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狂野大唐 > 第一三五章 修建码头

狂野大唐 第一三五章 修建码头

作者:南山竹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1 09:34:54 来源:平板电子书

当然,仅有盐业还不够,他带着千多青壮到海边来,可不只是建个盐场,他还需要寻找一个深水港湾,建一个码头,发展海贸,并打造一支水师。

而且,崔氏的商队在白狼水,也就是大凌河的入海口处建有一处私人码头,还建有货栈,驻有少量的私兵。但庄毅目前没时间去看,也并不打算收回,他需要崔氏帮着弄些海船。等自己的码头建成,又有了船只,就可以做海贸。然后建立造船厂,自行设计制造战船,一切就都有了。

其实建码头的地方不需要找,他凭记忆就知道,在这整个辽东,有哪些地方最合适建水师基地。眼下就有一个,这处盐场西南约五十里,就有一处半岛,简直就是天然的码头。不过他这时代肯定是荒芜的盐碱地,他需要去看一看再作决定。

这地方郭翁伯也是知道的,但路程远他不便亲自去,便喊来自己的长子郭大郎和四五名年青人带了庄毅前去。

郭大郎三十来岁了,长得高大壮实,肤色黝黑,性格憨厚老实,也不大爱说话。庄毅不问他,他就骑在马上,只顾闷头赶路。

“郭大郎!那边可有村子么?有多少人家?”庄毅问道。

“有三十多户人家……”郭大郎憨憨笑道。

“不对……明明是三十八户人家,比我村里人少,那村子叫青浦村,村里人都是划着小舢板出海打鱼的,他们不煮盐,村子就在浦头溪边,我去年还去过了。”旁边一名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名叫郭五郎,这时接口道。

“哦……那你可知道,从这儿一直到榆关,路上可都有村落?”庄毅笑着问道。

“榆关我也去过了,反正路上没看到,也没听说有人家。就我们这儿的人,还是柳城迁来的呢!”郭五郎解释道。

“呵呵……原来这样啊!果真是个大荒原,不过等沙湖湾盐场建好,还有这处码头港口,以后这儿人口一定会多起来的。”

“庄军使!你说的是真的么?要是这儿人口多,家里就不用担心了,我们也可以从军啊!”郭五郎看着亲卫们那一身漂亮的明光甲,满眼都是羡慕。

“哈哈!今年我们不征兵,等明年你就可以来了!对了……你会游泳么?”庄毅大笑道。

“会啊!我们村里人,小孩都敢下水咧!像我这样的,下了水游个三四里远,再游回来都不成问题。”

“不错啊……等这里忙完了,我把你们这两村子户口登记一下,会游泳的我都要,以后都训练成海军。”庄毅笑道,这下水手水兵的种子有了,否则,以他从马都山和山北草原带来的人,一个个都是旱鸭子,想训练成水兵,得花很长的时间。

一行五十余人骑马赶路,半天就到了浦头溪边那村外,田野里大片翠绿的麦田,麦苗长势良好。有在地里劳作的村民突然见来了数十骑兵马,吓得丢下农具,撒丫子就跑了。

“乱世小民如惊弓之鸟啊……”庄毅摇头苦笑,感慨了一句,转头对郭五郎道:“你去村里传个话,照实说就行了!”

郭五郎笑嘻嘻地答应了一声,打马先行进村去了。庄毅让士兵们都下了马,就在路边休息了一会儿。

不多时,那村里来人了,数十名青壮簇拥着一名头发花白的五六十岁老者上前,那老者歪着头打量庄毅半晌,这才见礼道:“据说你就是新任的营州兵马使,小老儿姓侯,未知军使前来,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老丈无须多礼!听说你们这儿地形不错,可以建港湾码头,我今日前来就是看看情况,不知你这村子离海边还有多远?”

“不远不远……顺着村那边的浦头溪往南三四十里,就是海边了,往东面直走个七八十里,也能到海边。”

“那敢情好……我们这有五十来人,先在你这村外扎营住几天,四处考察一下就返回了。还有……你这个村子的人口户籍需要登记一下……不用担心,就只是登记,不要你们缴税。”

说到登记户籍,张老一脸紧张,庄毅只得又细细解释了一番,才打消了他的顾虑。随即由张老带路指引了村外一处荒地,庄毅在这里扎营暂住了下来。

次日,庄毅带了十名士兵,由村民划着二十来艘渔船和小舢板,顺着浦头溪南下二十多里后,果然就到了出海口处。此时是三月初,海洋季风南下,而这里又是位于渤海湾之内,所以海面平静,并无大风浪。

庄毅倒还好,那十名士兵一个个脸色苍白,吐了个一蹋糊涂,村民们一个个都在偷笑,却见庄毅居然没有晕船,不禁暗暗称奇。

这天船队就顺着海岸线一直向北,仅半天工夫就到了沙湖湾盐场,在这休息了一晚,次日又返回青浦村里。随后的日子里,庄毅让村民带路四处考察了一遍,这个半岛的面积非常大,方圆几十里,修建码头和造船厂及海军基地完全是绰绰有余。

但眼下,庄毅并没有足够的劳力来开工,只好先大概地勘测了一下地形,并绘制好这整个半岛的细致地图,等几项大工程完工,这里的事就可以提上日程了。

七天之后,庄毅向张老道别,张老让村人送了他两袋子咸鱼及一些自酿的果酒。庄毅也没推辞,让士兵们收下了,一路回到沙湖湾盐场。

海边摊场已经挖好了,就是用粗石和劣土在沙滩上围成一片片的,像水田一样,等海水涨潮时,就会淹没,退潮时就会自然形成一个个大水洼子,经太阳曝晒水份,同时泥沙也会过滤,再刮取咸土蒸卤成盐。

但也不能一味地静待海水涨潮,那样太费事了。庄毅画了一张翻车的图纸给木工们,让他们取木料打造,并亲自督促指点,等第一个成形试验后,就不再管这引水的事了。

翻车这东西,也叫龙骨水车,是一种以人力为动力踩动转轮,转轮上的刮板则连续提水,这种纯木制机械打造并不难,三国时期就曾出现,由当时的名匠马钧加以完善,并大量推广,到唐时,民间已广泛使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