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战争世界 > 第五章 引领潮流

战争世界 第五章 引领潮流

作者:闪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09:37:51 来源:平板电子书

说到经济话题,会议气氛一下就冷了下来,甚至有点紧张。

显然,这绝对不是在增加几千亿军费开支那么简单的事情。要知道,就算没有张清芳与周自强研制的可控聚变反应堆,004型航母也会开工建造,不过晚几年罢了,而且耗费不但不会降低,还要增加不少。李佑廷提供的报告里就明确的提到,聚变堆能够大幅度降低核动力航母的全寿命成本。

围绕着可控聚变核电站进行的基础建设,前期投资不是几千亿,甚至不是几万亿就能解决的,而是几十万亿、上百万亿的巨大投入,还会持续数十年之久。由此造成的负担,根本无法想像。

在“问天计划”正式启动之后,国务院的官员大多持保守立场,连国防部长彭建军也不例外。当然,彭建军主要是担心基础建设工程大规模启动之后会对军费造成影响,使得众多军备项目无法顺利推进。黎文强的立场最为坚定,即认为在可控聚变核电站真正具备商业应用价值之前,必须控制基础建设的规模,绝不能盲目投资,避免造成不必要浪费。虽然段峰岭的态度比较暧昧,但是在涉及到国家投入的关键问题上,他比较偏向于黎文强,即认为过大的前提投资存在巨大风险,还是不可控的风险,因此前期建设工作一定要谨慎,最好在有了十足把握之后再走出决定。至于其他的部长级官员,大多支持黎文强,只有少数赞成提前开始进行基础建设。

当然,黎文强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

主要就是,基础建设的投入实在太大了,如果可控聚变核电站的商业应用出现问题,哪怕只是暂时的问题,比如没有在预定的期限内解决所有技术问题,耽搁了几年,也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此,黎文强拿出了很多证据。

按照交通部在去年提交的报告,如果按照“问天计划”设想的前景进行建设,那么电动交通工具就将成为主流,必然会取代由内燃机驱动的交通工具。虽然现有电池的性能依然存在局限性,但是问题不太大。简单的说,只要能够解决电力的问题,那么电池性能的局限性完全可以忽略。到时候,电力价格远远低于燃油价格,而且随电力价格降低,电池的价格也必然会大幅度降低,因此完全可以通过增加电池来解决电池容量不足的问题,从而使电动车辆达到现有燃油车辆的续航里程。只是,要普及推广电动交通工具,特别是电动汽车,首先得解决电力传输的问题,也就需要建立覆盖全国的超高压电网,同时得配套建设上百万座充电站。即便后者可以通过向民营企业开放市场的方式,用民间资本来搞基础建设,但是前者必然得由国家投资,至少得由国营企业参与。只是这一项,前期投资就要上万亿,而总投资不低于十万亿。

这是个什么概念?

在西元2019到2020财年度,交通部的总预算还不到五千亿元,而且跟交通能源有关的投资不到一千亿元。

当然,将在“问天计划”中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不止是交通。

能源部也提交了一份报告,主要内容是聚变核电站的建造与运营。因为存在保密方面的问题,所以在产业革命的初期,聚变核电站肯定全是国营,只有在保密等级降低后,才会向民营资本开放。按照“问天计划”的规划,至少需要建造一千座两千兆瓦级核电站,才能基本取代现有的火电、水电、风电与太阳能电站。考虑到电力价格降低所带来的需求增加,比如由电动车辆取代内燃机车辆产生的额外负担,准确的说是以全国总能耗为准,那么最终要建造三千座两千兆瓦级核电站。即便不考虑社会发展,特别是国民生活水平提高增加的电力需求,只是这三千座两千兆瓦级核电站的建造成本就在六十万亿以上,而且是理想结果,实际投入很有可能是其两倍。要让三千座聚变核电站正常运行,还需要建造生产重氢、堆芯等必备原料的工厂。

毫无疑问,只是在能源上的投入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这些钱从哪里来?

