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科幻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1419章 更大的还在后面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419章 更大的还在后面

作者:十月廿二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3-21 23:05:04 来源:小说旗

在一般情况下,这样跟领导讲话肯定是不太合适的。

但眼前的场合显然比较特殊,所以倒也没人顾得上深究这些细节。

“让人也飞到这么快”,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再明显不过。

总不可能是把人本身加速到高超音速吧?

肯定是要整个载具出来。

只不过,当这个提议被常浩南以如此严肃的方式说出来的时候,还是很难被大家在第一时间接受——

人类历史上速度最快的大气层内载人飞行器应该是1959年定型的x15a验证机,曾经达到过7272km\/h的最高速度。

但这东西的绝大部分推力都是由火箭发动机提供的,总共只能维持大约一分钟的有动力飞行,本质上相当于人操导弹,属于非常符合美式刻板印象的力大砖飞。

可问题是,50年代那会儿还没有任何其他办法进行高超音速飞行试验,铁幕两边为了搞竞争已经完全红了眼,剑走偏锋整个狠活出来可以理解。

现在都已经21世纪了,“玄鸟”验证平台又处在几乎想飞就飞的状态,显然没必要让飞行员冒着生命危险去驾驶一枚火箭。

所以,常浩南的意思肯定是要整个正儿八经的飞机。

更何况,他刚才可是指着那几枚东风17说的话。

说明还要让这架飞机达到比x15a快40%的速度。

不过,这个级别的首长们都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人,就算内心再怎么震惊也不可能表现在脸上。

只是动作停顿了一瞬间而已。

“你是说,要造一架飞机。”

甚至都没用疑问的语气。

常浩南点点头,接着又专门强调:

“而且是一架有足够货舱容积的运输机。”

这时候,已经有人绷不太住了。

常浩南眼角余光注意到,在自己话音落下的同时,有一名陪同参观的空军领导身体动了动,看上去想要上前一步说话。

毕竟大家其实都清楚,在技术上,运输机和客机其实没有显着差别。

而这也正是他本来的计划,之所以先说载货运输只是为了铺垫一下而已。

于是紧接着补充道:

“当然,在安全性能经过时间考验,并且市场需求和政策都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用于载客。”

尽管众人刚才就已经猜到了这个部分,但当常浩南亲口确认的时候,附近十几米范围内的气氛都瞬间变了。

不止一个人想到了赫鲁晓夫乘坐人类第一种喷气式客机图104出国访问的事情。

国家之间的关系虽然是以利益为本,但也绝非没有面子因素。

在50年代中后期的几年里,图104和图114这一快一大的两个型号,很是为苏东集团涨了一波士气。

至于后来在航空产业上被西方拉开距离,那是双方综合国力差距下的必然结果罢了。

不能因此而把这个过程中的高光时刻给否定了。

更何况,如今华夏的航空产业发展远比当年老大哥健康得多,而一架能飞到十倍音速的飞机,也显然比区区一个图104更能给人带来震撼。

就算他们这一代人享受不到,以后能在新闻报道中看到这一幕,那也是极好的。

但这样的想入非非只持续了很短的时间。

随即而来的就是担忧。

能飞两倍音速的协和式客机才刚刚退出运营不久,虽说直接促成协和退役的因素是一次事故,但真要深究安全性的话,那波音747更是黑历史遍地,也并没影响它成为遍布世界的经典型号。

明眼人都看得出,根本原因还是运营成本实在太高。

无论旅客还是货物,速度提高带来的边际效应都是比较明显的。

相比于海路运输花上十几天甚至更长时间漂洋过海,航空运输把整个过程缩短到十几个小时属于完全的质变,人们也愿意为此多支付十几倍甚至更高的成本。

可是从十几个小时进一步缩短到一个小时,虽说也是很明显的提升,但就得掂量掂量成本问题了。

除去军事用途以外,常规运输似乎并没有如此严苛的需求。

大多数人的一天时间也没有那么值钱。

见大领导迟迟不开口,刚才那名空军将领终于得找机会,替所有人问出了自己的担忧:

“浩南同志,地球毕竟就只有2万公里左右的半周长,超高速运输的效费比总归还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啊……是不是停留在武器装备领域更稳妥一些?”

近些年华夏能够投入的研发资源确实多了不少,但整体上仍然处在追赶者的地位,还远远没到可以随便用的程度。

花钱不怕,但要是花大价钱搞出来一个没有太多实际用途的东西,那可就是奇观误国了。

不过常浩南早就为此打好了腹稿:

“首长,我计划中的运输载具虽然和吸气式高超音速武器一样,都是使用双模态冲压发动机作为动力,但因为无需考虑突防问题,所以并不需要全程在大气层内运行,而是可以结合‘玄鸟’的部分特点,利用好邻近空间的优势……”

“实际在大多数飞行过程中都处在滑翔状态,只需要在每个轨迹周期的最低点给予一定动力即可,所以单就运行成本而言,并不会比现有的普通飞机高上太多……”

他在这里也稍稍玩了个文字游戏——

要想让飞行器长时间承受10倍音速飞行,那就算采用自发汗冷却等新技术,也势必需要使用相当昂贵的表面材料,单论造价根本压不下来。

但如果平摊到全寿命成本的话,因为燃料经济性远超常规飞机,反倒显得没有那么夸张。

一众首长其实也注意到了常浩南强调的“运行成本”,只是他们的关注点已经被另外一个细节给吸引走了:

“你是说,这种……飞机,和马上就要进入研制阶段的吸气式高超音速导弹有一定共通性?”

时至今日,多数人都已经习惯了常浩南一鱼多吃的行事风格。

因此,在听到可以跟现有计划共享成果的时候,大家的内心反而松了一口气。

“不仅仅是一定的共通性。”

常浩南解释道:

“实际上,因为在临近空间维持高度和速度并不需要消耗太多能量,所以它们二者的主发动机甚至可以通用……当然巡航导弹只是一次性的,所以在寿命方面可以稍稍放宽。”

“另外,双模态冲压发动机只需要很低的启动速度就可以进入亚燃工作状态,所以甚至不需要像导弹那样设置助推火箭,而是可以再内置两台普通的航空发动机用于起降要求。”

如果是一般飞行器,那这样在设计阶段肆无忌惮地增加死重几乎无异于犯罪。

然而并联乘波体在邻近空间的升阻比实在是过于夸张,所以在结构重量方面反而可以放的很宽。

其实到了这会儿,常浩南已经可以感受到,对方差不多被他给说动了。

只不过立项决策总归是个挺严肃的事情,所以该走的流程还是要走,不可能就这么直接点头。

果然,首长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目光重新投向远处的几辆导弹发射车:

“这件事情影响不小,你回去之后尽快写个可行性论证出来,我们找……”

他本来想说找专家研究论证一下。

可一时间实在是挑不出第二个能干这种活的人,又不可能让常浩南自己论证自己。

只好临时改口:

“我们回去之后还要再考虑考虑……”

照理来说,这件事情就该告一段落了,接下来就是继续参观流程,然后大家一起开个座谈会,由首长们亲自动员一下。

但一行人刚准备转身迈步,就又听见常浩南的声音。

“既然这样……那我还有另外一个计划,不如首长们回去之后也一并考虑一下?”

这句话终于让刚才一直不苟言笑的领导们也憋不住了,换上一副半开玩笑的语气:

“浩南同志,今天莫不是想要来我们这儿进货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