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天宋武功 > 第三十七章 周军南下、唐国应战

天宋武功 第三十七章 周军南下、唐国应战

作者:夏侯皓月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1 09:36:0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如今西北基本已经平定,正如苗训等人所预料的一般,如今北方威胁基本解除,虽然汉辽占据山西、河北州县,但暂时不能南下,而周北伐的难度也比较大。

郭荣又让大臣商议着,行军打仗计划,从地图上看了一下周边的形势,然汴水从唐朝末年溃堤决口以来,埇桥至泗州已壅塞,随即诏令下去,命武宁节度使武行德征发民夫疏浚河道,打通东京至东南的水路,日后平唐之后,漕运之利。

随即殿堂中大臣们共商国是

众大臣对唐国皇帝的印象为李璟不如他的父亲李昪,李璟生性和善柔弱,喜欢写文章,作词更是一绝,如果是个文人,更出色。他与文人饮酒作乐,爱好诗词之外,喜欢别人说奉承的话。

于是乎五鬼当政,朝纲混乱,国势衰微。唐在灭掉了闽国和楚国,国土大增,实力也是大大的增加了。

而自大的李璟甚至有了吞并天下的想法,当蜀请求他们援助攻打大周的时候,李璟想也没想就同意了。之前李璟派遣使者走海路绕过周国,前往辽和汉,相互之间协商出兵攻打周国。李守贞、慕容彦超叛乱的时候,南唐为他们声援。

因周国自顾不暇,暂时不和南唐计较。

朝臣们各抒己见,宰相王浦说道:“以前一到冬天,淮河都会水位大减甚至断流,唐军在此地驻守,称之为“把浅”。然寿州监军吴廷绍认为我大周忙于北边和西北战事,认为“把浅”浪费军粮军费,停止“把浅”。清淮节度使刘仁赡上表反对,李璟却没回复。所以臣认为此战可行。”

郭荣和大臣们这么一想,就觉得有出兵的理由了。

随后朝廷之上又对唐国国内的形势作出了一番商议和预测。

这时候比部郎中王朴从座位上起身,出列道:“陛下,唐国李璟即位后,说兄终弟及乃是李昇的遗照,于是下诏封李景遂为皇太弟。当年立皇太弟,乃是为了自家的江山稳固,然纵观前代,皇太弟能继承皇位的少之又少,或者说没有,一开始被册立为皇太子的人,结局都不是很好。

而后皇帝有子渐渐的长大,为了皇位就不折手段。况且李璟的儿子和李璟的弟弟根本就相差不了几岁,这样就让李璟的长子李弘冀很不服。李弘冀为人沉厚寡言,却有非凡的军事才能,在军中的威望很高,昔年灭楚之战功不可没,被封为燕王。而李璟身边小人皆于李弘冀不和,为李景遂的心腹,所以臣下斗胆猜测,唐国内乱必定会因为李景遂和李弘冀皇位之争而起。”

“文伯分析的有道理!”郭荣点了点头道。

郭荣以比部郎中王朴在《平边策》中的建议:"先易后难,先南后北",即先统一南方汉区,再集中力量对付更强大的北敌。然后大军准备挥师南下,将目标对准了淮南地区。

十一月,乙未朔(初一),郭荣遣宰相李谷为淮南道前军行营都部署知庐、寿等州行府事,率领许州节度使王彦超为副,率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韩令坤(赵匡胤的好朋友)等十二员大将伐南唐。

郭荣让人又大造舆论,向淮南发布招谕,声称南唐“僭称伪号”、“与我为仇,罪恶难名”。最聪明之处在于,命国小兵寡的吴越国北上出兵,共同讨伐唐。

又诏令周军“秋毫无犯,有如时雨,百姓父老各务安居,剽掳焚烧必令禁止。”

开封凉城客栈之中,当杨濛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非常高兴,若是周国南征能够灭了伪唐,那么他的国仇家恨就能得报了,而万松也为他感到高兴。

不过赵德昭知道此次并不能灭了伪唐,周国征战唐国之后,三次征唐之后,只是让唐国投降,并没有灭了唐国,而是北上收复燕云之地了。他只好故作高兴的样子,让义父觉得心中感到安慰就行了。

