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1978合成系文豪 > 第375章 讨厌陈晓旭

1978合成系文豪 第375章 讨厌陈晓旭

作者:好想吃薯片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1 10:22: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克里登的快乐没有维持多久。

因为他很快就发现,这篇《饥饿游戏》的居然是一个中国人写的。

随信附带的材料里,有作者对自己的介绍:

江弦,男,已婚,中国人,职业作家,性格开朗,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集体荣誉意识,踏实肯干,虚心好学,有一定的“抗压”能力.

“what?”

克里登懵了。

他又把《饥饿游戏》的稿子揪过来,看着其字里行间完全地地道道的美国味儿。

你特么告诉我这是一个中国人写出来的?!

在科幻界有一个共识,那就是英语的科幻作家,像是美国、英国、加拿大、澳洲这些国家,在世界科幻界占压倒性优势。

然而这个江弦,不是美国人,也不是这些任何一个国家的人,而是根红苗正的中国人。

这就让克里登感到一阵不可思议。

能在直播这个东西上拓展出那么多的想象,中国的直播行业得有多先进啊?

克里登惊叹一阵,随后决定推荐这本入围这次科幻的征文比赛。

虽然在以前50-60年代,大部分科幻迷都认为只有宇宙飞船、外星人和太空歌剧才称得上是科幻。

但是到了现在,80年代的科幻边界已经彻底放开,没有严格意义上对科幻二字的束缚,今年的科幻界大奖雨果奖甚至颁给了一本写精灵的。

虽然《饥饿游戏》融入了一些反乌托邦和后启示录的风格。

在科幻方面看起来不是那么硬核,没有战争、肌肉和星舰元素。

但它的确能被划分进科幻的类别中去。

威廉.莫里斯并不想放弃江弦的生意。

在美国,但凡有头有脸的人物,都有对经纪人的需要。

所以威廉.莫里斯坚信能够签下江弦的合同。

刚在纽约和李安签约的马歇尔临危受命,从纽约又匆忙赶往爱荷华市拜访江弦。

“我不需要什么经纪人,也能打理好我自己的事情。”

江弦一点也不客气:“经纪人就是一帮吸血鬼,别再来找我了,你们公司的任何人都别来,我还忙着给米高梅写剧本。”

“不好意思,先生。”

马歇尔没想到江弦态度这么坚决,但还是试着问道:“您说要写剧本,难道是米高梅买下了《漂流者》的版权?”

江弦摇摇头。

“并不是,是别的。”

“别的?”

马歇尔回想了一下,马上回忆起,米高梅最近公布,他们要翻拍string的两部。

马歇尔再仔细一想。

string是一名中国作家。

江弦是一名中国作家。

“.”

马歇尔看着眼前的江弦,脑海中忽然产生出一个非常大胆的猜想。

但如果真是那样.

太吓人了!

马歇尔深吸一口气。

这意味着一个中国作家有着足足三篇在美国畅销,而且是以一个非常短暂的时间统治了美国文坛!

“先生,在走之前还是有最后一些话想说。”

马歇尔不死心道:“据我所知您是参加了‘国际写作计划’来到美国,在‘写作计划’结束以后,还是会回到自己的国家,但您在美国的、稿酬、版税.这些都需要有人来替您打理,而我们威廉.莫里斯就是替客户做这种事情的,我们的业务能力一定是世界一流,这是我的名片,希望您再考虑考虑。”

“.”

江弦没有说话,接过马歇尔的名片看了一眼,在马歇尔即将出门前,他喊住他。

“马歇尔,能不能帮我找几个会写剧本的人?”

马歇尔回过头来。

“什么?先生?”

“我准备找个人合写剧本,但是我在美国又不认识什么编剧。”

听了江弦的话,马歇尔很快变得激动:“先生,我认识很多攻读电影的人才,我可以帮你介绍,我保证有人会让你满意。”

江弦虽然很讨厌经纪人,不过马歇尔最后那番话说服了他,离开美国以后,他的确需要有人帮他打理美国的事情,花一点佣金给威廉.莫里斯能解决他很多的麻烦事情。

难怪会有经纪人这个行当。

江弦不得不感叹,这真是存在即合理。

马歇尔又坐下来,和江弦聊了下剧本的事情,很快发现事情真如他猜测的一样。

江弦就是string!

