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战争世界 > 第十章 手足无措

战争世界 第十章 手足无措

作者:闪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09:37:5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半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首先到来的是国务卿亨克尔与国防部长隆巴德,至于那些情报部门的官员,要稍微晚一点。

在第二届任期,特鲁尼没有继续让甘古特担任国务卿,不是说甘古特不称职,而是以特鲁尼的规划,第二届任期的首要任务是推动《减税法案》正式生效,因此需要一个善于跟国会议员打交道的国务卿。至于国防部长隆巴德,更多的是被特鲁尼拿来当挡箭牌,用来应付军方的压力。

此外,亨克尔与隆巴德与特鲁尼一样,都是日耳曼后裔。

特鲁尼与两人简单讨论了一番,两人跟他一样,认为这条新闻太过虚假,很可能是华夏当局释放的烟幕弹。

当然,到底是不是,需要证据。

不多时,CIA局长奥尔森、NSA局长托马克等几位情报部门的官员陆续到来,还带来了特鲁尼需要的证据。

只不过,与特鲁尼之前的判断截然相反。

最关键的证据就是NSA提供的几十张侦察卫星拍摄的照片,分辨率非常高,达到了零点一米,几乎能看清楚车辆的车牌号码。只不过,侦察卫星拍摄这些照片,绝对不是为了去看分辨几辆车的牌照。

这些照片,就是那座在建的核电站,而且分成了两批,一批是在几个月前拍摄的,而另外一批是在一个小时之前拍下来的。为了便于向特鲁尼等人说明情况,托马克还带来了情报分析报告。

华夏当局没有吹牛,那条新闻有很高的可信度。

关键就是,这座正在建造的核电站没有散热塔!

要知道,任何核电站都有散热塔,而且是最醒目的标志。很简单,裂变核能无法直接转换成电能,而是转换为内能,加热回路里面的介质,然后通过介质进行机械做工,带动发电机,最终转换为电能。因为存在几次能量转换过程,而且反应堆的温度很高,需要不断的冷却,所以核电站必然会有散热塔。虽然散热塔有不同的外形,但是不管什么样子都十分的醒目。

“能确定这就是在建的那座核电站?”

“没错,跟新闻里报道的完全一样,也跟我们之前获得的情报完全一样。”

克雷格长出口气,说道:“有没有这样的可能?简单的说,华夏当局故意放出这个假消息,还故意建造了这座设施,好让我们相信他们已经掌握可控聚变技术,而且很快就能实现商业应用?”

“除非华夏的领导人在五年前就预料到了现在发生的事情。”

“什么意思?”

托马克长出口气,才说道:“这座核电站在五年前就已经动工,准确说是这块地皮被当地政府以建造核电站的名义保留了下来。根据我们获得的情报,当地政府还为此向当地居民支付了数亿元的征地费用,而且这笔钱就是来自华夏中央政府。四年多前,在冲突爆发之前,该电站就已经动工。只不过,在此之前,我们一直认为核电站的反应堆会安置在地面之下,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至于相关技术,华夏早已掌握,而且应用到了另外几座核电站上。正是受此影响,我们一直没有对该项目产生怀疑,毕竟通过在地面铺设管道,同样能达到散热的目的。而现在看来,却不是这么一回事。关键就是,核电站的地面建设工作已经进入了收尾阶段,而铺设地面散热管道得安排在此之前。不出所料的话,这座核电站肯定能在年内并网发电。不管华夏掌握了多么先进的散热技术,也无法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建造一套完善的散热系统。”

“这只是你的推测。”

“情报本身就是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做出的推测。”

克雷格有点无语,不过也没有反驳,因为托马克在情报界是个传奇人物,特鲁尼是他服务的第三位总统。

“其实,不止是推测,我们还有一些间接证据。”奥尔森接过了话题,说道,“在过去几年里,华夏生产的聚变核原料是实际需求量的三倍。虽然在这几年里,华夏一直在大力扩充战略核力量,制造了上千枚核弹头,但是消耗掉的聚变核原料显然不会太多,更不可能达到正常需求的三倍。”

“只有这个?”