唐国虽然现在灭不了,但是以后终将被大宋给灭了,赵德昭这么一想也就安慰了,不过当务之急,也就是协助义父救出杨氏族人。

而后,杨濛又派下面之人,加紧联系长春堂在唐国江宁府的人马,在周国南下之后,刺杀李璟,并想方设法救出被李璟囚禁的杨氏族人。

不过眼下赵德昭身边没有得力的心腹,都是义父手中的人马,而广味集团他是打算现下就开一家在江宁府,不过前方战事紧急,不知道唐国内听说周国开封的酒楼忽然就出现在他的脚下,不知道唐国认为是密探还是啥的。

不过白孤城家是在吴越国的,这点赵德昭先前就和他商量过,所以打算在白孤城家乡开始广味集团,暗中将长春堂的势力发展过去。

命令下去之后,杨濛的心才好受了许多,赵德昭、万松就安慰自己义父道:“义父放心,此次行动义父一定能够成功!孩儿祝愿义父早日报仇。”

万松过段时间估计也要随军出征了,他上次出征西北之后,这几日才回的开封,然后这几日一直就呆在客栈陪杨濛了,既然如今已经在赵匡胤手下,不过老赵并不知道万松是赵德昭的义兄。

赵德昭告别杨濛,次日又将此事说道给了白孤城。白孤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而且白家在当今的威势正强,进入市场快,也容易受到认可。这么一合计,两人当即就决定了。

几日之后,大周朝李谷大军正式出兵南下。

周军前锋,兵至寿州城外。

寿州城,古称寿春,春秋蔡国、战国楚国、西汉淮南国均建都于此。历史上许多战争都在这里发生,而如今即将以来一场大战。

……

而此时此刻,唐国江宁府,秦淮河畔,纸醉金迷,文人骚客流连于青楼之中。

江宁府,皇宫内,此刻依旧一片歌舞升平,李璟等朝臣都在朝廷之上坐着,朝廷之上正在进行歌舞表演。

忽然间,急急忙忙进殿的前方军马回禀,道:“陛下——不好了!”

李璟忽然间兴致全无,他让歌舞全部停下,装作一本正经的样子,道:“何事?如此慌慌张张。”

军马护卫道:“周军兵锋至寿州城下。”

李璟从龙椅上突地站起,追问道:“甚么?消息可靠?”

“今日收到的快马急报。”军马护卫惶恐道,他怕一个不小心,触怒了皇帝陛下的威严,他就性命不保了。

“陛下,吴越国钱氏也出兵北上了。”门口又来了一个军情报道。

“啊——”李璟头大,当下失了态,没有一副当皇帝的样子。

李璟听说了此事,毫无头绪,如今两国南北夹击,唐国被两面合围,夹在中央动弹不得,此事如何才好,这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么,当年自己也这么干过。

“诸位臣工,你们觉得怎样抵御周国大军!”李璟又坐在位置上,不过心中忐忑不安,他知道西北四州如今差不过被周国给收复了,而郭荣此人雄才大略,不甘寂寞,能文能武,若是……他将目光扫视了群下众位大臣,皇太弟和自己的儿子。

此刻皇太弟李景遂看到自己皇兄的求助的眼光,立马起身,出列到中央,拱道:“启禀陛下,周军进犯我江北之地,”

“启禀皇上,周军正在率领我大军进犯我江北了,吴越的钱俶北上,臣弟觉得此事有些棘手。”

“怎么这一下子南北都有战事,他钱俶有这么大的胆子?还不是郭荣小儿的阴谋诡计。”李璟这个时候居然还问这些问题,关键是如何应对呀。

他眉头一皱,然后又将求助的目光看向自己的儿子,燕王李弘冀。

关于李弘冀,民间相传谶曰:东海鲤鱼飞上天,而烈祖果育于徐氏,因信符谶,又有谶曰:有一真人在冀州,开口张弓向左边,元宗欲其子应之,乃名之曰弘冀,初封东平公,徙王南昌,后封燕王。不过冀州真人,实为赵弘殷。

