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全能大画家 > 第七百八十二章 果核里的虫眼

全能大画家 第七百八十二章 果核里的虫眼

作者:杏子与梨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1 10:28:23 来源:平板电子书

“顾,你知道么?”那双栗色的明亮眼眸盯着他看,“我觉得梵高的画是对安逸生活的某种矫正。”

“如果把赏析艺术当成一次牙科诊料,那么看到梵高的作品就是牙套,不同点在于,这幅牙套并非是将笔触、线条和色彩束缚的像被铁丝箍住的牙齿一样,牢牢的整齐排列,像打了蜡似的闪闪发光——”

四周的喧嚣褪去。

万籁俱静之中,人心中的那个声音就会响的格外清晰。

顾为经耳边又一次的响起了伊莲娜小姐的话语。

对方提到,刚刚那段话是谁说的来着?

约翰·罗金斯?不对,这位艺术著作家在英国名扬四海的年代,梵·高还只是一个籍籍无名的普通画家,也许还在哪里当修道士呢。

它出自晚些时候的另一位英国的著名的学者西蒙·沙玛、某位《油画》杂志社的前任编辑、亦或只是安娜女士自己的随口一言?

他记不太准了。

顾为经记的很清晰的是,十几个小时以前,莱佛士酒店的底层咖啡厅里,那位年轻的艺术经理一只手拿着托盘,一只手端着手中瑰夏咖啡的杯把,露出牢牢的排列齐整,像打了蜡似的闪闪发光的牙齿,对他说道。

“——恰恰相反,这只牙套不是用来箍住牙齿。而是用来去箍住束缚本身的。紧箍住那些无聊的繁文缛节,箍住那些老旧的艺术观点。用一种更加强烈、热情、真实的姿态。让笔触在画面间自由增长。”

“你说梵高被困住了。”

女人把视线望向窗外,轻轻拿起托盘上的咖啡杯,“只有这样,只有箍住它,箍住铁箍,束缚住束缚,画布里的那个梵高……才能破困而出。”

不。

顾为经忽然意识到,这段话一定不是伊莲娜小姐由感而发的随口一言。

这样的一段话,一定是伊莲娜小姐不知在哪里读来的。

因为说的太好了。

一百分。

正中他的心底,完全说出了他心中有朦胧的感触,却又受困于艺术修养的相对浅薄,无法完全准确形容出来东西。

就因如此,这段话恰恰不可能是对方的有感而发。

顾为经跨过了多少难关,受到了多少质疑和冷眼,困在西河会馆里,经历了多少的挣扎,才最终成为了现在的自己。

他才终于明白了何为卡洛尔的《雷雨天的老教堂》,什么是真正的梵高。

绘画是一颗心写给另一颗心的情书。

一个人想要明白这些东西,想要感受到那些最深层的思考,需要不仅是美术修养,需要的还有人生修养。

伊莲娜小姐明显不缺美术修养,所以她可以大谈特谈梵高的书信,说什么巴别塔,讲什么《圣经·旧约》。

这些讲的很好,没问题。

但由感而发的说出这个?

不行。

她不配。

想要有所领悟,想要能读的懂,能听的懂。

你得完全经历过这些才行,至少,至少,你得完全完全理解,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绪才行。

她那般性格轻浮而骄纵的人,凭什么。安娜·伊莲娜凭什么懂什么叫被困住了,凭什么懂她自己在那里说什么么?

坐在轮椅上,腿脚不方便,并不能叫做被人生困住了。

对很多人来说,是这样的没错。

它代表了困难、挫折与磨难,它代表了脆弱与不便,它甚至代表了歧视与欺凌。但它同样也意味着勇敢、坚韧与强大,也可以代表想要战胜命运的强烈信念与反抗精神。

但抱歉。

对于整个中欧最有钱的几个家族之一的继承人,对于一个账户欧元资产后面缀着九个零的人来说,这完全代表不了什么。

世上能轻松找到三十亿个愿意和她交换人生境遇的健全的普通人。

顾为经曾在家中书画店里和一位法国的黑人游客聊天,练习口语,当时店门口就摆放着一架滑竿,从仰光河上的观光游船上下来,再到这条旅游区的商品街,足足超过两公里的道路。

他钱包里的欧元,能雇两个远远比他瘦弱的多的杆夫苦力抬着他,让他脚下的鞋子没有沾上一粒泥土。

伊莲娜小姐和她那数以十亿计的财产,可以让她一辈子都像是云上的仙子一样,被芸芸众生抬着,脚下的手工皮鞋沾不上一粒泥土,锃亮如新。

她一定懂什么是300万欧元,可她哪里懂什么是梵高,什么是被困住了呢?

