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全能大画家 > 第七百八十一章 火与烟

全能大画家 第七百八十一章 火与烟

作者:杏子与梨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1 10:28:23 来源:平板电子书

“每人心里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却往往只能看到烟。”

——梵·高写给弟弟的信。

——

崔小明手掌握紧又张开。

当他再次开口的时候,语气中已然变得比刚刚更有攻击性了一些。

“为经?”

他的声音平缓,“我很奇怪,在你所看到这幅作品的时候,如果不从专业的艺术理论出发,看到的不是点线面、红绿黄、黑白灰的细腻精巧,你看到的是什么?”

“我看到的是感动。”

“谁不是呢。”崔小明微笑。

顾为经想了想:“我说的是某种带着烟雨味道的怀乡情节,或者说——我看到的是人间喧嚣。”

“哦?怎么讲。”

崔小明审视着对方,又侧头看着画:“画展就叫做人间喧嚣。这么说……你会不会觉得有那么一点点用问题回答问题,用名称解释名称的感觉。”

“不过我倒是赞同你这个观点。”崔小明把头重新转了回来。

混血的年轻人看向顾为经,他伸出一根手指,在自己的太阳穴边转圈,接过了话头,抢先向着四周的众人灌注自己的观点。

看出这幅画画的是人间喧嚣可不能算是顾为经有卓越的艺术解读能力。

他不过是想拍拍主办方的马屁而已。

“江南烟雨,小桥流水,这画画的漂亮。”崔小明露出笑容,这次是那种看穿对方想玩的把戏之后,洋洋得意的笑容。

崔小明决定率先先把这个把戏给玩了,还要比他玩的更好。

顾为经就好比指着超市写着“苹果”标牌的货架上所摆放着的商品,说“哦,我看到了,那是苹果”一样。

小孩子都能讲出来的话,算什么真本事呢?

“吴冠中的作品杰出之处,就在于他是吴冠中。”崔小明信口说道:“吴先生总是能非常好的把握到形式美的真谛。东方的线和西方的面,被在一幅画上结合在了一起……”

……

“各种各样的线,各种各样的面,人间的种种色彩,人间的种种线条,都被画家很巧妙的组合在了一起……一瞬间,世界的光影,被画家的艺术化处理全部凝固在了纸张的表面。”

崔小明抬起眼皮,笑着看了顾为经一眼。

喏。

瞧瞧,这个才叫真不事。

“对了,这让我想到了另外一位画家,你们知道谁的画还有相似的气质。喜欢在作品中使用线条、斑点和斑纹来表达瞬间的光影,增加艺术作品的趣味性么?”

崔小明侧过了身,望向了旁边的手机镜头。

这个问题不是问向顾为经的,而是问向四周看热闹的观众的。

他很善于营销,很善于和四周的观众适当的互动,增加对方的代入感和参参与感。

原本只是两个年轻的画家的辩论,可如果其中一位与镜头有过适当的沟通互动,便很容易让听众产生主观上的情感倾向性。

崔小明昨天跑去找伊莲娜小姐,想要聊聊自己的参展画,也是抱着同样的目的。

晚宴上的事情只是小概率发生的意外。

是安娜喜怒难测,实在太难伺候。

大部分情况下,崔小明的这一套,玩的还是很溜很溜的。

“有没有人知道我说的是哪位画家?”

见一时间没有人回答。

于是,崔小明从胸前衬衫的口袋里拿出一根文创钢笔。

它是组委会发给参展艺术家的纪念品,笔帽上有滨海艺术中心建筑外型的激光雕刻,金色的箭形笔夹间则是本届双年展主题【hustle and bustle】的英文铭刻以及崔小明个人姓名首字母“C·X”的简写。

这种东西当然不是真金的。

很精制但也不太贵,主要是一个纪念意义。

很多文艺活动都有类似的东西,代表了主办方对于参展嘉宾的礼敬。比如金马奖的经典传统,所有参加金马奖的明星、行业学者与影评人,都会收获主办方随手附送的刻着金色马头造型的官方伴手礼……限量款电饭煲一只。

传说这玩意在二级市场上还被炒的蛮贵的。

不过崔小明手里的一人一根,有着单独个人姓名刻印的定制钢笔,本届双年展上则只有特邀画家才能得到。

“这个问题可能稍微有点难,要是有人能答出来的话……我可以把这支钢笔送给它,上面有我的个人名字,我是双年展的特邀艺术家,它是组委会为我个人定制的礼物。”

他握着钢笔的尾部,把它竖直的举在手上。

“它现在大概能值个50新元吧?不清楚,估计顶的上展览的入场门票钱。但30年后——唔,看到武吉知马山的别墅了么,保存好这个视频,然后请祝我们一起好运。”

崔小明眨眨眼睛,长睫毛抖动。

他用一个微笑,以完全不惹人厌烦的方式,巧妙的彰显出了自己的野心。

这样一个谈吐不俗的年轻人,新加坡双年展吴冠中的特邀展厅面前,举着双年展组委会送给他的定制钢笔。

不得不说。

在身后吴冠中那幅价值八位数美刀的东方式油画作为背景烘托下,他笑的还蛮有说服力的。

对成功的渴望和贪婪,在崔小明的笑容里,被转化为了某种坚定的意志。

说白了。

形容一个艺术家野心勃勃且心比天高,在这个行业里,从来都并非批评。

认为见证了自己第一次参加双年展的纪念钢笔,在半个甲子以后,能够像橄榄球超级巨星出道时发行的“1 of 1”球星卡,或者赫斯特,村上隆这些顶流艺术家联名物品一样,换到一座山顶的豪宅。远远要比低眉垂眼的小声说,这支钢笔30年后,没准连5新元都卖不到,更值得别人看好。

甚至那位强势的伊莲娜小姐都很欣赏这一点,若你都不相信自己,别人凭什么相信你?