这时候燕王李弘冀挺身出列道:“父皇,儿臣认为此乃周的南北夹击政策,意在牵制我军。如今周国才我唐国头号强敌,而吴越国不过是来凑热闹的。所以破了周国,吴越就不退自亡。”

李弘冀眼光独到的,一下子就切中了要害,这下子朝堂上的众人也是回过味来了,还是燕王厉害,重臣都在暗暗向李弘冀这边看来。

李璟欣慰地点了点头,他觉得自己的儿子说的不错,有军师的风范。

不过皇太弟李景遂看到自己的侄子李弘冀夺了他的风头,他耷拉着一张黑脸,无从生气,暂时压下了心头之火,打算继续看他的洋相。

这时候燕王李弘冀再次说道:“父皇,儿臣请命领兵去江北,抵挡周军,儿臣必定为我大唐出兵剿灭周国大军,然后北上杀了郭荣小儿的。”

此刻李璟又欣慰地点了点头,不过毕竟是自己的儿子,虽然骁勇,但是他不熟悉江北的情况,万一……李璟几个儿子都早死,现在就剩长子、六子、七子了,所以他还是很在意自己的儿子的。“你对江北不熟悉,万一……。”

李景遂苦思无对策,这时候听到侄子李弘冀打算亲自出兵,而自己的皇兄好似怕自己的儿子毫无经验,不知道怎么回答,他心中一计划,就开口道:“陛下,既然燕王想为朝廷立功,那就让燕王领兵去防御吴越,可好。”

前线兵事紧急,而朝廷之上波涛汹涌。

年轻气盛的李弘冀听到李景遂的话,就大怒道:“皇叔,你觉得我侄子是捏软的柿子捏么?吴越不过是一个小跳蚤,如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

李景遂毫不示弱、争锋相对,道:“燕王你太多心了,吴越国简单对付,而皇叔是担心你经验不足,吴越国刚好可以让你拿下。”

随即李景遂有言之,“臣弟建议派姚凤和皇甫晖领兵江北!”

“儿臣愿意前往!”李弘冀不甘示弱道。

李璟对自己的兄弟和儿子这一番争斗早就知道了,不过他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时候也在提醒他们注意分寸,可是今日二人又是争斗地你死我活一样的。如今周国和吴越国都出兵了,唐国难道要亡于自己手中么。

他当下不悦道:“够了,你们两个。至于调派军队一事,朕自有主张,还轮不到你们说话了。”

随即李璟又对诸位朝臣问策道:“诸位臣工有好的建议就说一下。”

“孙晟你怎么看?”李璟制止了自己的弟弟和儿子的争吵,转脸问自己的大臣。孙晟乃李璟宠臣,幼时好学,擅长作诗,好文采,但有轻微口吃。年轻时曾做过道士,二十多年前奔吴。李昇建唐后,任为同平章事,等同宰相。李璟即位后一直担任此职。不过他坚持立李弘冀为太子。

此时听到李璟问他,孙晟立马起身道:“陛下,臣赞成皇太弟的建议,派姚凤和皇甫晖出征江北,燕王率兵抵御吴越军。”孙晟转而支持李景遂,不过他自有用意。

而宰相冯延巳也是点头称是。

于是李璟下令:“皇甫晖、姚凤为江北统帅,冯延鲁、何延锡为都监,弘冀领兵破吴越。”

随即李璟任命神武统军刘彦贞为北面行营都部署,率军两万前往寿州驻防,协助驻守寿州的清淮节度使刘仁赡;同时任命奉化节度使、同平章事皇甫晖为应援使,常州团练使姚凤担任应援都监,二人率军三万前往定远,协同刘仁赡等部防御周军。

此外,李璟召回了镇南节度使宋齐丘,并与他一起商谈军队指挥事宜,随后又派了六皇子安定郡公李从嘉(李煜)为沿江巡抚使,负责沿江一线的防御。并任命翰林承旨、户部尚书殷崇义担任吏部尚书,管理枢密院。

周唐之战,爆发了。

ps.有一真人在冀州,开口张弓向左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