“老天,你的所有作品都摆在我的床头。”马歇尔一脸兴奋道。

江弦严肃道:“马歇尔,有一点我要说明,我还不想公开我的两个笔名,你懂我意思么?”

“哦,当然。”

马歇尔认真的说,“客户的**就是我们的**,我们会尽最大可能保护客户的秘密。”

“我们还是谈刚才的事情吧。”江弦说,“我需要几个非常有才华的编剧人才来和我合作完成《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和《月亮与六便士》的剧本。”

“编剧人才.”

马歇尔想了想,“之前我在纽约接触过一个纽约大学的学生,他的学生片很有名气,很多电影人都称赞过,如果你不介意,我可以让他把他写过的一些剧本拿给你看看。

哦对了,和你一样也是一名中国人,叫李安。”

江弦看一眼马歇尔。

“他也是你的客户?”

“是的。”

“.”

江弦顿时非常想更换一名经纪人。

不过马歇尔的提议又让他很感兴趣。

李安。

相比于其他寂寂无名的编剧,如果是李安的名字和他的名字一起出现在电影编剧一栏上,那以后再看这些电影,也不会显得太掉份儿。

“马歇尔,他的剧本就不用拿给我看了,你去问问这个李安,看他是否愿意接下这个活儿。”

马歇尔点头,赶紧和李安联系。

李安正和妻子谈论着让她搬来纽约的事情,两个人正争执,他接到马歇尔的电话。

李安现在主要做的就是发展剧本的工作,手里写过很多剧本,光是自己写的,找美国编剧润饰的剧本就有好几个,别人的剧本,请他以导演身份改写的,也有几个,还有自己的构想,找美国作家写的。

他的剧本很多人吹捧。

甚至好莱坞很多公司的人也夸奖过。

但就是没人付费。

美国太卷了。

据说平均一个本子从初稿到开拍要缠斗五年,那还是指千万分之一顺利拍成的剧本。

电影这一行,形势比人强。

李安临近毕业,正是最迷茫的时刻,他的很多同学都找到了工作,像是剧务、剪接或制作。

但他的一个老师讲过,如果你想当上导演,想做出点成绩来,那你必须持续的写剧本,那些选择打工的人很难再往导演方面发展。

但他也听说过一个学长,当时因学生片红极一时,人又高又帅、口才又好,片子艺术性强,但至今仍无机会拍片。

他又觉得前路迷茫,又很怕自己像闽南语歌《烧肉粽》歌词里所唱的:“自悲自叹歹命人,父母本来真疼惜,让我读过几年书,毕业之后头路无,暂时来卖烧肉粽”

自怨自艾,久而久之竟不知不觉地就叫卖了一辈子的“来呷烧肉粽”。

这时候,马歇尔的这一通电话,真犹如仙乐在耳,让李安幸福到一阵眩晕。

“李安,你听到我的话了么?”

电话中传来马歇尔失真的声音,李安回过头来,刚刚一个晃神的功夫,之前的迷茫和纠结不断浮现在脑海,让他心绪难以自持。

“马歇尔,我在听,我听见了!”

“这件事你一定要重视起来,string凭借《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和《月亮和六便士》在美国名声大噪,但他不熟悉美国,没有太多人脉,这才有了你的机会。

李,这样一个已经成名的作家和你合作创作剧本的机会千载难逢,你一定要好好把握住。

如果这个电影真的成名,那你将来在美国一定会得到更多的机会。

这件事不仅是对你的职业生涯有着重要意义,更可以改变你的人生。”

李安听着马歇尔的话,幸福的两眼都忍不住含起热泪,“我知道了,马歇尔,谢谢你,我一定会好好写的。”

马歇尔在电话里笑了起来。

“李,你没什么要谢我的,如果要谢,你真正要谢的人是string才对,没有他,你也不会得到这次机会。”

string。

听着这个名字,李安感到一阵幸福和美好。

虽然素未谋面,但这个人在他心目中和上帝也没太大区别。

这个人倾听到了他的呼喊,然后指引着他走出眼前的困境。

这是恩人呐!

