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 > 第一百九十四章 张燕的高光时刻

第二天,张燕一早就去了学校,迫不及待地跟小组的成员分享好消息。

“燕子,什么事这么开心?”同学问她。

“你看出了?”

“废话!你脸上就差写着‘开心’两个字。”

张燕嘻嘻一笑:“我们小组不是研究电灯吗?有了新思路,你说值不值得开心?”

“啊?这么快有新思路了?”旁边的同学都惊了,纷纷朝她看过来。

跟张燕同一组的同学更是激动起来。

“燕子,什么新思路?快跟我们讲一讲。”有人着急地说道。

没有人注意到,老师已经来到了门外。

张燕开始跟自己小组的人聊起来,将卤钨灯的思路说出来,在玻壳里面注入循环剂,让蒸发的钨重新回到钨丝上。

而门外的老师一听,对这种天才的想法惊为天人。

他比学生们更懂,这种设想是很有机会实现的。

当灯丝发热时,钨原子被蒸发后向玻璃管壁方向移动,当接近玻璃管壁时,钨蒸气被冷却到大约800℃并和卤素原子结合在一起,形成卤化钨。

卤化钨向玻璃管中央继续移动,又重新回到被氧化的灯丝上,由于卤化钨是一种很不稳定的化合物,其遇热后又会重新分解成卤素蒸气和钨,这样钨又在灯丝上沉积下来,弥补被蒸发掉的部分。

通过这种再生循环过程,灯丝的使用寿命不仅得到了大大延长,同时由于灯丝可以工作在更高温度下,从而得到了更高的亮度,更高的色温和更高的发光效率。

而且,作为老师,他想到的更多。

“啊!这样可行吗?”有同学质疑。

如果可以实现,这个想法,无疑是天才的想法,非常大胆。

“我感觉可以。”跟张燕同一组的同学兴奋道。

他们对电灯的了解比较深,也肯定更好理解。

“走,我们去实验室。”

使用实验室,还需要申请呢!也就他们学校,有这种条件让学生做实验,普通的大学,根本没场地、没材料,没经费等等。

“啊!老师来了。”

戴着眼镜的老师走进来。

他朝张燕走来,神情有些激动,问道:“张燕,你这想法非常好,你们去申请实验室,我让那边尽快通过,赶紧拿出实验数据来。”

张燕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曾老师,注入循环剂不是我的想法,是别人想出来的。”

“不是你?是谁?”曾老师看向跟张燕同一组的学生。

而跟张燕一组的学生也惊了。

“燕子,不是你想出来的?”

“那是谁呀?”

张燕告诉他们:“发明压水井、太阳灶的周益民,大家还记得吧?”

“啊!你认识他?”同学们吃惊。

当然知道呀!尽管没见过面,但他们可不止一两次讨论那位“神人”。

曾老师也望过来,很惊讶张燕认识那样的民间发明家。

是的!现在周益民已经被人冠上民间发明家的称号。

曾老师比这些学生更了解周益民,因为他有亲戚就在钢铁厂上班,知道周益民还搞出了电饭煲,很厉害的一个年轻人。

张燕有些羞涩地说道:“他是我对象。”

此话一出,把全班师生都震惊到了。

是你对象?

你藏得很深呀!有这么牛的一个对象,竟然一声不吱,是怕别人抢了去吗?

“张燕呀!什么时候带他来我们学校?让我们也瞻仰、瞻仰。”有人开口道。

那神情,就像是粉丝遇到偶像一样。

“是呀!认识周益民也不告诉我们,带他来我们班呗!”

就连曾老师,都起了爱才之心,希望张燕能把她对象带过来。他想要劝一劝对方,来他们班上课,继续深造。

当天,学校就给张燕他们小组提供了实验室,甚至连老师都参与了进去。

“还真行。”张燕的组员大喊大叫,激动得脸都红了。

他们很清楚,这项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说是电灯的改革也不为过。

而很快,曾老师也得到了消息,这种卤钨灯,国外已经在几个月前发明出来。也就是说,他们要是研究出来,国产电灯就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准。

实验室版的卤钨灯做出来后,把校领导都吸引过来。

或者说被惊动了。

他们系的副院长,急匆匆赶来。

“怎么样?”

曾老师朝他点头:“我的学生已经做出来,不过,相关的数据还需要等一段时间才能得到。”

尽管如此,他们已经预测到,卤钨灯的性能要比普通的白炽灯好很多。

否则,国外也不会花大力气去研发。

而如今,我们国家也拥有了。

“好,很好,非常好!”那位副院长连声叫好。

他走进去,看到正在发亮的卤钨灯,逐一夸赞了张燕等同学,告诉他们,等数据出来后,学校会对他们进行表彰。

这可是他们学校的荣耀呀!必须好好宣传一番。

电灯属于生活必需品,需求量很大,所以这个进步可谓是意义重大。

张燕等人不敢居功,连忙表示提出这想法的,是另有其人。

校领导得知是发明压水井、太阳灶、电饭煲的周益民,也动了心思,跟曾老师一样,希望张燕能把她对象“拐”到他们学校来。

这么一个人才,放弃可惜呀!

但不管怎么样,宣传肯定还是要宣传的。

退一万步讲,他们学校的学生也有功劳的吧?国内第一个卤钨灯是在他们学校诞生的,这是铁一样的事实。

此时,周益民走在周家庄的乡道上,看着那赏心悦目的麦田。

路边大片大片随风翻动的金色麦浪,扑鼻而来的是成熟的麦子的味道。

有村民掐了两棵麦穗,用手掌对挫,末了,没忘记吹一吹麦壳,手心半握状把鼓鼓胀胀吹弹可破、嫩绿泛黄的麦粒送到眼前。

麦子熟了。

“明天可以收割了。”那村民表示。

“通知公社那边,我们后天收割吧!”老支书说道。

这是要通知公社的,公社那边会派人过来监督,生怕村民藏粮食。

如今这年景,是得防一防,毕竟经历了吃不饱的情况,是会有村民铤而走险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