不知是否是崔小明营造气氛的能力好,还是“三十年后的一套别墅”过于的惑人心魄。

四周围拢人群的热情被快速的调动了起来。

连续有人试探性的猜了几个画家的名字,然而回答似乎始终未让崔小明感到满意。

“是梵高。”

人群后面,有人开口说道。

“1885年3月,梵高来到巴黎,正好是历史上开创印象派的初代大师们最后一次聚在一起,在塞纳河畔最后一次的举办整体的画派大型展览。就是在那场末代展览上,梵高接触到了印象派。他受到了毕沙罗和修拉的关照,并受到了他们的影响。”

“在塞纳河边,梵高开始将印象派以及点彩画派的技法慢慢的融入了自己的绘画风格之中。这也就是你所说画面上那些‘用来增加趣味性的线条、斑点和斑纹’的出处。”

“巧合的是。不光画面气质的相似。几十年以后,公派留法的吴冠中也是在巴黎,在塞纳河畔的同一地点,接触到了印象派,看到了梵高的作品,并深深为之迷恋。这段艺术经历在吴冠中个人绘画风格的形成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前排的人群循着声音回头看去。

开口的是站在一位小个子日本人旁边的西服革履头发灰白相间的男人。

男人慢慢的说道。

“大概就是这个原因吧,评论界的前辈,《油画》杂志社上世纪的亚洲艺术区主编,梅利柯恩说,吴冠中就是东夏的梵高,是本世纪依然活着的梵高。”

“谢谢您,查理·纽兹兰先生。”

早在对方开口以前,崔小明就已经认出了对方的身份,他收敛了一些脸上的笑意,恭敬的开口说道。

“讲的很好。百分百正确的标准答案。就是没准说的太好了一些,把我想说的话都说完了。”

崔小明苦笑的一摊手。

“在《油画》杂志的副主编面前,我实在没有什么可以班门弄斧的了。见笑。刚刚的那些话就当是开玩笑,您千万别见怪。”

他不好意思的把钢笔又收了回去。

“过誉。几天前来到新加坡后,经理还和我谈起过你,评价挺高的。”纽兹兰笑呵呵的说道。

“真的么?”

崔小明笑容再度绽放。

他这刻的惊喜可没有一点是装出来的,昨天晚上安娜的冷淡,让他还以为她对自己没有兴趣,辗转难眠。

没想到。

按这位副主编的说法,其实伊莲娜小姐对自己的评价很高。

昨天晚上的事情,大概真的只是一场巧合。

“还有。不必道谢。”来双年展出席剪彩活动的纽兹兰先生也是位有趣的妙人。

他也朝着崔小明眨眨眼。

“我其实对三十年后武吉知马山上的一套别墅,是蛮心动的。我认为,说话算数是良好的美德。我还想带一件有纪念意义的藏品上飞机呢。”副主编一语双关。

“呃……当然,当然。只要您不嫌弃,我很荣幸。”

崔小明笑了。

安娜能用她的平静,传达出千百种的情感,能把四周的环境随着她的喜怒哀乐,晕染成相同的颜色。

而崔小明真的是一个能利用千百种不同的笑容来传达情感,能随着四周环境变化而变化,笑得如一只变色龙的人。

这一次。

他笑的很青涩,宛如一个被长辈夸奖了两句后,不好意思的腼腆年轻人。

他立刻双手拿着钢笔,往前走了两步,真的便把自己的纪念品钢笔递送了过去。

“麻烦帮我把它递交给后面的那位先生,谢谢。”

崔小明转过身。

他的神色立刻又变了,像是胜券在握,手握着圣旨的将军一样,走到顾为经的身边——

“印象派的作品是一场色彩、线条、斑点组成的喧嚣幻梦。相似的光影感觉也出现在我们面前的作品之上。每次看到这样的画,都如同做一场特殊的填字谜题,进行一场玄妙的色彩游戏。”

“为经。凌乱的线条,繁杂的色块,有趣的静物,它们被全部在画面间有序的组合在一了起。这就是你所说的艺术本源,也是你所讲的你在画中看到了‘人间喧嚣’吧?”

崔小明心中不屑,以他的见识,想看出这些东西?又能说出他所说出的话?

