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 > 第二百零九章 请戏团

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 第二百零九章 请戏团

作者:影子狸花猫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1 10:42: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周益民笑道:“徐奶奶,我找人看过,您家那传家宝确实是一件宝贝。你们确定还要换吗?”

最后,他又问了一句。

徐老头倒是活得通透,不容置否地说道:“换。”

这年头,拿传家宝出去换吃的还少吗?

也就是益民能给他们家换那么多粮食,如果他拿去文物商店出售,恐怕二三十块钱就顶天了。

京城的文物商店是今年才成立的。

国有文物商店是计划经济时代的独特产物。

这时候卖文物的商店都属于国营的性质,由专家把关筛选,把认为可以卖的文物放在文物商店出售,并以此进行外汇创收,进店的多为外国人。

而外国人在离开出境时携带古玩要有出境火漆以供证明,所以带有火漆之物多为文物商店买卖流出。

当然,也有伪造火漆印章的。

只不过那是违法行为,一般伪造印章的古董商人,都不敢按照文物局制定原样仿制,图样有所改变的。

假如你家里有文物,想要卖钱,正常来说,只能卖给文物商店。

卖给其他单位和个人,都属于违法。

所以,现在周益民和老徐家的交易是不合法的,不能声张出去。也正是如此,周益民才选择大晚上过来。

周益民自认为做得已经够多,三番四次提醒过对方,而且还加了“价”。

应该说仁至义尽了吧?

以后怎么样,就真的不能埋怨他了。

将粮食等放下,周益民他们在徐家的千恩万谢中离开。

马寡妇看着那几大袋粮食,打开一看,全都是品质极好的玉米粒,晾晒得很干,没有用湿货来糊弄他们。

她也觉得,周益民真的够仁义。

有了这些粮食,以及那桶菜籽油,他们家接下来会轻松很多,起码一年半载不用为口粮发愁了。

“大牛,明天你带半袋玉米回去。”她开口道。

徐老太太不解,疑问道:“半袋不够吃吧?”

“娘!让大牛搬那么多粮食回去,不是好事,反而是坏事。全村人都缺粮,这时候就我娘家有,您想想会发生什么?”

不得不说,马寡妇是个聪明人。

徐老头闻言点头:“阿芬说得没错,不要一下子带太多回去。”

不要用粮食去考验人性。

尤其是在这种时期,民不果腹,大家都饿肚子,就你家吃得饱饱的,很容易成为人家的目标和眼中钉。

大牛听后,也冒了一身冷汗。

村里的情况,他最清楚了。假如他家有大量粮食的消息传开,大家都要上门借粮,到时候怎么办?

“二姐,那我每个月过来拿一点回去?”

马寡妇点头:“这样最好,告诉爹娘,咱家虽然有粮食了,但不要吃太饱,比别人多吃点,饿不死就行。”

虽然路途有点遥远,要走三天左右,每个月来拿粮食,是有点麻烦,但她宁愿麻烦点,也不希望娘家成为众矢之的。

“好!”