顾为经轻蔑的摇头。

哼。

年轻人自觉准确的洞察到了事情的真相。

一个人答出了她不可能答出的题,那么,她大概率是抄袭了别人的卷子,把那当成了自己的答案。

不过——

“就算是抄的,也抄的真好啊。”

伊莲娜小姐的那些话一句一句传入他的心口,响在他的耳边。

年轻的女人手指拨动着琴弦。

琴腔共鸣。

发出同样频率的回音。

真的很好听。

……

“如果只把绘画作品非常技术性的,学术化的理解成某种笔触和色彩的简单排列组合,一定是一件非常无聊的事情。”伊莲娜小姐对顾为经如此说,“梵高讨厌这一点,他从不仅仅因此而感到满足。”

“艺术作品从不是单纯的色彩游戏,从来都不应该是。”滨海艺术中心的特邀展厅中,他面对身前的《水乡人家》的油画,他自言自语的说道,“今天不是,以后同样也不会是。”

“吴冠中不会喜欢这一点,我想,吴先生不应该会仅仅因此而感到满足。这种理解足是对的,但不够好。有些情感会深埋于笔触之内。”

“就像我们这届双年展的主题,从来都不仅仅只满足于刻画——繁忙、推搡、拥挤的人流。”

“这样的解读足够正确却不够深入。有些情感,深埋于Hustle and Buste这个标题之内。这是烟与火的区别。它是smoke and firework。”

顾为经的手臂抱的紧紧的,簇着眉头。

比起反驳身边崔小明的话。

他更像是在进行一场跨时空的谈话,顺着昨日轮椅上的艺术经理对他所讲的话,被她拉着手亦或拉着她的手,继续说了下去。

“它是Pyrotechnics。”

……

“大概唐克斯先生会蛮喜欢这个解读的呢。”策展助理邦妮会心的一笑。

顾为经用了这两个形容来描述艺术展的主旨,它们都不是专业的艺术词汇,却都很巧妙。

一语双关。

Smoke and firework,的表面含义是烟气与焰火。Pyrotechics,则是一般被用描述盛大的焰火场面。

恰恰好。

这两个词组与单词的引申含义又都能被分别用来形容艺术家或者音乐家盛大的、杰出的、充满热烈烟火气息且让观众着魔入迷的作品。

也就是顾为经所说的——他在吴冠中的作品看到了感动。

当然。

这种意象和刚刚顾为经对崔小明用汉语所说的烟火气,还是有细微的不同的,多了分直接,少了一分余韵。

顾为经的描述,倒是很能贴合在场的那些西方观众和评委的思维习惯,有一点点东西交融的意思。

他们身前是一幅东西交融的油画,而新加坡,从历史文化地理各种角度,又都是蛮东西交融的地方。

“说得太虚了……太虚了。”

崔小明听的忍不住不停的摇头,他心中的某一部分,在顾为经刚刚说到烟与火的区别的时候,被微微的触动了一下。

他并非庸人。

南法或者纽约曼哈顿区艺术街外围上,人们随随便便能撞见一千位从事艺术行业自称自己是个画家的无名男人与落魄女郎,每个人都是一幅大艺术家的派头。而从统计学概率的角度出发,最终,在未来几十年里,他们中能把自己的作品摆进南法的那几家大美术馆,或者成功签约一条街外的高古轩画廊的成功人士,没准只有一位。

艺术评论家说,想要成为这样的人。艺术天赋,艺术资源,以及适当的运气,三者缺一不可。

而同时拥有这三者的人,在这个世界上,也许本来也就千中选一。

崔小明就是这样的幸运儿。

他像毕加索一样从小画画,像毕加索一样从小就被人关注,被人称赞,他的天赋毋庸置疑。

他也有着毕加索一样,身为本地知名职业画家的父亲和美术馆高级管理人员的艺术家母亲。(毕加索的父亲是画家和博物馆管理员)。这既是他天然的艺术资源,也是他天然的运气。

崔小明的父母也许远不如酒井胜子的老爸那样,是艺术领域论分量名列前茅,整个亚洲数的号的超重量级男人,比起毕加索的原生家庭来,只好不差。

所以。

他一直都坚定相信,没有任何理由的,他不能成为下一个吴冠中,他不能成为下一位毕加索。

甚至更好。

现在大概是一个艺术家待遇最好,社会地位最高的年代。

吴冠中家境清寒,十八岁还在靠着考第一名得到的助学金在那里啃着窝头读电气技工的专业,对方因为害怕去画了画,没有办法给家里带来足够收入而辗转。

崔小明十八岁的时候,已经收到了不止一家欧洲画廊的合同,甚至承诺他只要签字,就在两年之内,在柏林为他举办第一个个人画展。

他拒绝了。

对方不够好,这不是他能得到的最好的职业开端。

这几年来,收到合同越来越多,不乏有身为行业巨头、艺术市场的主要推手,那些金钱和资源一样都不缺的顶级大画廊按捺不住,而抛来橄榄枝。

长长的候选列表上,其中甚至包括了马仕画廊。

一份B类正式合同,五年合约,10万欧元的签字费。

十万欧元并非是崔小明得到的最高的报价,但那可是马仕画廊,这种正而八经的超级画廊愿意掏出十万欧元的支票,买下他五年时间,已经非常能说明问题了。多少四五十岁,五六十岁,在这个行业里干了一辈子的无名画家,一辈子所有卖出的作品价格加起来,还不到这个数字的一半。

