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战争世界 > 第三章 首个成果

战争世界 第三章 首个成果

作者:闪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09:37:51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严格说来,赵耀国只是会议的发起者与组织者,而不是参与者,因为不管是设计上的技术问题,还是建造中的费用问题,赵耀国基本上没有发言权。技术上的问题,他显然是门外汉,而费用上的问题,有总理与国防部长,轮不到他去操心。只是,没人能够代替他,因为得由他来做最后决定。

会议进行到中途,李佑廷带着两个人来到了元首府。

不是别人,正是张清芳教授与周自强教授。

两人风尘仆仆,一看就知道已经很久没有好好休息过了。在两人做简要介绍的时候,李佑廷把准备好的技术资料发到了参会人员手上。为了便于领导人阅读,或者说节约时间,结论性内容用的是醒目的红色字体。很明显,这些政府与军方的高层领导关心的并不是具体的技术,而是技术的价值。

其实,也没有几个人听得懂张清芳与周自强做的技术报告。

所幸的是,最为关键的结论报告已经出来了,而且就在技术资料的第一页,放在最显眼的位置上。

“两位教授大老远的赶回来,肯定累坏了。会议也进行了几个小时,要不大家都去休息一阵。等下吃了午饭,我们再讨论其他的问题。”赵耀国笑了笑,说道,“事情虽然重要,也不能饿着肚皮,对吧。”

虽然才十一点,离午饭还有一个多小时,但是元首都这么说了,自然没人会反对。再说了,李佑廷一来就砸下那么厚一叠技术资料,哪怕看不懂,也不用仔细阅读,也要花点时间大致浏览一遍。

赵耀国回到了书房,李佑廷随后就带着张清芳与周自强赶了过来。

“两位教授,不用客气,请随便。”在热情的跟两位教授打了招呼之后,赵耀国只是朝李佑廷点了点头。

李佑廷没讲客气,去给两位教授泡了茶。

“元首,让你们久等了。”

“科研工作,自然得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只要能拿出成果,等再久都愿意。”赵耀国呵呵一笑,说道,“你们也是刚回来吧?等下,我派专车送你们回家。老李,这次你得让两位教授在家里多住几日。”

“行,听你的。”李佑廷苦笑了起来。其实,他从来没有催促过张清芳与周自强,每次都是两人主动要求提前结束休假。

“谢谢元首关心,我们只是在做自己份内的工作。”

“工作重要,家庭与生活也重要。”

张清芳点了点头,没有跟赵耀国争辩,给旁边的周自强递了个眼神。

“实验堆的第一阶段试运行已经结束,稳定工作了一个月。在最后一周,我们让实验堆超负荷运行,没有发现严重问题。按照我们通过数学模型做的模拟测试,实验堆的稳定运行周期肯定能达到六个月。”周自强没有那么多废话,他本来就不擅长应酬。“也就是说,实验堆已经达到了设计指标。”

“有别的问题吗?”

周自强点了点头,说道:“最大的问题就是,实验堆的经济效益没达到设计要求,甚至差了很远。”

赵耀国的眉头跳了几下,不过没有多问,等着周自强说下去。

哪想到,周自强竟然闭上了嘴,没有往下说。

“主要是堆芯的制造成本。”张清芳接过话题,说道,“根据我们获得的数据,实验堆堆芯的使用寿命没有预期的那么理想,不会超过二十年,也许只有十年。果真如此,那么实验堆的经济效益就没有达标。”

“能不能具体点?”赵耀国朝张清芳看了过去。

“实验堆堆芯的造价高达二十亿,而测试时的稳定输出功率为三十兆瓦。按照十年的使用寿命计算,即便不考虑其他的费用,而且电能的转换率达到理想的百分之六十,一度电的发电成本也高达一元二毛七,是火电站的五倍。如果算上其他费用,那么一度电的发电成本将超过两元。”张清芳稍微停顿了一下,又说道,“从商用的角度看,即便堆芯寿命达到设计的最低指标,也就是二十年,也没有商用价值。”

赵耀国眉头紧锁,随即又叹了口气。

其实,这个结果早在他的预料之中。

一年多前,张清芳与周自强完成了实验堆的设计工作。接下来,建造实验堆的工作正式启动。一个多月前,在用掉上百亿的经费后,实验堆在华中某秘密科研基地正式启动,“问天计划”的第一个成果落地。

