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仙侠玄幻 > 我在六朝传道 > 第七百七十七章 最是不能算人心

我在六朝传道 第七百七十七章 最是不能算人心

作者:日日生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04 20:32:34 来源:小说旗

清晨,正经门。

冬日的冷风有些刺骨,门中弟子却还大多长袖飘飘,穿的十分单薄。

修道之人,自然不畏惧严寒酷暑,不过有一个人例外。

薛蟠把自己裹得厚厚的,加上他本来就有些臃肿的身子,如今更是像极了弥勒。

他看着李渔,目光有些嫌弃,托着长腔问道:“你昨儿个回来,今天我妹妹就没那金光了”

李渔压低了声音,笑着说道:“我昨晚在你家睡得。”

薛蟠撇了撇嘴,没有说话,人间郎才女貌情投意合,自己这个大舅哥也没有理由反对。

“喂,我说,我可要走了。这段时间你要看觑着宗门一点,谨防宵小来偷袭。”李渔丢给他一个果子,大声说道。

薛蟠赶紧点头,生怕那李渔让他也跟去,只要能留在这里,他都是愿意的。

过了一小会,他才想起一个重要的问题,“我能行么”

“你打不过的话就去找宝钗。”

薛蟠笑道:“得了吧,她还不如我呢。”

自小到大,薛蟠总算有超过妹妹的一天了,那就是修为上。

薛蟠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修炼途径,可以说是扬眉吐气,一下子成为宗门里名副其实的长老。

虽然不知道实战如何,修为境界那是真的高...

李渔笑道:“你知道啥,她现在已经是佛了...”

青木诀让薛宝钗也得到了弥勒的部分佛法,修为已经突飞猛进。

虽然不如李渔得到的好处多,但是也可以说是今非昔比。金光消失以后,她也离开了鹿儿巷,重新来到宗门。

此时,多半正带着香菱和几个丫鬟收拾自己房间呢,宝钗和黛玉一样,都是对自己住处的要求很高的,必须相当干净才行。

交代完宗门的事情之后,李渔也有些想笑,自己的宗门竟然有一天会托薛蟠照顾...

当初自己建立宗门的时候,可完全没有想到。

果然是世事无常啊。

想到这里,李渔觉得有些不太稳妥,便转道来到隔壁的新相国寺。

这些日子以来,正经门不断扩建,已经快把新相国寺给围起来了。

好在新相国寺的僧人也不在意,尤其是鲁智深,他有时候甚至经常把自己当成正经门的人。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不过这里面还住着一个厉害人物,那便是宋江和他的弟兄。

自从晁盖死了之后,梁山的弟兄大多跟着宋江厮混,整日里喝的醉醺醺的,在新相国寺打拳练腿、舞枪弄棒。

李渔进来之后,很快就被人看到,路边的好汉纷纷上前打着招呼。

他们对李渔的印象还不错,毕竟李渔提供了一个这么好的环境。

在一颗大树下,坐着一个壮汉,他没有和其他人一样喝的酒气冲天,而是抱着一把刀在那冥想。

听到众人的声音,他也抬眼看了一下,然后抱着刀拱手笑道:“道长。”

李渔认得这是石秀,也知道这人挺厉害的,他十分客气地回礼,问道:“公明哥哥呢”

“据说带着小乙和铁牛去山下吃酒了。”

李渔一听,便说道:“等他回来了,你帮我带句话,就说我要出去一段时间,想请他和诸位帮忙,看觑着点宗门。”

石秀还是很靠谱的,李渔对他很是信任。这个人的能力在梁山也是排的上字号的,你先别管他本事怎么样,反正安排他去做的事,很少有做不成的,不管多难。

跟他的名字一样,每次他都完成的很秀。就如同他的名字一样,石者,坚也;秀者,美也;石之美者,玉也。

石头是很普通的东西,石秀也是一个出身普通的平民百姓,甚至有点凄惨。但是他不认命,贫寒低微,穷途末路,流落异乡,但君子固穷,独善其身,甘于依靠自己诚实的劳动,卖柴度日。

