘……..倒还是景隆所虑周全…….”

念头及此,朱允炆道:“黄先生与方侍讲之言甚是有理,然则燕王反则是反,必须施以薄惩,且按曹国公之策,将安阳郡王留质京师。”

黄子澄、王宁、徐增寿三人放世子三人回北平的意见虽是统一,却是各怀心思,听闻朱允炆此言均无异议。齐泰、方孝孺所思亦不完全一样,但儒学思想装满脑子的人最喜遇事打个折衷,亦觉得此策可行。

独徐辉祖终觉得不妥,但见朱允炆已然定论,只好服从圣意,说道:“世子三人皆在我府中,臣定将安阳郡王留下。”

…………

夜深,月明。

徐妙锦心神合一,在花树间长袖飞舞。身形渐渐加快,到最后便只能看到一团清光,像是一团被扭曲的月华。

足足过得半个时辰,徐妙锦方吐气收功,一边轻拭额头的细汗,一边望着那轮清月,暗道:“须得日日炼功,方对得起师父…….我怎配称他师父?他老人家不过是机缘巧合指点我一招半式罢......”

闻得侧门响动,徐妙锦凝睛而视,稍倾,见一位男子进来,便上前道:“高煦,今日回来怎地如此晚?”

男子正是朱高煦,闻言与徐妙锦见礼,道:“明日便要离开北平,今夜与几位好友叙别,误了时辰。三姨怎地也未歇息?”

故魏国公徐达育四子四女,长子徐辉祖、次子徐膺绪、三子徐添福、四子徐增寿。长女徐妙云序二,已嫁燕王妃;次女徐妙清序四,已嫁代王妃。徐妙锦为三女,另有四女徐妙华,均待字闺中。

徐妙锦生性淡泊,却最慕大姐徐妙云不让须眉的英气,对其三个孩儿亦是喜欢。尤其是眼前朱高煦,幼时虽顽劣不堪,近几年却猛地醒了事。按年纪算来还比自己大上两岁,但每见着自己,他都会依礼尊长。

是以,每见着朱高煦三人,尚待闺中的妙龄女子徐妙锦总会不自觉地矜持于长辈身份,同时不经意地老气横秋起来,撒去疼爱一片。

闻得朱高煦明日将还北平,徐妙锦自是少不得一番叮嘱,顺代向大姐捎去问候。待朱高煦辞去,方才徐徐向闺房踱去。

却又听得大门响动,徐妙锦驻足而视,见大哥徐辉祖向朱高煦三人所居的别院匆匆走去,身后尾随着数十名护卫甲士。

徐妙锦心中见疑,快步前去,道:“大哥,此时夜深,你去别院做甚?”

所谓长兄如父,徐辉祖对两位尚未出阁的妹妹看似严厉,心下却极是疼爱,闻言不忍相瞒,说道:“皇上有旨,世子和高阳郡王明日可还北平,但安阳郡王却须留在京师。”

徐妙锦娥眉微蹙,道:“为何要将高燧留下?”

徐辉祖道:“妹妹,此乃国事,你莫打听。”

徐妙锦闪身徐辉祖身前,道:“高燧亦是大姐的孩儿,我自然要打听清楚。”

徐辉祖有些无奈,但兄妹亲情终究轻于君臣大义,于是脸色一沉,绕过徐妙锦大步而去。

徐妙锦略略一顿,快步跟上前去。

…………

朱高煦回到房中并未立即歇息,而是静静地站了一会。忽地又转身出门,将十数随行的护卫甲士唤起,道:“倪谅去了哪里?”

十数甲士面面相觑,纷道不知。

朱高煦不作犹豫,回身将朱高炽、朱高燧唤起。三人刚在院中碰齐,便听得脚步窸窣,数十人快步进得院中。

朱高煦迎上前去,道:“大舅深夜前来,所为何事?”

徐辉祖站定,道:“煦儿,你与炽儿且去歇息,燧儿随我走一趟。”

朱高燧忽被唤起,尚有些迷糊,口中问道:“大舅,你要带我去何处?”脚下已然歪歪斜斜走上前来。

朱高煦一把拽住朱高燧,笑道:“请大舅与我说清楚些,却是去哪里?否则我定不会让三弟前去。因为……我但心他年幼无知,坏了大舅的正事。”

徐辉祖面色一沉,道:“去哪里你不用知道,你只需知道此乃皇上旨意便好!高阳郡王,你莫非想抗旨?”

朱高煦不语,却也未松开朱高燧。

徐辉祖厉喝一声:“拿下!”

话音一落,身后数十甲士噌地拔出刀来,寒光一片。

徐妙锦急上前道:“大哥,此时夜深,有什么事总得待明日再说罢?”

见着眼前一片刀光,朱高燧终于清醒,纵然不知道发生何事,总归猜到于自己不利,赶紧哀求道:“三姨救我!”

徐妙锦心头一紧,暗道:“不知高燧犯了何事,须得向清楚再行定夺。”说道:“大哥,若是你执意将高燧带走,便将我一并带上。否则,日后我再无颜面见大姐。”

徐辉祖听得徐妙锦语气甚坚,心中犹豫:“妹妹自小淡然无求,但认准一事却又倔强非常…….既然已通令锦衣卫宋忠,便且等他来带人走罢。”叹道:“那便听你之言,明日再说罢。”

徐妙锦自然知道自己这位大哥的性情,如此应了自己已是十分为难,是以听着他下令将高燧三人锁进一房、将燕府随行甲士锁至另一房后亦不再言语,只想着随后赶紧向他问问清楚,朱高燧到底犯了何事。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