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长河锁浪 > 第六章 流速异常

长河锁浪 第六章 流速异常

作者:奕辰辰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1 10:26:13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二天清晨,天边才刚刚泛起鱼肚白,张志成就已起身,简单洗漱后,便开始检查今天所需的勘测设备。

一切准备停当,他和李工便带着队员们朝着河畔进发。到达选定的勘测点,众人各司其职,迅速展开工作。李工果断地发出指令:“先测流速。”

流速的精准测量对于整个水利工程的规划意义非凡,它直接关联着河水的冲击力大小、携沙量的多寡,是后续各项决策的关键依据。

张志成来到设备箱前,动作熟练地开启箱锁,从中小心翼翼地捧出旋桨式流速仪。他的双手很是粗糙,却在摆弄仪器时展现出非凡的灵巧。解开缠绕的绳索后,逐片审视旋桨叶片,手指轻轻滑过边缘,感知其平整度,又侧头仔细查看有无细微瑕疵:“这叶片绝不能有丁点儿差错,不然数据可就全乱套了。”

确认无误后,他稳稳地拿起流速仪,另一只手取过测杆,将流速仪的固定夹精准对准测杆顶端,用力拧紧螺丝,使其牢牢固定。接着,他与测量员分站在测杆两侧,双手紧紧握住,缓缓下蹲,动作协调一致,将测杆一点点插入河中。期间两人时刻留意测杆的垂直度与稳定性,双眼紧盯测杆与河面的交汇点,直至测杆稳稳扎根于预定位置,确保流速仪能与水流充分接触,且不受河底杂物干扰。

测量员身体微微前倾,双眼紧盯着流速仪上的计数器,全神贯注,大气都不敢出。张志成则从口袋中掏出秒表,拇指轻按归零键,随后高高举起右手,神色凝重地说道:“100秒,准备计时!”

言罢,他迅速按下秒表,清脆的滴答声瞬间打破河畔的寂静。两人都目不转睛地盯着计数器,呼吸都变得极为轻微,生怕错过任何一次计数。

规定时间一到,记录员大声报出旋桨转动圈数:“152!”快速在本子上记录数据,同时心中默套公式,片刻后得出流速数值为 0.37米每秒。这 0.37米每秒的流速意味着,在单位时间内,河水每经过一平方米的横截面,将会流过 0.37立方米的水量,这一数据将成为后续计算水流能量、侵蚀力等重要参数的基础数据,比如按照相关公式计算,这样的流速下,每平方米河面上的水流冲击力约为 68.4牛顿,这股力量足以推动近 7公斤的物体在河底移动。

流速测量完毕,紧接着便是流量的测定。张志成直起身,目光在河岸上下游扫视一圈,凭借上次积累的经验,迅速锁定一段河岸相对规整且水流平稳的区域作为河道断面。

他快步走向断面一端,抓起测量绳,奋力将一端挂钩甩向对岸,而后与队员们齐心协力沿着河岸拉动测量绳,直至其紧绷于河面之上。紧接着,又从工具包中取出标记小旗,每隔 2米精准距离便在测量绳上系上一面,这些小旗所标识之处便是后续测量的关键节点。一共系上了 20面小旗,也就意味着将测量 20个点位的水深数据,这样的测量密度能够较为精准地描绘出河道断面的形状。

张志成拿起测深杆,走向第一个测量点。他双手稳稳握住测深杆,高高举过头顶,而后缓缓下放,手臂伸直,身体随之下蹲,双眼紧紧锁住测深杆与水面的接触点。就在测深杆触底瞬间,他眼疾手快,迅速用手指卡住测深杆刻度位置,旁边的记录员闻声而动,赶忙将数据如实记录,第一个测量点的水深为 1.5米。

待所有测量点的水深数据采集完备,张志成返回岸边临时搭建的计算点,与李工铺开图纸,将之前测得的流速数据以及各个测量点的水深数据详细标注其上,随后便着手计算河道断面面积。

李工在图纸上仔细勾勒出河道断面形状,两人凭借突击授课时学来的基础几何知识将图形巧妙分割,逐块计算面积,最后汇总得出总面积为 30平方米。

“流量等于流速乘以断面面积,这个数据一定要精确,才能得出可靠的结果。”李工边做,便对一旁的测量员解释道。

按照公式计算,流量即为 0.37×30= 11.1立方米每秒。这一流量数据对于评估塔里木河在该区域的水资源总量、规划水利设施的供水能力等方面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张志成和李工紧盯着计算得出的结果,两人目光交汇,那一瞬间,彼此眼中的疑虑清晰可见。