面对陌生之人戴宗、杨林的相问,也“既蒙拜识,当以实告”,如实述说自己的身世,不避寒微,坦荡磊落。

与杨雄结义后,不论是对杨雄还是对潘巧云,推金山,倒玉柱,拜上四拜,敬之如亲兄亲嫂,循以人伦。日后淫1荡成性的潘巧云,背地里对他说风话挑逗勾引,他“以亲嫂嫂一般相待”,不为所动,俨然君子气概。

特别是当梁山泊打破祝家庄,在宋江吴用商议要洗荡祝家庄村坊不留一家的紧要关头,独他一人挺身禀劝:“这钟离老人仁德之人,指路之力,救济大恩,也有此等善心良民在内,亦不可屈坏了这等好人。”一席话救下这祝家庄一二万人家性命。

在那个视人命如草芥,动辄杀人满门的梁山,这也是一个难得可贵的平凡英雄。

石秀点头道:“道长尽管放心,我必然把话带到。”

李渔想要离开,但是又很快转过身来,对石秀说道:“我看你在这冥想,似乎是遇到了什么瓶颈,不如说出来,我看看能不能帮一帮你。”

有李渔这种陆地神仙指点,那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石秀自然不肯错过。他自己不会主动开口,但是李渔说了,他也不会硬撑着拒绝。

“道长若是肯指点一二,石秀感激不尽。”

说罢,他便将自己修炼的疑惑和盘托出,李渔听完之后微微一笑,倒不是他遇到了多难的瓶颈,而是石秀修炼的功法十分普通,不知道他从哪弄到的,根本就是被他练到头了。

李渔伸手到他跟前,在石秀的额头上轻轻一点,石秀浑身一颤,感觉到一种玄妙的感觉,自己的脑子里突然多了一些东西,这让他十分疑惑。

李渔说道:“我已传授你九阳神功,你可以继续在树下打坐冥想,若是能参悟这个功法,胜过你现在练的百倍。”

石秀弯腰抱拳,道:“道长大恩,石秀铭感五内,若有差遣,万死不辞!”

“我帮人从不是要你们感激涕零,为我卖命,咱们以后依然兄弟相称,不必过多客套。”

说完之后,李渔的身影便倏地消失了,石秀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情,盘腿坐在树下,开始冥想起来。

----

半空中李渔和张三丰并肩而行,脚下的城池已经从大宋的换位大明的。

张三丰笑着问道:“师父,你们在西牛贺洲的最后一战,到底是怎么回事”

李渔被这句话问道懵了一下,陷入到不久前的回忆中。

最后一战,攻下大雷音寺,各方都有得有失。但是唯独蜀国是赚麻了,还没有付出什么东西。

灵山诸佛只是遁逃了,但是他们去了哪里,至今依然没有音讯。

蜀国并不是很在意这个,诸葛亮明显利用了金蝉子和玄奘,他们本来以为和蜀国是相互利用,但是最后时刻诸葛亮放水,让蜀国在不费一兵一卒的情况下,顺利地赶走了西牛贺洲的实际掌控者。

而西天诸佛的成功遁逃,让金蝉子和玄奘不得不继续和他们对抗,从而让这两方势力都不会腾出手来和蜀国争夺西牛贺洲。

一个佛的大陆,就这样被诸葛亮尽收。

他把事情详尽地跟张三丰解释了一遍。

张三丰听完之后,默然不语,过了一会才开口说道:“师父,你觉的诸葛亮此举如何”

“这个人太会算了,连金蝉子和玄奘都玩不过他。”

张三丰摇头道:“徒弟觉得这样未必好。”

“哦”

张三丰正色道:“算计人心者,到了如此地步,难免会被人心反噬。这世上最难以捉摸的就是人心,它反复无常,没有人能够一直把握的准。”

“欲成就大事,该像师父一样,不去算计个人的心思,而是坦诚待人,没件事都竭尽全力,顺其自然。”

李渔笑了一声,没有回答,这种事不好说的。张三丰只是个修士,他根本不用去考虑六朝的天下大势,所以才能如此洒脱。

诸葛亮可以么

够呛啊

不过徒弟有这种想法,自然是好的,李渔鼓励道:“你只要能一直坚持这种想法,便可以战胜修行路上的所有难关。修行,就是跟自己比较,不断超过原本的自己,就能一直向前。”