在建造实验堆之前,周自强就在一份报告中明确提到,受到各相关技术限制,特别是主要设备制造成本的限制,实验堆不具备明显的经济性,主要体现出的是科研价值,即由他提出的理论模型能不能在实践中获得验证。做为一名纯正的科研人员,周自强显然不会考虑经济上的问题。

当时,该项目能够获得大力支持,不是因为实验堆的经济价值,而是军事价值。

做为军事应用,首先考虑的绝对不是使用成本。

拿张清芳开始提到的发电成本来说,就算一度电达到了两元,在军事应用上也完全可以接受。很简单,如果采用燃气轮机做为动力,由电动机推进,一艘全电战舰的发电成本在此之上,而不是在此之下。

正是如此,军方全力支持实验堆的建设,提供了大部分经费。

此外,还有一点备受军方重视。

这就是,按照周自强提交的设计方案,实验堆是一个小型堆,获益于基础理论,实验堆天生就不存在小型化问题,反到是在提高功率,即大型商用化上存在很多暂时无法解决的难题。

一台小到可以塞进战舰肚皮里的可控聚变反应堆有多大的价值,显然不用多说。

要知道,即便只是实验堆达到的三十兆瓦的功率,也有巨大的实用价值。如果能够把功率提高一倍,那就更不得了。要知道,花旗海军的“福特”级航母采用的两座A1B反应堆在推进时的最大输出功率为一百零四兆瓦。如果004型航母在吨位上跟“福特”级相当,那么只需要三座六十兆瓦级反应堆就能达到与“福特”级相当的性能,如果能装进去四座,就能全面超越“福特”级。只不过,到底能够装几座反应堆,还得看反应堆的小型化设计能做到何种程度。

所幸的是,最不需要担心的,其实就是小型化。

已经建成的实验堆就很小,别说航母,万吨级驱逐舰都能使用,而且能在不增加动力部分占用吨位与空间的前提下安装两座。如果能够在不增加尺寸的情况下把功率提高一倍,就能取代现有的动力设备。

能够做得这么小,关键就是由周自强教授亲自设计的堆芯。

此外,成本居高不下,也在这里。

与裂变反应堆不一样,周自强设计的堆芯没有热循环系统,即不是利用核反应产生的能量来加热介质,而是直接转换成电能。为此,堆芯由一种透光度超过了百分之九十九的光伏材料制成,而且有数百层之多。说得简单点,反应堆的堆芯其实就是一个人造太阳。在堆芯中央,以射弹方式发射出去的聚变原料在此发生反应,产生极高的温度,而且聚变反应的能量有百分之九十为光能。正是用包裹住反应区的光伏材料,将光能转换成电能,省去了中间的转换环节。为了散热,或者说是约束聚变反应所产生的高温,反应区为真空,而且受强磁场约束,聚变反应将以脉冲方式进行,即分时段点火,每一个点火周期以毫秒计算。通过控制每一次点火的时间长,以及每一次点火消耗的聚变材料来控制输出功率。因为点火需要外界提供巨大的能量,所以有很高的安全性。简单的说,只要停止点火,反应堆里的聚变反应就会立即结束。

很明显,关键就是那种被称为“纳米碳原子膜”的光伏材料。

虽然这种以碳元素为主的光伏材料本身并不昂贵,毕竟碳元素到处都有,但是现在只能在实验室里合成,不但生产效率低得吓人,成本也高得吓人。简单的说,这种材料是当今世界上最为昂贵的东西,一克就价值上亿元,相当于黄金的五十万倍。制造实验堆堆芯,用了大约十五克。

当然,产量也是个问题,这十五克光伏材料是十家大型实验室一年的总产量。

赵耀国揉了揉额头,说道:“商用化,暂时不需要考虑,毕竟在技术成熟,以及主要原材料实现工业化生产前,没有实现商用的必要。我想知道的是,如果以军事应用为主,存在哪些问题?”

“仍然是堆芯。”张清芳叹了口气。

“不能实现量产?”

张清芳摇了摇头,说道:“实现量产的研究还在进行,或者说刚起步。根据我们目前掌握的情况,别说未来几年,能在十年内找到量产‘纳米碳原子膜’的办法就很不错了。也就是说,目前只能在实验室里生产这种材料。要想建造更多的反应堆,首先就得有更多的实验室生产这种材料。”

赵耀国微微点了点头,朝坐在旁边的李佑廷看了过去。

“主要是资金,只是在此之外,还有一种选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