没错,华夏的经济规模确实很大,要不了几年,经济总量就将超越花旗,成为全球第一的经济体。只是,华夏的经济实力不是无限大,而且建设所需要的资金,归根结底是社会总产值,而不是中央银行印出来的钞票。如果把太多资源用在基础建设上,那么其他各行各业都会受到影响。

黎文强是搞经济出身的,段峰岭也是,国务院的大部分部长多多少少懂点经济,因此都清楚这个道理。

赵耀国不是不清楚这个道理,而是有别的顾虑。

“我们首先说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投资。当然,准确的说是钱从哪里来。”赵耀国笑了笑,说道,“其实,包括总理在内,很多人搞错了一个问题。围绕着聚变核能进行的基础建设,同样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绝非一蹴而就,因此在基础建设上的投资也是分披进行,并非一次拿出所有资金。如果这个过程要持续几十年,那么分到每一年的投入就不会太多。虽然到最后,这些基础建设肯定要耗费大量资源,也必然会对其他行业产生硬性,但是我们不能否认产业革命将大幅度的提高社会生产效率。资源是什么?无非就是生产的产品,是生产力的结果,而决定生产力的不只是参与生产的劳动力,还有生产效率。如果生产效率提高了十倍,现在的问题还是问题吗?换句话说,我们不可能靠勤俭节约来凑集建设资金,能够依靠的就是提高生产效率,生产更多的产品。再退一步,哪怕会对其他行业,甚至是民众的生活造成巨大的影响,在未来一片光明的情况下,难道民众不愿忍受暂时的困难?这一点,我有足够的信心,因为中华文明数千年的历史反复告诉我们,只要未来更加美好,炎黄子孙就愿意忍受困难,更会主动去解决困难。如果能通过政府投资带动民间资本,基础建设负担就会大幅度降低。”

黎文强暗自叹了口气,他知道,赵耀国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在认准目标之后,根本无法改变他的决定。

“其次,我要谈谈一个大家不愿意谈及,却无法回避的问题。这就是,两年前那起事件造成的影响。”赵耀国长出口气,神色也凝重了许多。“虽然在此之后,扶桑当局对我们的态度出现了一百八十度转变,特别是在山口友雄当选首相之后,大力与我们改善关系,有效消除了造成的负面影响。在可以遇见的未来,扶桑不会再次成为我们的麻烦。但是我们就能高枕无忧了吗?各位显然不知道,就在过去一年多里,至少出现了三次针对山口友雄的暗杀行动。根据已经掌握的情报,这三次暗杀行动全都跟花旗有关,幕后主使很有可能是花旗的情报机构。只不过,各位知道我们的对手根本就不是扶桑,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对扶桑可能发生的剧变感到担忧。”

“难不成,花旗会对我们发动战争?”段峰岭说了一句。

“当然不会,但是肯定会给我们制造麻烦,还是天大的麻烦。”赵耀国看了常务副总理一眼,才说道,“虽然再过几年,我们的经济总量将超过花旗,但是在人均产值,以及很多领域,我们仍然比花旗差了很多。即便产业革命顺利推进,我们也至少需要二十年才能全面超越花旗。谁能告诉我,花旗会给我们这么多时间吗?”

这下,没有人开口了。

“答案很明显,别说是二十年,恐怕连十年都没有。我可以跟各位打赌,在我卸任之前,还会有一次挑战。”赵耀国提高了语调。“现在,各位仍然认为,我们能够按部就班的推进产业革命吗?”

黎文强叹了口气,说道“元首的意思是,我们只能加快速度?”

“不是只能,而是必须,因为没有别的选择。就拿保密来说,军情局全力以赴,依然不敢做出任何保证。虽然李佑廷立下了军令状,拿自己的乌纱帽做担保,但是根据这两年发生的事情,我们有理由相信,最多在十年之后,花旗就会奋起直追,而我们拥有的时间优势也就十年左右。如果我们依然按部就班的推进产业革命,即便能占据制高点,拥有的优势也不足以在新兴产业上完全压制住花旗。如果我们被迫跟花旗在新兴产业展开全面竞争,需要付出多大代价?还有,谁能保证在这场将改变整个世界面貌的竞争当中,我们一定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如果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而且没有足够的把握取得最后的胜利,为何还要按部就班的推进产业革命?所幸的是,我们现在握着产业革命的风向标,只有我们知道下一步该朝哪个方向前进,也只有我们能引导产业革命。只要能够充分利用这个优势,我们就能占据产业革命制高点。利用这个优势,最为有效的办法就是从基础着手,通过大规模的基础建设来带动其他国家。”

“元首说得没错,这不但是最为有效的办法,更是一张王牌。”

王学炽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大家都朝他看了过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