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 第652章 座谈会不能没有方老师(二合一)

伴随《渴望》的热映,燕京电视台每天都会收到大量观众的来信和电话。

大部分几乎都是“每天一集根本不够看,让隔壁看到了还以为他看不起,必须再加一集!”

于是乎,应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要求,燕京台只好把每天一集,改成了一天两集。

中央台见势不妙,自己苦心制作的《末代皇帝》在收视率上,被《渴望》无情地碾压,不得已之下,捏着鼻子向燕京台要到了电视剧的重播权,《渴望》也在中央台这样的大舞台中,大放异彩。

“渴望热”的这股热度,热像病毒一样蔓延全国。

扮演“刘慧芳”的章凯丽一夜间干掉朱菻、龚樰、刘小庆,堪称最红女演员——比足力健还红。

当然,如此名气之下,章凯丽自然不可避免地被邀请参加《渴望》电视剧座谈会。

此时此刻,她穿戴整齐,站在家门口犹豫再三,不敢开门。

直到做好了心理准备,才终于推着自行车出了门,然而才骑了没多久,迎面撞见一群人。

“哎呀,这人长的好像刘慧芳嘛!”

“慧芳,是你吧?”

“……”

看到一群人围了过来,章凯丽心里格登了下,完了,被认出来了!

“阿姨,我,我不是。”

“你就是!”

又一大婶冒了出来,一把就拉住了她的手,“哎呀真是慧芳你!”

章凯丽百口莫辩,自从《渴望》火了以后,越来越多的观众把对善良淳朴的刘慧芳的喜爱,移情到了她的身上,这些天里,时不时地就有人寻到她家里,就像找刘慧芳帮忙一样找自己帮忙。

“你说你怎么那么傻啊,放着好好的宋大成不嫁,非要跳进王沪生这个火坑里?”

一大婶心疼地拉着章凯丽的手。

**十年代的观众,就是如此可爱,分不清演员跟角色,对角色的爱会移到演员身上,爱屋及乌,也同样,恨屋及乌,甚至夸张到受不了李雪建演的“宋江”,气的把电视机给砸了的地步。

而像刘慧芳这种典型的妇女同志形象,自然是广受女性同胞们的喜爱和同情。

就在章凯丽被团团包围之时,一个女人挤进了人群里,操着方言,语速极快。

“俺是农村来的,想留京城工作,但政府不给办户口,你能不能帮俺个忙?”

“啊?”

章凯丽都蒙了,“这,这,我怎么帮啊?”

“你人那么好,一定有办法的,俺求求你了!”

正当女人厚着脸皮求助的时候,又有一大帮人听到刘慧芳在这里,也立马围了过来。

不是想跟刘慧芳唠嗑,就是想找她帮忙,甚至还有两口子嚷嚷,“慧芳你给评评理!昨天说了他几句不该抽烟,好家伙,跟我吵了一宿。你给评评理,我说的有错吗?!”

“……”

章凯丽羞红着脸,落荒而逃,狼狈不堪。

不单单是她,李雪建现在走哪儿都被叫大成,李程儒走哪儿都被叫李三斤。

最惨的莫过于演“王沪生”的孙嵩,上街买菜,根本没人不卖给他,骑自行车上班,车胎总是会被扎破,改坐公交车也不行,有回被人偷摸踹了一脚,还被一大妈指着鼻子骂,

“王沪生你巴拉巴拉……”

估摸把看《渴望》攒下的气统统地都撒出来了。

结果就是孙嵩半辈子都活在王沪生的阴影里,人到中年才拔出来,那时已岁月蹉跎,没灵性了。

相比起来,冯原征比他幸运得多,起码能从“家暴男安嘉和”的泥潭里爬出来。

当然,这也跟观众有关,80年代到千禧年间的观众,很容易分不清角色和演员,比如容嬷嬷。

但随着电视剧行业的不断发展,到了2010年、2020年,观众还分不清,那不是蠢就是坏。

而那些以角色为名,攻击演员本身的家伙,有一个算一个,要么脑残粉,要么是趁机发泄发泄。

总之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

与此同时,方言帮石铁生推着轮椅,和王硕、余桦等人提早地来到燕京电视台。

毕竟,在座谈会之前,还有一个小型的锦旗颁奖典礼。

众人迈入大楼,顿觉一片喜气洋洋,上到台长下到保洁,个个都在支棱。

尽管燕京电视台这些年大出风头,靠着《我爱我家》、《大宋提刑官》等电视剧,丝毫不逊色于中央台,却无法跟《渴望》比拟,甚至有报纸定性“势必会成为八十年代末的文化标志之一。”