“这流速数据,怎么看都有些偏离常规范围啊。虽说仅仅是高了那么一点儿,但说不定背后有什么变化。”李工眉头拧起。

张志成神情凝重地点点头:“嗯……是上游的气候出现了异常?像是降水突然增多或者积雪不合时宜地大量融化,又或者是地质状况有了变动?也有可能是近期有某些特殊因素在干扰水流,只是咱们暂时还没察觉到。”

两人稍作商议,决定立刻重新检查测量的各个环节,坚决排除操作失误的可能性。

匆匆回到流速测量点,张志成蹲下身子,眼神专注地再次仔细检查旋桨式流速仪的安装位置,他的手指轻轻触碰仪器的各个部件,嘴里喃喃自语:“这安装角度,还有固定的牢固程度,都没问题啊。”

李工则在一旁,认真审视测量杆,他从不同角度观察,确保测量杆的垂直度精准无误,又用力摇晃了几下,测试其稳定性,随后肯定地说:“测量杆这边也完全符合要求,没有偏差。”

紧接着,他们把测量员叫到跟前,对测量的时间和计数过程进行详细复盘。测量员涨红了脸,急切地保证道:“李工,技术员!我绝对是严格按照指令进行操作的,时间把控上精准得很,计数也没有出任何差错!”

尽管得到了这样的答复,可张志成和李工心中的担忧依旧没有消散。他们在附近重新选取了一个测量点,准备再次进行流速测量。这一次,两人亲自动手,每一个步骤都严格遵循操作规程,不敢有半分懈怠。

张志成小心翼翼地将流速仪固定在测杆上,一边拧螺丝,一边对李工说:“李工,这次你来掐表读数。”李工应道:“好!”测量结束后,新得出的流速数值为 0.36米每秒。张志成看着记录的数据,眉头皱得更紧了:“和之前的结果有那么一点差别,但还是高于正常范围啊!这应该不是偶然的误差了。”

两人站在河边,脑海中飞速运转,思考着可能影响流速的各种因素。李工率先开口:“上游的山区如果近期有大量降水或者积雪融化,河水流量肯定会增加,流速就会跟着变快。但现在这个季节,不是传统的丰水期,这种可能性应该不大。”

张志成接着说:“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河道的地形发生了变化。比如有新的障碍物出现,或者河道出现了淤积、侵蚀什么的,都会改变水流的速度。”说完,两人便沿着河岸缓缓前行,眼神锐利地查看是否有明显的地形改变迹象。

在巡查过程中,他们发现了一处河岸有轻微的坍塌,一些土石滑落进了河中。李工蹲下身子,仔细观察着坍塌处,分析道:“这处坍塌可能会对局部的水流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流速加快,不过这种程度应该不会造成这么大范围的流速变化。”

为了进一步探究原因,他们决定扩大测量范围,在更上游和更下游的位置分别进行流速测量。同时,安排队员对周边的环境进行更详细的勘查,张志成对负责勘查的队员叮嘱道:“大家一定要仔细查看,任何细节都不要放过。”

在更上游的测量点,张志成和李工顶着烈日,再次认真地进行测量操作。测量完毕后,得出的流速为 0.35米每秒。李工无奈地摇摇头:“这结果让我更加困惑了,流速的变化毫无规律可言,到底是什么原因……”

就在他们苦思冥想之际,负责勘查周边环境的队员匆匆赶了回来,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汇报道:“李工,沿着周边仔细查看了,并没有发现什么特别的异常情况。”

此时,张志成突然一拍脑袋,像是想到了什么:“会不会是风向和风力的影响?强阵风持续吹拂河面,可能会给河水的流动增加额外的动力,让流速增加?!”李工眼睛一亮:“有这个可能!但咱们没有这一代的天气记录,无法判定是不是这个原因。”

这次勘测的主要任务,是修建一条总干渠,将先前那些小型的引水渠工程全部连接起来。总干渠的规划与建设,对整个塔里木河流域的水资源调配和农业灌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流速数据的准确性则是这一庞大工程的核心要素之一。

张志成皱着眉头:“流速要是偏差 0.1米每秒,咱这工程结构设计可就麻烦大了。”

李工点头应道:“是啊,就拿这总干渠来说,别看仅仅是 0.1米每秒的流速差,在设计上就会面临很多棘手的问题。一旦流速比预估的高了,那河水对总干渠渠壁的冲击力将会显著增大。依据水力学原理以及咱们以往修渠的经验来判断,流速每升高一点儿,渠壁承受的冲击力就像灶里的火苗被风一吹,使劲往上窜。”

张志成接着说:“要保证总干渠渠壁能抵抗住水流冲击,那在设计的时候,就必须得增加材料用量。这样一步一步……再到具体施工的环节里,工期大概率会往后拖。”

李工有些忧心的讲道:“最要命的是,如果在设计阶段咱们没有充分考虑流速的影响,等总干渠竣工投入使用后,渠壁长时间被大水流冲击,时间久了,就会出现裂缝、渗水!要是超出渠壁结构所能承受的极限,干渠恐怕会突然垮塌……这损失就没算了!”

