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1983:从不做接盘侠开始 > 第140章 引领者的角色

徐峰听了冯兴军的话,认可地点了点头。

他理解老厂长的顾虑,毕竟关乎近千工人的生计,这绝不是一个轻松的抉择。

会议室里的气氛也因这番话凝重起来,刚才还热烈讨论的工程师们也都陷入沉思。

不过。

关于技术他们是行家,可说到企业的管理和今后的发展,他们却并不擅长。

他们和会议室内的其他人一样,全都将目光投向了坐在主位上的徐峰。

徐峰轻咳一声,打破短暂的沉默。

“冯厂长,你的担忧不无道理,工人是咱们厂的根基,改革肯定不能伤了他们。

这份企划案虽说是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但咱们得结合自身情况落地。”给事情定了调子,他转头看向胡俊海。

“胡工,你技术在行,从生产环节来说,工人培训难度大不大?”

胡俊海摩挲着图纸,思索片刻后说道。

“徐书记,要说一点难度没有那是假话,不过这设计图妙就妙在它的普适性,很多步骤只要工人肯学,上手不会太慢。

关键是得有系统培训,而且前期可能得放慢生产节奏。”

年轻的技术员小王一脸兴奋的说道。

“对,我师傅说得没错,我之前跟着师傅搞小项目,那些老师傅们虽然文化不高,但实践经验足,只要把原理讲透,操作规范了,肯定行。

而且,我看过这个图纸之后,我觉得可以对其中的生产进行分解,由普通工人生产那些技术含量并不太好的零部件。”

其他的工程师也纷纷附和,并提出自己的意见。

总的来说,就是经过设备的升级改造之后,可以对现有的工人进行培训,应该不会出现大规模淘汰工人的现象。

这个问题,徐峰其实已经和李政讨论过,已经得出了类似的答案。

胡俊海等人给出的意见也算中肯,徐峰眼中闪过光亮,心中底气又足了几分。

坐在一旁的冯兴军心中却有些急躁,这些人没有一个能说到点上。

人的问题不就是钱的问题嘛!

现在的东阳区第三机械厂穷得叮当响,别说对设备进行改造升级了,就算是下个月的工人工资现在都没有着落呢!

可他不能直接在书记面前哭穷,那岂不是显得他这个厂长过分无能嘛!

他这里心如汤煮,坐立不安的时候,徐峰站起身来,踱步说道。

“大家说得对,咱们不能被困难吓倒。

这次和港岛爱国商人合作建立京龙摩托有限公司,是咱们机械厂千载难逢的机会。

只要熬过转型期,不仅工人收入能大幅度提升,也能在全国打出京龙摩托的名号。”

好不容易等徐峰结束讲话,冯兴军再也坐不住了,连忙也站起来道。

“书记,要是真能像您说的这样,那咱拼一把也值。

可这培训师资、调整设备的资金从哪儿来?

咱厂账上可没多少余钱,不是跟您面前哭穷,现在我连工人下月的工资开支都没有着落呢!”

这一问又戳中要害,会议室里再次安静下来。

徐峰却不慌不忙,他早有盘算。

“资金方面大家不用太过担心,只要合作能够达成,确定好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我就算是舍了这张脸,也会帮第三机械厂争取到政策扶持和专项贷款。

不过,和港岛爱国商人洽谈合资,咱们也要有自己的方案。

他们既然拿出这么先进的技术,咱们得拿出详细可行的方案,让他们看到前景才行。”

见众人纷纷点头,他直接开口安排。

“胡工,你带几个技术骨干,这几天把技术消化透,列出设备改造清单和培训大纲。

冯厂长,你和工会一起,摸底工人情况,看看有多少人愿意参加培训,有哪些实际困难,咱们统筹解决。

至于改型升级所需要的资金,你们也尽快按照实际需求做个预算......”

徐峰在为东阳区第三机械厂改型升级的事情忙碌,李政也同样没闲着。

他在京城大学的学业只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全部完成,完成度令所有人咂舌。

不但如此,为了让老师和教授们不找他的麻烦,他还留下全新的课题方向给老师和教授们。

这种倒反天罡的事情,放在别人身上,老师和教授们一定会用自身的学识让这名学生知道学海无涯。

谦虚才能进步。

可放在李政身上,老师和教授们却仿佛甘之如饴。

仿佛是李政为他们打开了知识的大门,让他们确定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大概是为了“回报”,他们捏着鼻子给了李政时间上的自由。

但即便如此,李政依旧很忙。

他现在还欠着燕京出版社《仙剑奇侠传》四和五两部续集,一有时间他就要写上一些。

《仙剑奇侠传》系列小说前三部给他源源不断带来丰厚的收入,让他对此非常有积极性。

再者他也没有欠别人任何东西的习惯,这会让他不舒服,只想尽快完成相关的约定。

而《恰同学少年》和《京大论坛》的事情,他几乎再次做起了甩手掌柜,将事情推给了姜婷和徐云露等人。

京城大学人才众多,单纯从智商和能力方面来说,他们并不弱于李政。

甚至,在某些方面来说,他们或许能做得比李政更加出色。

李政在《恰同学少年》和《京大论坛》,以及学生会方面担任的角色,更多的是引领者、启发者,连管理者都算不上。

在具体事务上,他可能并不比姜婷、徐云露、陆晴颜等人更出色。

李政引领并指点了他们,他们就能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到出乎李政预料的程度。

剩下的时间,李政除了偶尔关注一下自己四合院的装修进度之外,主要就是忙碌新的事业。

结合机械厂的实际情况,他细化设计图纸,优化生产流程。每一个数据的斟酌调整,每一处工艺的精心改进,都倾注着他的心血。

作为港岛合资方代言人,他要为给机械厂的转型之路,增添更多的确定性,夯实成功的基石。

另外,他和京城大学合作的音像制作公司也提上了日程。

说起来高大上,其实初期除了拉着崔剑、张天朔等人去录制原声母带,投资并不大。

开展起来也相对容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