文化标志,多宏大的词儿啊!

一行人来到会议室,就见燕京台台长、鲁晓威、苏雅、郑小龙、冯小钢等人早早地到场。

方言一亮相,立刻就如众星捧月般,被燕京台,以及电视艺术中心的人所簇拥着。

“方老师,我们燕京台这回能在全国扬眉吐气一把,都多亏了您的出谋划策!”

燕京台台长紧紧地握着他的手。

“台长过奖了,千万别这么说,《渴望》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功,都是大家的功劳和心血!”

方言把视线一一地扫向石铁生、余桦等人的身上。

“对对对,要不是您几位创作出《渴望》这样的好剧本,哪里有我们如今的风光。”

燕京台台长笑容满面。

“我们台长说了,整个座谈会缺了谁,都不能缺了方老师和你们几位。”

鲁晓威补充道:“要不然这座谈会根本就无法开。”

此话一出,王硕、侣海晏、余桦等人一个个挺直腰杆,一脸自豪,仿佛这一切都不足挂齿。

紧接着,在众人的注视下,方言和石铁生代表工作室,从燕京台台长的手中接过了写着“维护社会治安”的锦旗,虽说光荣吧,但大家都有点诡异,我一拍电视剧的咋还扯上维护治安了?

“哗哗哗。”

掌声如潮,响彻满屋。

方言把手往下压了压,然后就见苏雅递来一份写得密密麻麻的稿子。

“这是什么?”

“报告啊,待会儿的座谈会上得好好地分享交流《渴望》能如此受欢迎的原因。”

“这未免也太多了吧。”

方言半开玩笑道。

“不多,一点儿也不多。”

郑小龙拿出厚厚一叠的报告,“自打《渴望》播出至今,在社会各界的影响力可真的太大了。”

冯小钢连连点头,“我前些天从报纸上看到,燕京自来水公司意见挺大,因为接到很多投诉,反映供水不足问题,经调查发现,原来是在《渴望》播出的间歇,市民统一上厕所,导致供水不足。”

“哈哈哈!”

会议室里,顿时爆发出阵阵笑容。

“还有还有,比这个更狠,津门的领导开会期间,忽遇电话轰炸,反映某区停电问题,群众表示看不了《渴望》,要求政fu立即解决,领导班子当即中止会议,以最快的速度恢复供电。”

“这算啥!听说最近凯丽应邀去地方,一下飞机全是红毯,省里的领导亲自接见。”

“燕京社会心理研究所搞了次调查,结果显示,有96.1%的人看过《渴望》。”

“………”

听着众人的议论声,方言才意识到自己还是大大地低估了《渴望》的影响力。

光是这次座谈会的规模,就大不一样,除了燕京影视界、新闻界、评论界等100多号人参加,冀北、豫南、鲁东、津门等离燕京比较近的几个省市电视台,都派了代表参加,都想来取一取经。

………………

距离座谈会召开还有5分钟左右,广电、宣传、文化等多部门的领导尚未正式入场。

然而,会议室里已经座无虚席,众人交头接耳,既兴奋又紧张地暗中骚动。

不时地就有一道目光投向坐在前排的方言,特别是其他省市电视台的代表,眼里充满炙热。

燕京电视台能有如此的风光,还不是牢牢地抱紧了方老师这条大腿!

要是方老师、石铁生他们也给自己来一部不亚于《渴望》的电视剧,风头可不就属于自己了嘛!