不可能。

顾为经能有一种朦胧的感觉就不错了,绝对没有任何可能如他一样清晰深刻。

崔小明就是要说出顾为经的心中所想,说的比他更好,说的比他更准,也说的比对方更能切中要害。

只有这样。

顾为经才更能听的进去。

崔小明是相信顾为经真的能在吴冠中的作品上看出些什么来的。

他轻视顾为经,他轻视顾为经这个人,轻视他的艺术风格,轻视他的学术修养。

可崔小明从来都没有轻视过对方的天赋,甚至从来没有轻视过对方在艺术领域,那种敏锐的洞察力。

他更是从来没有轻视过对方的绘画水平。

能十八岁就站在这里的人,能画出那幅《阳光下的好运孤儿院》的人,轻视对方的天赋,就是在哪里看不起自己。

很好。

能体会到一些事情,能觉察到一些玄奥,却又无法准准确的形容出内心所思所想,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悠的人,要远远比完全的外行更容易忽悠。

懂得一些,所以受到冲击才会更大。

歌白尼在天文望远镜里看到夜晚星河的时候,也一定比普通的愚夫愚妇仰望星辰,更加震撼。

顾为经就是因为能够体悟到唐宁画的有多么好,明白她在二十岁的年纪,就画出了多么优秀的作品,才会被唐宁那句“你缺乏真正的天赋,你永远也做不到像我一样”打击的那么厉害。

就因如此。

崔小明才坚信自己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微笑,纽兹兰的每一句话,观众的反应,他的每一句点、线、面,每一句吴冠中与每一句梵·高,都能像一击击重锤一样,击打在对方的心口。

“很敏锐的洞察力,很好,说的有道理。”

他夸奖着对方,语气含笑,声音温和有力且充满了能耐心,那种大人拉着小朋友的手教对方学习走路,走向前方……深渊的耐心。

如果能崔小明每一句都说出了顾为经的所思所想,都点破了他感受到却又说不出的那层窗户纸。

那是不是代表着,这条道路之上,崔小明比他站的更高,看的更远?

那是不是代表着。

崔小明的道路,要比他的道路,更正确,前路更长?

顾为经还是一幅强撑的镇定的模样。

崔小明耐心的等待着完全敲破顾为经外表宁静的瓷壳,看着震惊、疑惑、悲伤、愤怒、彷徨、犹疑、不可置信、怀疑人生等等诸多情绪一点点的如同裂缝一样爬上他的脸庞,最终将他胀的破碎时的样子。

咔嚓一下。

人所坚定的信念,所坚定的自己能成为大画家的决心,被掼在地上,那一刻无声的碎裂声,一定如同一只雨破天青云破处的汝窑茶盏被摔的粉碎——

满而皆是心碎的声音。

一定很好听。

崔小明很期待。

“你把这称之为艺术本源,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你当然有权力这么说。只是我个人觉得这个词有点太大,有点太虚。为经,如果你愿意认真的想象,就会明白,这种的‘喧嚣’,骨子里,同样无非是点、线、面,黑、白、灰,红、绿、蓝组合搭配的结果。”

“人间喧嚣,人间喧嚣,什么是人间喧嚣?我们解读艺术,应该要深入到骨子里,深入到笔触之间的精髓——”

“是喧嚣而非喧闹。”顾为经轻声打断了崔小明的话。

“什么?”崔小明愣了一下。

这句话顾为经用的是汉语,两个词只有一字之差,他没明白顾为经想要表达的含义。

“本届双年展的正式的英文主题叫做‘hustle and bustle’。”

顾为经抬起头。

他看向四周的游客和人群,就像崔小明向他们解释什么是“道”一样,用英语阐释自己的理解:“hustle是忙碌、售卖、推搡的意思。bustle,则是匆忙、热闹、喧闹的意思。”

“这两个关键词组合起来,最直接的表情含义可以理解为,拥挤而繁忙的人流,拥挤而繁忙的活动。”

“用这样的词来概括雷诺阿的代表之作《煎饼磨坊的舞会》那种人挨人,人挤人,摩肩接踵的繁忙舞会场景非常贴切主题。”

顾为经清了清嗓子。

“可在有些作品面前,这个形容就显的很是不恰当了。”

“比如我参加双年展的作品,就不是关于拥挤而繁忙的人流的。又比如,眼前的这幅吴冠中先生的作品《水乡人间》。”

“小桥之上的一点红,乌蓬船之上的一点黄……无论怎么想,怎么解读,它都和繁忙和推搡扯不上任何关系。画面是干净的,是温柔的,甚至是带有一丝丝萧瑟的苦的。”

“这种感觉哪里有喧嚣了呢?是这些作品都跑题了么?是吴冠中先生的画,不应该被摆放在这里么。”

顾为经重新把视线落回了展台上的油画上。

此时此刻。

他觉得四周的喧闹减减的褪去,世界却并不因此变得孤寂,却反而变得清晰。

一只帕子,被洗掉了沾染的泥泞与尘土,最后露出下方鲜艳的朱色。

那些拥挤的人群,高举的镜头,窃窃私语的交谈声存在于顾为经的周围,却又于顾为经毫不相关。

它们只是背景的白噪音。

真正相关的仅有面前展开的画卷——

“这是火与烟的关联,你看到了漫卷的烟,而我看到了燃烧的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