“更重要的是,华夏军情局接管了好几个秘密军事科研项目,而其中的一个,涉及到数千名科研人员。”

克雷格的眉头跳了几下,神色顿时变得不好看了。

“据我们所知,这些科研人员大多参与过核武器的研制工作。就像我开始提到的,因为华夏一直在扩充战略核力量,所以我们并没有对此产生警觉。只是现在看来,这些科研人员有很大一部分参与了可控聚变技术的开发工作。此外,他们的实验室也由军情局接管,保密级别非常高,我们至今都没有获得可靠的情报。”奥尔森叹了口气,才说道,“为了搞清楚这些实验室的情况,我们在过去几年损失了几十名情报人员,包括当年深入北高丽搞到核武器计划的‘猎鹰’情报员。如果说这些实验室没有进行见不得光的秘密科研工作,我第一个不相信。”

克雷格微微点了点头,朝特鲁尼看了过去。

“奥尔森,你应该知道此事的重要性,所以你肯定能够明白,我们不可能依据你的猜测做出重大决策。”特鲁尼长出口气,说道,“我不是不相信你,而是如此重要的事情,我们需要足够的依据。”

“有一个人,一名华夏科学家。”

特鲁尼显得很疑惑,显然没有搞明白奥尔森的意思。

“十多年前,这名华夏科学家在国际科学期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提到可以通过一种全新的模型实现可控聚变。此后,他来我国留学,还被哈佛大学破格录用为专职教授。只是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没有一名科学家能证明由他提出的理论模型具有可行性,所有相关研究都以失败告终。此后不久,他就回到了华夏,在华夏首都的高等大学担任一名普通的理论物理学教师。只不过,在东海冲突爆发前不久,他加入了华夏军方的一个科研项目。虽然这种事情并不值得奇怪,华夏很多在任教授都有科研项目,一些有名的教授还能够从政府与军方获得资源,但是他所从事的科研项目跟他的专业没有多大关系,跟他提出的那个实现可控聚变的理论模型更没有关系。”奥尔森稍微停顿了一下,才说道,“如果他是一个失败者,那么华夏军方为什么要资助他?要知道,在华夏最不缺的就是从事各种科研的科学家,特别是大学的教授。如果他不是失败者,那么华夏军方为什么要资助他开启一个与他专长领域没有任何关系的科研项目?”

“他是谁?”

“周自强。”

“他提出了什么理论?”

“驻点脉冲持续点火技术。”

特鲁尼微微点了点头,说道:“你认为,华夏现在掌握的技术跟他有关,而且就是他提出的这套技术?”

奥尔森点了点头,不过没有做肯定回答。

“那么,有没有办法证明这一点?如果有,需要多少时间?”

“我不知道,或者说无法给出肯定答复。就算有办法,也至少需要几个月,甚至需要好几年。”

特鲁尼的眉头跳了几下,才说道:“你应该知道,我们不可能等到几个月之后再做出决定,更别说几年。”

奥尔森叹了口气,一下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了。

“也许,几天之后就能做出判断了。”

听到这话,特鲁尼朝国务卿亨克尔看了过去。

“在过来之前,我接到了华夏外交部发来的照会。用华夏外长的话来说,华夏准备在下一次谈判中提出一套替代解决方案,希望我们能做出保证。换句话说,就是在波斯接受了华夏提出的替代解决方案之后,我们能跟波斯签署谅解协议,并且承诺不再拿‘拥核’问题来威胁波斯。”

“什么替代解决方案?”克雷格立即问了出来。

“虽然最初的时候,我也不相信,但是现在看来,恐怕真是这么回事。”

“你是说……”

特鲁尼压了压手,打住了克雷格的话,说道:“下一次谈判在什么时候进行?”

“华夏外长提议在三天后举行,我还没有做出答复。当然,还要跟伊万国、波斯等国进行协商。”

“那就三天后吧。”特鲁尼长出口气,又说道,“不管华夏当局打的是什么主意,三天后就有答案了。”

亨克尔稍微迟疑了一下,才说道:“如果华夏当局没有乱说,我们改怎么办?”

特鲁尼揉了揉额头,没有回答亨克尔提出的问题。

“今天就到这吧,你们也辛苦了。”克雷格在这个时候出面说道,“至于该怎么办,等到做出明确的判断之后再做决定也不迟。”

克雷格都这么说了,其他人也很识趣的起身告辞。

其实,特鲁尼真不知道该怎么办。说得露骨一点,这就好比衣服都脱光了,伟哥都服下来,还抹上了印度神油,却发现面前的妙龄女郎穿着贞操内裤,什么都做不了,那滋味显然不好受。

等到众人离开,特鲁尼拿起了办公桌上的红色电话。

只是,迟疑一阵之后,他放下了话筒。就算要跟赵耀国通热线电话,也不是现在,绝不能表现得惊慌失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