抱着这般想法的人,在在场之中并不占少数。

方言双手抱怀,两眼一眯,犹如老僧入定一般,视线透过眼睛缝隙,偷偷地望向前方。

来自晋西台的张少林、张季中,来自鲁东台的陈日辰、孔升,来自潇湘制片厂的章黎……

瞧他们一个个如狼似虎的样子,立马就猜到十之**就是冲着自己而来的。

突然间,躁动不安的屋内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就见广电部的艾部长走在最前头,其后是其它部门的领导,最后面是燕京台的台长。

“哗哗哗!”

“好,好。”

伴随着艾部长清了清嗓子,掌声渐渐地停了下来,他坐在主位上,发表开场白:

“今天呢,就是简单开个座谈会,请业内的各位同志聊一聊。”

“《渴望》能引起这么大的轰动,引起这么多人的共鸣,在电视创作史上非常罕见。”

“值得深思,值得总结出其中可以借鉴的地方,所以接下来,希望大家伙能畅所欲言。”

“都聊一聊对《渴望》的看法,最主要的就是成功之处,当然也可以说说不足之处。”

这也就是**十年代的特色,如此层面的领导具体关注到一部电视剧,具体到跟剧组聊天,后世几乎再无可能,顶多也就是在《战狼2》、《流浪地球》、《哪吒2》这类代表性的电影出现时。

“咳咳,那我就先来谈谈,全当是抛砖引玉了。”

代表北电的谢非一本正经道:“《渴望》电视剧找到了当下人民群众的审美理想,与其说观众爱《渴望》,不如说他们是在呼唤生活中的善良、友爱、温情和真挚……”

“不错,从《渴望》的家长里短内容和它引起百姓的街谈巷议来看,这是一部大众文化产品!”

北师大的老师尹鸿语气认真道。

“最难能可贵的是,《渴望》不是概念化地用语言劝善,而是用感人的故事情节启发良知。”

张季中补充道:“这在以往的电视剧里是比较少有的,寓教于乐,而不是直接的说教。”

有了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发言,话匣子一打开,众人也跟着一个个发言。

不过事先台里有交待,发言得简洁,客人要是说多了,留给东道主的燕京台、燕京电视艺术中心,以及方言为首的“明天下”工作室的说话时间可就不多了,更何况还要顾及有关部门的领导呢!

要多听指示,少说话!

“你们是《渴望》的主创人员,你们也说一说你们的观点,供同志们学习参考一下。”

艾部长把目光投向郑小龙、苏雅、余桦等人,最终把视线顶格在方言的身上。

在短暂的推辞之后,石铁生作为《渴望》剧本的主笔,第一个发言道:

“我觉得《渴望》的成功靠的是人情味儿,一座四合院,一栋小洋楼,两组四户三代人的悲欢离合扣人心弦,感人肺腑,这种有人情味儿、有生活气息、有恩怨纠葛的故事,很难不吸引观众。”

“我同意铁生同志的说法。”

郑小龙紧随其后,“《渴望》的成功,对电视剧如何深层次地反映人际关系和道德观念,无疑是一次宝贵的探索,就如同主题曲中唱的那样,‘恩怨忘却,留下真情从头说’。”

然后话锋一转道:“这也是得益于我们中心在年初,对出品的电视剧结构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改革,为了取得更多的社会效益,确立了写实生活类、情景喜剧类,以及历史艺术类并行的策略。”

“《渴望》的确是写实社会类电视剧。”

艾部长在嘴里念叨了几句,“我记得还有一种说法,叫‘新写实主义’对吗?”

“是!”

石铁生瞥了眼方言,说这种提法就是由他这个《渴望》的总编剧所提出来的。

这话一出,在场所有人的注意力不约而同地聚焦在方言的身上。

“方言同志,你既然是《渴望》的总编剧,又是‘新写实主义’的首倡者。”

艾部长说:“不如就请你来跟大家交流一下创作的心得和经验吧。”

“咳咳。”

方言被叫了起来,战术性地咳嗽了一声,然后站起身,环顾四周。

“在说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渴望》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