回到营地后,张志成和李工径直走向赵队长的营帐。此时,赵队长正和孙专员在营帐内对着一张简易地图,比画着讨论后续的勘测安排。见张志成和李工面色阴沉地走进来,赵队长心头猛地一紧,忙放下手中的铅笔,急切问道:“出问题了?!”

张志成向赵队长和孙专员详细汇报:“赵队长,孙专员,今天测量流速出了状况。第一次测出来流速是 0.37米每秒,这比正常范围高了些。我们不敢马虎,把测量环节仔仔细细捋了一遍,从仪器安装到测量操作,都查了个遍,还换了测量点重新测。结果呢,新的数据一个是 0.36米每秒,另一个是 0.35米每秒,还是高。周边能想到的因素,像测量仪器是不是有毛病,测量员操作有没有失误,还有附近那点河岸地形变化,我们都查了,根本不是这些原因。现在就怀疑,要么是上游气候、地质有啥变化,要么是风向风力在捣鬼,可手头又没证据。”

赵队长听完,脸色刷地就沉了下来,霍地站起身:“嗯……技术上我是不太懂,但流速数据对咱总干渠规划建设那就是命根子!你们……”还未说完,便被孙专员的冷哼所打断:“这事儿必须得重视!肯定不能稀里糊涂接着干了!你们俩就没想想其他招?像是上游有没有人瞎折腾?老乡自己开渠饮水?”那眼神就像审视犯人似的,盯得人浑身不自在。

张志成无奈地摇了摇头,态度却很坚决:“孙专员,目前还真没发现这些情况。”

李工在一旁补充道:“我们沿着河岸查看的时候,是发现一处有点坍塌,不过那点动静,顶多影响一小片水流,绝不可能让这么大区域流速都异常。赵队长,能不能联系一下附近的气象部门?看看能不能搞到详细气象资料,这就能确定是不是风在作怪。”

赵队长停下脚步,手摸下巴,沉思片刻后说道:“行,刚好咱们有电台,我这就跟上级汇报,但营地这边也不能闲着,流速监测得加密,隔会儿就测一次,把数据变化都记清楚!再派几个机灵的队员,往上游多跑跑,发现有啥不对劲的立马回来报信!”

李工把几个从一师工程大队抽调来的经验丰富的老队员叫到一个大帐篷里,大家围坐在一起,气氛热烈又带着几分焦急。一人吧嗒了一口莫合烟,缓缓说道:“我以前在别的地方搞勘测,碰到过类似情况。那回是上游有座破桥,桥墩塌了几个在河里,不显眼,但水流到那就跟发疯似的。咱是不是也得好好瞅瞅塔里木河上游有没有这种‘定时炸弹’?”

另一个皮肤黝黑的队员也挠挠头,说道:“会不会是河底下面出了啥怪事?像那种地层塌下去一块,把水流的道儿给改了,速度也就跟着变了。”

与此同时,负责勘测地形地势的那组人马也在忙碌着。这组队员由经验老到的小王带队,他身形矫健,走起路来虎虎生风,眼神中透着一股坚毅与专注,一看就是在野外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手,在一片较为偏僻的地段,队员们发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原本应该如岁月长河般平缓延展的河岸,此刻却像是被一只无形的大手肆意摆弄过,出现了一些不规则的凹陷和凸起。

“这河岸的形状看起来很不正常啊,不像是自然长年累月形成的常规变化,倒像是短时间内被某种巨大的力量挤压过。这事儿有点蹊跷。”小王蹲下身子,仔细瞅了瞅,说道:“乖乖嘞,这可真邪门儿啊。恁说这好好嘞河岸,咋弄成这球样咧?咱得好好瞅瞅周围,说不定有啥大动静。”

另一名队员在一旁接话道:“班长,你说会不会是上游发大水冲了?这附近也没见有大水来过的迹象啊!”小王挠了挠头,说道:“不中,咱不能瞎猜。再往里头走走,看看有啥其他线索木。”

