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科技:从倒闭厂,制霸世界 > 142-143章:震撼的作品!(4000字)

“这不仅仅是一款超高端SUV,准确的说,这款车定位为中大型硬派越野!”高怀钧笑盈盈地说道。

看到这里,本来激动着的高管们,略微有些失望。

硬派越野是市场中的小众产品。

而中大型硬派越野,更是小众中的小众。

在这个市场上,可谓是赢者通杀。

奔持的大G,基本上是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从奔持的大G手上抢夺市场份额?

那这预期销量要出量,难度是极大,极大!

硬派越野和高端SUV,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在车身的结构上,普通的SUV和越野车存在差异,一般的SUV车型使用的是承载式车身,而越野车一般使用非承载式车身,这是SUV和越野车最大的区别,也是最容易分辨的地方。

整体结构上,硬派越野的结构更为强悍,成本也相对更高。

而悬架的区别上,汽车的悬架也是SUV和越野车之间的不同。

SUV车型一般都是独立悬架,SUV搭载独立悬架的特点是将每个车轮独立起来,当其中的某个轮胎出现问题时,其它的轮胎并不受影响,越野车上一般采用前后整体桥,这种车身悬架构造比较简单,可以承受更大的扭曲力,在一些颠簸路段会有更好的抓地力。

最后是车辆的舒适性不同,从舒适性比较,越野车不如SUV,越野车为了更好的越野技能,整个车身构造比较强硬,在座椅的制造上也是为了更加的安全,也就忽视了舒适度。

而且本身越野车的噪音就比较大,并不适合长时间的行驶。

SUV大多是城市中上下班的代步车或者出门游玩的车辆,关注点的自然还是舒适度,长时间开车也不会感到劳累,SUV的空间大,不会有压抑的感觉,驾驶体验感足够。

“如果是做混动硬派越野,咱们的舒适性应该不会太差吧?”王凤英突然想到了关键的地方,询问道。

“王总果然是聪明,一下子就找到了关键处!这也是我需要你们重点打造的板块,不然我们怎么从大G手上抢单子?”高怀钧微微一笑,继续补充说道。

场下的高管们,心中都是给高怀钧树大拇哥。

大G的单子都要直接硬抢。

这可真够行的!

若是真的抢到哪怕一小部分的单子,那绝对也是威震天下了!

“一款越野车,怎么做到舒适性可以媲美SUV?”

“这個最关键的,就是悬架!”

说着,高怀钧点了点手上的鼠标,进入了下一页。

在PPT上写道:智能液压悬架的完全体云辇P!

云辇P?

在场的高管们都是不由得惊呼。

高怀钧居然想在这款车使用智能液压悬架这种非常高难度的悬架系统!

“这款车车身自重比较重,预计达到3.5吨以上,在重度越野中需要更大的举升力度才能提升车身和底盘,如果使用空气悬挂,它的举升力度不够,而液压悬架举升力度高达5吨,举升行程也很大,达到200mm,更适合大荷载大冲击;而空气悬架的举升行程只有150mm。”

高怀钧边说着,PPT边调整到了云辇P的核心零部件。

高怀钧这段时间也是恶补汽车相关的知识,也是把云辇P的核心构建,复制得七七八八了。

在这张图上。

带横纵梁的非承载式底盘框架,前多级缓冲蓄能器,前减震器,云辇智算中心,四轮联动模块,悬架控制蓄能器,储液壶及悬架电机泵模块,后减震器,姿态控制模块,多级刚度控制模块,前后各一个,连续阻尼控制模块,前后各一个。

可以看出,云辇P的核心零部件比使用空气悬架的大G还要多很多。

“云辇P不仅仅是液压悬架,它还应该是多级刚度可调节的液压悬架,它还能四轮联动,露营调平,从1米5的高度安全跌落,超大越野循迹指数 RTI达到600 ,随之带来1000mm 超高涉水深度,在这点上,你们需要做到,这是重点!!!”

高怀钧严肃地着重指出。

1000mm 超高涉水深度?

高总,你到底想做什么?

你想搞什么大新闻吗?

臣妾们做不到啊!

在场的高管们,无不眼神中带有惊骇地看着高怀钧。

“要超越奔持大G,这可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这意味着,这款车必须拥有完全超越奔持大G的性能,那么这个性能,到底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个是这款车,必须可以涉水!”

高怀钧语气肯定地说道。

什么?!!!

在场的高管无不脸上露出惊骇之色,望着高怀钧。

涉水???

和则高总你是对政府给予的车船税是较真了是吧?

车船两用不浪费啊!

不对,这款车如果搞混动,也不需要缴纳车船税啊!

而在一旁的李尹馨,则也是脸露震撼之色地看着高怀钧。

她当高瓴的秘书有一段时间了,知道很多高瓴的科技上的创新。

但是,这和则是往军事方向走的汽车创新思路,还是非常不多见。

甚至,就连寒国那边,亦是很难见到!

高瓴在科技前沿方面的创新,已经走到了这样的一步了吗?