师徒两个一边交流心得,一边赶路,旅程倒也不显得无聊,很快就到了燕京城。

两人都是十分投入,聊得很入神,猛地抬头才见暮色苍茫,前方高大庄严的城门已在眼前。

燕京和汴梁又有不同,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十分注重尊卑等级,整个城池虽然房屋鳞立,行人如炽,可是除了远远近近的一些酒楼、以及远处勋臣功将们的府邸,所有的房屋几乎没有超过两丈高的,眺目望去,远处一片日光余晖处那片金碧辉煌的建筑自然便是皇城了。

“今天时辰不早了,要不要明天一早再面圣”张三丰问道。

李渔在西牛贺洲这些日子,跟蜀国人待久了,习惯了今日事今日毕,他摆了摆手道:“现在就去,咱们连夜去东瀛,我都迫不及待要看一看东瀛到底是有什么魑魅魍魉了。”

两人来到皇城处,报上了性命字号,很快就有一队人马从宫中出来。前边是执仪仗的大汉将军,后边黄罗伞盖下有个步辇,由八个太监抬着向这边走来。

张三丰咋舌道:“皇帝亲自来了”

他虽然知道自己师父在哪都很有面子,但还是没有料到来到大明,皇帝会亲自出来迎接。

果然,人群中簇拥着朱标,他看到李渔之后大笑道:“正经道长别来无恙”

李渔微微一拱手,道:“岂敢有劳陛下亲至。”

“道长乃是我大明贵客,若是没有道长,朕真不敢去想这江山会被折腾什么样子。”

李渔摆手道:“那都是陛下洪福齐天,贫道岂敢贪功。”

两人一边客气,一边往里走,朱标亲自给他带路,穿过一道道宫门,很快来到一个大殿。

众人落座之后,朱标问道:“听说道长在西牛贺洲,与蜀兵一道西征,如今归来莫不是那边的战事已经结束了”

李渔点了点头,道:“基本上算是打完了,剩下些残敌,贫道留在那也没有多大用处,便回来了。”

朱标拍手道:“西牛贺洲素来是妖魔横行,百姓苦不堪言,蜀国西征之后,相信在蜀国君臣的治理下,也能让那里的蛮民享受中原礼仪的教化。此乃功德无量的好事,道长你也有一份功劳。”

李渔呵呵一笑,道:“我不过是尽些微薄之力,说出来惹人嗤笑。”

朱标试探性地问道:“道长这次来燕京”

李渔笑道:“听闻陛下正在攻打东瀛,谅那倭人弹丸之地,竟敢不停犯边,倭寇横行东南,荼毒当地百姓。我等修道之人,岂可坐视不理,故而特来请命,愿意出手助陛下和大明一臂之力。”

朱标听完大喜,笑道:“实不相瞒,朕为此事日夜忧愁,若是有道长和令徒相助,则可高枕无忧矣。”

“道长果然是急人之所急,听说你们汴梁有一个及时雨,我看这外号让给道长也不为过。”

李渔哈哈一笑,张三丰也忍不住轻笑起来。

“宋公明是我生死弟兄,这外号我就不跟他抢了。换成是旁人,陛下开了金口,我说什么也要去跟他抢过来自己用了。”

朱标派人招于谦和徐辉祖进宫,在殿内设宴,宾主尽欢,很快天色已晚。

李渔起身道:“时辰不早了,我们即刻便要动身,去往那海外之岛东瀛。陛下,两位大人,咱们后会有期。”

于谦道:“我们当在燕京,静候捷报。”

李渔看了一眼君臣三个,突然话锋一转,说道:“燕京不是个设宴的好地方,听说金陵酒菜十分可口,不如我们回来之后,前去金陵痛饮。”

朱标早就有迁都之意,一直派人去做准备工作,但是因为要征伐东瀛,所以才暂时搁置下来。

听了这话,君臣三个都知道他是话里有话,看来李渔不但要帮忙打东瀛,他也要帮忙肃清金陵的那些豪绅了。

徐辉祖似笑非笑,沉声道:“道长乃是大明的贵客,想要在哪里吃,就可以在哪里吃,金陵自然也不例外。”

“好,那我们就说好了,打完仗之后,我可直接去金陵。”

“朕也想去孝陵看看了...”

70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