“马歇尔,你和string两个人我都要好好感谢!”李安语无伦次道,“你们对我的帮助我永远都不会忘记。”

“接下来就把精力全都放在剧本上吧,李。”

马歇尔叮嘱说,“好好把握这次机会,这是对我和string最大的回报。”

“一定、一定。”

挂断电话,李安一脸幸福的坐在沙发上,浮想联翩,从《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和《月亮与六便士》这两部电影大爆,到电影人对他感兴趣,到他走向好莱坞,成为世界级大导。

嗯,到时候一定会有记者来采访自己,他一定要娓娓道来,将当年这段往事分享出去。

“某种意义上讲,string成就了我。”

“没有他,我不会那么顺利的踏上电影这条道路。”

人在美国,江弦也没有放松对国内的关注。

比较便利的是,爱荷华大学的图书馆就有《人民X报》。

不过时间比较远,最新的日期还是八月二十六日,倒是香港《明报》时间更近,嗯,港币价格又跌了。

江弦捧着《人民X报》看了会新闻,都是什么“安徽几个农民炸鱼毒死多少多少鱼苗”“上海破获多少多少地下客店”.

他看的正乏味。

忽然看到一条“香港电视《霍元甲》再掀功夫热潮”

由香港丽的电视出品,徐小明执导的《霍元甲》,已经被引入中国大陆,并在央视播出了。

“这部港剧《霍元甲》宛如一缕春风,迅速拂过了内地的大江南北,引起巨大轰动,引发了收视热潮”

又过了没几天,江弦收着大冯从天津寄来的信件。

大冯都快乐疯了。

他说自己现在不管走到哪儿,都能听着人们口中哼唱“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仿佛整个天津都被《霍元甲》这电视剧席卷了。

冯骥才说自己这个原著的半位作者,脸上也跟着沾光了,在信里一个劲儿的感叹,自己这些年写了那么多本,现在看来,名气加起来也比不过这半本《霍元甲》。

总而言之,不管是《霍元甲》这部几年前在香港热播的电视剧,还是江弦作词填写的歌曲《万里长城永不倒》,一剧一歌,在国内都彻底的火了。

原本国内由《少林寺》带动起来的功夫潮就够热烈了。

“离家出走去少林寺,结果被父母抓回家来”的案例比比皆是。

也有成功的,像是有个叫王宝强的小孩,看了《少林寺》以后,点燃了心里熊熊的武术梦想之火,怀里揣着几个馒头就上少林寺拜师了。

如今《霍元甲》在国内这么一播,国内的功夫热又“火上浇油”,变得更加热烈。

要知道国内这几年如今正在积极加强对武术运动的重视。

连那位老人都亲笔写下四个字:

“太极拳好!”

江弦这一部电影一部剧,算是点燃人民群众的“尚武”热潮的两大勺热油。

这叫啥?这就叫上策下力!

江弦出的还是大力!

他一琢磨。

说他是中国武术的“执牛耳者”也不过分啊!

“江珂被选去拍《红楼梦》了!”饶月梅兴高采烈的跟江弦他们分享。

高兴地不行,也欣慰的不行。

养了那么多年都快养废了的小号,一下子支棱起来了,都去拍《红楼梦》了。

“这孩子真有出息。”

茹志鹃听了以后说,“那可是《红楼梦》啊!”

“对啊,那可是《红楼梦》啊!”

“这可真是给祖上争光啊!”

王安忆和朱母也加入讨论。

客厅里顿时一阵喧嚣。

“妈,我看看江珂的信。”

江弦拿过江珂的来信看了一眼。

信里她先是说了自己进入《红楼梦》演员培训的事情,先是说自己如何被导演看中,然后又分享在培训班的日常,说自己特讨厌有个叫陈晓旭的,那姐们嘴损,特气人。

讲完这些,江珂又说自己如何如何记挂在美国的他们,如何如何思念她哥,最后感叹,也不知道美利坚有什么新鲜的东西,要是她亲爱的哥哥能带回给她看看就好了。

这明里暗里提醒江弦记得给她带礼物,看的江弦也是哭笑不得。

“江珂写什么了?”朱琳抱着肚子凑过来。

“你看看吧。”江弦把信给她。

朱琳接过信件,刚拿着没看几眼,突然拧着眉头,神情痛苦。

“咝。”

“哎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