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 > 第二百零八章 深夜送粮

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 第二百零八章 深夜送粮

作者:影子狸花猫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1 10:42: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一家一家来,每家拍一张。”周益民看到越来越多人涌过来,便立下规则。

对此,大家没有意见。

能免费蹭一张全家福,还想怎样?满足了呀!

拍照的背景,就是学校那面画了画的墙,是小兰老师画的。还别说,小兰老师是有点绘画天赋在身上的。

周益民过来,原本是想给学校的师生拍几张照片的。

没想到,消息传得那么快,而且越来越离谱。

既然村民来都来了,周益民也不好意思扫兴,让人家失望而归。但每个人都拍一张,太多了。

“快,回去让你奶奶也过来。”有人喊道。

先凑齐一家人的,就先拍。

“益民,我家的人都到了。”有人还特意洗了把脸,换了件没有破洞的衣服。毕竟第一次拍照嘛!肯定得收拾好一点。

“行,那就先拍你们,站那边去,你们两夫妇站最后面,孩子和老人在前面坐着。”周益民指挥道。

那一家子听从指挥,来到学校背景墙前,两夫妇站后面,老人和孩子坐着,保持笑容。

“好,看这边。听我倒数三二一,我数到一的时候,你们就不要动,动了的话,拍出来的照片就会模糊,明白了吗?”周益民叮嘱道。

“明白了。”

那家人立即应道。

其他人目不转睛地看着周益民给那家人拍照,准备吸取点经验,等轮到自己的时候,不会那么被动,不知所措。

“好,你小子的手放下去,不要遮住你妹妹。”周益民又说。

男人一巴掌拍在自己儿子头上,用眼神警告他,不要搞三搞四,拍照就好好拍照,再乱搞小动作,就把他踢出去。

小家伙这才安定下来。

周益民捉好机会,开始倒数:“好了,不要动,三二一。”

“嚓”的一声,完成拍照。

“好了,下一个。”周益民喊道。

那村民问:“益民,什么时候能拿照片?”

“一个星期左右吧!”

如果是自己洗,不用那么长时间的,一个晚上就能搞定。交给别人弄,肯定就需要时间,要排队呢!

当然,除非你塞了好处。

这么长时间,换做是后世,你基本上可以关门倒闭了。

“放松点,不用这么严肃。”

……

一家一家地来,只是拍张全家福,用的时间倒也不是很多。拍完照的人,立即被大队长和老支书赶去干活。

最后,周益民又给每一班的师生拍了几张。

次日,周益民回到城里,先去邮局,将照片和两封信寄出去。

其中一封是他写的,主要是让姑奶奶放心,有他在,会让爷爷奶奶吃好、穿好之类,也希望姑奶奶在那边保重身体等等。

首次交流,周益民没有谈别的。虽然,他有点其他想法,但也得一步步来,着急不了。再说了,有些话,姑奶奶那边也不一定相信,不一定会按照他的剧本去走。

另一封,自然就是爷爷的,涂涂改改。

将信和照片寄出去后,周益民又去了照相馆。

“同志,帮我冲洗这些照片。”周益民将胶卷递过去的同时,还顺带给了两包烟。

那人看到那两包烟,立即露出笑容:“没问题!这两天我亲自挤出时间帮你弄,过两天来拿。”

“如此,多谢了。”

“客气!”

周益民回到四合院,路过老徐家,他走进去,告诉徐老太太:“徐奶奶,晚上我送东西过来。”

老太太当然知道,周益民口中的“东西”就是粮食。

大喜!

“好好,益民,这次真的太感谢你了。”老太太诚恳地感谢。

周益民笑道:“徐奶奶,各取所需罢了。只是,这次要的粮食有点多,我得小心点。”

“嗯!应该的,应该的。”

几百斤的粮食,多小心、谨慎都不为过呀!毕竟这年头,农村十几斤粮食就可能娶到一个老婆。

他们有预感,接下来会更加困难,粮食可能更难获取。

等周益民走后,马寡妇跟自己弟弟说道:“大牛,家里不是也有一件传家宝的?你送粮食回去,就把它拿过来。”

让公公将传家宝都卖了,补贴她娘家,她心里过意不去。

再说,那传家宝,以后还不是传给她儿子?相当于是她儿子的东西,作为一位母亲,当然得为自己孩子考虑。

于情于理,都要把娘家的那件传家宝要过来,弥补自己家的损失。

“好!我回去就跟爹说。”

大牛点头。

他相信,以自己爹娘的性格,也会这么做。

只要能让他们一家撑过最艰难的时刻,传家宝没了就没了。传家宝的作用,不就是给后代应急的吗?

徐老太太和徐老头“责备”几句儿媳妇。

最后“勉为其难”地接受了儿媳妇的做法。

夜晚,四合院几乎大家都睡了,老徐家的灯光还亮着,一家人都等着呢!

周益民、罗大鹏、李友德、周大忠,以及周大秋,每人扛着一袋玉米来到老徐家。此外,周益民手里还提着一桶菜籽油。

笃笃笃……

听到敲门声,徐老头立即开门。

看到那几袋粮食,徐老头一家都喜出望外,心中感叹:还得是益民呀!这么多粮食,也就只有他有本事弄到。

“快进来,快进来。”他连忙让大家进屋,然后心虚地看了几眼院子其他户人家,关上门。

周益民等人将粮食放下。

“徐奶奶,这些都是玉米。对了,还有这桶菜籽油。”那桶菜籽油,5升左右,10斤装的。

“哦哟!怎么还有菜籽油?这也给太多了。”老太太说道。

本来,老头子是打算要300斤粮食的。但人家益民仁义,直接多给200斤。这还不算,如今更是给了10斤菜籽油。

谁家传家宝能换那么多东西呀?

京城,家里有“古董”的人不在少数,尤其是那些遗老遗少们,经常典当“古董”来维持他们的生活。

所以,关于“古董”的行情,大家也是有所了解的,几块钱都能买一件,好些的十来块钱。

再宝贝的东西,它也换不到500斤玉米和10斤菜籽油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