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 > 第一百九十五章 打麦机

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 第一百九十五章 打麦机

作者:影子狸花猫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1 10:42: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十六弟,你造的这是啥?”

村里的木匠有点搞不清楚,前几天,周益民就找他打造了这玩意,柜子不像柜子。似乎还不完整,还有别的零件需要安装,所以他看不出是做什么用的。

“这是打麦机。”周益民告诉他。

还有点别的零件,他已经让钢铁厂那边帮忙打造。

其实,就是小麦脱粒机。

脱粒机在国外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物,甚至在18世纪40年代的时候,苏格兰人就发明了最原始的脱粒机,那种脱粒机由水力驱动的一系列连枷结构组成,其能力相当于30个劳动力。

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英国脱粒机的成功持续了 100年。在需求高峰期,英国制造的脱粒机成为许多国家的热门选择。

如今,海外都出现联合收割机了。

而国内,收割小麦的方式还很原始,尤其是农村,几乎还停留在人力收割。

农民们用镰刀将小麦割下来,搬回碾场,将小麦铺在碾场上,然后靠牲口带石碌进行碾压,一天碾一场,在天气晴好情况下每个小队碾完需要十天左右。

老支书急着买毛驴,也是为了这次收麦,他相信,有了更多的毛驴,小麦脱粒工作会更快。

“打麦机?”木匠一愣。

周家庄还没出现过机械收割,自然也就比较陌生了。

“嗯!就是把割下来的小麦,往里面送,就能脱粒,不需要用石碌碾,更方便、快捷,省时省力。”周益民解释。

木匠看着眼前的“大家伙”,难以置信。

就这玩意,能给小麦脱粒,不需要牲口拖石磙碾来碾去。

“还缺点什么吧?”他又问道。

周益民点头:“差点关键部位,明天弄过来,安装上去就行。”

小麦脱粒机,跟打谷机其实也是差不多的,大同小异而已。

眼前的,不用电,也不烧油,所以只能人力驱动。但即便是人力驱动,脱粒的速度、效果都要比用石碌碾压的好。

脱粒机的使用,说是农业的一次改革也不为过,大大地将劳动力解放出来,提高了效率。

没过多久,村里人都知道,木匠这些天打造的,是打麦机,纷纷来围观。

就是老支书、大队长也不能免俗。

“怎么给小麦脱粒?我怎么有点看不懂呢?”

老支书瞥了那货一眼,说道:“你看不懂就对了。”

现场顿时响起一阵哄笑声。

村里有名的“大聪明”,确实不需要看懂。

木匠解释:“还没全呢!益民说,还有零件在钢铁厂,等安装好,你们就可以见识、见识了。”

说实话,他自己都很期待。

毕竟这玩意他也参与了制造。

如果真的能高效脱粒,他多少也会跟着沾点名气,想想都激动。

“支书,什么时候杀猪?”有人则是想着吃肉。

按照惯例,收割前肯定得杀一头猪,给大家开开荤的。

“后天早上吧!起床早点。”

村里一共养了10头猪,也就最近才稍微养肥一点。之前,那些猪只能吃猪草,能肥才怪。但也没办法,人都没得吃,谁还顾得上猪呀?

计划经济时代,由于生猪不允许私自出售,必须统一交给国家,再由国家来进行分配。

因此,大家养猪的积极性也不怎么高。

这时候有任务猪的说法,任务猪太瘦的话,还会被批评,猪的重量不能低于90斤。

周家庄的10头猪,有8头需要交给国家。

老支书此话一出,有些村民欢呼起来。

想到杀猪吃肉,有人就忍不住流口水。

到了第二天,周益民将脱粒机的关键零件运回来。随行的,还有一位钢铁厂的领导——丁主任。

钢铁厂得知周益民又打造东西,当即就重视起来。

尽管周益民跟他们说了,那只是小麦脱粒机,国外早就有了,不能出口。但那些领导立马意识到脱粒机在国内的重要性,他们很想搞清楚这脱粒机的性能。

“丁主任,那边种的作物,基本上都是我们钢铁厂统一采购。”周益民指着河床那边,盖着塑料膜,非常显眼。

“好,好呀!”丁主任大喜。

作为后勤主任,他当然希望吃的东西供应渠道多、稳定呀!

跟周家庄合作,无疑是一步非常精妙的棋。

“让乡亲们多种点,我们钢铁厂吃得下,不用担心。”他开口道。

随后,他目光看向麦田。

可惜呀!这些麦子得统一上交,哪怕是他们钢铁厂,都不能擅自跟周家庄采购。

周益民将钢铁厂打造的零件安装上去,很快就组成一台经典的人力打麦机。

这种打麦机,他们一共制造了三台。

“这就可以了?”丁主任问道。

他虽然没用过这种打麦机,但也是搞过生产的人,他自己也是农民出身。建国后,傍上了老丈人,才能坐到现在的位置。

“试一下就知道。”周益民说道。

“快,去割些小麦回来。”丁主任喊道。

有人朝麦田那边冲过去,都很好奇,那“机器”是怎么脱粒的。

而此时,村民们开始磨镰刀,等着“开镰”。

磨镰多用青石,石面平滑柔和,磨出的刀刃更有韧劲。

老支书吩咐,让大家今天就开始收割。公社那边来人了,人家来看了麦田的小麦,看到可以收割,当即要求周家庄开始抢收。

一刻都不想等的意思。

大家不知道,现在国家粮食供应非常紧张,只能开始“催收”。小麦熟了,就别等了,早点小麦进仓,就早点缓解现如今的粮食危机。

此时,就连学校都开始放假。

老师带着学生,准备到收割的麦田捡麦穗。小孩子的作用,也仅限于此了。

小麦是成熟最早的农作物,也是细粮,所以特别珍惜,务必颗粒归仓,一个麦穗也不能浪费。

“开镰!”老支书大喝一声。

他虽然一把年纪了,但这种事还是带头,站在最前面,左手拢麦,右手执镰,轻轻的一挥一收,举起一束麦把高高扬起在人们面前,如同扬起一面旗帜。

其他人,也开始行动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