山坡下,一些巨大的石块散落在河道中,这些石块有的直径达到了数米,宛如小山丘般横亘在河道之中。很明显,它们是从山谷两侧的山体滚落下来的。河道也因为这些石块的阻挡,变得狭窄起来,水流在经过此处时,犹如被困住的猛兽,形成了湍急的漩涡,发出轰隆隆的巨响,水花飞溅而起,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小王皱着眉头看了看,大声说道:“别捉急!把这情况都记下来,回去给队长汇报。这事儿可不小……”在记录下这些异常情况后,这组队员也不敢有耽搁,迅速返回营地。

“赵队长,俺们在勘测过程中发现了不少异常。在一处山谷附近,河岸形状怪异,有被挤压嘞痕迹,而且土壤湿度高,还松散,河道中落着很多大石块……这情况比俺们预想嘞要复杂得多!”

赵队长并未多说什么,先前通过电台与气象部门沟通,需要花费不少时间和精力,目前还未传回资料。他想等全部的消息都汇总了,再放在一起研究比对。不过这一组刚带回来的情况,还是有必要让李工和张志成知道,便赶忙把张志成和李工叫了过来,对着小王说道:“小王啊,你把刚发现的情况再和他俩详细说说,咱得把所有线索都凑一块儿琢磨琢磨。”

小王点了点头,说道:“俺们在那边可瞧见不少怪事儿呢。那河岸啊,本应是平平整整、顺顺当当嘞,可俺们去的那地儿,就跟被啥大力气给胡乱摆弄了一样,坑洼不平,有好些个凹凸,看着就不正常,俺当时就寻思,这指定不是自然慢慢形成嘞,倒像是短时间内被啥大家伙给挤嘞呀。”

张志成一边听一边思索着,问道:“那除了河岸,还有别的啥情况不?”

小王接着说道:“有嘞,有嘞!俺们往里头走了走,到那山坡下,好家伙,河道里横七竖八地散落着老多巨大嘞石块,那石块大得很呐,好些个直径都有好几米,跟小山丘似的堵在河道中间。这河道被它们一挡,变得老窄了,那水流经过的时候,就打着漩,动静轰隆隆嘞,水花溅得到处都是,在太阳底下亮晃晃,看着都吓人。”

李工很是严肃地说道:“嗯。我们这边测流速也是状况不断,数据老是偏高,排查了仪器、操作还有周边小范围的地形变化这些因素,都没啥问题,正愁找不到原因呢。你们发现这河道被石块堵住,倒是很有可能让流速变快!”

小王眼睛一亮,急切地说道:“哎呀,原来是这样!俺们当时就想着这情况不简单,肯定和咱这工程有关系,所以赶紧回来汇报嘞。那恁们那边还有别的啥发现不?”

张志成叹了口气,说道:“我们一开始测出来流速是0.37米每秒,比正常范围高,后来又换了测量点重新测,新的数据一个是0.36米每秒,另一个是0.35米每秒,还是高。本来怀疑是上游气候、地质变化,或者是风向风力影响,可手头没证据……你们说这河道有石块堵着,那说不定还真就是因为这个,导致水流通道变窄,流速就跟着上去了。”

李工也附和道:“有这个可能,但也不能光凭这一点就确定了。咱这工程要求严谨,得把各种因素都考虑周全。现在就等赵队长联系的气象部门传回资料了,看看那边是个啥情况,说不定气候因素也在里头掺和着。”

小王挠了挠头,说道:“对对,是这个理儿。俺们还想着会不会是上游发大水冲嘞,可又没瞧见大水来过的迹象,这事儿真是越想越复杂。”

张志成拍了拍小王的肩膀,说道:“不管咋样,你们这次的发现很关键,给咱又多了个排查的方向。不过咱还得继续往细处查,看看这河道里的石块分布范围有多广,对整个水流影响到底有多大,光这一处有石块堵着,可能还不至于让这么大范围的流速都异常,说不定上游还有类似的情况!”

李工点头说道:“没错,这样,小王,你们辛苦一下,再带几个人,沿着河道往更上游的地方去仔细查看查看,把石块的分布、河岸的情况都记录清楚了,咱们好综合起来分析。我和小张这边继续盯着流速监测,等气象资料一来,咱再碰头好好合计合计,争取早点把这流速异常的原因给找出来!”

小王挺直了腰杆,大声应道:“中,李工,你就放心吧,俺们这就出发,保证把情况摸得透透嘞。” 说罢,小王便带着几个队员又迅速朝着河道上游赶去,张志成和李工则转身去查看新一次流速监测的数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