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1983:从不做接盘侠开始 > 第139章 新的问题

重生1983:从不做接盘侠开始 第139章 新的问题

作者:未定义公式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1 10:48:19 来源:平板电子书

会议室里,暖黄的灯光倾洒而下。

京龙摩托车的设计图纸和相关技术原理说明,在东阳区第三机械厂的专业工程师手中传阅。

胡俊海现在四十多岁,算得上是第三机械厂的第一专业技术人才。

当初也是名牌大学的大学生,专业技术过硬。

这份京龙摩托车的设计图纸,他是第三机械厂第一个看到的人。

才看了不到一半,他的神情便激动万分,大声叫好。

“太棒了,太棒了!

徐书记,这绝对是国外摩托车的最新技术,比我以前看到的相关摩托车图纸强太多了。

而且,这个技术虽然只有简单说明,可技术的名称我好像听说过,应该是小日子最新的技术才对。

通过这份摩托车的技术图纸,我觉得对方很有诚意与我们东阳区第三机械厂合资。”

说到这里,他摸了摸下巴上的胡茬,脸上露出几分疑惑之色。

“可是......徐书记,你确定对方真的是想和我们第三机械厂合资办厂吗?

啊~不好意思徐书记,我没有别的意思,就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对方拿着这么先进的技术,按说可以直接去找那些大厂合资......呵呵,咱第三机械厂有点儿拿不出手了!”

他都这样说了,其他能够看得懂图纸的工程师也全都兴奋地发表意见。

“胡工,咱们第三机械厂不差啥,有徐书记帮忙,一定能让人家国际大公司跟咱们合作。”

“对!徐书记,您放心,我们一定百分之百配合。

争取按照您的指示跟国际接轨合资,转型升级,从东阳区第三机械厂升级为京龙摩托车有限公司!”

......

徐峰听着众人的真实反应,温和的目光缓缓环视一圈,嘴角不自觉上扬。

“诸位,还有时间,你们可以仔细地看看这份图纸。

以你们的专业眼光,真的确定这是一款具有国际最新水平,具备高技术水准的摩托车设计图纸吗?”

他这样一问,一旁的工程师纷纷住口不言,全都转头看向东阳区第三机械厂的技术大牛胡俊海。

在技术方面,胡俊海是东阳区第三机械厂当之无愧的权威。

胡俊海经验丰富,专业知识储备足够,偶尔也会自己捣鼓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新鲜玩意儿。

他如同看肤白貌美热情性感的情人一般,目光有些痴迷地看着摩托车设计图纸,有些粗糙的手指,轻轻抚过图纸上的每一道线条。

“徐书记,我十分确定,这绝对是最新的技术设计。

这设计,既有着大胆创新的锐气,又不失精妙入微的巧思,难得的是,分解到位,深入浅出,咱们第三机械厂的设备只需进行小幅度改装,就能开始生产加工。

可以这么说,只要能够得到对方的亲自指点,将其中核心部位的设计公布,咱第三机械厂绝对能转型成京龙摩托有限公司。

到时候,我们厂生产的这款125型摩托车,必然能够卖到全国去!”

年轻的技术员小王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接过话茬。

“师傅说得没错!要是依着这方案把厂子改造到位,咱厂生产的摩托车投放市场后,不得像猛虎下山,在行业里‘大杀四方’啊!”

徐峰欣喜点头,心中对李政所画图纸的最后一丝怀疑也自然消散。

他拿到这份图纸后,并没有第一时间拿到第三机械厂来。

而是找了相关方面的专家学者。

专家看过之后,也大家赞赏,还追问这么好的技术到底来自哪个国家。

对方怎么会那么信任徐峰,竟然直接将如此具有创新价值的设计提前交给徐峰!

改开之后,国家对于科技发展极为重视,宁愿付出一些代价也想从发达国家引入最新的技术。

可那些拥有最新科技的国家,几乎无一例外,全都对中国“敝帚自珍”。

哪怕是为了华夏巨大的市场,想要来华夏合资办厂,带来的也大多数都是二三十年前就已经淘汰了的技术。

如眼前这份设计图上的全新设计和技术成果,绝对是最新的技术。

甚至,就连见多识广的专家竟然也从来没有见过......

徐峰脑海中浮现出那几位专家震惊的表情,以及不可置信的评价。

“徐书记,我三个月前才从小日子出差归来,为的就是造车方面的相关合作,希望能引进相关技术。

我可以十分肯定的说,这份图纸上的摩托车设计,即便放在小日子这样的国家,也算是相当先进的技术。

而关于发动机的设计理念,更是我在小日子那里都没有听说过的全新理念。

难道这份图纸是来自......阿美莉卡?”

“在摩托车的技术上,小日子似乎不输于阿美莉卡,但这个全新的设计理念,我觉得比小日子的设计还要强一点儿!”

......环视周围,迎着胡俊海等人殷切的目光,徐峰也信心大增。

他要在自己的任期内,让连续多年亏损的东阳区第三机械厂改头换面,改型升级为京龙摩托有限公司。

嗯?

他的目光停在第三机械厂现任厂长冯兴军紧锁眉头,满是愁容的脸上。

“冯厂长,你对东阳区第三机械厂改型升级为京龙摩托有限公司有什么看法?”

冯兴军今年五十三岁了,身体一直不太好,虽兢兢业业工作,却还是无法让东阳区第三机械厂扭亏为盈。

他本来想着再过两年,他就办理病退,直接将东阳区第三机械厂的担子交给副厂长。

不管怎样,他也能算是功成身退。

可没想到,最后的两年,徐书记给他出了一道难题。

苦涩的一笑,他低头看了看手中的“企划案”,讪讪回答道。

“书记,这份方案我看了,简直惊为天人。

怪不得国外发展得那么好,原来管理个厂子竟然还有这么多门道,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可咱们第三机械厂近千工人,一大半都是没有什么文化的粗人,按照这上面的制度改革,恐怕一大半人都要被淘汰。

我是一把老骨头了,随时都可以退下去,月月都能有退休金。

可这么多工人,还有工人们的家庭,都指着他们这份工资才能活下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