好几百斤粮食,也不可能都给娘家。不说别人会戳脊梁骨,马寡妇自己也不舍得。既然嫁出来了,肯定得多为夫家这边想。

这么多粮食,除了家中小孩,大人们都睡不着,商量着怎么藏起来。

很快,第二天清晨就来临了。

马寡妇给弟弟大牛做了一顿好的,让他吃饱,还弄了些饼子,让他在回去的路上吃。

“注意安全,不要相信陌生人的话……”马寡妇对着块头比她大很多的大牛,一顿叮嘱,犹如母亲。

徐老头和徐老太太对儿媳这一系列举动也很满意。

照顾娘家没有错,但不能过度。徐老头觉得,儿媳这样做就挺好的,尺度把握得好。

周益民雷打不动地花掉4元,先把每天1元折扣商品拿下。

今日收获100斤米粉、100斤酱油、100升柴油,以及100只卤鸭。

柴油暂时用不上,但迟早有用。

米粉很久没吃了,但周益民也没特别喜欢吃。这年代的酱油也不贵,但基本上都是散装的。

很多地方都有卤鸭,周益民前世没少吃。尤其是鸭货,什么鸭脖、鸭头、鸭肠等,卖得还贼贵。

卤鸭的色泽红润光亮,卤汁稠浓醇口,肉质鲜嫩香甜。鸭肉中的脂肪酸熔点低,易于消化。

周益民将那些东西放在“商超储物柜”中,暂时不理会。

起床刷牙洗脸,跟院里的大妈大婶们打招呼,回应了几个小屁孩的问题,就准备出去办点事。

他刚出门,便碰到找来的赵振国。

“找你真不容易,这次还看不到,我就只能去周家庄了。”赵振国半开玩笑道。

“赵哥,找我什么事?”

如果是方便面厂的事,他暂时不想插手。现在他们生产的方便面足以吊打小日子的产品,暂时没必要开发新款。

像什么桶装面、杯面等,过段时间再推出也不迟。

“你的奖励。”

说着,赵振国从包里拿出十张美钞来。

没错!是美钞。

这是上面奖励他们厂的,周益民作为开发者,得到100美元。按照现在的汇率,也不少了。

最重要的是,这是外汇。

外汇不能说万能,但确实比人民币更有用,能买的东西更多。

周益民虽然有点看不上这100美元,但还是装作兴奋地收下。

赵振国又跟周益民聊了几句,主要是方便面厂的事,他说新厂房已经建好,让周益民随时让人去报道。

“好,多谢赵哥。”

村里之前抽签的那十个人,早就盼着进厂工作了。

目送赵振国走后,周益民赶紧去办事。

周家庄经过几天的努力,终于把所有小麦都收割完,接下来就是晒小麦,晒好之后,就要拉着去交公粮。

不过今天晚上,可是有一个好消息,就是周益民在四九城请来大名鼎鼎的新凤霞所在四九城实验评剧团过来表演。

这个消息传出来,一下子就引起举动大轰动,周家庄的人,喜笑颜开,心里都不知道多么高兴,就连附近村庄,知道这个消息,都想着到时候过来一睹新凤霞的风采。

新凤霞,原名杨淑敏,出生于江苏苏州。

年幼时,新凤霞被人贩子从苏州拐卖到天*津。在6岁那年,新凤霞见堂姐唱京剧能挣大钱养家,她坚持也要走这条路。

她不仅吃得了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苦,甚至比别人起得更早,练得更多。

13岁时,新凤霞听闻学评剧仅一年就可登台,她毫不犹豫地掉头转向了评剧。尽管师父并不正经教戏,只让她扮演些丫鬟、宫娥的角色,她也一丝不苟地对待,并利用一切机会向前辈及同行学习。

虽然之前就听说过,有文艺工作者从城市来到乡村,为村民演戏。

不过周家庄并没有接待过,所以具体什么情况,老支书也不太清楚,现在看来周家庄有周益民真是天大的福气,看见周围那些村的村长,羡慕的眼神就知道。

有些人为了占一个靠前一点的位置,早早吃完饭,就过来占位。

周旭才也是其中之一,随即转头问道:“老叔,听说那些文艺工作者在演出过程中坚持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帮助群众收割、打场、锄草、送粪,以至担水、扫地等,不知道是不是真?”

“我那里知道,你想知道,可以当面去问,或者可以去问益民?”老叔回答道。

周旭才当然想去问,不过想到自己跟周益民并没有什么交情,也就打消这个想法,还是乖乖看表演吧!