“对的,就是涉水。其实这个技术和安全气囊一样,是一种应急脱困能力,主要是为了应对南方暴雨洪涝灾害多发和野外涉深水遇险等场景。”

“普通乘用车有3300多个漏水点,大约3-5分钟就可沉底,而且下沉时无法控制方向,而我希望这款车可在30分钟保证车内没有显见的流动积水,而且像船一样飘起来之后4个轮胎就相当于4个螺旋桨,单独通过扭矩控制就可以控制车辆姿态及转向、正常行驶在深水区。”

“既然说了是应急脱困,那它一定是被动触发,车子涉水的时候车机上开启涉水模式就行,车上需要装了30多个的高精度传感器,随时对涉水深度、车身姿态、车轮滑移状态等进行监测,若符合浮水条件即自动触发应急浮水。触发应急浮水的时候,车机上会显示水深及车辆姿态,发动机会自动关闭防止进气口进水,悬架将升至最高状态,所有车窗自动关闭,同时天窗也会自动打开,为车主提供额外的逃生通道,以防万一。”

“应急浮水状态下轻踩电门前进就行了,时速只要达到3km/h就可以了。浮水转向就不用多说了吧,我们在高瓴明上研发出来的四轮边电机,独立控制每个车轮,轮边电机根据获取到的车速和油门深度,就可以把相应的扭曲再分配给每个车轮,然后就能像4个螺旋桨一样实现转向了。”

“这里头,最关键的就是四轮边电机,独立控制每个车轮的包裹件,千万不能漏水!”

“整车密封足够强、关键元器件都做了防水处理、甚至车内存有类似于船只的密封空腔设计。”

“而这个板块,也是这款车的研发难点。”

虽然高怀钧在会议桌前侃侃而谈,但是下面的众高管们,都是有点闹麻了的错觉感。

在他们的感觉之中,高怀钧这根本就不是在研发一款越野车,而是在研发一款水陆两栖的装甲车!

在高怀钧说出这个功能的时候,他们就想到了好几个使用场景,这些,都是和战争有关!

你这确定是为超越大G而研发出来的产品?

定位真的是这样吗?

高怀钧看到被震惊得连言语都不知道怎么说的众人,微微一笑,继续说道,“其实漂浮起来并不难,更难的是这款车在漂浮时需要实现前进、后退、转向、原地调头等功能,不仅涉及到控制系统的设计,还有四轮电机协同能力,甚至是整车在流体中的动力学有全新的设计,例如轮毂辐条有类似于螺旋桨的受力设计等等,艾格总监,我刚才所说的内容,应该没有问题吧?”

说着,高怀钧笑着看向在一旁紧张得喝着水的艾格。

本来他和王凤英,不过是想搞一款下放型的A0级别的普通汽车而已。

你现在玩那么高难度的动作,这让他有点吃不准,觉得很难做到啊!

“我只能尽力去做!”艾格又喝了一口矿泉水之后,苦笑一声说道。

“这将是一款划时代的作品,怎么能说丧气话,说什么尽力去做呢?”

“要做就要做好!”

高怀钧可不管你怎么想的,马上把自己心中所想的压下去。

艾格的这个团队,已经锻炼了那么长的一段时间了,打了那么多的硬仗。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高怀钧才敢把这款产品拿出来,让艾格团队研发。

仰望U8这种级别的产品,还真不是一个普通的草头班子,可以完成设计以及研发的落地的。

“这款车,第二个我希望伱们完成的亮点,是它的原地掉头功能,具体来说,就是这款车可以在柏油马路、环氧地坪等高附着力城市道路上使用,实现所谓的原地掉头功能。”

又是一个超高难度的研发项目。

场上的研发工程师们,现在都有一种麻木的感觉了。

奈何本人没文化,一句卧槽行天下。

除了卧槽,他们真的没有其他语言能够形容现在的心情。

这款车要这样玩儿,那从科技含量的角度,超越大G,那真的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如果说大G是在地板上,那这种级别的技术含量,在天花板上面的天花板,还高!

“这是对我们“易四方”的技术平台的深化。”

“易四方”的技术平台,其实在高瓴明上就进行了架构,并在不断地进行优化。

这个技术平台,就是建立在装备了四个轮边电机,每个电机都能独立驱动一个车轮的硬件结构上的,这也是所谓的分布式驱动系统。

由于四个电机独立控制,每个电机都可以单独实现正向和逆向(顺时针和逆时针)转动,所以当左侧车轮和右侧车轮反向转动时,就可以实现类似坦克掉头那样的原地掉头的效果。

但是,就算是“易四方”的技术平台在不断地进行相关的优化。

要实现高怀钧所说的原地掉头的功能,依然是极难的!

因为,在柏油马路、环氧地坪等高附着力城市道路上使用原地掉头的功能。

意味着,易四方四电机驱动技术的核心能力必须达到:能对四个电机的动力输出进行非常精确的控制!

在低附着或者光滑路面上,如果转向时某个车轮动力过大或者过小,车轮可能就会打滑空转或者被“拖着”滑动,或许影响不大,但在高附着路面上车轮难以打滑,就有可能因为扭力过大而损坏减速器甚至导致电机被烧毁。

所以采用四个电机驱动不难,但就难在能在任何时刻,都能根据路面附着力和驾驶者的意图,对每个电机进行非常精确的控制。

这就好像我们每个四肢健全的正常人,单独控制双手或者双脚并不难,但要同时协调手脚来完成一些特殊高难度的动作,例如一些杂技动作,那每个人身体的控制能力、协调能力的差异就会完全表现出来,也只有那些经常长期专业训练的人才能做到了。

而这,就必须对人工智能有关的算法,以及算法进行即时计算能力的强大赋能!

通过高怀钧的解释,高瓴车辆的研发高管们,知道了这个功能需要高瓴芯片和高瓴人工智能两大核心智力部门的跨部门协作。

只有他们参与进来,高瓴才有资格和能力实现这一功能。

说到此处,王凤英和艾格等人,终于明白了,高怀钧为什么在几年前,力排众议都要成立芯片和人工智能团队了。

这特么是研发得越来越深入,汽车的性能,已经远远地离开了机械相关的领域,而更多的和智能化有关。

而智能化相关的技术,只能通过芯片和人工智能两大部门进行跨部门合作来完成!

极具眼光的提前赋子,就打造了一条非常深厚的护城河。

在场的高管们,都为高怀钧的战略眼光而感到惊呆了!

这真的是太牛逼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