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狂野大唐 > 第一三四章 朝气蓬勃

狂野大唐 第一三四章 朝气蓬勃

作者:南山竹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1 09:34:54 来源:平板电子书

次日开始,各地青壮开始向柳城汇集,段忠实已先领走三千青壮,加上三千室韦人,前往柳城东北方向五十里的荒原上扎营,将在这里建安化县城。

城池规模当然不会太大,劳力财力都不足,那样伤不起。但这座县城作为柳城北面屏障,同时,还是与契丹和奚人之间的跳板,寄予了庄毅莫大的野望,自然也不能太小了。

当然,安置室韦人也是必须的,要让这些游牧民族转而从事农耕,就必须让他们放弃毡帐,住进温暖的房屋里。县城周长十四里,城墙高三丈,与中原县城规模相当,也只比柳城稍小一点。建成之后,日常驻兵三五千人都不会有压力。

其次就是修路了,这由杨德寿负责,前期还是和段忠实一起平整安化县城地基,然后再开始修通到柳城的官道。而驻守柳城的士兵,也不能闲着,不但要参与做工,还要向各个工地运送粮草补给。

这些事情,庄毅只把任务分出去,便撒手不管了。他先是领了第二团一千士兵赶到汝罗守捉,会合了先赶到这里的七千青壮,然后到达西南面的彭卢水北岸扎好大营,安置好筑城青壮,便准备动工,城池初定名为汝罗县城。

彭卢水就是小凌河,后世这个地方叫锦州,庄毅很熟悉。城池选址在彭卢水北岸的两条支流之间,这样三面临水,可谓是天然屏障,规模与安化县城一样。

荒地起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要烧制砖瓦,砍伐木料,打制各种筑城工具,还要测量地基,斟准位置。但整整有八千壮劳力,庄毅与张宜泰分头带人行事,所有人都没能闲着,还是勉强够用的。

经过十多天的准备,城池最终依照地形定位,呈一个不规则的菱形,然后分出一半人手开始平整地基,挖掘壕沟,并砌以粗石为城墙基座。

任何事情只要开了头,接不来就好办了,庄毅便把这里的事交给张宜泰,调出一千青壮及一营士兵,到达彭卢水西南六十余里的海边,这里就是他上次来过的那个小渔村。

到的时候正是日暮时分,郭翁伯已事先得了消息,带着五六十村民,用车马载了酒食在村外五六里的地方迎接,见庄毅下了马,便老远地小跑了过来,行礼笑道:“庄军使真是信人,这就来建盐场了么?”

“正是……我要建的盐场可是很大的,郭翁熟悉这里,可知道哪里合适么?”庄毅还了一礼,笑着问道。

“这们这村子东面是东山河入海口,那里水清不太好,西面三十里外有个沙湖湾应该可以,海边平地也够大,就是远了点。”

“远点没关系,只要地方大就好!”

“去年我家大郎随军使去柳城卖的那批盐价钱公道,还未多谢军使呢?”郭翁伯客气道。

“那是小事,也是你们应得的,等我这盐场建好,你们村子就能跟着富起来,不知郭翁这村里有多少青壮?”

“有百来户人家,七百余口,两百来青壮吧,军使要用人,我们都可以来帮忙!”郭翁伯热情地笑道。

“那你找两个人带队,等我选好工地,让他们自己来就行了!”

当晚,庄毅便在村外露天扎营休整,次日一早便由郭翁伯带路,到了那处称为沙湖湾的海边,先让士兵们带着青壮扎营,让郭翁伯领着四下察看了一下地形。

这个小海湾就处在两个突出的小半岛之间,海边平地东西约四十余里,到北面三十里后,全是低缓的丘陵山地,地形倒是不错,但是这个洼地里,海风太大了。

庄毅选了西北角背风的小山脚下,修建驻军营地,盐场工人房舍,以及库房,盐场管事的公房,另外还要建几个煮盐的作坊。虽然这时代直接用海水煮盐的“煎盐法”已经淘汰,但还是可以用的。

当然,除了原始的煎盐,还有“刺土成盐法”,像幽州卢龙军设置的芦台、静海两处盐场,沧州横海军设置的鲁城盐场、盐山盐场,已经都采用了刺土成盐法。

这个刺土成盐法,并不是用土煮,而是用一种间接取卤的方式,选择好的海滩咸地或盐田上刮取咸土,再将咸土准于草上生溜,并于卤溜底侧,挖好淋渗卤水的“卤井”,中间以芦管与卤溜连通,将海水从卤溜上方缓缓浇下,使饱溶土中盐份的卤水从溜底渗入卤井。

采用此种方式获得的卤水,已经具备了较高的浓度,但在使用前还要经过验卤的环节,也就是试验盐份的浓度。验卤之后就进入了海盐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煎煮。其中还要经过输卤入漕、装盘煎煮、石灰封盘、皂角结盐、收盐伏火等复杂的环节。

这种方式取盐比较复杂,还有晒盐法,也就是不经过卤煮,完全用太阳光曝晒成盐,但所需的时间要长一点。但这三种方法,庄毅都打算采用,因为无论是哪一种单一的方法,都不算很好。

一千多人在庄毅的指派下,齐齐动手,采集石料或烧制砖瓦,砍伐木料柴薪,仅用了十来天,便建成了四处大型院落,共有数百间房屋,也包括了一处煮盐作坊。

这天一早,煮盐作坊里十二座灶台上的大铜釜,另加六口大铁锅全装满海水。在庄毅的一声令下,正式点火开工了。片刻工夫,海水煮沸,蒸气弥漫。

一个时辰过去,水渐渐煮干了,庄毅没有让人再加水,每个大铜釜都是百斤水,现在,他想试试一天究竟能出多少盐。可测试结果让他有点失望,锅底只有薄薄的一层白盐凝结了。

让人刮出来一称,只有一斤半盐。不过这也不错了,自德宗之后,盐价高达三百七十文一斗,后期屡有调整,大体上保持着一斗盐三百文左右,所以,很多庶民买不起盐,就只能吃白食了。

这一斤半盐,按这个价也能值五十多文钱,但幽州盐价没这么高,约两百五十文一斗,庄毅这只算是小本买卖,只有卖到山北草原去才更合算。

不过他还打算采用刺土成盐法和晒盐法,接下来将开辟摊场、引纳潮水、浇淋取卤、煎练成盐,以他更先进的制作经营方式,成本可以降低,质量还可以提高,致富养兵是妥妥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