当时连他母亲,身为行内人的雷奥妮都被对方的星探经纪人说动了,觉得这个合同很不错了。

竟然是崔小明自己又一次拒绝了。

有多少画家一辈子都盼望着能成为大画廊的一员,二十多岁的酒井一成在那里因为要被大田艺廊扫地出门了,哭唧唧的准备抱着炭盆选择狗带。二十许的崔小明却竟然主动拒绝了马仕画廊的正式合同。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大田艺廊虽然有草间弥生这位女性艺术家身价里的历史第一。

但论画廊数量,论艺术底蕴,论收藏界的人脉,论行业的影响力,甚至是论资产规模,日薄西山的马仕画廊家底再怎么薄,这家曾开创了现代画廊产业先河的家族画廊,依然还是能稳压大田艺廊一头的。

母亲转达星探经纪人的话,只要崔小明发展的好,只要马仕三仕足够看重他,那么在五年以后,再谈下一份合同的时候。

崔小明甚至可以借助这块跳板,谋求一下在真正的顶级美术馆开一场个人画展的机会。

这可是那些身价百万的一线大师才能拥有的待遇。

它打动了崔小明的父母,但还是没能打动崔小明本人。

马仕画廊已然真的够好了,可对崔小明来说,这依然不是他所得到的最好的职业开端。

顶级美术展的个人画展固然是最为美好的人生畅想,五年十年的时间虽然不算长,却变数太多。

成功画家的一生如走海化蛟。

金钱便是四周的水流。

从雪山上的一注溪水做为起点,一路冲去,春雨冬雨,四季奔流,积累越多,气势越后。有可能就这么一鼓作气的直冲入海,从此腾云驾雾,行云布雨。有可能撞在某处拦河坝上,打几个圈头破血流。

再不巧一些,那么七拐八拐,东绕西绕,绕到了某条干涸的河道上,乃至一头栽入一汪小鱼塘里。

空耗了半生的光阴。

若是能在初始时,就攒足了力气,一个鲤鱼打挺直接跃过了龙门,岂非远远的好过画个五年十年,慢慢游个千八百里出去?

如现在这样,赢下了新加坡双年展,再签下高古轩。

他就真的有一个如毕加索那样传奇艺术大师式的职业开端,甚至比那更好。

这才是配得上自己的最好的待遇。

按理说,崔小明这样要资源有资源,要才华有才华,年纪轻轻就和皇帝选妃似的世界上大部分的画廊挤在他面前排着队任他选择,艺术家常常会吃的苦,他一个都没吃到的人,是不会有什么忧愁或烦恼,更不会怀疑自己的。

崔小明确实不自卑,不脆弱,也不怀疑自己。

他只是有一个隐藏极深的疑惑。

一只光鲜亮丽的苹果,在果肉包裹的核上,有一个小小的虫眼式的疑惑。

他有一点看不懂吴冠中的画,就像他有些找不准梵高的画那样。

也不是看不懂。

他临摹过梵高的无数张作品,云雀飞过的麦田,燃烧的向日葵,像是卡通漫画一样色彩瑰丽的人物肖像……

有些笔触不成熟的地方是难免的,也有些色彩找不准,有些线条的扭曲不够劲道。

小问题七七八八的有很正常。

他才多大?

崔小明当然不会因此而对自己产生疑惑。

崔小明很得意。

他有一种天赋,他总是一开始就能画的形似。

崔小明很困惑。

他有一种天赋,他总是能一直都画的很形似……就是那种一开始画了**不离十,临摹了十几二十张以后,临摹了一两年之后,再反回来和第一张作品对照着看,笔触更成熟了,色彩更准了,线条更劲道了,小问题收敛了很多,画面也进步了很多。

但好像还是**不离十。

八分像,九分像,但不管是八分像还是九分像,它就不是十成像。

这个**不离十还不是技法上的,更多的是一种感觉上的,是他隐隐有所感觉,却有没法完全说清楚的东西。

这比纯粹技法上的差距更让崔小明觉得困惑。

技法上的不足可以用时间来填补,用经验来追赶,可若是连缺了什么东西,你自己都说不清楚,你要拿什么去追赶。

这也比纯粹技法上的差距,更让崔小明觉得不应该。

他可是站在前人基础上的。

二十多岁的梵高还在那里当饿肚子当乡村教师呢。二十多岁的吴冠中还在那里玩了命的逃日军轰炸机警报,后来在巴黎被博物馆的管理员歧视嘲讽,留学费用被国民党高管贪污借住比利时人的宿舍呢。

他们可能连画家这个身份都称不上。

二十多岁崔小明已经学了差不多二十年的画,在柏林被人追捧,已经应有尽有了。

凭什么有什么先进的艺术概念,是前辈画家能画出来的,是他画不出来的呢?

没有这个道理。

所以这个困惑之于崔小明,是果核里的虫眼。

果核里的虫眼,外表看不到,就不存在。

他心中的疑惑,画面外表看不到,说不清,形容不出,就也不存在。

可在刚刚。

这个虫眼却酸涩的动了一下,像是有虫子在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