天还没黑舞台就被围了个水泄不通,简直比初一、十五赶集还要热闹,讨论的声音层出不穷。

周益民看见这一幕后,看来自己还是低估了戏曲的吸引力,看来自己一番努力,不算白费。

只能说凑巧,没有想到连实验评剧团都会送戏下乡这个想法,要不然自己就算想请,也没有办法。

送戏下乡的原因有三点:

首先,送戏下乡是有组织、有目的的传播行为。

政府曾以文件的形式对其传播活动的周期、形式、范围等做了明确的规定,既保证了戏班传播行为的合法性,又试图限制传播实践,使其不偏离初衷与意义。

其次,送戏下乡是一种由文艺工作者和农民共同完成的文化生产与传播,送戏下乡更多的原因是文艺工作者从乡村的生产生活中选取素材,即兴编排,再演给村民看,而不完全是预先安排好的。

这既增加了送戏下乡的互动性、贴近性与生动性,又抢夺了陈腐旧戏的舞台空间和群众基础。

最后,专业技术的交流,送戏下乡的演员大多都经过了专业的训练,在乡村他们与当地的文艺爱好者、草台班社的演员们互动,一起生活,手把手地教他们动作、程式、唱腔、舞台呈现等。

通过此类培训和赠送代表新文化的演出剧本,在改造他们思想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演出技能。

前些天,周益民知道自己爷爷奶奶是新凤霞的粉丝,也有点哭笑不得,正好听说实验评剧团开始送戏下乡,就想着去问一下,周家庄在不在原定的范围,要是不在的话,能不能把周家庄加上。

新凤霞一开始拒绝,因为周家庄并不在原定的范围当中,

周益民知道也不气馁,直接开门见山道:“新团长,我是钢铁厂采购科的一名股长,我的爷爷奶奶都非常喜欢你,当我得知,你们开始送戏下乡,就想着能不能也去我们周家庄表演一场?”

“很感谢你爷爷奶奶的喜欢,但是这个是规定,所以没有办法。”新凤霞拒绝道。

虽然自己想拉着实验评剧团全国各地去表演,但是不行,由于现在全国上下粮食供应非常的紧张,自己的团员连温饱都是一个问题,更别说肉,定下来那些村庄都是供应一下粮食和肉,改善一下团里的伙食。

周益民直接说道:“要是我能提供一些的猪肉,不知道新团长,能不能考虑一下?”

他刚刚进来的时候,发现实验评剧团的团员,不少人都饿的无精打采,不单单是脸黄,身材瘦小,连注意力都不太集中。

新凤霞拒绝道:“不好意思.你刚刚说什么?”

“我说,我能提供一些猪肉,不知新团长能否考虑一下我们周家庄?”周益民说道。

“有多少猪肉?”

显然,新凤霞心动了。

不为自己考虑,也得为团员们考虑呀!

“50斤?”周益民试探开口。

50斤不算少了,大部分家庭一年总共才几斤的猪肉。

周益民一招鲜吃遍天,他知道,只要拿出肉来,很多事都能办妥。

几十斤肉而已,对他根本不算什么。只能让爷爷高兴,那都是小事。

果不其然。

新凤霞立刻道:“周股长,你是说真的吗?要是你真的能提供50斤猪肉,我就答应你的要求。”

难道是自己小瞧了眼前这个人,要知道50斤猪肉,可不是小数目,现在一只猪也就两百多斤而已,相当于半只猪,虽然团里不少的人,家庭条件都不错,但是现在买什么都要票,一个月的肉票也就二两,所以是有钱也

要知道自己待着团员去的那些村,也就是几斤或者是十几斤肉,还不全是猪肉,有可能是兔肉,或者是鱼肉也不一定。

周益民说道:“当然是真的,而且我等一下就能拉过来?”

“一斤多少钱?”

新凤霞冷静下来后,一开始被50斤猪肉给冲昏了头脑,还是要问清楚,要是价格太贵,自己也能去黑市购买,那就没有必要答应周益民的要求。

周益民说道:“一斤一块钱,而且还不用票,我相信这个价格,新团长应该不会拒绝吧?”

要知道现在猪肉在黑市当中,两块钱一斤都会被一抢而空,毕竟在肉铺买的话,不单单是要早早就是排队,而且还不一定能买得到,最重要还要肉铺才行。

“好,一言为定。”

他们剧团并不穷,缺的只是物资而已。

从古至今,唱戏的好像都不会太穷,除非很业余,唱得太烂,老百姓不买账。要是能得到大人物的赏识,那就发达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